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相火山作用与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成矿系统若干问题讨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扬 唐菊兴 +3 位作者 王楠 孙豪 李发桥 闫徐坤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67-1489,共23页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与陆相火山岩关系密切, 其成矿理论研究和勘查评价一直是矿床学和勘查学的前沿焦点。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 我国陆相火山岩区该类矿床的找矿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但研究进展尚需梳理总结, 理论认识...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与陆相火山岩关系密切, 其成矿理论研究和勘查评价一直是矿床学和勘查学的前沿焦点。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 我国陆相火山岩区该类矿床的找矿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但研究进展尚需梳理总结, 理论认识仍有待提高。本文对陆相火山作用/火山岩概念进行了总结和梳理, 对与成矿过程有关的陆相火山作用进行了厘定, 通过系统总结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成矿系统的矿床分布规律、矿体空间关系和矿化蚀变结构等内容, 对陆相火山作用对该成矿系统的成矿过程、保存条件和空间分布等方面的控制作用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陆相火山作用包括火山喷出、浅成侵入和隐爆角砾作用;多旋回陆相火山作用对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成矿系统的形成与保存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热液蚀变的火山岩、斑岩和隐爆角砾岩是寻找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的重要岩石标志;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浅部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易被剥蚀, 而陆相火山岩覆盖是其重要保存机制;此外, 区域构造快速隆升、火山机构崩塌和多期次岩浆-热液活动是引发斑岩型铜矿化蚀变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化蚀变垂向套合叠加成矿的重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 陆相火山作用 成矿作用 隐爆角砾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唐菊兴 杨欢欢 +16 位作者 李宏伟 王勤 李彦波 李社 林彬 李发桥 翟建军 唐晓倩 杨超 董玉杰 李建力 付雪莲 陈守关 袁盛朝 王梦蝶 张琪 张荣坤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本文在总结多龙矿集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矿山深边部的潜力分析,以期为下一步的找矿预测提供勘查思路。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北西侧,主要由铁格隆南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 本文在总结多龙矿集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矿山深边部的潜力分析,以期为下一步的找矿预测提供勘查思路。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北西侧,主要由铁格隆南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拿若大型斑岩-隐爆角砾岩筒型铜(金)矿床,多不杂、波龙、多不杂西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尕尔勤、地堡那木岗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点组成,共探获铜资源量超过1500万t,伴生金超250 t,伴生银3900 t。多龙矿集区形成于早白垩世(120 Ma)班公湖-怒江洋盆北向俯冲的陆缘弧环境,物质源区为壳幔混合源,成矿岩浆岩主要为中酸性的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系列,具有弧岩浆特征。俯冲板片的折返是多龙矿集区深部岩浆形成和侵位的主要动力学机制,成矿后安山质火山岩(110 Ma)的覆盖对矿床起到重要的保存作用。多不杂矿区F2逆断层将矿体分割成上、下两部分,下部分矿体是找矿的重点方向。铁格隆南矿区深钻揭露了由南向北的逆冲断层,该逆冲断层将矿体错断并推覆到“红层”沉积之上,其下盘是寻找另一半隐伏矿体的方向。尕尔勤矿区大面积发育指示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硅帽”,明显富集Au、Ag、As、Sb、Bi、Cu等元素,Au、As、Sb、Hg等呈现较好的元素组合异常,具有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潜力。