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陆内斑岩型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 被引量:73
1
作者 周涛发 王世伟 +4 位作者 袁峰 范裕 张达玉 常印佛 Noel CWHITE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1-288,共18页
陆内环境斑岩型矿床的发现对斑岩成矿理论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作为中国东部重要的陆内成矿带之一,成矿带内发育多个重要的斑岩型矿床,如铜山口Cu-Mo矿床、鸡冠嘴Cu-Au矿床、白云山Cu矿、城门山Cu-Mo矿床、武山Cu-Mo矿... 陆内环境斑岩型矿床的发现对斑岩成矿理论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作为中国东部重要的陆内成矿带之一,成矿带内发育多个重要的斑岩型矿床,如铜山口Cu-Mo矿床、鸡冠嘴Cu-Au矿床、白云山Cu矿、城门山Cu-Mo矿床、武山Cu-Mo矿床、丰山洞Cu-Au矿床、丁家山Cu矿、洋鸡山Au矿、沙溪Cu-Au矿床、冬瓜山Cu-Au矿床、舒家店Cu矿床和安基山Cu矿床等。本文选取成矿带内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斑岩型矿床,对其地质特征(地层、构造、含矿斑岩、脉体特征和围岩蚀变)、成岩成矿年代、成矿岩体的岩石化学和成岩成矿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资料和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讨论和试图阐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陆内斑岩型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与成矿模式。研究显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形成于燕山期陆内造山过程,成矿斑岩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149~105Ma之间,进一步可以分为早、中、晚三阶段:149~135Ma、133~125Ma和123~105Ma,三阶段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成矿带中的断隆区,早阶段(149~135Ma)和晚阶段(123~105Ma)多为斑岩-矽卡岩型矿化,中阶段(133~125Ma)矿化为典型的斑岩型矿化。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斑岩型矿床的含矿斑岩为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系列岩石,大部分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为源自富集地幔的岩浆和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岩浆混合的产物,源自富集地幔的基性岩浆对成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混入使得混合岩浆富水、硫和金属(Cu、Au)等。进一步通过与岩浆弧环境的斑岩型矿床对比研究发现,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斑岩型矿床一般不发育高级泥化岩帽(advanced argillic liithocaps)以及浅部的高-中硫矿化蚀变系统,含矿岩浆源区性质和成矿物质来源等与岩浆弧环境的斑岩型矿床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矿床 成岩成矿作用 成岩成矿模式 长江中下游成矿 陆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山阳-柞水矿集区150-140Ma斑岩-矽卡岩型CuMoFe(Au)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陈雷 王宗起 +3 位作者 闫臻 吴发富 任涛 郭延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5-436,共22页
秦岭造山带内的山阳-柞水古生代弧前盆地中出露有池沟、小河口、冷水沟、园子街、下官坊及双元沟等CuMo、CuFe(Au)矿床,与这些矿床具有成因联系的岩体为形成于150-140Ma的高钾钙碱性和钾玄岩系列花岗岩,为华北和扬子大陆碰撞后伸展阶... 秦岭造山带内的山阳-柞水古生代弧前盆地中出露有池沟、小河口、冷水沟、园子街、下官坊及双元沟等CuMo、CuFe(Au)矿床,与这些矿床具有成因联系的岩体为形成于150-140Ma的高钾钙碱性和钾玄岩系列花岗岩,为华北和扬子大陆碰撞后伸展阶段壳、幔混合岩浆的产物。矿化主要发生在岩体与泥盆、石炭纪地层中碳酸盐岩的接触带附近,主要类型为矽卡岩型,少量为斑岩型,部分矿床具有统一的矽卡岩-斑岩型成矿系统,矿化组合主要为CuMo、CuFe(Au)和Cu矿化。