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达若洛陇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1
作者 李海峰 宋扬 +4 位作者 方向 李发桥 熊妍 高轲 朱磊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44-1663,共20页
达若洛陇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北缘高保约地区, 是该成矿带近年来新发现的铜多金属矿床。为查明其矿床类型、成矿时代、成矿地质背景等地质特征, 本文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孔岩心编录, 开展了岩/矿相学、年代学和全岩地... 达若洛陇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北缘高保约地区, 是该成矿带近年来新发现的铜多金属矿床。为查明其矿床类型、成矿时代、成矿地质背景等地质特征, 本文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孔岩心编录, 开展了岩/矿相学、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等测试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达若洛陇矿床以铜矿化为主, 伴生金、银矿化, 金属矿物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及与围岩接触带的外矽卡岩, 为典型的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同位素测年显示, 含矿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53.2±0.9Ma, 成矿后花岗闪长岩形成于147.1±1.2Ma, 辉钼矿Re-Os年龄为153.8±1.6Ma, 表明矿化形成于中生代, 是班-怒带首次发现的晚侏罗世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含矿花岗闪长斑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 形成于班-怒洋洋壳北向俯冲过程的活动大陆边缘, 具有洋壳熔融型埃达克质岩特征。综上, 本文认为班-怒带具有寻找晚侏罗世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成矿时代 构造地质背景 斑岩-矽卡岩铜矿 达若洛陇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的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来自斑岩矿床和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Re-Os同位素年龄证据 被引量:69
2
作者 李光明 刘波 +3 位作者 屈文俊 林方成 佘宏全 丰成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2-490,共9页
笔者通过对冈底斯成矿带驱龙、厅宫斑岩铜矿区和甲马、知不拉等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区的辉钼矿样品进行的Re-0s法同位素定年研究,获得驱龙、厅宫、甲马和知不拉等矿区的精确成矿年龄。4件驱龙斑岩铜矿区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介于(15... 笔者通过对冈底斯成矿带驱龙、厅宫斑岩铜矿区和甲马、知不拉等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区的辉钼矿样品进行的Re-0s法同位素定年研究,获得驱龙、厅宫、甲马和知不拉等矿区的精确成矿年龄。4件驱龙斑岩铜矿区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介于(15.75±0.42)Ma~(16.23±0.90)Ma之间,等时线年龄为(15.99±0.32)Ma;7件厅宫斑岩铜矿矿区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介于(15.5±0.3)Ma~(16.3±0.3)Ma之间,等时线年龄为(15.49±0.36)Ma;在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区中,7件甲马矿区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介于(15.4±0.2)Ma~(15.5±0.2)Ma之间,等时线年龄为(15.18±0.98)Ma;5件知不拉矿区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介于(16.88±0.28)Ma~(17.06±0.27)Ma之间,等时线年龄为(16.90±0.64)Ma。斑岩铜矿区和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区所获得的年龄数据基本一致,其年龄明显晚于中生代弧间盆地和碰撞型花岗岩的发育时间,同时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在空间上亦分布于斑岩铜矿床的外围。因此笔者认为甲马和知不拉等铜铅锌矿床与冈底斯成矿带新生代晚期大规模成矿形成的斑岩铜钼矿床属于统一的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是由深源花岗质岩浆的岩浆-热液系统在不同的围岩介质条件成矿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矽卡岩铜多金属矿 Re^Os年龄 喜马拉雅期 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太平洋成矿带斑岩-矽卡岩型铜矿和与花岗岩有关的锡多金属矿研究现状与展望(英文) 被引量:43
3
作者 毛景文 谢桂青 +4 位作者 袁顺达 刘鹏 孟旭阳 周振华 郑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501-2517,共17页
