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基斯坦斑岩型铜矿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潜力分析
1
作者 张晶 李天虎 +4 位作者 王志华 Naghmah HAIDER 洪俊 张辉善 梁楠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4,共14页
本文首次应用巴基斯坦国家尺度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分析了研究区铜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和大型斑岩型铜矿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分析了该区内主要地层、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巴基斯坦主要基岩出露区铜元素平均值为2... 本文首次应用巴基斯坦国家尺度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分析了研究区铜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和大型斑岩型铜矿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分析了该区内主要地层、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巴基斯坦主要基岩出露区铜元素平均值为23.48×10^(-6),背景值为18.6×10^(-6),与我国西北地区、青藏高原的铜元素丰度相当。与成矿斑岩体有关的岩浆岩主要为新生代酸性岩和中生代酸性岩,铜元素的地球化学平均值分别为39.09×10^(-6)和28.28×10^(-6),富铜斑岩体是主要物质来源。应用1∶1000000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异常信息进行建模,元素组合为Cu、Au、Mo、Ag、Pb、Zn、Co和Cr,说明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异常对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具有指示意义。以地球化学块体理论为基础,计算了铜异常的成矿有利度和致矿物质量,对区内铜资源量进行了预测和排序。在梳理典型斑岩型铜矿地球化学模型的基础上,以Cu、Mo、Au和Ag为主要指示元素,以Pb、Zn、Co和Cr为参考指示元素,结合地质背景圈定斑岩型铜矿找矿预测区4处,并对找矿预测区进行了成矿潜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异常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潜力分析 斑岩铜矿地球化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S和SO_(2)气体地球化学测量在云南普朗斑岩铜矿中的应用
2
作者 沈啟武 陈志军 +4 位作者 董桥峰 李高鑫 胡明川 陈鑫 余泽章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3,共10页
鉴于覆盖区找矿信息的识别和提取难度大,在覆盖区寻找斑岩铜矿面临巨大困难和挑战。斑岩铜矿中的矿体以低品位的金属硫化物为主,是否可以形成气体异常并确定矿体的延伸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利用便携式气体快速分析仪在普朗斑岩铜矿区开... 鉴于覆盖区找矿信息的识别和提取难度大,在覆盖区寻找斑岩铜矿面临巨大困难和挑战。斑岩铜矿中的矿体以低品位的金属硫化物为主,是否可以形成气体异常并确定矿体的延伸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利用便携式气体快速分析仪在普朗斑岩铜矿区开展了H_(2)S和SO_(2)气体地球化学测量试验性研究。结果表明铜矿体上方可以形成很好的H_(2)S和SO_(2)气体地球化学异常,说明该方法能够揭示深部隐伏矿体等有效信息,通过异常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能够推测矿体在走向和倾向的延伸方向。二者协同性较好、浓度异常分布较为连续的部位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是一种非常适合覆盖区斑岩铜矿矿产勘查的有效工作手段,为隐伏矿产勘查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区找矿 气体地球化学 斑岩铜矿 云南普朗 H_(2)S和SO_(2)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土屋斑岩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敏 王志良 +2 位作者 张作衡 陈伟十 杨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46-1455,共10页
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关于土屋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的基础上,开展了氢氧同位素研究及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法和冷冻法测温,并对石英样品进行了气相及离子色谱测量,对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中的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 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关于土屋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的基础上,开展了氢氧同位素研究及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法和冷冻法测温,并对石英样品进行了气相及离子色谱测量,对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中的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25~363℃,主要集中于140~200℃,盐度变化于0.18%~58.28%NaCl,主要集中于2%~10%NaCl。