外接触带主要发育有矽卡岩和角岩化蚀变,内接触带主要为岩体内部的硅化、钾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及粘土化,内矽卡岩不发育。矽卡岩矿物主要有石榴石、透辉石、绿帘石、透闪石,阳起石等,其中石榴子石主要为钙铁榴石和钙铝榴石,透辉石是辉石的主体,早期形成的石榴石和透辉石等无水矿物组合常被后期的绿帘石、透闪石和阳起石等含水矿物及石英、方解石等所交代。金属矿物比较简单,最主要的含铜矿物为黄铜矿和斑铜矿,铁矿化主要为磁铁矿和镜铁矿。尽管这些矿床以矽卡岩型矿化为主,但部分矿床中已发现有斑岩型矿化和蚀变特征,这可能暗示了该区可能具有统一的矽卡岩-斑岩型成矿系统,进而表明山阳-柞水矿集区深部具有寻找斑岩型矿床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矿床 成矿系统 成矿作用 150-140Ma 山阳-柞水矿集区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秘鲁Morococha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区域找矿方向
3
作者 郭维民 姚春彦 +3 位作者 曾敏 杨宪涛 王天刚 刘君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8-1172,共15页
秘鲁中部Morococha地区位于中安第斯秘鲁中新世成矿带,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世界级斑岩-矽卡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系统之一。系统总结了该区斑岩型、矽卡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等多种铜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化成矿作用特征和最新的研究进展... 秘鲁中部Morococha地区位于中安第斯秘鲁中新世成矿带,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世界级斑岩-矽卡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系统之一。系统总结了该区斑岩型、矽卡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等多种铜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化成矿作用特征和最新的研究进展,结合区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过程,提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Morococha矿区位于秘鲁中部Yali穹隆北段,由中心部位的Toromocho斑岩型铜钼矿床及外围铅锌银金多金属矿脉组成。区内主要构造为北西向Morococha背斜,地层主要为二叠纪—三叠纪Mitu群火山碎屑岩、侏罗纪Pucara群碳酸盐岩、早白垩世Goyllarisquizga群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矿区中新世岩浆活动主要为中中新世不含矿的闪长质侵入岩(14.3~14.1 Ma)和晚中新世与成矿有关的花岗闪长岩和长石斑岩岩株(9.4~7.7 Ma)。Morococha岩浆-热液系统(8.5~7.2 Ma)是其形成超大型斑岩型铜矿成矿的原因之一,铅锌银多金属矿化主要发生在斑岩型矿化之后约0.5 Ma,受区域构造控制。矿床在空间上显示出明显的金属分带特征,中心斑岩区域为富铜矿石,而远离斑岩区出现更多的富铅锌银矿石。秘鲁中部中新世成矿带分布着众多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脉状热液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总结近年来综合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表明这些多金属矿床都属于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的一部分,因此斑岩-矽卡岩型铜矿床及浅成低温热液型贵金属矿床是秘鲁中部重要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钼矿床 铅锌银多金属矿床 成矿作用 秘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朱诺斑岩型Cu-Mo矿床成矿斑岩金红石成因及找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戴婕 倪师军 +2 位作者 黄勇 丁俊 周义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8-1239,共12页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南缘西段新发现的朱诺铜矿床是具有大型规模的斑岩铜钼矿床。金红石是斑岩铜矿床中最典型的副矿物之一,对其成分和结构特征的研究能反演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并确定斑岩铜矿的主矿体。