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横看成岭侧成峰:乡村士人心中的清末教育变革图景——以《退想斋日记》和《朱峙三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胜 田正平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107,共7页
以废科举、兴学校为中心的清末教育变革给那些生活在旧教育体制之下士人带来巨大的冲击。不同的士人对这场变革有着不同的体验:一些士人认为这是一条富民强国的正确之路,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其中;另外一些士人则认为教育变革搅乱了传... 以废科举、兴学校为中心的清末教育变革给那些生活在旧教育体制之下士人带来巨大的冲击。不同的士人对这场变革有着不同的体验:一些士人认为这是一条富民强国的正确之路,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其中;另外一些士人则认为教育变革搅乱了传统社会的思想和价值观,破坏了乡村社会的秩序,他们情绪低落、牢骚满腹,对新式教育极力攻击。士人们不同的体验和表现既与他们生活的区域等客观环境有关,也与他们的个人经历、心态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们的教育体验是他们主观构建的结果。这种建构与乡村士人的个性、原有知识结构、遭受挫折的忍耐力等因素密切相关。清末教育大变革中士人心态的变化及其影响,不仅可以为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提供有益的视角,而且也应当成为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想斋日记》 《朱峙三日记》 士人心态 晚清教育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灾害史:中国灾害史研究中的重要视角——从刘大鹏《退想斋日记》说起 被引量:8
2
作者 行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4,共6页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灾害史研究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发端已近百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灾害史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以灾为主体仍然是灾害史研究的主流。所谓灾害中的“灾”是自然力量的异常变化,“害”则是“灾”对人类和人类社会带来...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灾害史研究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发端已近百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灾害史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以灾为主体仍然是灾害史研究的主流。所谓灾害中的“灾”是自然力量的异常变化,“害”则是“灾”对人类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这是一个完整的灾害过程。以灾为主体的灾害史研究,一定程度上忽略或淡化了以人为主体的灾害史内容和面相。呼应“灾害人文学”的旨趣,以刘大鹏《退想斋日记》中有关记述为基础,从个体角度描述毒品、瘟疫这样的“日常之灾”与当事人的切身感受,可为中国灾害史研究提供一个重要的观察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史研究 刘大鹏 《退想斋日记》 毒品 瘟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禧训政后之朝局侧影——读廖寿恒《抑抑斋日记》札记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忠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7-154,192,共9页
近代以来,有关戊戌政变内情的原始资料十分罕见。新出版的军机大臣廖寿恒《抑抑斋日记》虽属残篇断简,仍透露出珍贵的历史信息。从廖氏日记所见慈禧宣布训政、捉拿康党、处置戊戌六君子等情形看,既往流行的说法都有继续补充和修正的必... 近代以来,有关戊戌政变内情的原始资料十分罕见。新出版的军机大臣廖寿恒《抑抑斋日记》虽属残篇断简,仍透露出珍贵的历史信息。从廖氏日记所见慈禧宣布训政、捉拿康党、处置戊戌六君子等情形看,既往流行的说法都有继续补充和修正的必要。只有将廖寿恒这样局内人的日记、书信等私密文献与官方档案结合起来研究,才能更接近历史真相,推进史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寿恒 军机大臣 抑抑斋日 慈禧 戊戌政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市镇绅商迁徙与社会交往的变化——以刘承幹《求恕斋日记》为中心
4
作者 郑卫荣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3-238,共6页
清末民初,绅商由市镇向城市迁徙的历史现象较为普遍。地域迁徙引起社会交往的变化,进而影响流动者本人以及流动地两端。本文以刘承幹《求恕斋日记》为中心,考察刘氏在民元前后四年、镇居与城居两个时期的社会交往,揭示其在交往对象、交... 清末民初,绅商由市镇向城市迁徙的历史现象较为普遍。地域迁徙引起社会交往的变化,进而影响流动者本人以及流动地两端。本文以刘承幹《求恕斋日记》为中心,考察刘氏在民元前后四年、镇居与城居两个时期的社会交往,揭示其在交往对象、交往方式、交往事项、地域空间等方面的变化与特点。以刘氏为代表的绅商由镇而城的单向迁徙现象,关乎家族与个体选择,涉及近代社会变迁因素,影响着地方社会传统格局的维持以及市镇命运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绅商 迁徙 社会交往 刘承幹 求恕斋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韬养斋日记》看徐世昌与逊清皇室
5
作者 林辉锋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95,共13页