地堡那木岗矿区发育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蚀变(高岭石化、地开石化、明矾石化等)和矿物组合(铜蓝、蓝辉铜矿、斑铜矿等),且物探、化探、遥感异常套合良好,是未来矿产勘查的重点。区内逆冲断层对矿床的改造作用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对进一步的勘查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多龙矿集区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 地质特征 成矿潜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奴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低Sr-Yb型成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8
3
作者 陈志广 张连昌 +2 位作者 万博 张玉涛 吴华英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5-128,共14页
内蒙古满洲里乌奴格吐山大型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侧的满洲里新右旗。成矿岩体类型为二长花岗斑岩,年代学研究表明该斑岩形成于早侏罗世。元素地球化学表明,斑岩呈钙碱性、具高Si、富Al和Na、高A/CNK值,低Ca、Mg和Fe_2O_3~T... 内蒙古满洲里乌奴格吐山大型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侧的满洲里新右旗。成矿岩体类型为二长花岗斑岩,年代学研究表明该斑岩形成于早侏罗世。元素地球化学表明,斑岩呈钙碱性、具高Si、富Al和Na、高A/CNK值,低Ca、Mg和Fe_2O_3~T特征;稀土元素Eu无异常,微量元素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Sr(16.51×10^(-6)~95.58×10^(-6))和Yb(0.39×10^(-6)~0.82×10^(-6))含量低的特点,总体上成矿斑岩为低Sr低Yb特征的Ⅰ型花岗岩。斑岩初始锶比值为0.70522~0.70690,ε_(Nd)(t)值为0.3~1.0,Pb同位素组成较均匀,其中^(206)Pb/^(204)Pb比值为18.563~18.926,^(207)Pb/^(204)Pb为15.568~15.598,^(208)Pb/^(204)Pb为38.255~38.529。上述地球化学特征反映成矿斑岩岩浆起源于加厚的下地壳底部,来自岩石圈地幔热源诱发下地壳底部发生减压熔融。同时乌奴格吐山这套低Sr低Yb的Ⅰ型花岗斑岩的出现,指示了早侏罗世蒙古-鄂霍次克海闭合、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后引张的构造环境。通过对乌山斑岩铜矿与全国其它斑岩型铜-钼矿床对比发现,其成矿斑岩地球化学具有许多相似性。结合区域地质和地球化学,我们认为本地区Cu和Mo具有很大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低Sr低Yb花岗岩 斑岩-钼矿 碰撞期后 早侏罗世 乌奴格吐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同仁县江里沟斑岩-矽卡岩型铜钨钼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涛 张德会 +2 位作者 杨兵 张辉 喻晓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5-364,共10页
西秦岭同德—泽库多金属成矿带是青海省重要的矿产集中区之一,位于西秦岭北缘斑岩-矽卡岩型铜、钼、金成矿带的最西端。江里沟矿床是该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一个典型的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钨钼矿床。本文利用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江里沟... 西秦岭同德—泽库多金属成矿带是青海省重要的矿产集中区之一,位于西秦岭北缘斑岩-矽卡岩型铜、钼、金成矿带的最西端。江里沟矿床是该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一个典型的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钨钼矿床。本文利用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江里沟铜钨钼矿床进行了成矿时代测定,获得了5件样品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范围为219.5±3.1~222.2±4.0Ma,等时线年龄为224.3±7.3Ma。矿区二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岩石存在两个期次结晶年龄232±4Ma和214±4Ma,矿区花岗岩可能是两个期次岩浆活动的产物。根据斑岩型矿床矿化晚于成矿母岩的特征,认为江里沟矿床成矿时代属晚三叠世,与矿区232Ma期次的岩浆侵入活动关系密切,成矿晚于成岩约8Ma,成矿与成岩时代基本一致,是西秦岭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本次研究可以大致确定岗察复式岩体周边矿床成矿时限为243.8~214Ma,与区域西秦岭—东昆仑三叠纪构造岩浆作用和成矿时代一致,构成西秦岭北缘斑岩-矽卡岩型铜-钼-金成矿系统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 钼矿RE-OS年龄 斑岩-矽卡岩 江里沟钨矿 青海同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基斯坦贾盖火山岩浆岩带斑岩型铜-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及找矿潜力 被引量:9
