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朗萨尔切什梅铜-钼-金矿床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洪瑞 杨志明 宋玉财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7-173,共7页
萨尔切什梅铜-钼-金矿床位于伊朗南部,是特提斯带中最大的斑岩型矿床。矿床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中,该岩石具有高Sr/Y和La/Yb比值的特征,岩浆起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斑岩体锆石U-Pb年龄为13~11Ma,蚀变岩K-Ar年龄为12.5Ma。矿体分为... 萨尔切什梅铜-钼-金矿床位于伊朗南部,是特提斯带中最大的斑岩型矿床。矿床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中,该岩石具有高Sr/Y和La/Yb比值的特征,岩浆起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斑岩体锆石U-Pb年龄为13~11Ma,蚀变岩K-Ar年龄为12.5Ma。矿体分为表生矿带和原生矿带两部分,与表生矿带有关的蚀变矿物主要为绢云母和高岭土;原生矿带蚀变具有明显的环带分布特征,从内向外依次为钾化、绢云岩化、青磐岩化。矿石品位在浅部和深部有较大差异,浅部表生矿石铜品位平均值约为1.99%,而深部原生矿石铜品位平均值约为0.89%。成矿物质源自岩浆系统,富含金属物质的岩浆流体沉淀形成含矿脉体,造成围岩钾化蚀变;大气降水的加入形成绢云岩化及更富放射性铅的硫化物。后期地表氧化造成铜和钼金的进一步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金矿 地质 成因 萨尔切什梅 伊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马厂箐Cu-Mo-Au矿床花岗斑岩成矿地质证据 被引量:5
2
作者 郭晓东 王治华 +3 位作者 王欣 刘烊 周晓锋 王绍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90-902,共13页
马厂箐铜钼(金)矿床是金沙江-哀牢山构造带内与喜马拉雅期富碱侵入岩有关的典型的斑岩型矿床之一,其铜钼(金)矿(化)体在空间上与花岗斑岩紧密相伴,且主要位于花岗斑岩脉(体)的上、下盘。花岗斑岩内发育有具斑岩型矿化特征的细网脉状、... 马厂箐铜钼(金)矿床是金沙江-哀牢山构造带内与喜马拉雅期富碱侵入岩有关的典型的斑岩型矿床之一,其铜钼(金)矿(化)体在空间上与花岗斑岩紧密相伴,且主要位于花岗斑岩脉(体)的上、下盘。花岗斑岩内发育有具斑岩型矿化特征的细网脉状、浸染状矿化,其上盘的(似)斑状花岗岩和下盘的向阳组围岩内均发育有脉状、细脉状矿化,且总体表现出向接触带附近花岗斑岩倾斜的特点。(似)斑状花岗岩中的矿化脉体北倾,围岩地层中的矿化脉体南倾。花岗斑岩脉(体)上、下盘的矿化脉体表现出越靠近接触带(花岗斑岩脉体)蚀变矿化越强、矿化体的规模越大、出现的频率越高,而远离接触带(花岗斑岩脉体)则蚀变矿化越弱、矿化体的规模越小、出现的频率越低。铜钼(金)的成矿时代与花岗斑岩的成岩时代较为一致,其同位素年龄集中在34~36Ma。花岗斑岩含有源于富集地幔的镁铁质暗色微粒包体,并发育浸染状的黄铁矿化、磁铁矿化。暗色微粒包体及其寄主岩(花岗斑岩)具有同源性,且与壳-幔岩混合作用及成分分异有关,具有提供成矿物质、成矿流体的基础。因此,该区的铜钼(金)成矿与花岗斑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花岗斑岩 成矿证据 斑岩型铜钼金矿床 马厂箐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