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的基础上,对钾化...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南缘西段新发现的朱诺铜矿床是具有大型规模的斑岩铜钼矿床。金红石是斑岩铜矿床中最典型的副矿物之一,对其成分和结构特征的研究能反演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并确定斑岩铜矿的主矿体。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的基础上,对钾化带成矿斑岩(黑云花岗闪长岩)中金红石的研究表明:金红石主要与磁铁矿(Ⅰ类)、赤铁矿共生(Ⅲ类),常形成固溶体分离结构并分布在黑云母裂隙及附近;其次呈板状(长10~80μm,宽3~10μm)、颗粒状(粒径10~40μm)、不规则状独立分布在石英硫化物脉中(Ⅱ类)。Ⅰ类金红石是由钛磁铁矿在富S条件下反应形成的;Ⅲ类金红石由钛铁矿在富氧条件下反应形成的;Ⅱ类金红石是由含Ti的热液结晶沉淀而来的。成矿斑岩全岩中TiO_2的含量为0.66%,为金红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成矿斑岩金红石中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其成分除含有约94%的TiO_2外,还含有V_2O_3,Nb_2O_5,FeO,WO_3,CaO,SiO_2,Al_2O_3,ZrO_2,几乎不含或很少含MgO和MgO。金红石中V_2O_3范围为0.20%~2.39%,平均为0.49%,Nb2O5的含量范围为0.20%~4.63%,平均1.25%,WO_3和FeO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2%和1.81%,且有约0.05%的ZrO_2异常。利用金红石找矿方法开展朱诺矿床外围找矿时,首先必须考虑金红石中V_2O_3的含量(>0.2%,Ⅱ类金红石>0.5%),在此基础上考虑Nb的含量(>0.2%,乙类金红石>2.6%),同时考虑W,Fe偏高,Zr异常的特点。对Ⅱ类金红石还需要额外考虑其粒径大于1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斑岩 金红石成因 找矿指示意义 斑岩cu-mo矿床 西藏朱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圈减薄的Cu-Mo成矿作用——以鲁西王家庄矿床为例
5
作者 蓝廷广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7-28,共2页
众所周知,华北克拉通中生代特别是早白垩世发生了强烈的岩石圈减薄,岩石圈丢失厚度>120 km,该过程不仅引发了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同时也导致了强烈的成矿作用,相关矿床主要为斑岩型-矽卡岩型Mo(Cu,W)、矽卡岩型Fe矿,热液型Pb–Zn矿和A... 众所周知,华北克拉通中生代特别是早白垩世发生了强烈的岩石圈减薄,岩石圈丢失厚度>120 km,该过程不仅引发了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同时也导致了强烈的成矿作用,相关矿床主要为斑岩型-矽卡岩型Mo(Cu,W)、矽卡岩型Fe矿,热液型Pb–Zn矿和Au矿等(毛景文等,2003,2005;Mao et al.,2011,2014;Li and Santosh,2014;Pirajno and Zhou,2015)。值得注意的是,斑岩型矿床主要产于俯冲-碰撞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矿床 cu-mo 岩石圈 矽卡岩 华北克拉通 热液 毛景文 包裹体 岩浆作用 均一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地块北部~90Ma斑岩型矿床年代学及成矿地质背景 被引量:31
6
作者 王保弟 许继峰 +5 位作者 刘保民 陈建林 王立全 郭琳 王冬兵 张万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80,共10页
近年来青藏高原多个大型—超大型斑岩Cu-Mo-Au矿床的发现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现有研究显示这些含矿斑岩和斑岩型矿床的形成年龄主要集中在120~110Ma、~90Ma、54~45Ma和18~12Ma4个阶段,其中90Ma左右的斑岩型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仍... 近年来青藏高原多个大型—超大型斑岩Cu-Mo-Au矿床的发现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现有研究显示这些含矿斑岩和斑岩型矿床的形成年龄主要集中在120~110Ma、~90Ma、54~45Ma和18~12Ma4个阶段,其中90Ma左右的斑岩型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报道拉萨地块北部尼玛县拔拉扎斑岩型矿床含矿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以及辉钼矿Re-Os定年结果,并分析了该期的成矿地质背景。