长期以来,斑岩型铜矿是研究和勘查的热点。在20世纪70~90年代,对与花岗岩有关锡矿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近几年,锡被列为一种关键金属,锡矿的研究和勘查又成为新的热点之一。锡矿和铜矿是环太平洋地区乃至全球最重要的两种矿床,但两者的... 长期以来,斑岩型铜矿是研究和勘查的热点。在20世纪70~90年代,对与花岗岩有关锡矿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近几年,锡被列为一种关键金属,锡矿的研究和勘查又成为新的热点之一。锡矿和铜矿是环太平洋地区乃至全球最重要的两种矿床,但两者的成矿物质和成矿过程相差迥异。环太平洋地区的锡矿和铜矿主要形成于晚中生代至新生代,通常认为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包括古太平洋板块、伊泽奈岐板块、法拉龙板块以及现今太平洋板块。本文主要综述了环太平洋成矿域的斑岩-矽卡岩铜矿和与花岗岩有关锡矿的时空分布特点、成矿岩体、矿床成因以及成矿环境的研究现状。尽管,目前已经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亟待解决,例如,1)中国东部平行同时代成对出现的三条锡(钨)成矿带与斑岩铜矿成矿带的形成机制? 2)沿欧亚大陆边缘发育长达一万多公里的巨型铜金锡成矿带,而且绝大多数矿产发育于一系列伸展盆地中,其成矿背景是什么?此外,我们认为开展玻利维亚和大兴安岭南段Sn-Ag成矿系统的对比研究,是推动大兴安岭南段及邻区锡矿找矿取得突破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铜矿 锡矿 环太平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阳-柞水矿集区斑岩-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找矿方法组合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瑞廷 王向阳 +5 位作者 任涛 李剑斌 孟德明 代军治 王涛 张三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5-260,共16页
山阳-柞水矿集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成矿作用显著,以发育新元古代、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三期岩浆作用及其相关的宽岩-矽卡岩型铜钼-金-铁多金属矿床为特征。这些不同类型矿床的找矿方法在不同找矿阶段完全不同。其中预查选... 山阳-柞水矿集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成矿作用显著,以发育新元古代、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三期岩浆作用及其相关的宽岩-矽卡岩型铜钼-金-铁多金属矿床为特征。这些不同类型矿床的找矿方法在不同找矿阶段完全不同。其中预查选区阶段在综合研究基础上,采用以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结合1:100000航磁解译或1:50000高精度磁测,地质地球化学剖面与激电/磁法剖面相互验证,以快速圈定靶区或矿化带;普查评价阶段在1:10000~1:2000地质填图、大比例尺遥感解译及蚀变信息提取基础上,通过1:10000或1:5000土壤正规网测量、高精度磁测或激电扫面、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高光谱蚀变矿物填图、地物化综合剖面等方法综合确定含矿地段,依据工程验证控制进一步有效追索、圈连矿(化)体。通过这些找矿方法组合,目前已在山阳-柞水矿集区内发现池沟铜钼矿床、冷水沟铜矿床和白沙淘金矿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矿床 ---铁多金属矿 找矿方法组合 山阳-柞水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4
5
作者 唐菊兴 林彬 +17 位作者 杨欢欢 唐攀 谢富伟 王勇 周敖日格勒 顾枫华 邹兵 张晓旭 王勤 李发桥 张琪 付雪莲 张荣坤 余立锐 王梦蝶 熊妍 谢金玲 李文韬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3-1265,I0003-I0018,共59页
聚焦藏东三江北段、冈底斯中东段、班公湖-怒江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铜多金属成矿带,针对新特提斯洋俯冲-陆陆碰撞过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与区域成矿规律、高原隆升与矿床保存机制、西藏3大成矿带铜多金属资源潜力、高寒深... 聚焦藏东三江北段、冈底斯中东段、班公湖-怒江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铜多金属成矿带,针对新特提斯洋俯冲-陆陆碰撞过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与区域成矿规律、高原隆升与矿床保存机制、西藏3大成矿带铜多金属资源潜力、高寒深切割陆相火山岩浅覆盖区绿色勘查技术体系等科技问题,文章系统总结了主要成矿带26个大型-超大型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揭示了区域成矿规律并提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西藏的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主要的成岩成矿年龄为冈底斯成矿带中段早中侏罗世(160~174 Ma),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的早白垩世(89~123 Ma),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和西段的古新世(50~65 Ma)和渐新世、中新世(14~23 Ma),玉龙成矿带的始新世(39~43 Ma)。与大洋俯冲有关的矿床以铜(金银)矿化为主,如雄村岛弧型铜(金银)矿(铜资源量238万t,伴生金202 t,伴生银1041 t),铁格隆南、多不杂、波龙等陆缘弧型铜(金银)矿(铜资源量超2400万t,伴生金超500 t,伴生银超5000 t);以大陆碰撞地壳加厚有关的主要为矽卡岩铅锌(铜金银)矿为主,如蒙亚啊、洞中拉、邦布勒、查格勒等,以及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金)矿;与大陆碰撞走滑有关的主要以斑岩-矽卡岩型铜钼钨矿为主,如玉龙铜钼金钨矿带、努日-程巴铜钼钨矿集区;与大陆碰撞伸展背景有关的主要为斑岩-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主要矿床为巨龙(驱龙)铜钼多金属矿、甲玛铜多金属矿、邦铺钼铜多金属矿、朱诺铜钼矿等。