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0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革”小说中“文革”记忆的转变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新亮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47,共4页
自新时期文学以来,"文革"一直是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重要题材。检阅三十多年来"文革"小说的创作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小说中的"文革"记忆经历了三次显著的变化,并且每一次变化又都反映了小说在创作模式上的... 自新时期文学以来,"文革"一直是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重要题材。检阅三十多年来"文革"小说的创作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小说中的"文革"记忆经历了三次显著的变化,并且每一次变化又都反映了小说在创作模式上的转变,具体表现在:在创作思维上,从集体记忆到个人记忆的转变;在文体风格上,从历史悲剧到狂欢喜剧的转变;在文学题材上,从"文革"主题到"文革"背景的转变。中国当代小说中"文革"记忆的转变不仅体现了民众记忆"文革"的文化心理历程,同时也反映了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小说 文革”记忆 创作思维 文体风格 文学题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的见证文学——“文革”后中国文学中的“文革记忆”之一 被引量:6
2
作者 何言宏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39,共15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文革 当代中国 文革记忆 《说假话年代》 《干校六记》 《牛棚杂忆》 《少年凯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重的历史回响——论中国“文革”音乐及其在新时期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戴嘉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7年第3期1-15,共15页
本文从"文革音乐"历史余响切入,梳理了对待"文革音乐"存在的两种不同态度:批判分析和全盘否定。继而对"文革"音乐进行历史和美学批判,认为"文革"音乐的美学取向无疑是20世纪六十年代前期音乐舞... 本文从"文革音乐"历史余响切入,梳理了对待"文革音乐"存在的两种不同态度:批判分析和全盘否定。继而对"文革"音乐进行历史和美学批判,认为"文革"音乐的美学取向无疑是20世纪六十年代前期音乐舞蹈"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自然延续,并通过其自身的艺术实践,在音乐艺术形式和手段表现方面,从各个层面和各种体裁领域,都将这"三化"推向极端。总体观察,"文革音乐"是政治和艺术上都失败的音乐,但我们应将"文革音乐"置于宏观的历史长河中来对待,因为"文革音乐"的现实存在,不是对"文革"政治的"一往情深",而是新时期中国音乐在失落了崇高和理想之际,对中国音乐的某种"替补",而这正是中国音乐新世纪进程中的困惑。就中国音乐下一步发展,笔者寄希望于当代音乐家对急功近利等浮躁创作心态的挣脱,以及对社会、民族历史发展责任的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 文革音乐” 现当代中国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音乐──为“文革”结束二十年而作 被引量:11
4
作者 梁茂春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17-21,共5页
“文革”十年,是我国音乐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十年,留给我们的是难以愈合的创伤和难以遗忘的历史教训,但同时也是广大音乐工作者对林彪、"四人帮"进行抵制、斗争的,充满浩然正气的十年。在“文革”结束二十周年的今天,很有必要... “文革”十年,是我国音乐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十年,留给我们的是难以愈合的创伤和难以遗忘的历史教训,但同时也是广大音乐工作者对林彪、"四人帮"进行抵制、斗争的,充满浩然正气的十年。在“文革”结束二十周年的今天,很有必要对中国音乐史上这一段极其奇特的、反常的和复杂的"文革"音乐现象作出科学的历史的分析和总结,以利于中国音乐事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音乐 “样板戏”音乐 文革音乐” 文革音乐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革绘画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薛扬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8-99,共2页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无疑是20世纪最为疯狂的政治事件,随之产生的绘画作品也带有着浓厚的泛政治化色彩,其中尤以女性形象的史无前例的所谓“中性”而更具特殊性与典型性。这些形象的反复出现让我们可以更为...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无疑是20世纪最为疯狂的政治事件,随之产生的绘画作品也带有着浓厚的泛政治化色彩,其中尤以女性形象的史无前例的所谓“中性”而更具特殊性与典型性。这些形象的反复出现让我们可以更为直观和清晰地了解该时代女性的生存状况,并由此探究作为这些形象的主体受众特别是同时代的男性对女性的审美态度与评判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绘画 文革时期的绘画 女性形象 原因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革与叙事——关于文革研究的对话 被引量:12
6
作者 蔡翔 费振钟 王尧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6-65,共10页
关键词 文革研究 体制化 文学拓展 文革史实 学术工作 历史文本 思想文化 文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近三十年来文学史视域中的文革叙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沈杏培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3期91-96,共6页
"文革"是中国二十世纪后半叶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事件,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格局中,以"文革"作为题材和叙事对象的小说是创作数量最多和涉及作家最众的一种小说类型。从文学史与思想史的角度看,这一文学现象并不能... "文革"是中国二十世纪后半叶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事件,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格局中,以"文革"作为题材和叙事对象的小说是创作数量最多和涉及作家最众的一种小说类型。从文学史与思想史的角度看,这一文学现象并不能简单视为一般类型的题材小说,而是具有历史反思、社会群体记忆的建构、民族创伤情感的弥合等多重意味的文学命题。本文梳理了近三十年来理论界和批评界对文革题材小说及其叙事的研究,分析了这一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研究不足,同时指出了学术研究的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题材小说 文革叙事 知识分子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革”瓷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吕东亮 《艺术科技》 2014年第1期158-158,共1页