流体包裹体气相的主要成分为H_2O和CO_2,液相成分以Ca^(2+)、Na^+、SO_4^(2-)、Cl^-为主。石英流体包裹体中∑REE为8.07×10^(-6)~12.15×10^(-6),轻、重稀土之比值(LREE/HREE)变化于5.39~6.75,δEu为1.80~1.91。流体包裹体中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呈右倾型,并表现出Eu的正异常及Ce的负异常。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D_(V-SMOW)值为~70‰~-66‰,石英的δ^(18)O_(V-SMOW)为9.4‰~12.3‰,计算所得的δ^(18)O_水为-5.1‰~-1.2‰。根据离子色谱分析结果,F^-/Cl^-介于0.009~0-024之间,SO_4^(2-)、Cl^-介于0.45~1.01之间。综合以上流体包裹体的组成和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地球化学 斑岩铜矿 土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构造域多期叠加斑岩铜矿化:以阿尔泰东南缘哈腊苏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和成岩成矿时代研究为例 被引量:63
4
作者 薛春纪 赵战锋 +6 位作者 吴淦国 董连慧 冯京 张招崇 周刚 池国祥 高景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3-82,共30页
新疆青河县新近发现哈腊苏铜矿床,正在进行的勘探证实具有大型铜储量前景。它位于阿尔泰东南缘,靠近额尔齐斯构造变形带。这个区域经历了古生代中期的洋-陆俯冲、古生代晚期的陆-陆碰撞以及其后的陆内活化等地质过程。铜成矿与哪种地质... 新疆青河县新近发现哈腊苏铜矿床,正在进行的勘探证实具有大型铜储量前景。它位于阿尔泰东南缘,靠近额尔齐斯构造变形带。这个区域经历了古生代中期的洋-陆俯冲、古生代晚期的陆-陆碰撞以及其后的陆内活化等地质过程。铜成矿与哪种地质地质过程有关受人关注,矿床成因也存在斑岩型、热液脉型和火山岩型等不同认识。哈腊苏铜矿区主要出露中泥盆统基性火山岩(含苦橄岩)及侵入其中的不同时期含铜蚀变斑岩体,包括花岗闪长斑岩、斑状花岗岩、石英二长斑岩和石英闪长斑岩等,斑岩SiO_2质量分数为57.24%~65.45%,其中花岗闪长斑岩δ^(18)O_(V-SMOW)=7.9‰~8.6‰,ε_(Nd)(t)=7.3~8.5(接近于MORB值),(^(87)Sr/^(86)Sr)_t=0.70383~0.70410(接近原始地幔值),暗示岩浆起源于地幔或下地壳。矿区含铜蚀变斑岩全岩矿化(Cu 0.2%),矿体(Cu 0.3%以上)呈透镜状和不规则分枝脉状,产状与斑岩体相仿,95%以上矿体产于斑岩体内。围岩蚀变从矿体到斑岩再到基性火山岩围岩,发育钾长石黑云母化、黑云母绿泥石化、青磐岩化的分带,后期脉状线型钾长石化叠加于早期面状弥散型钾硅酸盐蚀变之上。没有次生硫化物富集现象,原生铜矿石出现细脉浸染型和脉状叠加型两种自然类型,前者以"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为典型金属矿物组合,后者呈在前者背景上的"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脉状叠加矿化。相对于前者,后者Cu、Au品位明显偏高(分别达到Cu 2.21%、Au 0.83 g/t)、微量和稀土元素总量降低,微量元素蛛网图和REE配分曲线更为平缓,Eu正异常更加显著。基性火山喷发、幔源岩浆侵入和多期矿化叠加是哈腊苏铜成矿的关键,早期斑岩型铜成矿基础上的后期构造热液矿化叠加显著。细脉浸染型铜矿石中共生黄铁矿-黄铜矿的硫同位素温度计指示斑岩型铜成矿温度为420~560℃。铜矿石硫化物δ^(34)S_(V-CDT)主体范围为-1‰~-4‰,矿石硫源自幔源斑岩体(有地层硫酸盐还原硫少量混入);黄铁矿^(206)Pb/^(204)Pb=18.052~18.461,^(207)Pb/^(204)Pb=15.501~15.606,^(208)Pb/^(204)Pb=37.813~39.335,与矿床所在区域喀拉通克岩浆Cu-Ni硫化物接近,成矿金属主体来自幔源斑岩;脉状矿化叠加型铜矿石中含铜硫化物石英脉晶出母液(δ^(18)O_(V-SMOW)=6.4‰~10.2‰,δD_(V-SMOW)=-89‰~-80‰)具有岩浆水的O、H同位素组成特点。通过成岩、成矿和热液蚀变的年代学研究获得:(1)含铜蚀变的斑状花岗岩(381.6±2.5)Ma和花岗闪长斑岩(371.8±9.6)Ma的U-Pb谐和年龄、细脉浸染型铜矿石中辉钼矿(376.9±2.2)Ma的Re-Os等时线年龄,是洋-陆俯冲期斑岩成岩成矿的年龄记录;(2)含铜蚀变石英二长斑岩(265.6±3.7)Ma的U-Pb谐和年龄和脉状叠加型铜矿石中钾长石(269.2±3.2)Ma的Ar-Ar坪年龄,是陆-陆碰撞晚期斑岩铜矿化蚀变的年龄记录;(3)含铜蚀变石英闪长斑岩(215.8±4.6)Ma的U-Pb谐和年龄和脉状叠加型铜矿石中钾长石(198.2±2.3)~(206.4±2.7)Ma的Ar-Ar坪年龄,是陆内构造岩浆活化期的年龄记录。多期构造-岩浆-热液矿化叠加作用是哈腊苏铜成矿的显著特征。该研究为认识中亚构造域斑岩铜矿床的多期叠加成矿作用特征积累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 地球化学 U-PB法 Re-Os法 AR-AR法 斑岩铜矿 多期叠加矿化 哈腊苏 中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兴朱砂红斑岩铜矿热液蚀变作用及元素地球化学迁移规律 被引量:35
5
作者 王翠云 李晓峰 +4 位作者 肖荣 白艳萍 杨锋 毛伟 蒋松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869-3886,共18页