1912至1924年间,徐世昌同时兼具清室遗臣和民国政要的双重身份。在近13年时间里,徐世昌不断接受来自清室的赏赐,积极参与清室的各项重大活动,尽力维持清室优待条件。在自身出处问题上,无论是出任国务卿还是大总统,均一再征求清室的意见... 1912至1924年间,徐世昌同时兼具清室遗臣和民国政要的双重身份。在近13年时间里,徐世昌不断接受来自清室的赏赐,积极参与清室的各项重大活动,尽力维持清室优待条件。在自身出处问题上,无论是出任国务卿还是大总统,均一再征求清室的意见。这反映了其既想入仕民国又不愿冒犯清室的复杂心理。《韬养斋日记》为考察1912年后徐世昌与清室关系的发展脉络,探究其在此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提供了宝贵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世昌 《韬养斋日记》 清皇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徽州乡村社会生活初探——《畏斋日记》资料整理札记
6
作者 李玲玉 汤汝昭 《农业考古》 2017年第3期103-109,共7页
《畏斋日记》是清初婺源县庆源村的詹元相所遗留下来的一本日记,其主要内容是以詹元相为主体的康熙三十八年到康熙四十五年八年间的徽州乡村日常生活。本文拟以《畏斋日记》为基础资料,通过分析当中所记载气候状况、人际交往、私人借贷... 《畏斋日记》是清初婺源县庆源村的詹元相所遗留下来的一本日记,其主要内容是以詹元相为主体的康熙三十八年到康熙四十五年八年间的徽州乡村日常生活。本文拟以《畏斋日记》为基础资料,通过分析当中所记载气候状况、人际交往、私人借贷、纠纷活动方面的内容,透视徽州乡村的日常生活。这种平和稳定的生活应是17世纪后期清朝在经历地方纷乱之后开始趋于平稳发展的社会图景,这样的乡土社会既是对前代社会的承接,又奠定了此后清代乡土社会发展的基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 《畏斋日记》 詹元相 徽州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位晚清书启师爷的风雅生活——以徐敦仁《日损斋日记》为中心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1-119,206,共20页
徐敦仁是晚清名臣蒋志章幕府的书启师爷,他的《日损斋日记》记录了其在成都、西安两地游幕的生活,是研究书启师爷的重要史料。对读徐敦仁入蜀途中的日记与诗歌,可知不同文体在表达其经历与情感方面的异同;考察徐敦仁在幕府中起草文书、... 徐敦仁是晚清名臣蒋志章幕府的书启师爷,他的《日损斋日记》记录了其在成都、西安两地游幕的生活,是研究书启师爷的重要史料。对读徐敦仁入蜀途中的日记与诗歌,可知不同文体在表达其经历与情感方面的异同;考察徐敦仁在幕府中起草文书、批阅试卷、代作诗文、编校书籍等工作,可知书启师爷在佐襄文事上的具体贡献;徐敦仁日常活动以读书与临帖为主,读书以集部居多,临帖以馆阁体为宗,皆和其书启师爷身份契合;徐敦仁的收入大部分用来养亲,与亲人的通信成为其重要的精神生活支柱;日记还记载了他为舅父蔡嘉玉发起的捐款,与《苏州府志》的相关记录存在着有趣的公私视角的差异。风雅生活,反映出以徐敦仁为代表的部分书启师爷的某些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书启师爷 徐敦仁 《日损斋日记》 风雅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徐世昌的《韬养斋日记》
8
作者 徐定茂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3,共5页
先祖徐世昌自光绪十一年(1885年)起开始记述《韬养斋日记》,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五月止,历时五十四年,近二百余万字,共一百册(文化大革命期间遗失一册)。日记全集近日已由北京出版集团仿真影印,编为廿四卷本出版发行。历史的... 先祖徐世昌自光绪十一年(1885年)起开始记述《韬养斋日记》,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五月止,历时五十四年,近二百余万字,共一百册(文化大革命期间遗失一册)。日记全集近日已由北京出版集团仿真影印,编为廿四卷本出版发行。历史的真实是一定时期的历史人物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用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成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世昌 斋日 光绪十一年 北京出版 内阁协理大臣 出版发行 洹上村 李剑农 湖广总督 内阁总理大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公及私:李景铭与国民革命的“空间经验”
9
作者 席卿循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158,共10页
从个体所处的“空间经验”理解国民革命。北伐军抵达北京后,以北洋官员李景铭为代表的旧官员与南方交接不畅,并陷入生计危机;同期,学生开始闹革命,李景铭身兼校长被“打倒”。随后,市党部妇女协会进一步策划李氏子女离婚,革命迈入家门... 从个体所处的“空间经验”理解国民革命。北伐军抵达北京后,以北洋官员李景铭为代表的旧官员与南方交接不畅,并陷入生计危机;同期,学生开始闹革命,李景铭身兼校长被“打倒”。随后,市党部妇女协会进一步策划李氏子女离婚,革命迈入家门。此外,通过言说和内心表达,革命持续在私人世界中弥散。国民革命打破了旧有的价值系统,触及了不同阶层的个体,开启了介入心灵的滥觞,实现了从公共到私人世界的扩展,空间成为了政治性存在,由此而言,也完成了辛亥革命与中共革命之间的衔接和演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革命 北伐 公私 空间经验 李景铭 《嗛斋日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藏菩萨本愿经》综考 被引量:6
10
作者 尹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56,共9页
《地藏菩萨本愿经》在两宋时期已经相当流行。该经产生时代的上限大致在后晋天福年间(936-944);而其下限,应是在公元974年。该经为中土伪经的性质是确凿无疑的。其编撰人应是有着相当丰富的佛学知识并崇信地藏者。如果传本中将法灯作为... 《地藏菩萨本愿经》在两宋时期已经相当流行。该经产生时代的上限大致在后晋天福年间(936-944);而其下限,应是在公元974年。该经为中土伪经的性质是确凿无疑的。其编撰人应是有着相当丰富的佛学知识并崇信地藏者。如果传本中将法灯作为翻译者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的话,那么五代宋初金陵清凉的法灯禅师有很大的嫌疑,而《地藏菩萨像灵验记》的撰集者常谨的嫌疑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藏菩萨本愿经》 实叉难陀 法灯 常谨 崔敦礼 斋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岂有文章惊海外:辛亥革命前后宋育仁与西方人的交往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晓宇 《党政研究》 2014年第3期108-114,共7页