5
作者 吕鹏瑞 姚文光 +3 位作者 张海迪 杨博 洪俊 曹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29-1642,共14页
贾盖火山岩浆岩带是巴基斯坦境内西部第二大岩浆弧,属于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晚渐新世—中新世,随着新特提斯洋的闭合,阿拉伯板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不断碰撞。在持续的挤压条件下,巴基斯坦西部发育了一系列逆冲褶皱系统... 贾盖火山岩浆岩带是巴基斯坦境内西部第二大岩浆弧,属于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晚渐新世—中新世,随着新特提斯洋的闭合,阿拉伯板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不断碰撞。在持续的挤压条件下,巴基斯坦西部发育了一系列逆冲褶皱系统,并且先后经历了中—晚始新世(43~37 Ma)、早中新世(24~22 Ma和18~16 Ma)、中中新世(13~10 Ma)和晚中新世—早上新世(6~4 Ma)4次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形成了贾盖火山岩浆岩带,赋存有48个斑岩型铜金矿床(点)、远景区。根据区域地质及矿化情况,可将贾盖火山岩浆岩带内的斑岩型铜-金矿床分为东、西两部分。前者主要分布在贾盖侵入体的边缘或与围岩接触带中,矿体产于晚白垩世辛贾拉尼群碎屑岩和始新世贾盖侵入体中;后者则分布在索尔科侵入体的岩株中,矿体产于古新世和更年轻的碎屑岩和火山岩中。矿体主要与磁铁矿系列的石英闪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相关,具有钙碱性系列的特征,围岩热液蚀变分带明显,自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钾硅酸化(钾化)、泥化、石英绢云母化、青磐岩化。境内外斑岩铜矿产出特征显示,索尔科侵入岩可能符合“小岩体成大矿”的现实情况,贾盖侵入岩的大型复合岩基中也可能存在斑岩铜矿床,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最新勘查资料显示,贾盖火山岩浆岩带已发现的48个矿床(点)、远景区可能都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和巨大的资源潜力,如萨因达克、雷克迪克、塔拉鲁格、科·伊·达利尔等矿床(点)、远景区,以及Western War Chah斑岩体,尤其是贾盖火山岩浆岩带西部和Koh Dalil(Rackodiq)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盖火山岩浆岩带 斑岩- 找矿潜力 巴基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第斯带斑岩型铜(金-钼)矿床时空分布特征
6
作者 赵宏军 邱瑞照 +1 位作者 陈秀法 张潮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A01期135-139,共5页
南美安第斯带斑岩型铜(金-钼)矿床受板块持续俯冲作用影响,呈线性多条带状分布,以中安第斯段的矿床数量多、分布集中、矿床规模巨大为特征;成矿时代有晚古生代冈瓦纳造山旋回两期和中—新生代安第斯造山旋回4期,以始新世晚期—渐新世和... 南美安第斯带斑岩型铜(金-钼)矿床受板块持续俯冲作用影响,呈线性多条带状分布,以中安第斯段的矿床数量多、分布集中、矿床规模巨大为特征;成矿时代有晚古生代冈瓦纳造山旋回两期和中—新生代安第斯造山旋回4期,以始新世晚期—渐新世和中新世中期—上新世最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第斯带 斑岩(-钼)矿 时空分布 南美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美最大规模铜-金-钼矿床——珀博矿床发现及其启示
7
作者 聂凤军 蒋喆 +1 位作者 李强峰 王丰翔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9-1010,共12页
对北美地区规模最大的珀博铜-金-钼矿床的发现历史、产出环境、地质特征和形成作用进行了论述,对如何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技术方法运用于中国的找矿实践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和吉黑成矿省侏罗纪—白垩纪火山-沉积岩地层... 对北美地区规模最大的珀博铜-金-钼矿床的发现历史、产出环境、地质特征和形成作用进行了论述,对如何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技术方法运用于中国的找矿实践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和吉黑成矿省侏罗纪—白垩纪火山-沉积岩地层分布广泛,各类深大断裂纵横交错,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十分发育,物化探异常显著,是寻找大型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有利地段。采用指示性矿物法、水文和土壤地球化学法,结合系统的中大比列尺地质填图是在兴蒙造山带东北段寻找隐伏铜多金属矿床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金-钼矿床 地质特征 成矿作用 找矿勘查 阿拉斯加 珀博 中蒙边境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挥发分岩浆补给对斑岩型铜-钼矿床形成的关键作用:以西藏尼木岗讲矿床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田丰 冷成彪 +2 位作者 张兴春 田振东 张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889-2909,I0027-I0049,共44页