两件花岗闪长斑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92.1±1.2Ma、93.8±1.2Ma,代表了岩浆的结晶时代;而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88.2~89.6Ma,代表了拔拉扎矿床的成矿年龄。依据区域地质资料,本文认为拉萨地块北部~90Ma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既不可能是雅鲁藏布江结合带所代表的新特提斯洋平板俯冲或洋脊俯冲的产物,也不可能是班公湖-怒江洋盆南向俯冲消减直接的产物,而很可能是班公湖-怒江洋盆俯冲消减闭合之后碰撞过程的产物。因此本文认为拉萨地块中北部地区~90Ma的岩浆作用及其成矿作用是形成于碰撞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矿床 90Ma成矿作用 斑岩矿床 拉萨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北衙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构造控岩控矿作用机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飞 韩润生 +3 位作者 王雷 郭钰心玥 王明志 谭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6-280,共15页
滇西北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是西南"三江"多金属成矿带新生代斑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是近些年来取得找矿突破的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运用矿田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大比例尺构造剖面精测,进行典型控岩控矿构造力学性质的鉴定,... 滇西北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是西南"三江"多金属成矿带新生代斑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是近些年来取得找矿突破的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运用矿田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大比例尺构造剖面精测,进行典型控岩控矿构造力学性质的鉴定,分析构造对斑岩成岩和成矿作用的控制机制。认为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自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以来主要经历了近EW向→近SN向→近EW向三期构造主压应力的转变,形成了典型的褶皱–断裂–节理控岩控矿构造系统。构造控岩控矿过程为: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在近EW向主压应力作用下,形成北衙矿区控岩控矿构造格架,为斑岩侵位和成矿作用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成岩成矿构造环境,并伴有石英钠长斑岩的侵位;喜马拉雅中期,主压应力方向转变为近SN向,伴随构造活动发生石英正长斑岩的超浅成侵位和成岩作用,并发生斑岩型金成矿作用,在层间断裂破碎带、断裂带及节理构造内形成带状、"似层状"和脉状金矿体,在岩体内形成斑岩型浸染状金矿体,在斑岩与围岩接触带形成矽卡岩型金矿体;喜马拉雅晚期,本区再次经受近EW向挤压作用,主要对先期形成的斑岩和金矿体产生变形、变位,并造成风化剥蚀,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氧化淋滤富集型金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岩控矿构造 构造力学机制 成矿作用 斑岩金多金属矿床 滇西北北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马厂箐斑岩型Cu-Mo-Au多金属矿床找矿思考
8
作者 郭晓东 王梁 王晓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42-343,共2页