未来的矿产勘查增储的重点为超大型矿床的深边部找矿,寻找多中心复合的同成矿期不同类型高品位厚大矿体,班-怒带多龙矿集区铁格隆南深边部新增铜资源量超400万t,波龙深边部新增铜资源量超200万t;重点关注火山岩覆盖区的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铜金矿的勘查评价,西藏早中侏罗世到中新世火山岩极为发育,找矿潜力巨大,班-怒带革吉珠勒-芒拉地区有望取得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的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多金属矿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岩-矽卡岩型钼矿成矿控制因素
6
作者 欧阳荷根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81,I0002,共12页
本文从成钼矿岩浆的化学组分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成钼矿流体的出溶和金属堆积过程两个层次,探讨了斑岩-矽卡岩型钼矿的成矿控制因素。研究揭示,不同构造环境中的斑岩-矽卡岩型钼矿的成矿岩浆均不富集钼,氧化性富水岩浆是形成斑岩-矽卡... 本文从成钼矿岩浆的化学组分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成钼矿流体的出溶和金属堆积过程两个层次,探讨了斑岩-矽卡岩型钼矿的成矿控制因素。研究揭示,不同构造环境中的斑岩-矽卡岩型钼矿的成矿岩浆均不富集钼,氧化性富水岩浆是形成斑岩-矽卡岩型钼矿的基础,成矿流体沿岩浆房顶部衍生的小岩株高度聚集是成钼矿之关键环节。研究还揭示,大型-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均具有多期岩浆-热液活动叠加成矿的特点,成矿岩体与大岩浆房相连,并且成矿岩浆能多期侵位与成矿,是形成大型-超大型钼矿的关键因素。综合来看,斑岩-矽卡岩型钼矿是岩浆体量、岩浆氧逸度和水含量、流体聚集程度以及多期岩浆-热液活动叠加成矿多因素耦合的产物。岩浆体量、岩浆氧逸度和岩浆水含量是基础,流体聚集程度是关键,要形成大型-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钼矿,还需要多期岩浆-热液活动的叠加成矿。研究提出,寻找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在关注岩体地球化学属性的同时,还应关注岩体的空间结构属性以及多期岩浆-热液活动叠加成矿特征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钼矿 熔体钼含量 岩浆体量 流体聚集程度 多期岩浆-热液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铜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勘查方向与资源潜力 被引量:124
7
作者 唐菊兴 王勤 +3 位作者 杨欢欢 高昕 张泽斌 邹兵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1-614,共44页
西藏主要成矿带是东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的全面实施,国家公益性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商业性勘查的及时跟进,真正意义上的找矿突破得以实现。论文在前人资料和研究成果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研... 西藏主要成矿带是东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的全面实施,国家公益性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商业性勘查的及时跟进,真正意义上的找矿突破得以实现。论文在前人资料和研究成果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西藏各成矿带主要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梳理了若干影响勘查评价和找矿突破的重大问题,构建了主要矿集区的勘查模型,提出进一步找矿方向和资源潜力。西藏四大成矿带特色鲜明,东特提斯成矿域集聚了从新特提斯洋俯冲-碰撞的多种矿床类型,控矿因素复杂,主要矿床类型为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和岩浆热液脉型矿床,成岩成矿时代从170 Ma到12 Ma,具有成矿时代跨度大、矿床类型丰富、成矿元素复杂、矿石质量较好之特点,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资源储备基地。藏东玉龙成矿带除了斑岩型铜(钼)矿以外,斑岩体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型矿床具有重要工业价值,如玉龙Ⅱ、V号矿体、昂青银铅锌(铜)矿,成岩成矿时代在40~38 Ma,成矿岩体和矿体受北西向走滑构造控制的背斜控制。冈底斯成矿带类型发现识别出赋存于林子宗群典中组的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显示谢通门—昂仁县以西林子宗群分布区寻找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银、金、铅锌)矿床具有重要意义;矿床学研究成果作为构造地质背景确定的指针之一,认为印度大陆和亚洲大陆的碰撞事件发生在52~50 Ma,至少典中组火山岩还是陆缘弧的产物,并形成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甚至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含矿斑岩接触带有碳酸盐岩,接触带和深部需要勘查评价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或铅锌银矿体,90~13 Ma侵位的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可形成规模较大的矽卡岩型矿床,甲玛、驱龙外围的知不拉、邦铺、洞中拉—蒙亚啊矿集区、努日、尕尔穷—嘎拉勒等矿床均具有相似的特征,而这种类型矿体较之斑岩型铜(钼)矿更具工业价值。