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南社文言散文的特点及意义
1
作者 高飞燕 曹辛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84,共6页
南社文言散文创作颇丰,然而对此进行的整体研究较少。通过整理考述发现其内容有对古代传统题材的继承,但更多地表现了新事物、新境界、新方向,呈现出和其他时代散文不同的艺术特点。其革命的主题,嬗变的文体,丰富的取材,多样旳风格凸显... 南社文言散文创作颇丰,然而对此进行的整体研究较少。通过整理考述发现其内容有对古代传统题材的继承,但更多地表现了新事物、新境界、新方向,呈现出和其他时代散文不同的艺术特点。其革命的主题,嬗变的文体,丰富的取材,多样旳风格凸显了它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中介"作用和不可忽视的艺术成就。南社文言散文对中国散文史、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深化和拓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南社 文言散文 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改良与互渗:新文学冲击下的现代文言散文
2
作者 刘慧宽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1-104,111,共5页
随着新文学的发生与发展.以古典书面语为基础的文言散文创作受到严重冲击,但是现代文言散文并未被白话文彻底取代。此前的现代文学研究多沿着白话文的发展脉络进行叙述,对文言散文的创作情况探究较少。其实现代文言散文颇有成绩,在其理... 随着新文学的发生与发展.以古典书面语为基础的文言散文创作受到严重冲击,但是现代文言散文并未被白话文彻底取代。此前的现代文学研究多沿着白话文的发展脉络进行叙述,对文言散文的创作情况探究较少。其实现代文言散文颇有成绩,在其理论层面形成了“文白并行”和“文言改良”的观念,其实践层面“文白互渗”也构成一大显著特征。对这些问题予以考察,既对现代文学史研究、现当代旧体文学特别是文言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给当代的文言散文创作、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 现代文言散文 文白并行 文言改良 文白互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编选文言散文选本的意见
3
作者 辛安亭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86-89,共4页
现在学习风气很浓厚,要求购买文言文散文选本的青年与干部不少,有些出版社和学校编选了一些这类选本,但还不能满足需要。我认为学习文言散文是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的一个方面,因而编好文言散文选本。
关键词 散文选本 文言 文言散文 文章 爱国主义思想 编选 满足需要 学习风气 文学作品 科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言散文教学也要紧扣“这一个”
4
作者 任富强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0-61,共2页
《项脊轩志》是唐宋派代表作家归有光的文言散文名篇。 结合“文言”“散文”“唐宋派代表作家归有光”几个关键词语。分析徐晓岚老师的这份教案。至少有以下几个亮点:
关键词 文言散文 散文教学 “这一个” 《项脊轩志》 代表作家 关键词语 归有光 唐宋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体诗词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6
5
作者 钟振振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共3页
“旧体诗词”这个名称不太准确,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恰当的名称。比如著有《香港诗词论稿》并在香港主办过十几次“诗词大赛”的黄坤尧教授主张称“传统诗词”,日本人称“汉诗”,还有人主张称“国诗”,等等,都不尽如意。总之都是指... “旧体诗词”这个名称不太准确,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恰当的名称。比如著有《香港诗词论稿》并在香港主办过十几次“诗词大赛”的黄坤尧教授主张称“传统诗词”,日本人称“汉诗”,还有人主张称“国诗”,等等,都不尽如意。总之都是指中国古代形成的各种诗词体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号召“诗界革命”,“五四”以后新体自由诗大兴,旧体诗词便不再是诗坛的骄子了。但其时隐时显,不绝如缕,在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圈中的命运不尽相同。百年间,旧体诗词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旧韵与新韵、格律宽严、创新体制、旧形式与新内容如何融洽、如何提高艺术质量等。尤其是学术研究对现代旧体诗词创作的“三不管”现象,自有其复杂的现实缘故。近些年,文学研究界偶有学者关注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也有人以此申请到国家或省、部立项的文献整理或史实梳理研究课题,但总体看来研究仍很薄弱。为此,我们邀请了前辈学人姚奠中先生及目前在大陆、香港诗界非常活跃而且颇有影响的几位诗人学者写了这组文章,探讨一些具体问题,希望引起学界朋友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体诗词 现状 文言短篇小说 文言散文 近体诗 古体诗 中国古代 长篇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辞》中所见《诗经》元素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廷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107,共7页
汉宣帝、班固和刘勰都有《楚辞》来源于《诗经》的论述。这里沿着他们的思路做具体化的阐述。在以华夏文化为尚的氛围下,诗人屈原将楚地祷祝之辞的巫歌和《诗经》中"赋"的创作方法有机地融会在一起,加之他的激情,一种前无古... 汉宣帝、班固和刘勰都有《楚辞》来源于《诗经》的论述。这里沿着他们的思路做具体化的阐述。在以华夏文化为尚的氛围下,诗人屈原将楚地祷祝之辞的巫歌和《诗经》中"赋"的创作方法有机地融会在一起,加之他的激情,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言散文诗因此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渊源 文言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察思路 破译语码——以《小石潭记》语言品味例谈 被引量:2
7
作者 马伟平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0-51,共2页
文言记叙散文,指的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语言生动优美、蕴蓄深刻,抒写作者人生志趣、理想情怀的文言散文。在阅读品味这类文章时,我们要善于体察作者的行文脉络,在作者思路的连接处、铺陈处、转换处、升华处,聚焦目光,... 文言记叙散文,指的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语言生动优美、蕴蓄深刻,抒写作者人生志趣、理想情怀的文言散文。在阅读品味这类文章时,我们要善于体察作者的行文脉络,在作者思路的连接处、铺陈处、转换处、升华处,聚焦目光,品味揣摩,破译语言密码,体悟文本内涵,促进思维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生动 《小石潭记》 品味 破译 语码 记叙散文 文言散文 作者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庖丁、伯乐姓名释
