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夏夷文野之分与华夏中心意识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云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2-95,共4页
华夏中心意识使夏夷文野之分成为夏夷之辨的主流观念。夏夷文野之分又因民族矛盾和中外文化冲突而出现两种极端保守的表述形式———夏夷人禽之别和以地之中外划分夏夷的主张。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而言 ,夏夷文野之分与华夏中心意识具...
华夏中心意识使夏夷文野之分成为夏夷之辨的主流观念。夏夷文野之分又因民族矛盾和中外文化冲突而出现两种极端保守的表述形式———夏夷人禽之别和以地之中外划分夏夷的主张。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而言 ,夏夷文野之分与华夏中心意识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负面影响日益凸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夷之辨
文野之分
人禽之别
华夏中心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超越中寻求“美美与共”的全球视野——费孝通晚年学术思想解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方李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6-156,共11页
晚年时期的费孝通将学术视野从研究中国问题转向了研究世界文明的"美美与共",其看到,人类不仅要在地球上共生共存,还要在地球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让多元的文化达到某种共识,但这里就涉及了多元性的价值观...
晚年时期的费孝通将学术视野从研究中国问题转向了研究世界文明的"美美与共",其看到,人类不仅要在地球上共生共存,还要在地球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让多元的文化达到某种共识,但这里就涉及了多元性的价值观和文化是否互相包容的问题。在他看来,要做到不同文明的"美美与共",首先要填平"文野之间"和"东西之间"的鸿沟,只有在平等看待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的前提下,才可以解决人类社会和平共处的问题。为此,他提出了人类学要从生态研究进入到心态研究的观点,生态研究解决的是人与地之间的关系,主要属于物质文化范畴,而心态问题要解决的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主要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现代化改变了地球的物质结构和生物结构,建立了一个一体化的人工环境,但不同群体的人类文明并没有在价值观上达成共识,以至于当人类面对巨大的全球性问题时,难以聚集共同力量加以应对。为此,费孝通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并书写了大量的文章来阐述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美与共
东西
之分
文野之分
心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年辛苦不寻常
3
作者
黄立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毛泽东著作
中国古典美学
马克思主义
当代文学
《红楼梦》
科学精神
艺术发展史
文野之分
社会主义事业
美学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通俗文学的价值标准
4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5期91-92,共2页
《人民日报》(88年7月5日)洪清波、汪兆骞在《通俗文学的价值标准》中说: 若从通俗文学自身价值和接受效果来考虑,可以认为它是消遣性文学,其创作目的和阅读效果主要是娱乐或宣泄。如果承认消遣是人类阅读的主要动机之一,那就不应鄙视...
《人民日报》(88年7月5日)洪清波、汪兆骞在《通俗文学的价值标准》中说: 若从通俗文学自身价值和接受效果来考虑,可以认为它是消遣性文学,其创作目的和阅读效果主要是娱乐或宣泄。如果承认消遣是人类阅读的主要动机之一,那就不应鄙视通俗文学。扬“雅文学”而抑“俗文学”,认为这两种形式本身就有高低、文野之分,是不对的。产生不同类型文学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社会需求所决定的。不能以“雅文学”的价值标准为衡量一切作品的价值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文学
价值标准
雅文学
不同类型
文野之分
接受效果
阅读效果
价值尺度
性文学
文学才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借鉴课文 练习写作
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3期78-79,共2页
借鉴课文,通过范文学习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毛主席指出:“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在借鉴二字上下功夫,既能解决讲读课与作文教学相分割的老问题,也能避...