西藏冈底斯带中段的岗讲斑岩铜-钼矿床发育多期次侵入体,而成矿作用主要与其中一期岩体(流纹英安斑岩)密切相关。为探究其原因,本文对岗讲斑岩铜-钼矿床中发育的各期次侵入体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并重点研究各期次侵入体内部新... 西藏冈底斯带中段的岗讲斑岩铜-钼矿床发育多期次侵入体,而成矿作用主要与其中一期岩体(流纹英安斑岩)密切相关。为探究其原因,本文对岗讲斑岩铜-钼矿床中发育的各期次侵入体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并重点研究各期次侵入体内部新鲜斑晶(黑云母、斜长石)和副矿物(锆石、磷灰石)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各期次侵入岩均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相近的锆石饱和温度,都来自较为氧化的岩浆。此外,相比其他期次侵入岩,主成矿期的流纹英安斑岩中的磷灰石具有较高的SO_(3)、Cl含量,较低的F含量;黑云母含有较高的Cl含量和较低的F含量;同时,斜长石发育反环带。这些证据表明,在主成矿期岩浆就位之前,存在富S、Cl的偏基性岩浆注入了深部岩浆房,并发生岩浆混合作用,这不仅导致了主成矿期斑岩体的就位,同时还诱发流体出溶进入浅部岩浆房,并最终形成岗讲斑岩铜-钼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长石 磷灰石 黑云母 岗讲斑岩-钼矿 冈底斯斑岩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九顶山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成矿机制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范佳 郭虎 +1 位作者 赖勇 吕鑫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49-1073,共25页
九顶山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位于"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与印度和欧亚板块晚碰撞环境下的金沙江-哀牢山左行走滑断层相关。矿区呈现岩体斑岩系统Mo-Cu矿化,接触带矽卡岩系统Cu-Mo矿化及远端围岩弱Pb-Zn矿化的分带特征。含矿二长... 九顶山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位于"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与印度和欧亚板块晚碰撞环境下的金沙江-哀牢山左行走滑断层相关。矿区呈现岩体斑岩系统Mo-Cu矿化,接触带矽卡岩系统Cu-Mo矿化及远端围岩弱Pb-Zn矿化的分带特征。含矿二长花岗斑岩和似斑状花岗岩锆石Ce;/Ce;值分别为218.0和218.6,显示了高氧逸度的含矿岩浆条件。矽卡岩中石榴石为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系列,核部贫Al富Fe,边部Al含量逐渐升高,局部可见富Fe环带。石榴石核部富集Mo、W、LREE边部贫LREE,富Cu、Eu、U。矿石成矿元素分析表明Cu-Ag-W的富集范围高度一致、Mo与Cu无显著相关性。高氧逸度条件有利于硫不饱和岩浆富集携带Cu、Mo;矽卡岩成矿系统早期继承了高温高氧逸度岩浆流体,后期氧逸度降低经历了流体沸腾作用,Mo溶解程度降低。上述演化过程导致九顶山斑岩系统富集Mo、矽卡岩系统富集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钼矿 氧逸度 石榴石 九顶山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02
10
作者 聂凤军 张万益 +2 位作者 杜安道 江思宏 刘妍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98-905,共8页
为了进一步查明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的形成时间,对主要钼矿体6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铼-锇同位素分析,所获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35.5±1.5Ma(2σ),其MSWD值为1.4。鉴于辉钼矿呈浸染状和团块状分布于斑状花岗岩株中,并且与石英和钾长石呈... 为了进一步查明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的形成时间,对主要钼矿体6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铼-锇同位素分析,所获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35.5±1.5Ma(2σ),其MSWD值为1.4。鉴于辉钼矿呈浸染状和团块状分布于斑状花岗岩株中,并且与石英和钾长石呈共生结构关系,可以推测小东沟地区钼矿床和斑状花岗岩株的形成时间均为早白垩纪,属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锇同位素年龄 钼矿 成矿时代 斑岩钼矿 小东沟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额尔登特特大型铜-钼矿床年代学与成因研究 被引量:46