马厂箐是"三江"成矿带上一个典型的与喜马拉雅期富碱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Cu-Mo-Au多金属矿化集中区,马厂箐Cu-Mo矿和金厂箐Au矿是矿集区内两个重要的矿床。研究表明,马厂箐Cu-Mo矿和金厂箐Au矿是同一个斑岩岩浆系统成矿作用的... 马厂箐是"三江"成矿带上一个典型的与喜马拉雅期富碱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Cu-Mo-Au多金属矿化集中区,马厂箐Cu-Mo矿和金厂箐Au矿是矿集区内两个重要的矿床。研究表明,马厂箐Cu-Mo矿和金厂箐Au矿是同一个斑岩岩浆系统成矿作用的产物,马厂箐富碱侵入岩体提供了成矿的物质、流体和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厂箐 斑岩矿床 富碱侵入岩 岩体 成矿作用 花岗岩 铜矿化 找矿 矿化集中区 元素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咱印支期火山-岩浆弧东斑岩成矿带燕山期斑岩钨钼、铜、铅锌成矿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尹光候 许东 +1 位作者 余海军 曹德斌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23-324,共2页
义敦岛弧南段格咱火山-岩浆弧,是喜马拉雅巨型造山带中的一个复合造山带,起始于印支晚期的大规模俯冲造山作用。以红山-懒中断裂为界,针对印支期而言将斑岩及斑岩成矿划分为西部翁上-雪鸡坪岛弧斑岩成矿亚带(223~249Ma);东部亚杂-普朗... 义敦岛弧南段格咱火山-岩浆弧,是喜马拉雅巨型造山带中的一个复合造山带,起始于印支晚期的大规模俯冲造山作用。以红山-懒中断裂为界,针对印支期而言将斑岩及斑岩成矿划分为西部翁上-雪鸡坪岛弧斑岩成矿亚带(223~249Ma);东部亚杂-普朗岛弧斑岩成矿亚带(203~223Ma)。该期斑岩及斑岩成矿背景、机制、时代与特征,以及红山、普朗斑岩-矽卡岩铜矿等典型矿床前人作了大量研究(曾普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二长斑岩 印支期 成矿亚带 矽卡岩矿床 燕山期花岗岩 岩浆弧 义敦岛弧 红山 铅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铜矿带甲马夕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与驱龙斑岩型铜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40
10
作者 佘宏全 丰成友 +3 位作者 张德全 李光明 刘波 李进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89-696,共8页
对甲马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三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变化大,从240℃到>500℃。矿床形成早期干夕卡岩阶段,矿物形成温度大于500℃,湿夕卡岩阶段均一温度... 对甲马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三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变化大,从240℃到>500℃。矿床形成早期干夕卡岩阶段,矿物形成温度大于500℃,湿夕卡岩阶段均一温度区间集中在270℃~360℃之间,该时期为硫化物矿物形成的主要沉淀阶段。矿床的矿物组合、包裹体类型及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以高盐度、富含Na、K、Ca、Si、Cl^-、SO_4^(2-)、CO_3^(2-)等成分为特点,流体来源以岩浆作用为主。甲马矿床属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典型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根据甲马矿床与附近驱龙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特征对比分析,提出二者应属于同一成矿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冈底斯 甲马夕卡岩矿床 驱龙斑岩铜矿 铜铅锌多金属矿 流体包裹体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岩浆热液矿床形成的几个问题──以斑岩型矿床为例 被引量:12
11
作者 朱永峰 艾永富 赵永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80-384,共5页
岩浆在其放气作用过程中能向地表释放出大量的金属元素,如Cu、Mo、Au,如果存在适当的富集机制,从岩浆熔体中释放出来的成矿元素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聚集并沉淀就能够形成工业矿体。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是导致分散于岩浆熔体中的... 岩浆在其放气作用过程中能向地表释放出大量的金属元素,如Cu、Mo、Au,如果存在适当的富集机制,从岩浆熔体中释放出来的成矿元素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聚集并沉淀就能够形成工业矿体。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是导致分散于岩浆熔体中的成矿元素有效富集并最终形成工业矿体的重要机制。在封闭体系中,随岩浆结晶作用的进行,挥发性组分会在残余岩浆中不断聚集并最终析出而形成岩浆热液。F和B因易与Si、Al、Na、K等造岩元素结合而倾向于固定在熔体结构中,并在结晶作用发生时进入矿物晶格中,因此不易从岩浆熔体中析出而进入流体中。