德兴铜矿是中国华南地区重要的大型斑岩铜矿,由朱砂红、铜厂和富家坞3个矿床组成。在系统的钻孔样岩相观察基础上,本文把德兴朱砂红花岗闪长斑岩划分为3种类型蚀变岩(钾化-黑云母化蚀变岩、绿泥石化蚀变岩、石英-绢(白)云母化蚀变岩),... 德兴铜矿是中国华南地区重要的大型斑岩铜矿,由朱砂红、铜厂和富家坞3个矿床组成。在系统的钻孔样岩相观察基础上,本文把德兴朱砂红花岗闪长斑岩划分为3种类型蚀变岩(钾化-黑云母化蚀变岩、绿泥石化蚀变岩、石英-绢(白)云母化蚀变岩),其主要标志性蚀变矿物依次为:钾长石(黑云母)→绿泥石→石英+绢(白)云母,且热液蚀变程度依次增强。以Al2O3作为不活动组分,通过Isocon分析法表明:随着热液蚀变作用的持续进行,蚀变程度的逐渐增强,主量元素(P2O5)行为较稳定,Na2O、Sr元素大量活化迁出;高场强元素Hf、Th、U、V、Co、Nb、Ta等表现为弱活动性或不活动性;成矿元素Cu、Pb、W显示出大量带入,表明热液流体和成矿流体可能属于同一流体系统。稀土元素均发生一定程度的活化迁移,其中绿泥石化蚀变岩的LREE、HREE均较原岩亏损,而石英-绢(白)云母化花岗闪长斑岩的LREE、HREE富集/亏损情况因样品而异,相对增量/减量变化幅度较大。各类蚀变花岗闪长斑岩球粒陨石化配分模式表现较一致,均为轻稀土相对于重稀土富集的右倾分布,极弱Eu负异常,曲线左陡右平缓,尾部轻微上翘,形似铲状,反映岩浆源区角闪石的分离结晶作用。蚀变花岗闪长斑岩的Y/Ho比值与球粒陨石的Y/Ho比值基本一致,表明Y-Ho在热液蚀变过程中未发生明显分离。弱蚀变花岗闪长斑岩具有较高Sr/Y比值、La/Sm比值以及中等Sm/Yb比值,暗示源区残留相主要为角闪石±石榴子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蚀变 Isocon分析 元素地球化学行为 斑岩铜矿 德兴朱砂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山铜矿区花岗闪长斑岩的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95
6
作者 蒋少涌 李亮 +4 位作者 朱碧 丁昕 姜耀辉 顾连兴 倪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79-1690,共12页
武山铜矿床是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九瑞矿集区中的一个大型铜矿床。本文对该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化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Sr-Nd-Hf 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中黑云母富镁,为金云母,其 Fe^(3+)/Fe^(2+... 武山铜矿床是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九瑞矿集区中的一个大型铜矿床。本文对该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化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Sr-Nd-Hf 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中黑云母富镁,为金云母,其 Fe^(3+)/Fe^(2+)组成表明岩浆氧逸度很高;角闪石具有 Mg/(Mg+Fe)高而 Si 低的特征,为阳起石和镁质角闪石,角闪石压力计计算表明岩体具有超浅成侵位特征。花岗闪长斑岩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具有相对较高的 SiO_2(64.9%~68.62%,平均66.52%)和 Al_2O_3(14.0%~15.3%,平均14.8%)含量,同时岩石的 Mg~#很高(0.53~0.71),并具有相对较高的相容元素含量;岩石富集轻稀土((La/Yb)_N=27.8~64.5),Eu 负异常不明显,岩石同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较高的 Sr/Y 比值(35.0~68.2)。岩石的初始^(87)Sr/^(86)Sr 比值为0.7067~0.7075,ε_(Nd)(t)值为-4.08~-4.44,锆石的ε _(Hf)(t)值为-2.1~-7.0。详尽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武山花岗闪长斑岩是强烈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很有可能是由拆沉的加厚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并在其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橄榄石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山铜矿 花岗闪长斑岩 地球化学特征 Sr-Nd—Hf同位素组成 壳幔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中甸普朗斑岩铜矿床地球化学与成矿机理初探 被引量:51
7
作者 王守旭 张兴春 +1 位作者 冷成彪 秦朝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7-288,共12页
普朗斑岩铜矿是一个典型的与洋壳俯冲相关的大型乃至超大型矿床,通过对矿区代表性含矿斑岩与无/弱矿化斑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对比、硫同位素示踪等方面的研究,表明矿石随Cu品位的增高,稀土总量(∑REE)和稀土分馏参数〔(LREE/HREE)、(La/Yb)... 普朗斑岩铜矿是一个典型的与洋壳俯冲相关的大型乃至超大型矿床,通过对矿区代表性含矿斑岩与无/弱矿化斑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对比、硫同位素示踪等方面的研究,表明矿石随Cu品位的增高,稀土总量(∑REE)和稀土分馏参数〔(LREE/HREE)、(La/Yb)N及(La/Yb)N、(Gd/Yb)N〕呈连续降低趋势,负铕异常一般显示为逐渐增强的趋势,但在发育有强烈的晚期钾长石脉的情况下,出现反弹减弱特征。硫化物(黄铜矿、黄铁矿和辉钼矿)的δ34SCDT变化范围为-2.23‰~3.75‰,基本呈塔式分布特征,主要为深源岩浆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斑岩铜矿 成矿机理 稀土元素 硫同位素 中甸普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土屋斑岩铜矿床地球化学、年代学、Lu-Hf同位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3
8
作者 王银宏 薛春纪 +5 位作者 刘家军 王建平 杨俊弢 张方方 赵泽南 赵云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383-3399,共17页