11
作者 江思宏 聂凤军 +2 位作者 苏永江 白大明 刘翼飞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9-306,共18页
额尔登特铜钼矿床是20世纪60年代蒙古国发现的一处特大型斑岩型矿床。本文对矿区内的含矿斑岩体-石英闪长岩开展了锆石SHRIMP和LA-MC-ICP-MS同位素测年。分析结果表明,含矿岩体形成时代在240Ma左右,这与矿石中辉钼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2... 额尔登特铜钼矿床是20世纪60年代蒙古国发现的一处特大型斑岩型矿床。本文对矿区内的含矿斑岩体-石英闪长岩开展了锆石SHRIMP和LA-MC-ICP-MS同位素测年。分析结果表明,含矿岩体形成时代在240Ma左右,这与矿石中辉钼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241.0±3.1Ma,MSWD值为1.02)大体一致,表明成岩成矿作用均发生在早三叠世末至中三叠世初。矿区范围内侵入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安山岩以及煌斑岩均可能是同源岩浆演化产物,形成于岛弧环境,成岩物质来源较深,可能来自地幔或者熔融的年轻下地壳。硫、铅同位素和锇同位素初始比值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含矿侵入岩体,但是也有其它来源。额尔登特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成矿作用与蒙古-鄂霍次克洋的闭合所导致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学 含矿岩体 斑岩-钼矿 额尔登特 蒙古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祁漫塔格索拉吉尔矽卡岩型铜钼矿床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6
12
作者 丰成友 李东生 +4 位作者 屈文俊 杜安道 王松 苏生顺 江军华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索拉吉尔铜钼矿床是青海祁漫塔格成矿带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与含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中的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矿体规模大、品位高。利用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技术,获得9件样品的模式年龄为(236.9~240.1)Ma,加权平均年龄为(238.8±1.3)Ma... 索拉吉尔铜钼矿床是青海祁漫塔格成矿带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与含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中的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矿体规模大、品位高。利用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技术,获得9件样品的模式年龄为(236.9~240.1)Ma,加权平均年龄为(238.8±1.3)Ma,其加权平均方差(MSWD)为0.32,187Re-187Os等时线年龄为(239±11)Ma(MSWD=0.48),模式年龄和等时线年龄结果集中一致,表明铜钼成矿作用发生于中三叠世。索拉吉尔铜钼矿床辉钼矿样品中铼含量为73.8~98.5μg/g,指示其成矿物质来源为壳幔混合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拉吉尔矽卡岩钼矿 钼矿 -锇同位素定年 祁漫塔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额勒根斑岩型钼(铜)矿化区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2
13
作者 聂凤军 屈文俊 +2 位作者 刘妍 杜安道 江思宏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8-646,共9页
为了查明额勒根矿化区斑岩型钼(铜)矿化发生的时间,对主要矿化体内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铼_锇同位素分析,所获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332.0±9.0)Ma(2σ),其MSWD值为0.29。鉴于辉钼矿呈浸染状分布于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体中... 为了查明额勒根矿化区斑岩型钼(铜)矿化发生的时间,对主要矿化体内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铼_锇同位素分析,所获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332.0±9.0)Ma(2σ),其MSWD值为0.29。鉴于辉钼矿呈浸染状分布于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体中,并且与黄铜矿和黄铁矿呈共生结构关系,推测额勒根地区斑岩型钼(铜)矿化体、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体的形成时间为早石炭世中期,均是海西中期构造_岩浆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锇同位素年龄 钼矿 斑岩钼()矿化体 额勒根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兴和县曹四夭超大型斑岩钼矿床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国瑞 武广 +5 位作者 吴昊 刘军 李香资 许立权 张彤 权知心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3-1232,共20页