宋育仁与西方世界的接触并不仅限于出使欧洲之时,《澄斋日记》等史料中记录了宋育仁辛亥革命前后(1910—1914)在北京与西方人的交往事迹。例如,宋育仁在北京世界教育会对中外人士演讲,以及与安德烈·铎尔孟的学术交往,都是既往研究... 宋育仁与西方世界的接触并不仅限于出使欧洲之时,《澄斋日记》等史料中记录了宋育仁辛亥革命前后(1910—1914)在北京与西方人的交往事迹。例如,宋育仁在北京世界教育会对中外人士演讲,以及与安德烈·铎尔孟的学术交往,都是既往研究所没有提到过的。对这些事迹的研究,将有助于拓宽宋育仁研究的视角,使我们站在更新的高度理解宋育仁及其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育仁 铎尔孟 恽毓鼎 世界教育会 斋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柏林吐鲁番文献中的《摩尼教徒忏悔词》残片译释
12
作者 桂林 董华锋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7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本文通过对《柏林吐鲁番文书》第五卷中《摩尼教徒忏悔词》的部分残片进行翻译、考释,并与伦敦抄本、柏林抄本和列宁格勒抄本的缀合本译文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了这些残片与上述缀合本不同的内容,从而为研究《摩尼教徒忏悔词》提供了新的... 本文通过对《柏林吐鲁番文书》第五卷中《摩尼教徒忏悔词》的部分残片进行翻译、考释,并与伦敦抄本、柏林抄本和列宁格勒抄本的缀合本译文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了这些残片与上述缀合本不同的内容,从而为研究《摩尼教徒忏悔词》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尼教徒忏悔词》 《小斋日祈祷文》 耶稣基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元培和张元济的科举交谊
13
作者 侯文军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2-73,共2页
一个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一个是"出版巨子、智民之师"。一个董商务印书馆大半生,矢志扶助教育;一个掌北大十余年,首倡兼容并包。一个历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要职;一个曾为... 一个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一个是"出版巨子、智民之师"。一个董商务印书馆大半生,矢志扶助教育;一个掌北大十余年,首倡兼容并包。一个历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要职;一个曾为光绪、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毛泽东等人的座上宾。蔡元培和张元济,二人既同乡又同庚,先为同年,后曾同事。他们交谊深厚,互为支持,对中国的教育与文化事业贡献卓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元济 教育总长 学界泰斗 文化事业 翰林院编修 贡士 外交报 庶吉士 恩科 斋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督新初期(1912—1916年)的杨增新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允兴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52-58,共7页
一杨增新其人杨增新于1928年7月7日死于非命之后不久,一位阅历丰富的外国人在回忆对他的印象时曾经这样写道:“他差不多是过去时代的末一个代表者,具有最高度的中国伟大的旧道德:傲气和爱国心,他唯一的梦想是中国统一”。(斯文赫定著《... 一杨增新其人杨增新于1928年7月7日死于非命之后不久,一位阅历丰富的外国人在回忆对他的印象时曾经这样写道:“他差不多是过去时代的末一个代表者,具有最高度的中国伟大的旧道德:傲气和爱国心,他唯一的梦想是中国统一”。(斯文赫定著《长征记》P283)这确是一个值得议论的评语。杨增新是在辛亥革命后,即1912年阴历4月10日担任新疆都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增新 辛亥革命后 北洋军阀政府 爱国心 哥老会 伊犁 革命党人 旧道德 斋日 袁世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尊孔卖国的曾国藩 被引量:1
15
作者 施达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3期52-57,共6页
历史上,每当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在先进阶级和腐朽阶级进行殊死的斗争中,必然会有一些顽固地维护旧制度的死硬人物跳出来作垂死的挣扎。这种人总想逆转历史发展的前进方向,他们是各该时期的反动派。孔丘是二千多年来一切反... 历史上,每当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在先进阶级和腐朽阶级进行殊死的斗争中,必然会有一些顽固地维护旧制度的死硬人物跳出来作垂死的挣扎。这种人总想逆转历史发展的前进方向,他们是各该时期的反动派。孔丘是二千多年来一切反动头目的祖师爷,他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厚古薄今,主张开历史倒车,是一切反动派的共同的思想理论基础。近代中国社会的曾国藩(1811—1872)就是一个适应国内外反动势力需要而出现的政治骗子,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和卖国贼,是其后一切独夫民贼顶礼膜拜的对象,是近代尊孔反革命,崇洋媚外的黑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尊孔 反革命 曹国藩 孔孟之道 林彪 太平天国 死硬 书札 斋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