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多龙矿集区120~116 Ma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形成斑岩型-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隐爆角砾岩型矿床,~110 Ma的陆相安山质火山岩——美日切错组(K1m),作为良好的成矿后盖层,是该类矿床得以保存的必要条件;班—怒结合带两侧形成于140~110 Ma的则弄群、多尼组、去申拉组、美日切错组等安山质、英安质、流纹质火山岩具有强烈的蚀变,发育火山机构,是新特提斯洋俯冲形成的产物,成矿地质背景类似于南美安第斯成矿带,显示良好的成矿潜力。西藏已经初步查明的铜资源量>6 000万吨,钼资源量>300万吨,共伴生金>1 000 t,共伴生银>25 000 t,铅锌资源量>1 000万吨,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有色金属储备基地,研究认为西藏铜的资源潜力将超过15 000万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 斑岩-矽卡岩 冈底斯成矿带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成矿潜力 陆相火山岩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朝不楞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9
8
作者 聂凤军 张万益 +2 位作者 杜安道 江思宏 刘妍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5-323,共9页
为了进一步查明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朝不楞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时间,对主要铁多金属矿体4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铼—锇同位素分析,所获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40·7±1·8)Ma(2σ),其MSWD值为1·12。鉴于辉钼矿呈稀疏... 为了进一步查明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朝不楞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时间,对主要铁多金属矿体4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铼—锇同位素分析,所获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40·7±1·8)Ma(2σ),其MSWD值为1·12。鉴于辉钼矿呈稀疏浸染状和条带状分布在铁多金属矿石中,并且与磁黄铁矿和黄铜矿呈共生结构关系,可以推测朝不楞铁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时间为早白垩纪,属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朝不楞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形成时代的厘定对于提高该矿床的理论研究水平和指导隐伏金属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锇同位素年龄 辉钼矿 成矿时代 矽卡岩铁多金属矿 朝不楞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北衙斑岩型金多金属矿田构造体系及其控矿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飞 王雷 +3 位作者 韩润生 郭钰心玥 王明志 谭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8-224,共17页
北衙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是西南"三江"多金属成矿带新生代斑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是滇西北新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事件的产物。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构造发育,构成一套褶皱-断裂-节理控岩控矿构造系统,控制和形成了"五位一体&qu... 北衙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是西南"三江"多金属成矿带新生代斑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是滇西北新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事件的产物。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构造发育,构成一套褶皱-断裂-节理控岩控矿构造系统,控制和形成了"五位一体"矿床类型组成两大成矿系统:Ⅰ斑岩成矿系统,(1)受斑岩体内断裂、节理裂隙及爆破角砾岩筒控制的斑岩型Cu-Au-(Fe)矿床,(2)受斑岩与围岩接触带构造控制的夕卡岩型Au-Fe-(Cu)矿床,(3)受围岩层间断裂破碎带、断裂、节理裂隙控制的热液脉型Au-Fe矿床,(4)沿北衙组灰岩与青天堡组砂泥岩界面及北衙组层间断裂破碎带产出的中低温热液型Pb多金属矿床;Ⅱ氧化淋滤成矿系统,(5)受岩溶洞穴和不整合面控制的氧化淋滤富集型Au矿床。通过构造形迹的几何学、运动学分析和力学性质鉴定,笔者认为该矿田自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以来主要经历了四期构造活动,其主压应力分别经历了近EW向→近SN向→NW向→近EW向的转变过程,依次形成了南北构造带、东西构造带和北东构造带,分别归属于三江—滇中经向构造体系金沙江—程海南北构造带、云南纬向构造体系汤丹—鹤庆—兰坪东西构造带和丽江北东构造带。笔者认为,早南北构造带构成矿田控岩控矿构造格架,东西构造带是控制与喜马拉雅中期富碱斑岩有关的斑岩成矿系统的主导性构造体系,晚南北构造带既对先前形成的金多金属矿体产生破坏或(和)改造富集,又是控制喜马拉雅晚期氧化淋滤成矿系统的主导性构造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岩控矿构造 构造体系 成矿系统 斑岩金多金属矿 滇西北北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南地区斑岩—热液脉型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 被引量:29
