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家中心”·“读者中心”·“数字交互”——新媒介时代文学写作方式的媒介文艺学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单小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6-162,共7页
1990年代以来,新媒介的发展给文学带来了两方面变化:其一,给传统的印刷文学带来了冲击;其二,催生出了不同于印刷文学的新媒介文学形态。蓬勃发展的网络文艺不仅对网络文艺批评实践提出了现实要求,也要求学界及时推进网络文艺批评理论研... 1990年代以来,新媒介的发展给文学带来了两方面变化:其一,给传统的印刷文学带来了冲击;其二,催生出了不同于印刷文学的新媒介文学形态。蓬勃发展的网络文艺不仅对网络文艺批评实践提出了现实要求,也要求学界及时推进网络文艺批评理论研究。对此,以单小曦教授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提出了独特的媒介文艺学理论。该理论认为,构建媒介文艺学的必要性来自于文学现实和理论现实两个方面。首先,文学理论必须面对文学现实,需要认识到新媒介的力量,认识到新媒介给文学带来的现实影响。在当今社会,传统纸媒印刷文学日益走向边缘,网络文学逐渐走到文学场的中心,已成大势所趋。文学理论要回应这个现实,必须面对新媒介给文学带来的新变化。其次,从理论角度来看,在印刷文化向数字文化转型的今天,书写印刷文化范式的基本观念、思维模式、理论观点、研究方法等都无法充分应对今天的新文学现实,特别是数字文学、网络文学等新媒介文学现实,这就要求今天的文艺学必须进行理论范式转换。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即力图展现媒介文艺学对当今中国网络文化现状与发展趋势的阐释能力,希望引起学界的关注,以期促进中国网络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 写作方式 读者中心 学分 文艺 文学 交互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写作与文艺研究范式的转型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柏青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8-153,共6页
新媒体指技术、内容、形式等区别于传统媒体,具有历史性变革的一种新的媒介形式。新媒体写作在当代主要有四种类型,即网络文学、博客文学、电子杂志文学和移动通讯文学。新媒体写作呈现出区别于传统文学的许多新的特质:第一,写作的自由... 新媒体指技术、内容、形式等区别于传统媒体,具有历史性变革的一种新的媒介形式。新媒体写作在当代主要有四种类型,即网络文学、博客文学、电子杂志文学和移动通讯文学。新媒体写作呈现出区别于传统文学的许多新的特质:第一,写作的自由性;第二,发表的快捷自由;第三,写作的互动性;第四,写作的多媒体性。面对新媒体写作的新特点,文艺的研究范式和知识建构也要适应这种新的转型,必须以一种区别于传统文艺研究的新范式来应对新媒体写作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写作 新质 挑战 文艺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有柔情忘不了——《苏州园林》原是“文艺写作”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正耀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55,共5页
长期以来,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一直被视为典范的说明文。原文却不是以说明苏州园林建筑艺术特征及其原理,给人以相关知识为目的的,而是写作者曾经“经历过、体验过、想象过的生活”,因而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本文结合叶老原文的写... 长期以来,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一直被视为典范的说明文。原文却不是以说明苏州园林建筑艺术特征及其原理,给人以相关知识为目的的,而是写作者曾经“经历过、体验过、想象过的生活”,因而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本文结合叶老原文的写作情况,通过对内容的梳理与手法的分析,认为这是叶老的“文艺写作”,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说明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园林》 文艺写作 说明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沙龙、共同体写作与中国现代“花厅”文学的生成及衰落
4
作者 向天渊 康璐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8-178,287,共12页
