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革”小说中“文革”记忆的转变 |
李新亮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2
|
当代中国的见证文学——“文革”后中国文学中的“文革记忆”之一 |
何言宏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3
|
沉重的历史回响——论中国“文革”音乐及其在新时期的影响 |
戴嘉枋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2007 |
12
|
|
4
|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音乐──为“文革”结束二十年而作 |
梁茂春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1996 |
11
|
|
5
|
文革绘画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薛扬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6
|
文革与叙事——关于文革研究的对话 |
蔡翔
费振钟
王尧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2
|
|
7
|
论近三十年来文学史视域中的文革叙事研究 |
沈杏培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3 |
2
|
|
8
|
“文革”瓷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吕东亮
|
《艺术科技》
|
2014 |
1
|
|
9
|
文革电影的文革叙事 |
陈吉德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7 |
0 |
|
10
|
对文革记忆的神学解读——论范学德的《梦中山河——文革忏悔录》 |
季玢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1
|
了常现实与虚幻梦境中的徘徊——张抗抗《隐形伴侣》的文革叙事 |
赖芸芳
|
《教育界(高等教育)》
|
2013 |
0 |
|
12
|
“文革”史研究的局限及其应有的新视角 |
张业赏
|
《滨州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3
|
试论文革时期中国武术发展的特征 |
苏肖晴
李一平
施文忠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7
|
|
14
|
“差序格局”打破后的“文革”悲剧——论贾平凹长篇小说《古炉》 |
王童
杨剑龙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15
|
政治文化主导下的“文革”叙事——论新时期之初“文革”叙事的限度及作家心态 |
沈杏培
姜瑜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16
|
如何正确认识、估价和研究“文革文学” |
王卫平
穆莹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7
|
“文革文学”与现代性 |
赵树勤
杨贤美
|
《云梦学刊》
|
2005 |
5
|
|
18
|
契合大众审美趣味与宣泄需求的“灾难故事”──“文革小说”叙事研究之一 |
许子东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1
|
|
19
|
日常的风景——论王安忆的“文革”叙述 |
郭冰茹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20
|
从狂欢到救赎:世纪之交的文革叙述 |
张志忠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