10
作者 刘洪文 邢树文 周永昶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8-32,共5页
通过对四个典型矿床 (二密、西岔—金厂沟、正岔、荒沟山 )的地质、地球化学等综合信息对比 ,发现它们在形成时间—空间—成因上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区别 ,共同构成斑岩—热液成矿系统。该系统包括“三大”成矿体系 ,即 :幔源岩浆体系、... 通过对四个典型矿床 (二密、西岔—金厂沟、正岔、荒沟山 )的地质、地球化学等综合信息对比 ,发现它们在形成时间—空间—成因上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区别 ,共同构成斑岩—热液成矿系统。该系统包括“三大”成矿体系 ,即 :幔源岩浆体系、深穿透断裂构造体系、含矿气液流体体系。其中 ,二密铜矿产于中生代塌陷式火山机构内的斑岩体内外接触带 ,为斑岩型矿床 ;西岔—金厂沟金矿产于深穿透性构造控制的斑岩体边部 ,属斑岩—热液脉型金矿 ;正岔铅锌矿产于中生代斑岩体与早元古宙地层的外接触带 ,属热液矽卡岩型多金属矿 ;而荒沟山金矿则受控于北东向鸭绿江断裂体系与中生代斑岩共存的构造带中 ,属热液脉型金矿。在区域成矿上构成斑岩型、斑岩—浅成热液脉型和浅成热液脉型金多金属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热液矿床 成矿系统 成矿模式 金多金属矿 成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嫩江地区三矿沟矽卡岩型铜-铁-钼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机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吕鹏瑞 顾雪祥 +2 位作者 李德荣 彭涛涛 张明洋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63-1574,共12页
三矿沟铜-铁-钼多金属矿床是大兴安岭地区三矿沟-多宝山构造-成矿带中一个比较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对干矽卡岩阶段(Ⅰ)的石榴子石、湿矽卡岩-氧化物阶段(Ⅱ)的石英、早期硫化物阶段(Ⅲ)的石英和晚期硫化物阶段(Ⅳ)的方解石中... 三矿沟铜-铁-钼多金属矿床是大兴安岭地区三矿沟-多宝山构造-成矿带中一个比较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对干矽卡岩阶段(Ⅰ)的石榴子石、湿矽卡岩-氧化物阶段(Ⅱ)的石英、早期硫化物阶段(Ⅲ)的石英和晚期硫化物阶段(Ⅳ)的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矿各阶段热液矿物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其次为纯气相包裹体,偶见纯液相包裹体。石英中也有大量含NaCl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其均一温度变化于152~478℃之间,盐度为1.57~58.02wt%NaCl,密度变化范围为0.64~1.18g/cm3,总体属中—高温度、中—高盐度、中等密度的体系;据此计算的成矿压力范围为39.44~133.65MPa,成矿深度介于3.94~9.64km之间,表明该矿床形成于中深成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嫩江地区 矽卡岩 --钼多金属矿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戈县多巴区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含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及意义 被引量:13
12
作者 定立 赵元艺 +2 位作者 杨永强 崔玉斌 吕立娜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9-496,共18页
选择西藏班戈县多巴区梭沙矽卡岩型矿化点与再阿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在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相和矿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含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法测年分析、主量与微量元素测试,并探讨了岩石成因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选择西藏班戈县多巴区梭沙矽卡岩型矿化点与再阿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在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相和矿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含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法测年分析、主量与微量元素测试,并探讨了岩石成因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梭沙地区主要矿化岩体为细粒斑状花岗闪长岩,再阿为中细粒花岗闪长岩。锆石的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细粒斑状花岗闪长岩和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的年龄分别为77.37±0.55 Ma和79.78±0.99 Ma,均为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区内花岗岩的A/CNK值变化于0.78~1.29之间,A/NK值变化在0.88~1.51之间,为准铝质系列。