近现代交替之际,曾经盛行于欧洲的文艺沙龙传入我国,于20世纪20—30年代,在上海、北平、南京等一线城市蔓延开来。其中上海的真美善书店、金屋书店,北平的太太客厅、慈惠殿3号读诗会,持续时间长,参与成员多,声名相对显著,属于典型的基... 近现代交替之际,曾经盛行于欧洲的文艺沙龙传入我国,于20世纪20—30年代,在上海、北平、南京等一线城市蔓延开来。其中上海的真美善书店、金屋书店,北平的太太客厅、慈惠殿3号读诗会,持续时间长,参与成员多,声名相对显著,属于典型的基于友谊关系的文艺沙龙,它们为中国新文学步入黄金时期注入强劲动力。这股力量源于客厅或书房,通过报刊、书籍传递出去,将更多的作者与读者凝聚起来,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学场域,培育出丰富多彩的文学样式,其中一种与沙龙生活及交往方式紧密相关,可以称其为“花厅”文学。宽泛意义上的“花厅”文学,其内容主要表现在对西方沙龙的介绍以及对中国沙龙的提倡,对沙龙生活的记录与表现,以及具有沙龙风味的文学创作和批评等三个方面。中国现代文艺沙龙的共同体写作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其所创造的文化及文学景观,别的时空很难再现,时至今日,仍然值得我们珍惜与回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沙龙 友谊关系 共同体写作 “花厅”文学 文化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申报》与文学市场化的历史演进——兼论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
5
作者 巫小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5,共9页
鲁迅论域中“上海文艺”“海派文学”与“清末文坛”可以共享一个“文学市场化”逻辑,溯其源头在《申报》。《上海文艺之一瞥》是鲁迅用文学化笔法、诗性语言写成的近世六十年微型文化史,是滥觞于《申报》的中国文学市场化历史演进的学... 鲁迅论域中“上海文艺”“海派文学”与“清末文坛”可以共享一个“文学市场化”逻辑,溯其源头在《申报》。《上海文艺之一瞥》是鲁迅用文学化笔法、诗性语言写成的近世六十年微型文化史,是滥觞于《申报》的中国文学市场化历史演进的学术观察与思考。若从文学传播的维度考察,《申报》首开中国报刊文学之先河,赋予中国文学公共性与社会性。个人创作登上报纸意味着文学进入大众传播时代。货币稿酬制诞生后,文学市场化迅速成熟,无缘仕途的文人士子转型为现代职业作家,读书人的身份和角色由此发生深刻变化。职业写手的卖文几乎与卖艺/卖手工产品无异,不过是谋生手段而已。欲以文学改造国民精神状态的鲁迅,对为钱而写的“小说家”表示轻蔑,杂文《上海文艺之一瞥》是其对文学市场化、写作职业化、小说家商人化的思想清理与历史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报》 文学市场化 历史演进 《上海文艺之一瞥》 写作职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创意写作的机遇与挑战——2023中国文艺理论前沿学术年会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旭江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0-235,共6页
2023年8月16日,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办,《当代文坛》杂志社、阿来工作室、川观新闻承办,阿坝州文联协办的“新时代创意写作的机遇与挑战·2023中国文艺理论前沿学术年会”在成都... 2023年8月16日,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办,《当代文坛》杂志社、阿来工作室、川观新闻承办,阿坝州文联协办的“新时代创意写作的机遇与挑战·2023中国文艺理论前沿学术年会”在成都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艺理论 四川省作家协会 中国作家协会 创意写作 阿来 《当代文坛》 中国人民大学 阿坝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理论评论的写作类型
7
作者 芮汉庭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74-77,52,共5页
文艺理论评论,主要指对于文艺原理、文艺思潮、文艺运动、文艺论争、文艺批评等理论问题进行研究,评价的文章。从写作角度看,文艺理论评论大致可分为论辩型、描述型、阐析型、述评型和比较型五种。它们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写作要求。撰写... 文艺理论评论,主要指对于文艺原理、文艺思潮、文艺运动、文艺论争、文艺批评等理论问题进行研究,评价的文章。从写作角度看,文艺理论评论大致可分为论辩型、描述型、阐析型、述评型和比较型五种。它们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写作要求。撰写时应根据评论的具体对象,确定写作类型。现分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 评论者 理论问题 写作角度 文艺思潮 述评 艺术魅力 西方浪漫主义 文艺思想 文艺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英语写作教学合作学习法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刘丽敏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72-75,87,共5页
本文从改进英语教学方法、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这一目标出发,探讨了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作用及其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现实意义,通过试验对比和测试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可... 本文从改进英语教学方法、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这一目标出发,探讨了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作用及其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现实意义,通过试验对比和测试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可行性,并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的发展提出若干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写作 合作学习 小组活动 个人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骨刻辞中的文艺思想因素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正英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6-41,共6页
