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宗教与建筑(下) 被引量:1
1
作者 邓晓琳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14-18,共5页
三、基督教建筑艺术基督教的传播遍及世界广大地区,但它在欧洲的根基最深。在十几个世纪内,它曾是西方各国的国教,对西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格等有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它和西方的建筑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宗教建筑 建筑风格 浪漫主义 主教堂 基督教堂 文艺复兴建筑 希腊建筑 古罗马 基督教建筑 古典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派”的“气骨观”——陈从周造园思想的另类解读 被引量:6
2
作者 朱宇晖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1-63,共3页
浙江优越的山水和艺术人文环境,与其卓越的风土建筑及空间营造句法共振互动,完美契合着东晋绘画"六法"中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观念。"气韵"移用于建筑,可指檐口等"灵魂线条"的弹性化、流动... 浙江优越的山水和艺术人文环境,与其卓越的风土建筑及空间营造句法共振互动,完美契合着东晋绘画"六法"中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观念。"气韵"移用于建筑,可指檐口等"灵魂线条"的弹性化、流动化和韵律化等,"骨法"可指其力感化、质感化和体积化等。这一带有"浙派"色彩的线性"气骨观",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陈从周先生园林营造观与品赏观的重要基石,陈先生脍炙人口的"有法无式论""动静观论""神气论"和"质感存真论",大都可以于此找到理念源头。清乾隆中叶以来,中华建筑与造园界弥漫着"气骨两失"的艺术现象,远远逾越了艺术风格流变的正常规律,而陈先生以其独特的跨越艺术与建筑的两界之身,及其具有气骨唤醒作用的艺术观与园论,投身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华文化艺术浪潮,对于推动中华建筑与造园界的"文艺复兴"与"气骨回归",以及重振中华传统艺术精神具有积极的助推作用;也对重续中华传统"泛文人""泛艺术"社会的横向气脉、重作面向全社会的中华"气骨启蒙"厥功甚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气韵 骨法 气骨回归 浙派 陈从周 建筑与造园文艺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