借鉴课文,通过范文学习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毛主席指出:“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在借鉴二字上下功夫,既能解决讲读课与作文教学相分割的老问题,也能避免讲读教学单纯分析文章思想内容,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的弊病。 一篇课文,可学之处甚多,值得借鉴之点不少,究竟应着重借鉴什么呢?我们认为:应从当前学生习作的实际出发,抓住每篇教材中学生最急需掌握而又较容易掌握之点,精讲多读,让学生基本上能掌握要领,用于习作。这样,能够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范文
学生习作
《春雨》
讲读课
初三年级
日记
讲读教学
文野之分
文章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夏夷文野之分与华夏中心意识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云泉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2-95,共4页
文摘
华夏中心意识使夏夷文野之分成为夏夷之辨的主流观念。夏夷文野之分又因民族矛盾和中外文化冲突而出现两种极端保守的表述形式———夏夷人禽之别和以地之中外划分夏夷的主张。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而言 ,夏夷文野之分与华夏中心意识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负面影响日益凸现。
关键词
夏夷之辨
文野之分
人禽之别
华夏中心意识
Keywords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civilization and barbaris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beasts
sinocentrism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超越中寻求“美美与共”的全球视野——费孝通晚年学术思想解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方李莉
机构
东南大学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6-156,共11页
文摘
晚年时期的费孝通将学术视野从研究中国问题转向了研究世界文明的"美美与共",其看到,人类不仅要在地球上共生共存,还要在地球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让多元的文化达到某种共识,但这里就涉及了多元性的价值观和文化是否互相包容的问题。在他看来,要做到不同文明的"美美与共",首先要填平"文野之间"和"东西之间"的鸿沟,只有在平等看待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的前提下,才可以解决人类社会和平共处的问题。为此,他提出了人类学要从生态研究进入到心态研究的观点,生态研究解决的是人与地之间的关系,主要属于物质文化范畴,而心态问题要解决的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主要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现代化改变了地球的物质结构和生物结构,建立了一个一体化的人工环境,但不同群体的人类文明并没有在价值观上达成共识,以至于当人类面对巨大的全球性问题时,难以聚集共同力量加以应对。为此,费孝通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并书写了大量的文章来阐述其意义。
关键词
美美与共
东西
之分
文野之分
心态研究
Keywords
“beauty shared by all and prosperity shared worldwid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civilization and barbarism
research on mentality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年辛苦不寻常
3
作者
黄立新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毛泽东著作
中国古典美学
马克思主义
当代文学
《红楼梦》
科学精神
艺术发展史
文野之分
社会主义事业
美学观念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通俗文学的价值标准
4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5期91-92,共2页
文摘
《人民日报》(88年7月5日)洪清波、汪兆骞在《通俗文学的价值标准》中说: 若从通俗文学自身价值和接受效果来考虑,可以认为它是消遣性文学,其创作目的和阅读效果主要是娱乐或宣泄。如果承认消遣是人类阅读的主要动机之一,那就不应鄙视通俗文学。扬“雅文学”而抑“俗文学”,认为这两种形式本身就有高低、文野之分,是不对的。产生不同类型文学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社会需求所决定的。不能以“雅文学”的价值标准为衡量一切作品的价值尺度。
关键词
通俗文学
价值标准
雅文学
不同类型
文野之分
接受效果
阅读效果
价值尺度
性文学
文学才能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借鉴课文 练习写作
5
机构
成都十中语文组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3期78-79,共2页
文摘
借鉴课文,通过范文学习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毛主席指出:“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在借鉴二字上下功夫,既能解决讲读课与作文教学相分割的老问题,也能避免讲读教学单纯分析文章思想内容,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的弊病。 一篇课文,可学之处甚多,值得借鉴之点不少,究竟应着重借鉴什么呢?我们认为:应从当前学生习作的实际出发,抓住每篇教材中学生最急需掌握而又较容易掌握之点,精讲多读,让学生基本上能掌握要领,用于习作。这样,能够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范文
学生习作
《春雨》
讲读课
初三年级
日记
讲读教学
文野之分
文章思想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夏夷文野之分与华夏中心意识
李云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在超越中寻求“美美与共”的全球视野——费孝通晚年学术思想解析
方李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数年辛苦不寻常
黄立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通俗文学的价值标准
《文艺理论研究》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借鉴课文 练习写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