本文首次尝试探讨了殷商甲骨刻辞中的文艺思想因素问题。探讨分三个层面 :一是以带“伐”、“舞”、“奏”、“文”等字的辞条为例 ,考察了商朝人重视文化建设的浓厚尚文意识 ;二是通过考辨刻辞中孕育和记录的“占”、“谱”、“册”、... 本文首次尝试探讨了殷商甲骨刻辞中的文艺思想因素问题。探讨分三个层面 :一是以带“伐”、“舞”、“奏”、“文”等字的辞条为例 ,考察了商朝人重视文化建设的浓厚尚文意识 ;二是通过考辨刻辞中孕育和记录的“占”、“谱”、“册”、“祝”、“诰”等古代文体雏形 ,体认了商朝人已初具朦胧的文体意识 ;三是通过对刻辞字、句、篇的例释 ,确认了商朝人已具备较明晰的写作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刻辞 尚文意识 文体意识 写作意识 文艺思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通讯员:作家培养的“预备队”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向阳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1年第5期49-55,共7页
文艺通讯员运动和文艺(写作)小组活动,都是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艺组织形式。文艺通讯员运动(文艺写作小组)究竟培养了多少作家、诗人,取得了多大成就,或许不容乐观。但在这场运动(活动)中成长起来的文艺通讯员对于促进民... 文艺通讯员运动和文艺(写作)小组活动,都是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艺组织形式。文艺通讯员运动(文艺写作小组)究竟培养了多少作家、诗人,取得了多大成就,或许不容乐观。但在这场运动(活动)中成长起来的文艺通讯员对于促进民族解放事业、壮大当代文学队伍、推进当代文学生产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们不仅是文化宣传领域的“轻骑兵”,也是当代作家培养的“预备队”。这支“轻骑兵”,在团结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共赴国难、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革命征程中功不可没。这支“预备队”,为当代作家队伍的建设储备了不少人才,为当代文学的生成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通讯员运动 文艺(写作)小组活动 作家培养 预备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文艺场域与文艺机制(1949-1956)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英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7-91,96,共6页
本文试图通过具体文艺作品的生产与流通,分析推动共和国初期文艺机制变革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探索文艺生产场域的运作逻辑,如文艺政策对于"工农兵写作"与"写工农兵"的偏向,文艺部门对于个体写作的介入等。另一方面... 本文试图通过具体文艺作品的生产与流通,分析推动共和国初期文艺机制变革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探索文艺生产场域的运作逻辑,如文艺政策对于"工农兵写作"与"写工农兵"的偏向,文艺部门对于个体写作的介入等。另一方面,探索文艺评价场域的运作规则,如文艺发表空间的"边界"规范,文艺评价体系对"事功"的偏移等。本文试图借此揭示1949年后各场域间的结构关系如何赋形于文艺生产之中,促进并维护文艺系统的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兵写作 文艺场域 文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女作家的革命认同与性别写作——论陈学昭的《工作着是美丽的》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晴川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113,共3页
陈学昭写于延安整风运动时期的长篇小说《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描摹了知识女性李珊裳投身革命与"旧我"告别的心路历程。这部自传体的小说充分体现了女性创作的复杂性与独特性,小说以升华、高蹈的姿态讲述了一个关于女性生... 陈学昭写于延安整风运动时期的长篇小说《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描摹了知识女性李珊裳投身革命与"旧我"告别的心路历程。这部自传体的小说充分体现了女性创作的复杂性与独特性,小说以升华、高蹈的姿态讲述了一个关于女性生命与成长的故事,作家刻意去模仿、靠近主流话语,即便对个人情愫的描写,也蒙上了一层道德或政治评判色彩,但更多的时候,作家仍无法舍弃女性视点与女性个人立场,通过知识女性对于日常生活情绪的超越感与批判性,表达叙事主体对革命主体的自我身份认同,并彰显出独特的性别文化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艺 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 革命认同 性别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商报》副刊与1940年代港粤文艺运动 被引量:3