新疆东天山地区岩浆岩的岩石成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备受关注。本文获得的东天山土屋斑岩铜矿床SIMS锆石U-Pb定年、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数据,以对这一问题进行约束。土屋斑岩铜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造山带晚古生代大南湖-头苏泉... 新疆东天山地区岩浆岩的岩石成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备受关注。本文获得的东天山土屋斑岩铜矿床SIMS锆石U-Pb定年、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数据,以对这一问题进行约束。土屋斑岩铜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造山带晚古生代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中,赋矿地层为下石炭统企鹅山群,赋矿围岩主要为安山岩和闪长玢岩,含矿岩石主要为英云闪长岩。本文SI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土屋地区含矿岩体大约侵位于335Ma,土屋斑岩铜矿床成矿时代与成岩时代基本一致或稍晚。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安山岩和闪长玢岩具有同源性及岛弧火山岩的特点,英云闪长岩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的特征。土屋英云闪长岩具不均一的锆石εHf(t)正值(+6.3^+16.1),表明其可能来源于俯冲板片的部分熔融。土屋斑岩铜矿床含矿岩体很可能是在早石炭世北天山洋板块北向俯冲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大洋板片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在熔融过程中同时析出金属,随埃达克质岩浆一起上升,并与地幔橄榄岩发生交代作用,在岩体顶部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屋斑岩铜矿 SIMS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LU-HF同位素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中甸地区两个斑岩铜矿容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雪鸡坪和普朗斑岩铜矿床为例 被引量:55
9
作者 冷成彪 张兴春 +2 位作者 王守旭 秦朝建 苟体忠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4-422,共9页
位于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岛弧已成为我国又一重要的斑岩铜矿产地,其中雪鸡坪中型斑岩铜矿床产于西斑岩带,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产于东斑岩带。详细对比研究了这两个斑岩铜矿床矿床地质,含矿斑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以及年代学等特征,认... 位于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岛弧已成为我国又一重要的斑岩铜矿产地,其中雪鸡坪中型斑岩铜矿床产于西斑岩带,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产于东斑岩带。详细对比研究了这两个斑岩铜矿床矿床地质,含矿斑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以及年代学等特征,认为:①两者的元素组成非常相似,如稀土配分形式均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亏损重稀土元素和Y,富集Sr、K、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显示了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可能是俯冲的甘孜—理塘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②中甸岛弧的结构及时空演化保持了义敦岛弧的共性,发育完整的沟-弧-盆体系,其中东斑岩带属于外弧,而西斑岩带属于内弧,中斑岩带及零星分布的属都蛇绿混杂岩产于弧间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斑岩铜矿 埃达克岩 雪鸡坪 普朗 中甸弧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婆泉铜矿岛弧型含矿斑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7
10
作者 戴霜 任育智 +3 位作者 程彧 高兆奎 张翔 王方成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0-107,共8页
目前发现的斑岩型铜矿的含矿斑岩均产于陆相环境 ,公婆泉铜矿斑岩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惟一产于海相环境的含矿斑岩 ,围岩沉积环境、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含矿次英安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产于海相环境 ,形成于水下 5 0 0~ 10 0 0 m,... 目前发现的斑岩型铜矿的含矿斑岩均产于陆相环境 ,公婆泉铜矿斑岩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惟一产于海相环境的含矿斑岩 ,围岩沉积环境、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含矿次英安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产于海相环境 ,形成于水下 5 0 0~ 10 0 0 m,是中—晚志留纪哈萨克斯坦板块向 (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含矿斑岩 海相 岛弧型斑岩 公婆泉铜矿 岩石化学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第斯与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床矿物学和成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被引量:11