8
作者 王树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34-34,共1页
庖丁、伯乐,这是为人们熟知的两个智慧的人物,他们的智慧技巧为人们津津乐道,可是他们的姓和名却不是人人都清楚的。 《庖丁解牛》篇中的“庖丁”,高中语文教材注为:“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有的选本在翻译这段文字时,索兴保留“... 庖丁、伯乐,这是为人们熟知的两个智慧的人物,他们的智慧技巧为人们津津乐道,可是他们的姓和名却不是人人都清楚的。 《庖丁解牛》篇中的“庖丁”,高中语文教材注为:“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有的选本在翻译这段文字时,索兴保留“庖丁”二字,这实际上将“庖”和“丁”当作了一个人的名和姓来对待,这更是笑话。《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把“丁”字当作“旧指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即当作一个普通名词来理解,也回避了这个“丁”字的翻译。我认为“丁”不是名字,也不是泛指一般的人,而是姓。生活在那个时代中的下层人物,有姓而无名是常有的事。因此,我们可以把“庖丁”理解成“姓丁的厨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庖丁 厨师 姓名 文言散文 高中语文教材 庖丁解牛 普通名词 名字 劳动的人 选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鸿门宴》中的“龙虎之气”
9
作者 葛崇烈 朱国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14-14,共1页
《鸿门宴》中范增语曰:“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教材注为“这是一种迷信”,说是“真龙天子”所在的地方,天空中有—种异样的云气,会望气的人能够看出来。但究竟“天子之气”是怎样的云气?教材注释并未说... 《鸿门宴》中范增语曰:“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教材注为“这是一种迷信”,说是“真龙天子”所在的地方,天空中有—种异样的云气,会望气的人能够看出来。但究竟“天子之气”是怎样的云气?教材注释并未说清,于在春《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将此句译为:“我叫人观察过他的气象,都象龙腾虎跃,显得五色缤乱,这是真命天子的气象。”亦有人译“皆为龙虎”为“都是龙和虎的形状”。案:此句中的“龙虎”应是偏义复词,偏义在“龙”。权代人迷信观点认为龙是称帝之象。《史记·集解》引苏林曰:“龙,人君象。”又引应劭曰:“龙,君之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鸿门宴》 望其气 偏义复词 子气 文言散文 真命 应劭 范增 句译 五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鲁亮侪事》补注
10
作者 江乐山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54-54,共1页
中国青年出版社编选出版的《古文选读》和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言散文的普通话今译》 (三编)中,都选载了清代著名诗论家、散文家袁枚的一篇文章《书鲁亮侪事》。 为了较全面地了解鲁亮侪的情况,并对文中“父某”作出确切注释,现将... 中国青年出版社编选出版的《古文选读》和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言散文的普通话今译》 (三编)中,都选载了清代著名诗论家、散文家袁枚的一篇文章《书鲁亮侪事》。 为了较全面地了解鲁亮侪的情况,并对文中“父某”作出确切注释,现将《麻城县志前编》卷十中,记述鲁亮侪的一节摘抄于后,以供研究: 鲁之裕,字亮侪,江南人,原籍麻城。父启昌,康熙中为云南永顺镇总兵。值三藩难,后致仕归,寄居太湖县,遂家焉。之裕倜傥权奇,学无不窥,尤精水利,书中江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注 永顺镇 文言散文 三藩 太湖县 散文 致仕 中江 袁枚 诗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卖柑者言》词句教学二题
11
作者 夏麟勋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78-80,共3页
一、疑难词句试析将衒外以惑愚瞽乎?愚瞽:一般选本均注释为傻子和瞎子,这正如于在春同志所说“卖果者‘惑’的并不只是愚瞽,如果把‘惑愚瞽’译成欺骗傻子和瞎子,就完全不合原意了。”(见《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但于氏把“惑愚瞽”... 一、疑难词句试析将衒外以惑愚瞽乎?愚瞽:一般选本均注释为傻子和瞎子,这正如于在春同志所说“卖果者‘惑’的并不只是愚瞽,如果把‘惑愚瞽’译成欺骗傻子和瞎子,就完全不合原意了。”(见《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但于氏把“惑愚瞽”译为“把人家当傻子瞎子蒙混”,把“愚瞽”理解为意动词,作为“惑”的状语后置,古汉语中似乎没有这种用法。愚意以为“愚瞽”乃偏义复词,词义偏在“愚”,“瞽”只是陪衬,作为“惑”的宾语。《说文》“愚,戆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散文 宾语前置 结构助词 古汉语 注释 教学 偏义复词 动词 状语后置 普通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烟一空” 注释浅见
12
作者 彭妙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91-91,共1页
“长烟一空”是《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对这句话的注释,历来颇有分歧。中学语文课本的注释是“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沈啸寰对此说持有导议,他认为是“万缕炊烟,长长地布满了天空。”(见华东师大中文系《语文教学》1957年2月号... “长烟一空”是《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对这句话的注释,历来颇有分歧。中学语文课本的注释是“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沈啸寰对此说持有导议,他认为是“万缕炊烟,长长地布满了天空。”(见华东师大中文系《语文教学》1957年2月号:《对中学语文课本注释的一些意见》)。于在春在《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中,则认为应是“那一派烟雾完全消散了。”以上三种说法,熟是熟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 注释 烟雾 语文教学 消散 普通话 岳阳楼记 文言散文 华东师大 古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