曹四夭钼矿床位于内蒙古兴和县,是近年来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发现的一个超大型斑岩钼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中生代花岗斑岩与中太古界集宁群变质岩接触带靠近变质岩一侧,成矿与晚侏罗世正长花岗斑岩密切相关。该矿床的成矿过程可以划分为3... 曹四夭钼矿床位于内蒙古兴和县,是近年来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发现的一个超大型斑岩钼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中生代花岗斑岩与中太古界集宁群变质岩接触带靠近变质岩一侧,成矿与晚侏罗世正长花岗斑岩密切相关。该矿床的成矿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石英-辉钼矿阶段、石英-辉钼矿-黄铁矿阶段、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曹四夭钼矿床主要发育富液包裹体(WL型)、富气包裹体(WG型)、H2O-CO2包裹体(C型)和含子矿物包裹体(S型)。正长花岗斑岩的石英斑晶内发育WL型、WG型、C型和S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介于385~550℃,w(Na Cleq)介于8.0%~65.0%,属H2O-Na Cl-CO2-CH4体系;石英-辉钼矿阶段的石英内亦发育WL型、WG型、C型和S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介于243~401℃,w(Na Cleq)介于6.0%~40.7%,属H2O-Na Cl-CO2±CH4体系;石英-辉钼矿-黄铁矿阶段的石英内主要发育WL型和S型包裹体,亦有少量WG型和C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介于208~336℃,w(Na Cleq)介于1.2%~34.1%,属H2O-Na Cl±CO2体系;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阶段的石英内仅发育WL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124~196℃,w(Na Cleq)介于3.9%~13.2%,属H2O-Na Cl体系。曹四夭钼矿床石英-辉钼矿阶段和石英-辉钼矿-黄铁矿阶段成矿热液的δ18O水值介于4.1‰~7.5‰,δDV-SMOW值为-96.0‰^-76.9‰;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阶段成矿热液的δ18O水值介于-2.9‰^-0.5‰,δDV-SMOW值介于-112.2‰^-77.7‰。表明钼成矿阶段的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而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阶段有明显的大气降水注入。石英-辉钼矿阶段和石英-辉钼矿-黄铁矿阶段的流体均为不混溶流体,流体的多次沸腾和氧逸度的降低是矿质沉淀的2种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氧同位素 斑岩钼矿 曹四夭 内蒙古 华北克拉通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尼木地区岗讲斑岩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18
15
作者 冷成彪 张兴春 周维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5-197,共13页
岗讲铜-钼矿床位于冈底斯中段尼木矿田之中,是近年新发现的一个储量在大型以上的典型斑岩型铜-钼矿床。含矿岩体为复式岩体,其中铜、钼矿化主要产于黑云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斑岩和流纹-英安斑岩之中。热液蚀变类型有钾化、硅化、绢英... 岗讲铜-钼矿床位于冈底斯中段尼木矿田之中,是近年新发现的一个储量在大型以上的典型斑岩型铜-钼矿床。含矿岩体为复式岩体,其中铜、钼矿化主要产于黑云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斑岩和流纹-英安斑岩之中。热液蚀变类型有钾化、硅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和局部泥化,从岩体中心向外主要发育钾化带和绢英岩化带。矿体主要分布在钾化带与绢英岩化带叠加部位,矿区次生氧化富集带也比较发育。文中利用二次离子探针质谱(SIMS)对主要含矿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研究,获得黑云石英二长岩和流纹-英安斑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14.73±0.13)Ma(MSWD=1.3,N=16)和(12.01±0.29)Ma(MSWD=2.3,N=8),与尼木矿田其他斑岩铜(钼)矿床含矿斑岩体的形成年龄基本一致,表明岗讲铜-钼矿床形成于印度-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后的伸展阶段。