蚀变与矿化是两个独立的地质作用,尽管矿化与蚀变相伴生,但成矿作用的发生与否与蚀变作用没有本质上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流体 热液矿床 成矿作用 斑岩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得尔布干多金属成矿带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及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连昌 陈志广 +2 位作者 吴华英 相鹏 黄世武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25-126,共2页
得尔布干成矿带位于我国东北北部,大地构造上位于中亚造山带的东段、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的南缘(图1)。上个世纪70~80年代在该成矿带的南段曾发现了一系列大型矿床,备受国内学者关注。近2年在该成矿带的北段又取得了可喜的找矿成果,发... 得尔布干成矿带位于我国东北北部,大地构造上位于中亚造山带的东段、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的南缘(图1)。上个世纪70~80年代在该成矿带的南段曾发现了一系列大型矿床,备受国内学者关注。近2年在该成矿带的北段又取得了可喜的找矿成果,发现了太平川铜钼矿和胜利林场钼矿(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成矿作用 得尔布干成矿 多金属成矿 蒙古 年代学 三叠纪 地球化学特征 斑岩矿床 大地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岩型钨矿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俊 李文昌 +4 位作者 周清 杨富成 姜晓佳 张树志 郭欣然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32-748,共17页
斑岩型钨矿床是全球第三重要的钨矿类型,但对其研究较为薄弱、零散。文章基于团队近年来对斑岩钨矿床的研究并系统搜集了全球的相关资料,然后对其进行梳理与总结。研究表明,斑岩型钨矿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成矿带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成矿... 斑岩型钨矿床是全球第三重要的钨矿类型,但对其研究较为薄弱、零散。文章基于团队近年来对斑岩钨矿床的研究并系统搜集了全球的相关资料,然后对其进行梳理与总结。研究表明,斑岩型钨矿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成矿带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成矿带,岩浆弧、板内及陆-陆碰撞等多种环境均有矿床产出。矿床绝大多数形成于中生代、少量形成于古生代。斑岩型钨矿化与弱氧化、较高分异程度的I型或A型花岗质浅成侵入体密切相关。成矿有关岩浆岩主要起源于古老地壳的重熔,并有少量亏损地幔和/或海洋沉积物的混染。成矿流体、金属元素等主要来自于相关的岩浆岩,成矿所需的钙、铁、锰可由地层与岩浆岩通过水岩反应共同提供。岩浆弧及板内环境下初始成矿流体多属于中高温、中高盐度的NaCl-H_(2)O系统,大陆碰撞体系下则多属于中高温、中低盐度的NaCl-H_(2)O-CO_(2)体系。钨在熔-流体分异过程中倾向于富集在共存的流体相,然后以单体钨酸盐、多钨酸盐及氟钨酸盐类等形式迁移。矿质沉淀机制主要包括流体不混溶/沸腾/CO_(2)逃逸±流体混合和水岩反应。白钨矿和黑钨矿作为斑岩钨矿床中最重要的两种钨矿物,其产出可能主要受控于相关岩浆-流体系统中F含量的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矿床 时空分布 岩浆系统 成矿作用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纳日贡玛斑岩型Cu–Mo矿床遥感蚀变异常提取与找矿预测 被引量:5
14
作者 邓会娟 姚聿涛 +1 位作者 彭光雄 夏浩东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4-161,共8页
青海三江北段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带,具有形成大型、特大型金属矿床的赋存条件及地质背景。纳日贡玛矿床是该区带中最为典型的斑岩型Cu–Mo矿床。针对斑岩型矿床的典型蚀变分带特征,利用ASTER数据,采用Crosta技术和比值法进行高岭... 青海三江北段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带,具有形成大型、特大型金属矿床的赋存条件及地质背景。纳日贡玛矿床是该区带中最为典型的斑岩型Cu–Mo矿床。