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庄子的“言意”之辨看文艺审美活动的特征
1
作者 詹七一 罗晓非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77-80,共4页
文艺审美的重要特征之一往往是先求诸言意之表,然后超越媒介形式而进入到无言无意的审美境界之中。这种审美意识,在我国古代美学及艺术创作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现。老庄的虚无学说及其对言意之辨的论述,既是一种人生的哲学,更是一种艺... 文艺审美的重要特征之一往往是先求诸言意之表,然后超越媒介形式而进入到无言无意的审美境界之中。这种审美意识,在我国古代美学及艺术创作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现。老庄的虚无学说及其对言意之辨的论述,既是一种人生的哲学,更是一种艺术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言意之辨 文艺审美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论审美创造与接受——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九周年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志恒 《东南学术》 CSSCI 1991年第3期47-50,共4页
在论及革命文艺的审美特征时,毛泽东把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看作“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既肯定了革命文艺的创作具有功利目的,也肯定了接受主体在文艺审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指出:“在现今世界... 在论及革命文艺的审美特征时,毛泽东把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看作“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既肯定了革命文艺的创作具有功利目的,也肯定了接受主体在文艺审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指出:“在现今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的,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并行或互相独立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主张艺术脱离现实,脱离社会,脱离人生之始作俑者,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欧洲的唯美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唯美主义 革命文艺 接受主体 文艺审美活动 审美特征 马克思主义 文学艺术 重要作用 超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在何处——关于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建设的一点思考
3
作者 嵇山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8-184,共7页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运动都有其逻辑起点,确定这一逻辑起点是决定某一学科理论建构的成败的关键之处。艺术形象的创造是文艺审美这一运动形式的逻辑起点,但并不是说它是文艺理论研究的全部内容与唯一形态。中国现代文艺审美活动的逻辑起点...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运动都有其逻辑起点,确定这一逻辑起点是决定某一学科理论建构的成败的关键之处。艺术形象的创造是文艺审美这一运动形式的逻辑起点,但并不是说它是文艺理论研究的全部内容与唯一形态。中国现代文艺审美活动的逻辑起点是代表新时代的"新"的艺术形象,对"社会主义新人"等艺术形象的创造、欣赏、批评等是中国现代文论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在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继承、借鉴、综合,以扬弃、转化为必要环节,创造感人肺腑、历久不衰的艺术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艺理论 文艺理论学科建设 文艺审美活动 艺术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与文艺问题
4
作者 赖大仁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82-86,共5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个伟大贡献,是他们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这一发现既与以往人类学上的许多发现相印证,同时也把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当然,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类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解放的革命学... 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个伟大贡献,是他们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这一发现既与以往人类学上的许多发现相印证,同时也把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当然,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类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解放的革命学说,不能肤浅地把它归结为人类学,但在许多方面又无疑与人类学相交织相沟通相重合。马、恩生前曾投注相当的精力关注和研究人类学问题,并有专门著述,同时在他们的思想学说中,也内在地包含着深刻的人类学内容和思想。而其中不少地方又都涉及到美学和文艺问题。本文拟对此加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研究 文艺问题 审美感觉 马克思主义 文艺审美活动 文艺作品 生成发展 人的本质力量 古代文 古代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