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贫Nb,总体与班公湖成矿带的同期花岗岩相一致,∑REE=199.82×10^-6-274.64×10^-6,LREE/HREE=3.552-7.199,δEu=0.20~0.82,Eu呈中等负异常,揭示岩浆演化过程中可能发生过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梭沙和再阿岩体的成矿作用与班公湖-怒江洋向南俯冲结束后的碰撞闭合作用有关,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闭合之后岩浆活动及相关热液作用的产物。梭沙和再阿地区具有良好的铁铋等多金属成矿地质、地球化学条件,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应加强该区的找矿评价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矽卡岩铁多金属矿 梭沙 再阿 西藏班戈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北衙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构造控岩控矿作用机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飞 韩润生 +3 位作者 王雷 郭钰心玥 王明志 谭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6-280,共15页
滇西北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是西南"三江"多金属成矿带新生代斑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是近些年来取得找矿突破的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运用矿田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大比例尺构造剖面精测,进行典型控岩控矿构造力学性质的鉴定,... 滇西北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是西南"三江"多金属成矿带新生代斑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是近些年来取得找矿突破的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运用矿田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大比例尺构造剖面精测,进行典型控岩控矿构造力学性质的鉴定,分析构造对斑岩成岩和成矿作用的控制机制。认为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自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以来主要经历了近EW向→近SN向→近EW向三期构造主压应力的转变,形成了典型的褶皱–断裂–节理控岩控矿构造系统。构造控岩控矿过程为: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在近EW向主压应力作用下,形成北衙矿区控岩控矿构造格架,为斑岩侵位和成矿作用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成岩成矿构造环境,并伴有石英钠长斑岩的侵位;喜马拉雅中期,主压应力方向转变为近SN向,伴随构造活动发生石英正长斑岩的超浅成侵位和成岩作用,并发生斑岩型金成矿作用,在层间断裂破碎带、断裂带及节理构造内形成带状、"似层状"和脉状金矿体,在岩体内形成斑岩型浸染状金矿体,在斑岩与围岩接触带形成矽卡岩型金矿体;喜马拉雅晚期,本区再次经受近EW向挤压作用,主要对先期形成的斑岩和金矿体产生变形、变位,并造成风化剥蚀,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氧化淋滤富集型金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岩控矿构造 构造力学机制 成矿作用 斑岩金多金属矿 滇西北北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规律 被引量:56
14
作者 和中华 周云满 +3 位作者 和文言 苏纲生 李万华 杨绍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4-258,共15页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工作近年取得了重大突破,使金矿储量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共、伴生铅锌、银、铜、铁、硫矿也达到大-中型规模。对北衙矿床的成因类型和成矿规律的综合研究及地质勘查工作成果表明,矿床受控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与...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工作近年取得了重大突破,使金矿储量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共、伴生铅锌、银、铜、铁、硫矿也达到大-中型规模。对北衙矿床的成因类型和成矿规律的综合研究及地质勘查工作成果表明,矿床受控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与T2b碳酸盐岩的内、外接触带,属于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矽卡岩-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包括矽卡岩型、层间破碎带型(含硅-钙面型)、裂隙脉型以及表生作用形成的风化-堆积型。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是矿床形成最关键的控矿因素,以斑岩体为中心,从斑岩内部→接触带→外带→远程,成矿元素有从Cu-Au→Au-Cu-Fe→Au-Fe→Au-Fe-Pb→Pb-Ag的分带规律。北衙地区构造-岩浆-流体活动强烈,成矿物质来源丰富,矿化期次复杂且类型多样,成矿空间范围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深部及外围仍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矽卡岩型金多金属矿 成矿规律 成矿模式 滇西北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尕林格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物理模型 被引量:12