针对斑岩型矿床的典型蚀变分带特征,利用ASTER数据,采用Crosta技术和比值法进行高岭石化、青磐岩化、黄铁矿化和硅化等遥感蚀变异常信息的提取;通过对ASTER和QuickBird图像的遥感解译,获得花岗斑岩体和断裂构造的空间分布图;根据纳日贡玛矿床的成矿规律和控矿要素,利用遥感数据获得的找矿预测因子,圈定了8个具有良好找矿前景的遥感找矿预测区,并总结出纳日贡玛的遥感蚀变异常分带规律,可为三江北段成矿带中其他斑岩型Cu–Mo矿床的找矿勘查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cu-mo矿床 蚀变分带 Crosta技术 找矿预测 纳日贡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新生代铜多金属矿成矿系列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涵 肖渊甫 +3 位作者 程超杰 周丽芹 张世铭 龚婷婷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35-436,共2页
冈底斯成矿带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为一条近东西向,长可达2000km的巨型成矿带。在青藏高原形成的过程中,造山作用引起的地壳超常的增厚、融离、翻涌,壳/幔物质携带着大量的成矿流体在碰撞造山动力作用下沿岩浆... 冈底斯成矿带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为一条近东西向,长可达2000km的巨型成矿带。在青藏高原形成的过程中,造山作用引起的地壳超常的增厚、融离、翻涌,壳/幔物质携带着大量的成矿流体在碰撞造山动力作用下沿岩浆通道上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成矿 成矿作用 铜多金属矿床 新生代 金属成矿系列 碰撞造山作用 斑岩铜矿 矿床 中生代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邦铺钼铜铅锌矿床斑岩-矽卡岩两种矿化类型关系及矿床富Mo特征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晓燕 杨竹森 +1 位作者 刘英超 裴英茹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256-258,共3页
邦铺Mo-Cu-Pb-Zn矿床位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北侧(图1a),是一个以富Mo(-0.089wt%)、贫Cu(-0.32wt%)、共生Pb-Zn为特征的大型矿床,由斑岩型Mo-Cu热液成矿作用和矽卡岩型Pb-Zn接触交代成矿作用组成。
关键词 冈底斯斑岩铜矿带 矽卡岩 铜铅锌矿床 矿化类 特征 热液成矿作用 MO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黒龙江省东宁县金厂金矿成矿作用探讨
17
作者 肖力 卿敏 +6 位作者 赵玉锁 孔媛媛 王艳忠 张景海 程军 冯志国 黄芳根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005-1006,共2页
黒龙江省东宁县金厂金矿是近几年来在吉黒东部延边-东宁成矿带上发现的特大型金矿,矿脉体特征、流体包裹体、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作用与两期岩浆活动相关。1矿床地质特征矿区位于太平岭隆起与老黑山断陷结合部位紧邻绥阳深大断裂东侧老... 黒龙江省东宁县金厂金矿是近几年来在吉黒东部延边-东宁成矿带上发现的特大型金矿,矿脉体特征、流体包裹体、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作用与两期岩浆活动相关。1矿床地质特征矿区位于太平岭隆起与老黑山断陷结合部位紧邻绥阳深大断裂东侧老黑山断陷中。主要地层为侏罗纪火山岩;岩浆岩为印支晚期-燕山早期花岗岩类和燕山晚期闪长玢岩、花岗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砾岩 金矿成矿作用 闪长玢岩 花岗斑岩 蚀变岩矿体 塌陷角砾岩 燕山晚期 矿床地质特征 东宁县 流体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岩型矿床容矿裂隙成因的几种概念模型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茂春 余先川 +8 位作者 张翼飞 王亚伟 何云 苏泰民 姚金昌 唐琼 刘仕军 赵思传 李石磊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41,共23页
斑岩型矿床对成矿的围岩没有选择性,但斑岩型矿床的网状裂隙系统控制了矿体的分布、矿石的品位和组构变化、矿化蚀变等特征,因此对容矿裂隙的形成机制、控制因素、裂隙分布规律等开展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斑岩在侵位、冷却、结... 斑岩型矿床对成矿的围岩没有选择性,但斑岩型矿床的网状裂隙系统控制了矿体的分布、矿石的品位和组构变化、矿化蚀变等特征,因此对容矿裂隙的形成机制、控制因素、裂隙分布规律等开展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斑岩在侵位、冷却、结晶演化过程中,在岩体及其围岩中形成网状裂隙系统的相关机制及其制约因素,将斑岩型矿床容矿裂隙的成因归纳为岩浆结晶冷缩、侵入挤压、水岩分离和区域应力叠加等4种主要成因类型,并构建了它们的概念模型。