11
作者 朱小三 卢民杰 +2 位作者 程文景 宋玉财 张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43-2153,共11页
在总结安第斯和冈底斯斑岩铜矿床地质矿物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2个成矿带与斑岩铜矿床有关的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探讨了2种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与成矿过程的异同点。安第斯成矿带的斑岩铜矿床形成于洋壳俯冲... 在总结安第斯和冈底斯斑岩铜矿床地质矿物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2个成矿带与斑岩铜矿床有关的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探讨了2种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与成矿过程的异同点。安第斯成矿带的斑岩铜矿床形成于洋壳俯冲陆缘弧环境,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始新世晚期—渐新世(43~31Ma)和中新世中期—上新世(12~4Ma),金属组合包括Cu-Mo和Cu-Au,含矿斑岩的SiO_2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岩性从中性到酸性,以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为主,少部分具有典型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而大多数安第斯含矿斑岩具有正常岛弧系列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床主要发育于陆-陆碰撞环境,成矿时代为中新世(20~12Ma),金属组合为Cu-Mo,缺乏Cu-Au组合,含矿斑岩岩性以酸性为主,且主要为高钾钙碱性-钾玄质系列岩浆岩,具有典型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安第斯成矿带含矿斑岩的形成很可能是板片释放流体交代楔形地幔,经部分熔融与MASH过程的产物,并不是直接源于洋壳的部分熔融;而冈底斯成矿带含矿斑岩成因可能是早期洋壳多次俯冲形成俯冲增生弧,之后在陆陆碰撞过程中经历缩短加厚,与深部构造动力学机制发生变化时的部分熔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第斯 冈底斯 斑岩铜矿 成矿斑岩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多龙矿集区尕尔勤斑岩铜矿床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兼论硅帽的识别与可能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张志 方向 +5 位作者 唐菊兴 王勤 杨超 王艺云 丁帅 杨欢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6-494,共19页
尕尔勤斑岩铜矿床是多龙超大型铜金矿集区内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的矿床之一。本文以尕尔勤斑岩铜矿区内成矿花岗闪长斑岩及新发现的硅帽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矿床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找矿方向研究工作。尕尔勤矿床花岗闪长斑岩SiO_2含量在60.01... 尕尔勤斑岩铜矿床是多龙超大型铜金矿集区内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的矿床之一。本文以尕尔勤斑岩铜矿区内成矿花岗闪长斑岩及新发现的硅帽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矿床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找矿方向研究工作。尕尔勤矿床花岗闪长斑岩SiO_2含量在60.01%~62.81%之间,K_2O含量在1.86%~2.16%之间,Al_2O_3含量在15.12%~16.51%之间,属于钙碱性岩石系列。斑岩体锆石U-Pb年龄为124.4±0.4Ma(MSWD=0.42,n=25),属于早白垩世侵位;锆石εHf(t)值主要集中于1.15~9.71之间,tDMc模式年龄主要集中于559~1105Ma之间,表明岩浆岩区起源于具有幔源特征的深成熔体,而个别负εHf(t)值(-18.65,-19.75)的出现表明其受到了古老成熟地壳的轻微混染。斑岩体稀土元素显示为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分布型式,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微量元素显示为Rb、Th、U、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而Nb、Ta、Ti、P、Zr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特征,体现出岛弧岩浆特有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表明矿床形成与班公湖-怒江洋北向俯冲密切相关。硅帽中角砾状样品与层纹状(致密块状)样品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明显区别,发育较少的层纹状硅帽样品可能为热水沉积与生物化学沉积共同作用形成的硅质岩,而大量存在的角砾状硅帽体现出明显热液充填交代成因特点,经地球化学剖面测量显示硅帽展布区域Cu、Au、Ag、Pb、Zn、As、Sb等成矿指示元素异常明显,结合高光谱矿物识别表明该区域存在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巨大可能性,具有重要的勘查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尕尔勤 多龙矿集区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楚雄盆地六苴铜矿床煌斑岩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鹏 谭茂 +3 位作者 韩润生 江小均 王蝶 杨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09-1425,共17页