鉴于矿区缺失青磐岩化带,且钾化带主体已出露地表,因此该区的剥蚀深度至少应该在2~3 km,这与结合青藏高原的剥蚀速率(0.13~0.23mm/a)估算的剥蚀深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 SIMS锆石U-Pb年龄 剥蚀程度 岗讲斑岩-钼矿 尼木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老厂隐伏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成矿过程与物质来源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钰涵 邓军 +3 位作者 李龚健 蒙福清 毛富祥 张鹏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99-2114,共16页
滇西老厂新生代隐伏斑岩-矽卡岩矿床位于西南三江特提斯南段昌宁-缝合带内,是缝合带内目前发现唯一的钼矿床。前人的研究主要围绕新生代岩体展开,而对于有关的斑岩-矽卡岩成矿作用的研究尚待深化。本文对老厂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进行了... 滇西老厂新生代隐伏斑岩-矽卡岩矿床位于西南三江特提斯南段昌宁-缝合带内,是缝合带内目前发现唯一的钼矿床。前人的研究主要围绕新生代岩体展开,而对于有关的斑岩-矽卡岩成矿作用的研究尚待深化。本文对老厂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进行了岩相学、电子探针和硫同位素分析,探讨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物质来源。斑岩型矿床成矿过程包括成岩期、钾化期与硅化期,矽卡岩型成矿过程包括进矽卡岩期、早退矽卡岩期和晚退矽卡岩期。斑岩与矽卡岩最终都经历了低温热液的改造。矿物学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角闪石结晶温度为730~790℃,氧逸度NNO+1.6~2.5,成岩阶段具有高温和相对还原的特点;钾化及硅化阶段黑云母结晶温度从650℃逐步降低为450℃,然而相应的氧逸度由QMF+1.9升高为QMF+2.5。斑岩内辉钼矿的富集以及矽卡岩内金属硫化物的沉积,均与温度下降和氧逸度升高关系密切。已知斑岩全岩δ^(34)SVCDT(+3.00‰^+11.00‰)与无矿化斑岩全岩δ^(34)S组成一致,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金属硫化物δ^(34)SVCDT(-1.96‰^+1.99‰)组成与低氧逸度斑岩矿床的δ34S组成特征符合。本文为老厂钼矿床成矿机制提出了客观合理的解释,为丰富西南三江特提斯新生代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厂 斑岩-矽卡岩钼矿 结晶温度 氧逸度 成矿过程 物质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乃庙铜-金-钼矿床成矿机制--来自流体包裹体和He-Ar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11
17
作者 周振华 车合伟 +1 位作者 欧阳荷根 马星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2-560,共19页
白乃庙铜-金-钼矿是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一个重要矿床,其矿化特征既显示斑岩型蚀变特征,同时又表现出明显的后期造山作用改造的特点。本次研究通过系统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和气液相色谱分析揭示其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中低盐度... 白乃庙铜-金-钼矿是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一个重要矿床,其矿化特征既显示斑岩型蚀变特征,同时又表现出明显的后期造山作用改造的特点。本次研究通过系统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和气液相色谱分析揭示其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中低盐度的CO_2(CO)-H_2O-CH_4(C_2H_2+C_2H_4)-NaCl-CaCl_2体系,流体混合作用和CO_2逃逸为成矿主要因素。富还原性流体的存在可能促使气相流体携带大量的Cu、Au等成矿元素迁移至较远点的白乃庙群地层,沿着片理或裂隙沉淀成矿。对不同成矿阶段矿石中黄铁矿的He-Ar同位素组成测试结果显示白乃庙矿床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3He/~4He比值在0.06~0.71Ra之间,^(40)Ar/^(36)Ar比值为375.5~1436.3,指示成矿体系由不同性质和组成的两个端元流体混合而成,即混入了类似于MORB型地幔端元的高温高盐度流体和富含地壳放射成因氦但具有空气氩同位素组成特征的低温大气降水。白乃庙矿床属受后期造山作用改造的斑岩型铜-金-钼矿床,形成于古亚洲洋板块持续向南俯冲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r同位素 还原性流体 叠加改造 白乃庙--钼矿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阳-柞水矿集区斑岩-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找矿方法组合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瑞廷 王向阳 +5 位作者 任涛 李剑斌 孟德明 代军治 王涛 张三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5-260,共16页