这些裂隙成因概念模型较好地反映了不同成因的裂隙系统与斑岩侵入体的空间依存关系、裂隙的分布特征及裂隙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较好地解释了斑岩型矿床的成矿作用特点及其共性特征。在分析典型斑岩型矿床容矿裂隙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概念模型应用于斑岩型矿床勘查找矿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矿床 容矿裂隙 成因 概念模 成矿作用 找矿应用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伊春锅盔山一带早中生代花岗岩与多金属成矿作用及成矿能力差异
19
作者 韩振哲 李文龙 +2 位作者 李娟娟 吕军 尹志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91-192,共2页
黑龙江伊春西南锅盔山一带属于黑龙江省重要的铁多金属(金银)成矿带,是兴蒙造山带东端中生代"花岗岩海"的一部分。近年在该地区发现了与早中生代花岗岩有关多金属矿床、矿(化)点近十处,矿床成因类型有斑岩型、夕卡岩型、岩浆... 黑龙江伊春西南锅盔山一带属于黑龙江省重要的铁多金属(金银)成矿带,是兴蒙造山带东端中生代"花岗岩海"的一部分。近年在该地区发现了与早中生代花岗岩有关多金属矿床、矿(化)点近十处,矿床成因类型有斑岩型、夕卡岩型、岩浆期后热液型等(图1),因而具有形成超大型多金属矿田的潜力而受关注(韩振新等,2004;葛文春等,2007;时永明等,2007;韩振哲等,2009;2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花岗岩 金属成矿作用 正长花岗岩 多金属矿床 二长花岗岩 能力差异 花岗斑岩 黑龙江省 早中生代 岩浆期后热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莱历斯高尔-3571斑岩铜钼矿田地质地球化学和成矿年代 被引量:39
20
作者 薛春纪 陈波 +2 位作者 贾志业 张兵 万阈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9-165,共17页
新疆西天山斑岩型矿床面临找矿攻坚,重要铜钼矿化研究十分必要。近年在毗邻莱历斯高尔钼矿新发现3571铜矿,构成重要铜钼矿田。研究认为,莱历斯高尔-3571铜钼矿田形成于准噶尔洋壳向南俯冲在哈萨克斯坦—伊犁板块东北缘形成的早石炭世陆... 新疆西天山斑岩型矿床面临找矿攻坚,重要铜钼矿化研究十分必要。近年在毗邻莱历斯高尔钼矿新发现3571铜矿,构成重要铜钼矿田。研究认为,莱历斯高尔-3571铜钼矿田形成于准噶尔洋壳向南俯冲在哈萨克斯坦—伊犁板块东北缘形成的早石炭世陆缘弧环境中。矿田内强烈角岩化的志留系粉砂泥岩中侵入了花岗闪长斑岩小岩体群,伴随陆缘弧构造-岩浆-热液过程发生了铜钼矿化。铜钼硫化物矿体呈脉状、板状和透镜状产在花岗闪长斑岩体顶部或边部、接触带和附近围岩中。从岩体到围岩,热液蚀变具有从钾硅酸盐化到绢云母化、再到青磐岩化的分带性,铜钼硫化物矿化显示从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细脉网脉状等矿石构造变化。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辉钼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斑铜矿、黄铁矿等,斑岩型铜钼矿化特征明显。花岗闪长斑岩高硅、低镁、富铝、富碱、高钾,Rb、Ba、Th等大离子元素富集和Ta、Hf、Zr、Sm、Sr、Y、Yb等高场强元素亏损,微量元素洋中脊花岗岩标准化分布曲线与陆缘弧花岗岩分布型式相似;岩体的平均∑REE为133.84×10-6,ISr为0.707 9~0.710 3,εNd(t)为-0.61~-3.71,明显低于地壳重熔S型花岗岩,初始岩浆属壳幔混源或下地壳源。铜钼硫化物矿石δ34SV-CDT=2.7‰~4.3‰,206Pb/204Pb=18.099 7~18.258 8,207Pb/204Pb=15.605 2~15.624 2,208Pb/204Pb=38.124 5~38.307 8,成矿金属元素来自上地幔和下地壳,与陆缘弧岩浆直接有关;成矿晚阶段流体δ18OH2O V-SMOW=-1.33‰~5.46‰,δDH2O V-SMOW=-81‰~-101‰,属岩浆水混合了大气降水。LA-ICP-MS U-Pb法测得莱历斯高尔钼矿化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346±1.2)Ma,3571铜矿化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350±0.65)Ma,成岩成矿时代为早石炭世。新疆西天山莱历斯高尔-3571斑岩型铜钼矿与阿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同属西天山海西期陆缘弧构造-岩浆-热液铜钼金成矿系列,具有实际找矿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cu-mo 岩浆 矿床地质 S、Pb、O、H同位素 U-PB测年 莱历斯高尔-3571 新疆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