云南六苴铜矿床是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区岩浆活动不明显,近年来通过深部钻孔和竖井工程,在矿床深部揭露出煌斑岩脉。通过岩相学、电子探针、ICP-MS、锆石U-Pb定年等分析,确定六苴铜矿床的煌斑岩属云煌岩,其成岩年龄为31~... 云南六苴铜矿床是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区岩浆活动不明显,近年来通过深部钻孔和竖井工程,在矿床深部揭露出煌斑岩脉。通过岩相学、电子探针、ICP-MS、锆石U-Pb定年等分析,确定六苴铜矿床的煌斑岩属云煌岩,其成岩年龄为31~33Ma,于铜矿床的改造成矿期侵位。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属于钾质钙碱性煌斑岩;微量元素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Sr、Th和Rb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和Ti等亏损;稀土元素表现出轻稀土强烈富集的特点。锆石176Hf/177Hf值为0.28230~0.28272,比较集中的Hf同位素组成εHf(t)=-4~2。综合分析认为,六苴铜矿床的煌斑岩主要源自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岩浆在快速上升过程中进一步熔融混染了少部分先存的地壳残片,为喜马拉雅期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挤压背景下,从挤压转换为拉张环境的产物。该煌斑岩与富厚铜矿体二者在空间、时间、构造-热液、产出状态、成矿流体及物质来源等方面均具有紧密联系,对铜矿体的改造富集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富厚铜矿体的指示标志。煌斑岩脉内含有方铅矿、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暗示深部具铅锌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 地球化学 年代学 砂岩型铜矿 楚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中甸普朗斑岩铜矿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兴春 王守旭 +3 位作者 冷成彪 秦朝建 王外全 杨朝志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z1期353-355,共3页
  中甸弧是中国西南三江构造火成岩带中义敦岛弧的组成部分,位于义敦岛弧的最南端,其东部和南部是甘孜-理塘板块缝合带,西部是乡城-格咱深大断裂[1-2].……
关键词 矿床地质 地球化学 斑岩铜矿 云南中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兴朱砂红斑岩铜矿石英闪长玢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利 倪培 +3 位作者 王国光 朱安冬 张映红 梁耀灵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92-1101,共10页
德兴斑岩铜矿是我国东部最大的斑岩型铜矿,但其成矿时限的研究较为薄弱。为进一步确定德兴斑岩铜矿成矿的持续时间,系统采集了矿田内朱砂红矿区成矿期后石英闪长玢岩脉岩样品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朱砂红石... 德兴斑岩铜矿是我国东部最大的斑岩型铜矿,但其成矿时限的研究较为薄弱。为进一步确定德兴斑岩铜矿成矿的持续时间,系统采集了矿田内朱砂红矿区成矿期后石英闪长玢岩脉岩样品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朱砂红石英闪长玢岩具有高场强元素亏损的弧岩浆特征,指示其岩浆源区可能有俯冲改造的岩石圈地幔物质的加入。前人研究获得的德兴斑岩铜矿成矿岩体的年龄为170Ma,本次研究获得的1个样品中锆石的25个分析点的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66±1)Ma(MSWD=0.13),两者共同限制了德兴斑岩铜矿的成矿时限不超过4Ma。中侏罗世,伊泽纳崎板块开始向华南大陆俯冲,在华南内陆产生一系列伸展型岩浆作用,朱砂红石英闪长玢岩脉应形成于陆内的局部拉伸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红斑岩铜矿 石英闪长玢岩 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学 成矿时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玉龙斑岩铜矿带南段日曲花岗闪长斑岩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海 王保弟 +3 位作者 于远山 何海 肖鹏 王富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9-394,共16页