15
作者 寇玉才 李战业 +1 位作者 王英孝 孟军海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0-31,共12页
尕林格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是1976-1980年青海省物探队检查航磁M512异常时发现的。通过1:5万、1:5000地面磁法、电法、重力测量和钻探验证、勘探,目前查明矿床规模已达中型以上。鉴于尕林格矿床资料相对齐全,以尕林格矽卡岩型铁多金属... 尕林格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是1976-1980年青海省物探队检查航磁M512异常时发现的。通过1:5万、1:5000地面磁法、电法、重力测量和钻探验证、勘探,目前查明矿床规模已达中型以上。鉴于尕林格矿床资料相对齐全,以尕林格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为例,建立尕林格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物理模型,为在该区乃至全省范围内寻找类似矿床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铁多金属矿 地质-地球物理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中东段矽卡岩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 被引量:80
16
作者 佘宏全 丰成友 +2 位作者 张德全 潘桂棠 李光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8-520,共13页
冈底斯中东段矽卡岩型铜_铅_锌多金属矿床分为甲马—林周、贡嘎—扎囊—泽当和拉萨—谢通门3个次级矿带或矿集区,区域上呈现出一定的矿化分带,以甲马—林周矿集区为主要分布区。岩矿石的硫、氢、氧、铅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和矿质主... 冈底斯中东段矽卡岩型铜_铅_锌多金属矿床分为甲马—林周、贡嘎—扎囊—泽当和拉萨—谢通门3个次级矿带或矿集区,区域上呈现出一定的矿化分带,以甲马—林周矿集区为主要分布区。岩矿石的硫、氢、氧、铅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和矿质主要为岩浆热液来源。Re_Os同位素测年说明甲马—林周矿集区的矽卡岩成矿集中在中新世15~17Ma的较窄时间段内,与该区斑岩型铜钼矿具有相似的岩浆_构造控矿条件和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属同一成矿系列。而冈底斯南带矽卡岩矿床可能形成于印度—亚洲板块的主碰撞期。冈底斯中东段具有良好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地球化学条件,显示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矽卡岩矿床 斑岩矿床 --锌多金属矿 矿床特征 成矿作用 冈底斯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勘查模型 被引量:16
17
作者 和中华 官德任 +8 位作者 和文言 周云满 符德贵 杨绍文 吕永增 王利东 李万华 苏纲生 杨锐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1-282,共22页
滇西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通过先后开展五期详查,获得了找矿重大突破,金矿规模达到超大型,共伴生铅、锌、银、铜、铁、硫矿也达到大型—特大型规模。文章在近十年的勘查工作实践及综合研究矿床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 滇西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通过先后开展五期详查,获得了找矿重大突破,金矿规模达到超大型,共伴生铅、锌、银、铜、铁、硫矿也达到大型—特大型规模。文章在近十年的勘查工作实践及综合研究矿床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勘查模型、地球化学勘查模型和地质找矿标志。研究表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是矿床形成最关键的控矿因素,马鞍山断裂控制了区内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的产出,北衙向斜控制了矽卡岩矿体和其他矿体的产出,矿床定位受控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与三叠系中统北衙组(T2b)碳酸盐岩接触的矽卡岩带以及内、外接触带,属于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矽卡岩-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二型五类"。矿区1∶10 000岩石地球化学勘查模型显示,矿区分布有强金元素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并有与Ag、Pb、Zn、As、Hg等元素相伴产出的综合异常。1∶10 000地球物理勘查模型显示,磁异常面积大、强度高,极大值2000多n T,异常形态规则,总体形态呈椭圆形,梯度变化较大,正负异常相伴,南正北负。斑岩显示为低磁异常,接触带为高磁异常,环状的高磁异常带构成了斑岩与围岩接触带矽卡岩型矿化体,围岩碳酸盐岩为低磁异常。激电在斑岩、矽卡岩型矿体上形成低阻高极化异常,矽卡岩型矿体分布区视极化率5%~8%,视电阻率50~120Ω·m。大功率激电、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对斑岩体及斑岩与围岩接触带(蚀变带)可进行较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矽卡岩-热液 金多金属矿 勘查模 北衙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同仁县江里沟斑岩-矽卡岩型铜钨钼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涛 张德会 +2 位作者 杨兵 张辉 喻晓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5-364,共10页