13
作者 颜同林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4-112,共9页
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的文艺政策,随着《华商报》在港粤地区创办而得以复制和移植。《华商报》副刊的创办与编读活动,参与领导了港粤地区文艺新思潮的兴起和发展,吕剑和华嘉等副刊编辑人员,则在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文艺活动,为华南... 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的文艺政策,随着《华商报》在港粤地区创办而得以复制和移植。《华商报》副刊的创办与编读活动,参与领导了港粤地区文艺新思潮的兴起和发展,吕剑和华嘉等副刊编辑人员,则在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文艺活动,为华南地区文艺方言化、大众化的文艺思潮做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集中编发方言化文学作品是《华商报》副刊中一个有特色的环节,构成了港粤文艺运动中的重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商报》 副刊编辑 港粤文艺运动 方言化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背景下的文艺生产 被引量:2
14
作者 龚举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3-197,共5页
数字化生存语境下,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电子媒体已经并将继续影响我们的文艺生态。这些技术给后技术时代的文艺生产带来了真真切切的便利和实惠,并有力地促进了艺术生产的创新机制和转型路径。多媒体话语不仅增添了创造过程的游戏快... 数字化生存语境下,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电子媒体已经并将继续影响我们的文艺生态。这些技术给后技术时代的文艺生产带来了真真切切的便利和实惠,并有力地促进了艺术生产的创新机制和转型路径。多媒体话语不仅增添了创造过程的游戏快感,增进了多元主体间的互动合作,而且还以超文本立体方式即时性地吸纳社会公众的思想与智慧,进而带动文艺创造的大众化姿态。这一带动虽然尚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就其主流层面来看,作家主体的创造个性得以舒展,汉语写作的应有灵韵再度显现,网络文学的角色启蒙初见成效,文体间的融汇态势得以凸显。这意味着,在数字技术背景下,文艺生产活动的总体生态正在变革中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语境 文艺生产 虚拟化写作 技术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痛感与中间化书写:女性非虚构写作的特质——以黄灯、梁鸿、丁燕、郑小琼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1
15
作者 颜彬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29,共7页
始于《人民文学》在2010年倡导的非虚构写作,为叙事文学开拓出新的空间。其以一种“在场”的方式重构了文学写作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对现实真相的锋利介入与切身书写,拓宽了现实主义的疆界,形成了引人瞩目的当代文学写作潮流,其中女性作... 始于《人民文学》在2010年倡导的非虚构写作,为叙事文学开拓出新的空间。其以一种“在场”的方式重构了文学写作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对现实真相的锋利介入与切身书写,拓宽了现实主义的疆界,形成了引人瞩目的当代文学写作潮流,其中女性作家的成就尤为显著。黄灯的《大地的亲人》《我的二本学生》、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丁燕的《工厂女孩》《工厂男孩》、郑小琼的《女工记》等作品具有标本意义。不同于以往女性写作的个人化倾向,这些女性写作者以漂泊者的身份,通过带有亲历性的微观体验关注底层人群的现实境遇,以个人言说众人的方式,有效地将女性群体的困境嵌入公共话语之中,实现了从闺房到旷野的转变,通过“模糊文学与历史、纪实之间界限”,张文东:《“非虚构”写作:新的文学可能性?——从〈人民文学〉的“非虚构”说起》,《文艺争鸣》2011年第3期。构建了一种兼顾纪实与虚构的中间化的性别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争鸣 非虚构 叙事文学 文学写作 漂泊者 《人民文学》 郑小琼 公共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美文学中英雄主义写作及其嬗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温春雨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Z期31-33,共3页