为探讨西藏玉龙斑岩铜矿带南段斑岩的成因及其动力学机制,对该铜矿带南段日曲岩体开展了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两件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8.2±0.2)Ma、(38.8±0.2)Ma,为喜马拉雅早期;花岗... 为探讨西藏玉龙斑岩铜矿带南段斑岩的成因及其动力学机制,对该铜矿带南段日曲岩体开展了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两件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8.2±0.2)Ma、(38.8±0.2)Ma,为喜马拉雅早期;花岗闪长斑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斑岩具有C型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未经明显的地壳混染;源区残留相主要由角闪石、石榴子石、金红石组成,并经历了较弱的壳幔混合作用。研究表明,日曲岩体的形成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诱发妥坝-芒康左行走滑断裂活动有关,下地壳部分熔融及少量幔源物质的混入使斑岩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斑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玉龙斑岩铜矿 西藏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铜山铜矿床地球化学及其找矿模型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元艺 马志红 仲崇学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8-54,共7页
在系统研究铜山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其成矿地球化学模式,探讨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进而建立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关键词 铜矿 地球化学 找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尔吉斯斯坦塔尔迪布拉克斑岩型金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鹏瑞 孟广路 +4 位作者 王斌 钱兵 张辉善 罗彦军 姚文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35-946,共12页
塔尔迪布拉克斑岩型金铜矿床位于吉尔吉斯西北部的Kipchak奥陶纪岛弧带,是吉尔吉斯斯坦重要的斑岩型金铜矿床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该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矿床斑岩体具有高的SiO_2、Al_2O_3... 塔尔迪布拉克斑岩型金铜矿床位于吉尔吉斯西北部的Kipchak奥陶纪岛弧带,是吉尔吉斯斯坦重要的斑岩型金铜矿床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该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矿床斑岩体具有高的SiO_2、Al_2O_3、碱质含量,低的Na_2O、CaO、P_2O_5、Th、Y含量和低Al_2O_3/TiO_2比值,属于典型的钙碱性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是高温条件下发生深熔作用的产物。该矿床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相对富集LREE和LILE元素,亏损HFSE元素,其源岩可能为杂砂岩,主要来源于地壳物质。此外,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均显示,该矿床可能是捷尔斯克伊洋演化末期成熟岛弧环境下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金铜矿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塔尔迪布拉克 吉尔吉斯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模式 被引量:11
19
作者 何养珍 陈进平 周继强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32-237,共6页
公婆泉斑岩铜矿产于次英安斑岩和花岗斑岩体中。通过对火山岩岩系、岩浆岩、断裂构造、矿体和蚀变围岩等方面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 ,发现围岩蚀变与斑岩型铜矿床具有相似的蚀变特征 ,它们在地球化学特征上表现为“一盖一帽一空心”的特... 公婆泉斑岩铜矿产于次英安斑岩和花岗斑岩体中。通过对火山岩岩系、岩浆岩、断裂构造、矿体和蚀变围岩等方面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 ,发现围岩蚀变与斑岩型铜矿床具有相似的蚀变特征 ,它们在地球化学特征上表现为“一盖一帽一空心”的特征 ,即“盖”是指斑岩体上方覆盖的火山岩系中形成的V ,Ti,Cr,Ni元素异常 ;“一帽”是指斑岩体上方及内外接触带的B ,As等异常 ;“一空心”是指Cu ,Au ,Ag ,Pb ,Zn ,Mo ,Ba在斑岩体上方或浅部异常中心形成负异常。该特征可判别矿床的剥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模式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中甸雪鸡坪和普朗斑岩铜矿容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冷成彪 张兴春 +2 位作者 王守旭 秦朝建 苟体忠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z1期289-291,共3页
  中甸岛弧是中国西南三江构造火成岩带中义敦岛弧的组成部分,位于义敦岛弧的最南端,其东部和南部是甘孜-理塘板块缝合带,西部是乡城-格咱深大断裂[1-2].……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斑岩铜矿 埃达克岩 雪鸡坪 普朗 中甸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