西秦岭同德—泽库多金属成矿带是青海省重要的矿产集中区之一,位于西秦岭北缘斑岩-矽卡岩型铜、钼、金成矿带的最西端。江里沟矿床是该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一个典型的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钨钼矿床。本文利用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江里沟... 西秦岭同德—泽库多金属成矿带是青海省重要的矿产集中区之一,位于西秦岭北缘斑岩-矽卡岩型铜、钼、金成矿带的最西端。江里沟矿床是该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一个典型的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钨钼矿床。本文利用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江里沟铜钨钼矿床进行了成矿时代测定,获得了5件样品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范围为219.5±3.1~222.2±4.0Ma,等时线年龄为224.3±7.3Ma。矿区二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岩石存在两个期次结晶年龄232±4Ma和214±4Ma,矿区花岗岩可能是两个期次岩浆活动的产物。根据斑岩型矿床矿化晚于成矿母岩的特征,认为江里沟矿床成矿时代属晚三叠世,与矿区232Ma期次的岩浆侵入活动关系密切,成矿晚于成岩约8Ma,成矿与成岩时代基本一致,是西秦岭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本次研究可以大致确定岗察复式岩体周边矿床成矿时限为243.8~214Ma,与区域西秦岭—东昆仑三叠纪构造岩浆作用和成矿时代一致,构成西秦岭北缘斑岩-矽卡岩型铜-钼-金成矿系统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矿床 辉钼矿RE-OS年龄 斑岩-矽卡岩 江里沟铜钨矿 青海同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南矿集区典型矽卡岩-斑岩矿床蚀变矿物短波红外(SWIR)光谱研究与勘查应用 被引量:50
19
作者 陈华勇 张世涛 +4 位作者 初高彬 张宇 程佳敏 田京 韩金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629-3643,共15页
鄂东南矿集区是我国著名的矽卡岩-斑岩型铜铁金矿床产区,研究程度较高,近年来矿产勘查进入了深部找矿的新阶段,需要较新的勘查方法与思路。本文介绍了利用短红外光谱(SWIR)技术,对鄂东南典型的铜绿山矽卡岩型Fe-Cu-Au矿床、鸡冠嘴矽卡岩... 鄂东南矿集区是我国著名的矽卡岩-斑岩型铜铁金矿床产区,研究程度较高,近年来矿产勘查进入了深部找矿的新阶段,需要较新的勘查方法与思路。本文介绍了利用短红外光谱(SWIR)技术,对鄂东南典型的铜绿山矽卡岩型Fe-Cu-Au矿床、鸡冠嘴矽卡岩型Cu-Au矿床、铜山口矽卡岩-斑岩型Cu-Mo-W矿床进行的蚀变矿物综合研究最新成果。在确定蚀变矿物组合类型、形成期次、蚀变分带的基础上,揭示了主要蚀变矿物SWIR特征值的指示规律,并进一步提取各个矿床的蚀变矿物SWIR勘查标志,如铜绿山矿床富Fe绿泥石(Pos2250>2253nm)、高结晶度高岭石族(Pos2170>2170nm,Dep2170>0.18)、白云母族-蒙脱石异常Pos2200值(>2212nm或<2202nm)、高岭石、迪开石及皂石的大量出现,可以作为铜绿山铜铁金矿床有效的蚀变矿物勘查标志;鸡冠嘴矿床白云母族-蒙脱石Pos2200特征值的高值(>2209nm)区域对矿体位置具有较好的指示性;铜山口矿床绿泥石的高Fe-OH吸收峰位值(Pos2250>2249nm)和高Mg-OH吸收峰位值(Pos2335>2333nm)的高频出现,可以作为铜山口铜钼钨矿床的有效勘查标志。这些研究成果表明蚀变矿物可以为鄂东南矿集区提供有效的勘查标志体系,同时,这些最新的勘查标志也在铜绿山铜铁金矿床得到了初步的应用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矿物 SWIR 蚀变分带 矽卡岩-斑岩矿床 勘查标志 鄂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南地区晚中生代铜铁金多金属矿的区域成矿模型探讨 被引量:33
20
作者 谢桂青 朱乔乔 +2 位作者 姚磊 王建 李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8-426,共9页
鄂东南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最重要铜铁金多金属的地区之一,是破解该带中生代岩浆-成矿的构造背景理想对象。本文收集前人和作者资料,厘定鄂东南中生代铜铁多金属矿和相关岩体的期次和类型,构建区域成矿模型,研究提出鄂东南主要存在两期岩... 鄂东南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最重要铜铁金多金属的地区之一,是破解该带中生代岩浆-成矿的构造背景理想对象。本文收集前人和作者资料,厘定鄂东南中生代铜铁多金属矿和相关岩体的期次和类型,构建区域成矿模型,研究提出鄂东南主要存在两期岩浆-成矿事件,包括四种矿化类型和四类岩石组合,即①143~144Ma斑岩-矽卡岩型铜金钼钨矿和141~147Ma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②137~144Ma矽卡岩铜铁金矿和136~143 Ma辉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③132~133 Ma矽卡岩铁矿(不含铜和金)和127~133Ma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岩;④128~129 Ma火山热液型金矿(?)和125~130Ma双峰式火山岩+流纹斑岩+花岗斑岩。结果表明鄂东南中生代两期区域性岩浆-成矿事件与岩石圈减薄和替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期岩浆-成矿事件 区域成矿模 岩石圈减薄和替换 斑岩-矽卡岩铜铁金多金属矿 鄂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