十年"文革"期间,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特点鲜明的艺术品,"文革"瓷是艺术品中最典型和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各式各样的"文革"瓷中都广泛分布着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既有些许"女性"的特点,又有着大量的... 十年"文革"期间,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特点鲜明的艺术品,"文革"瓷是艺术品中最典型和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各式各样的"文革"瓷中都广泛分布着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既有些许"女性"的特点,又有着大量的"男性"特点,是"文革"式的女性的典型代表,通过这些女性形象可以更好地研究文革那个时期的生活状况和社会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 文革”瓷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革电影的文革叙事
9
作者 陈吉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7年第3期110-115,共6页
文革电影按照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书写了文革的历史,观影者在接受这种影像文革历史时得到了想象的快感,并在快感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认同。所以说,文革电影的文革叙事既是对文革的一种形象化指认,也是对观影者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疗救和... 文革电影按照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书写了文革的历史,观影者在接受这种影像文革历史时得到了想象的快感,并在快感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认同。所以说,文革电影的文革叙事既是对文革的一种形象化指认,也是对观影者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疗救和意识形态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电影 文革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文革记忆的神学解读——论范学德的《梦中山河——文革忏悔录》
10
作者 季玢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89-93,共5页
对文革问题的众声喧语意味着"遗忘"已然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生存和生命活动的精神困境之一。《梦中山河——文革忏悔录》以自叙传的形式、深刻的罪的自责及忏悔和亲切的信仰体验表明了中国已经出现了真正的奥古斯丁式的关于文革... 对文革问题的众声喧语意味着"遗忘"已然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生存和生命活动的精神困境之一。《梦中山河——文革忏悔录》以自叙传的形式、深刻的罪的自责及忏悔和亲切的信仰体验表明了中国已经出现了真正的奥古斯丁式的关于文革题材的《忏悔录》。其精神探索的最高峰在于将整个文革的时代特征总结为两个字"玩人"。"玩人"是"吃人"的具体性和特定性的体现,是"吃人"的时代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中山河——文革忏悔录》 文革记忆 神学解读 “玩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了常现实与虚幻梦境中的徘徊——张抗抗《隐形伴侣》的文革叙事
11
作者 赖芸芳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3年第8期109-109,90,共2页
张抗抗《隐形伴侣》中表现出强烈的文革叙事倾向,作者在表现这一倾向时用虚幻梦境和日常现实的交替描写传达自己对文革的认识。本文以文革叙事为切入点,分析文本中文革叙事的独特之处,作品中形象如何在日常叙事和虚幻梦境的描写中表... 张抗抗《隐形伴侣》中表现出强烈的文革叙事倾向,作者在表现这一倾向时用虚幻梦境和日常现实的交替描写传达自己对文革的认识。本文以文革叙事为切入点,分析文本中文革叙事的独特之处,作品中形象如何在日常叙事和虚幻梦境的描写中表现作者对文革的认识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叙事 虚幻梦境 日常生活 文革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革”史研究的局限及其应有的新视角
12
作者 张业赏 《滨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74-79,共6页
在"文革"史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基本遵循"上层斗争说"和"社会冲突说"两种解释路径。两种解释路径将考察的历史主体均局限于社会的某一部分人,忽略了不同阶层之间的影响和互动,造成对许多历史事实认识和理... 在"文革"史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基本遵循"上层斗争说"和"社会冲突说"两种解释路径。两种解释路径将考察的历史主体均局限于社会的某一部分人,忽略了不同阶层之间的影响和互动,造成对许多历史事实认识和理解的相互冲突。对"文革"的研究应当有新的视角,即从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这一大的历史进程的角度,从社会分层的角度,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审视"文革",以深化对"文革"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 文革”史研究 社会转型 社会分层 国家与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文革时期中国武术发展的特征 被引量:17
13
作者 苏肖晴 李一平 施文忠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9-32,共4页