塑造英雄是欧美文学经久不衰的文化传统。自欧美文学发轫以来,无论中世纪行侠冒险的骑士,文艺复兴时期流淌着人文主义血液的巨人英雄,17世纪的古典主义英雄,抑或18世纪的启蒙英雄,甚至异化时代的'反英雄',都是古希腊'半神式... 塑造英雄是欧美文学经久不衰的文化传统。自欧美文学发轫以来,无论中世纪行侠冒险的骑士,文艺复兴时期流淌着人文主义血液的巨人英雄,17世纪的古典主义英雄,抑或18世纪的启蒙英雄,甚至异化时代的'反英雄',都是古希腊'半神式'英雄在每个时代的变体。欧美文学在英雄嬗变的轨迹中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周期,从严肃崇高走向了解构与反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文学 反英雄 古希腊 文艺复兴时期 古代希腊 英雄主义写作 英雄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建设丛书”的命运与共和国初期文学的场域——以丁玲1952年致厂民信考释为中心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洪权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41,109,共9页
12卷本《丁玲全集》收录了丁玲给厂民(严辰)的一封信,此信并没注明写作日期,全集编辑委员会判定写于1952年编排在4月8日之前,其实是有误的。根据信件中丁玲提及的日丹诺夫引文、丁玲赞同厂民对引文的"修改",丁玲正在参加检查... 12卷本《丁玲全集》收录了丁玲给厂民(严辰)的一封信,此信并没注明写作日期,全集编辑委员会判定写于1952年编排在4月8日之前,其实是有误的。根据信件中丁玲提及的日丹诺夫引文、丁玲赞同厂民对引文的"修改",丁玲正在参加检查商人小组工作等内容,结合1952年全国文艺宣传教育部门参与"三反"、"五反"运动的相关材料,我们可以确定:此信写于1952年1月22日之后、2月26日之前。信件涉及共和国初期的大型文艺丛书——"文艺建设丛书"——的终止,以及丁玲对文学书籍出版的"设想",对《人民文学》杂志的"批评",这为我们反观建国初期的文学场域提供了"直接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致厂民信 写作时间 文艺建设丛书” 《人民文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学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信念与学术品格——刘中树文学史观的构成及其写作实践
18
作者 白杨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2-206,共5页
对于处在时代的暴风雨中的集安市刘氏家族来说,一九四六年“举家革命”的选择,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①此后,那个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的偏远小城——集安,在人们的回忆中,似乎更加多了些许神秘的色彩,而匆匆踏上革命征途的... 对于处在时代的暴风雨中的集安市刘氏家族来说,一九四六年“举家革命”的选择,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①此后,那个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的偏远小城——集安,在人们的回忆中,似乎更加多了些许神秘的色彩,而匆匆踏上革命征途的刘氏族人却无暇回忆,就连时年只有十一岁的刘中树也积极参与到革命文艺的宣传活动中去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实践 文学史观 学术品格 刘中 信念 精神 革命文艺 刘氏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发展与文艺创新”研讨会综述
19
作者 蔡家园 《理论月刊》 CSSCI 1999年第7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文艺创新 社会发展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研讨会综述 “讲话” 知识经济时代 毛泽东文艺思想 文艺方针 毛泽东同志 写作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革”短篇小说的三种写作模式
20
作者 段崇轩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3-185,共13页
特殊时代的“独放异彩”当代文学史家洪子诚在谈到“文革”文学时说:“‘文革’开始的几年中,原来的文化机构、包括文艺报刊和出版社都受到了批判和清洗,因此,除了‘样板戏’和直接配合政治运动的诗以外,文学创作处于停滞的状态。... 特殊时代的“独放异彩”当代文学史家洪子诚在谈到“文革”文学时说:“‘文革’开始的几年中,原来的文化机构、包括文艺报刊和出版社都受到了批判和清洗,因此,除了‘样板戏’和直接配合政治运动的诗以外,文学创作处于停滞的状态。从一九七二年开始,当时的文艺权力机构试图扭转这种凋弊的局面,提出了要‘发展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创作活动才逐渐有限度地恢复。”事实上,在此之前的一九七一年,就有两件事直接推动了“文革”文学的发展,一是这年三月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国务院召开了“文革”爆发之后意识形态方面的第一个全国性会议“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研究安排了书籍出版、期刊恢复和创办等工作。二是这年十二月十六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的短评,并重新刊登毛泽东一九四九年为《人民文学》创刊号的题词:“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文学 写作模式 短篇小说 《人民日报》 《人民文学》 文艺报刊 文艺创作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