山阳-柞水矿集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成矿作用显著,以发育新元古代、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三期岩浆作用及其相关的宽岩-矽卡岩型铜钼-金-铁多金属矿床为特征。这些不同类型矿床的找矿方法在不同找矿阶段完全不同。其中预查选... 山阳-柞水矿集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成矿作用显著,以发育新元古代、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三期岩浆作用及其相关的宽岩-矽卡岩型铜钼-金-铁多金属矿床为特征。这些不同类型矿床的找矿方法在不同找矿阶段完全不同。其中预查选区阶段在综合研究基础上,采用以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结合1:100000航磁解译或1:50000高精度磁测,地质地球化学剖面与激电/磁法剖面相互验证,以快速圈定靶区或矿化带;普查评价阶段在1:10000~1:2000地质填图、大比例尺遥感解译及蚀变信息提取基础上,通过1:10000或1:5000土壤正规网测量、高精度磁测或激电扫面、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高光谱蚀变矿物填图、地物化综合剖面等方法综合确定含矿地段,依据工程验证控制进一步有效追索、圈连矿(化)体。通过这些找矿方法组合,目前已在山阳-柞水矿集区内发现池沟铜钼矿床、冷水沟铜矿床和白沙淘金矿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 ---铁多属矿 找矿方法组合 山阳-柞水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江里沟钨铜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 被引量:8
19
作者 路东宇 叶会寿 +5 位作者 于淼 杨兵 王生龙 张捷先 抄尉尉 王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1-746,共16页
近些年探明的江里沟大型钨(铜钼)多金属矿床位于青海省同仁县,地处秦岭造山带西段勉-略缝合带以北岗察复式岩体西北缘,属斑岩-矽卡岩型钨铜钼多金属矿床。矽卡岩型钨(铜钼)矿体主要赋存于江里沟花岗岩体与下二叠统大关山群的大理岩... 近些年探明的江里沟大型钨(铜钼)多金属矿床位于青海省同仁县,地处秦岭造山带西段勉-略缝合带以北岗察复式岩体西北缘,属斑岩-矽卡岩型钨铜钼多金属矿床。矽卡岩型钨(铜钼)矿体主要赋存于江里沟花岗岩体与下二叠统大关山群的大理岩和下三叠统隆务河群凝灰质细粉砂岩的接触带矽卡岩中,呈似层状、透镜状和豆荚状产出。云英岩型钨矿体和斑岩型钼矿体赋存于江里沟花岗岩体中。本次研究选取16件矽卡岩型和斑岩型辉钼矿样品,采用ICP-MS法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模式年龄介于215.0±3.0-219.0±3.7 Ma,加权平均年龄为216.85±0.77 Ma,等时线年龄为217±1 Ma(MSWD=1.4)。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属秦岭造山带印支期后碰撞伸展环境构造-岩浆-流体成矿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年龄 斑岩-矽卡岩 印支期成矿作用 江里沟钨钼矿 西秦岭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乃庙铜-金-钼矿床侵入岩和围岩成因:岩石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11
20
作者 高旭 周振华 +4 位作者 车合伟 马星华 欧阳荷根 陈宝全 刘国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0-440,共21页
白乃庙铜-金-钼矿是华北北缘中段的一个重要矿床,矿体主要赋存在早古生代白乃庙群绿片岩中,其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区侵入岩花岗闪长斑岩以及石英闪长岩与起源于俯冲洋壳的埃达克岩的特征类似,岩浆在上... 白乃庙铜-金-钼矿是华北北缘中段的一个重要矿床,矿体主要赋存在早古生代白乃庙群绿片岩中,其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区侵入岩花岗闪长斑岩以及石英闪长岩与起源于俯冲洋壳的埃达克岩的特征类似,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了明显的变质基底的混染作用。赋矿围岩绿片岩的原岩主要为中基性火山岩,锆石Hf同位素数据显示,白乃庙绿片岩、变质安山岩中锆石的εHf(t)变化范围为-4.64^+11.29之间,而白音都西群变质石英砂岩的εHf(t)为-4.30^+15.50,显示白乃庙地区围岩原岩源区物质主要来源于亏损地幔,并在侵位过程中受到了古老地壳基底的混染作用。2类岩石的二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分别为693~2843 Ma和481~2363 Ma,峰值区间在700~1500 Ma,揭示了华北板块中-新元古代陆壳增生和构造热事件。矿床地质特征、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组成表明,白乃庙铜-金-钼矿床具有低氧逸度的特征,可能为还原性斑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LU-HF同位素 埃达克岩 还原性斑岩 白乃庙--钼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