文革时期的中国武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体现出以下特征 :前期废止后期复兴 ,青少年武术格外兴盛 ,对外交往明显盛于此前 ,专业武术与基层武术联系紧密 ,群众性武术活动异常繁荣。这是当时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武术政策和发展策略比较科学... 文革时期的中国武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体现出以下特征 :前期废止后期复兴 ,青少年武术格外兴盛 ,对外交往明显盛于此前 ,专业武术与基层武术联系紧密 ,群众性武术活动异常繁荣。这是当时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武术政策和发展策略比较科学、政治思想统一推动的结果。历史证明 :政治可以毁灭体育 ,但仅有政治是不能繁荣体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文革时期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序格局”打破后的“文革”悲剧——论贾平凹长篇小说《古炉》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童 杨剑龙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9-144,共6页
在当代文坛上,贾平凹是一位勤奋踏实、不断探索的作家。继完成长篇小说《高兴》后,他把目光重新投向熟悉的乡土,怀着探究“文革”历史悲剧的强烈使命感,竭尽四年心血,写就长篇新作《古炉》。
关键词 长篇小说 文革 历史悲剧 “差序格局” 贾平凹 当代文坛 《高兴》 使命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文化主导下的“文革”叙事——论新时期之初“文革”叙事的限度及作家心态 被引量:5
15
作者 沈杏培 姜瑜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1-179,共9页
"文革"在新时期之初甚至在整个八十年代语境中,是包括文学在内的文化史、思想史、史学、社会史等不同学科与领域共同染指的自由言说与学术研究的交汇点,但作为一个高度政治性的历史事件,"文革"在被不同学科、不同文体文类表达与讲... "文革"在新时期之初甚至在整个八十年代语境中,是包括文学在内的文化史、思想史、史学、社会史等不同学科与领域共同染指的自由言说与学术研究的交汇点,但作为一个高度政治性的历史事件,"文革"在被不同学科、不同文体文类表达与讲述前已被规训与规定好,“伤痕”、“反思”小说对于政治之祸的金刚怒目式的控诉以及哀怨凄美的美学风格并非主流话语的失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叙事 新时期 作家心态 文化主导 政治 八十年代 学术研究 历史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正确认识、估价和研究“文革文学”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卫平 穆莹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7-110,128,共5页
"文革文学"由于产生于非正常的时代,因此,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悲剧时代,这是毫无疑义的。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是"开采的富矿"。但"文革"是有文学的,尽管它的文学价值不高,但仍有研究必要。在中国文学史的链条... "文革文学"由于产生于非正常的时代,因此,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悲剧时代,这是毫无疑义的。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是"开采的富矿"。但"文革"是有文学的,尽管它的文学价值不高,但仍有研究必要。在中国文学史的链条上,"文革文学"这个环节是不能缺少的,否则,文学的历史就出现了"断裂"、"断代",就是不完整的。研究"文革文学",要注意克服三种倾向。应该设身处地,还原历史,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整理和发掘"文革文学",不能过度阐释、强制阐释。对于样板戏、《金光大道》、"地下写作"等都要辩证地分析,对于"文革"时期的"文学生活"资料也应进一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 估价 文革文学” 设身处地 辩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革文学”与现代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树勤 杨贤美 《云梦学刊》 2005年第3期73-76,共4页
“文革文学”与现代性有着相当复杂的密切联系,这一问题长期被忽视,没有得到充分的阐释。以多元开放的现代性视角观照以革命样板戏为代表的“文革”主流文学及“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与现代性的关系,便可整合其现代性特征。
关键词 文革文学 现代性 现代化 革命样板戏 地下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契合大众审美趣味与宣泄需求的“灾难故事”──“文革小说”叙事研究之一 被引量:11
18
作者 许子东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0-67,共8页
本文是拙著《叙述文革——解读五十部当代小说》(即将出版)中的一节。该书 主要讨论近二十年来,当代小说怎样成为中国(大陆)知识分子和民众记忆、阅读与诠释文革 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同一个作为“历史文本”的文革,又怎么会出现... 本文是拙著《叙述文革——解读五十部当代小说》(即将出版)中的一节。该书 主要讨论近二十年来,当代小说怎样成为中国(大陆)知识分子和民众记忆、阅读与诠释文革 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同一个作为“历史文本”的文革,又怎么会出现很多不同的解读策略,既 满足着不同读者及不同诠释群体的不同需求,又合成某种意义上的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叙述文革》的研究前提是假定各种有关文革的小说虽然倾向不同、形态各异,但叙事模 式却很有规则可寻。各种各样的“文革故事”最后都可简约、归纳为数量有限的“情节功 能”——我在普洛普(Vladimir Propp)的定义上,使用功能这个概念。文革小说中形形色色的 人物形象,也都可以归类为若干“基本角色”(如受害者、迫害者、背叛者、旁观者、解救者)。《叙 述文革》试图分析诸多“情节功能”之间的复杂次序并分辨“文革小说”叙述模式的几个阶段: 如灾难的前因与预兆、灾难的降临方式、灾难中的拯救主题及灾难后的反省与忏悔,等等。 本文根据《叙述文革》第五章第一节改写而成。文中所讨论的“文革小说”,特指1977年以 后在中国大陆写作、发表、出版的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小说作品。1966年至1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主人公 情节功能 叙述结构 文革 审美趣味 序结构 《芙蓉镇》 叙事研究 男主人公 当代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的风景——论王安忆的“文革”叙述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冰茹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66,共6页
关键词 文革 王安忆 风景 世界 大字报 十字架 教书 做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狂欢到救赎:世纪之交的文革叙述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志忠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37,共10页
关键词 尹小跳 巴赫金 柯云路 阎连科 《大浴女》 铁凝 黑山堡 夏红梅 狂欢化 世纪之交 《坚硬如水》 文革文学 救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