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笔之辨”与中国文章学的成立——“文话”出现于隋唐考辨 被引量:6
1
作者 胡大雷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0-175,共6页
诸先生提出中国文章学正式成立于宋代,其基础即"除专著及诗、词之外的单篇文章"已经独立以及专论如此"单篇文章"的独立著作的出现。但南北朝至隋唐,此二者已经具备。南北朝时"文笔之辨"划分"文笔&qu... 诸先生提出中国文章学正式成立于宋代,其基础即"除专著及诗、词之外的单篇文章"已经独立以及专论如此"单篇文章"的独立著作的出现。但南北朝至隋唐,此二者已经具备。南北朝时"文笔之辨"划分"文笔"界限,"笔"有独立的地位,"文笔"的分集撰录,"笔"具备被独立论述的条件。隋唐时,《文笔十病得失》、《文笔式》、《文笔要诀》的出现,标志着"笔"与"文"被对等论述,进而有单独论"笔"的著作,如《笔札》、《笔十病得失》、《笔二种式》乃至《赋谱》、《赋格》之类。南北朝的"笔",宋代称之为"文",论"笔"之作就是论"文"之作。由此可见,"文话"诞生在隋唐,中国文章学正式成立于隋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学 文笔之辨 《文心雕龙》 文笔式》 文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笔之辨”到重“文”轻“笔”──《诗品》扬谢抑颜原因新解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华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对刘宋时期两位著名诗人谢灵运和颜延之如何评价,历来是文学史上诉讼不决的一桩公案。钟嵘《诗品》则作出了扬谢抑颜的评语。本文认为,谢灵运诗歌的“芙蓉出水”和颜延之诗歌的“错采镂金”作为两种美学风格和创作技法的代表,尽管读... 对刘宋时期两位著名诗人谢灵运和颜延之如何评价,历来是文学史上诉讼不决的一桩公案。钟嵘《诗品》则作出了扬谢抑颜的评语。本文认为,谢灵运诗歌的“芙蓉出水”和颜延之诗歌的“错采镂金”作为两种美学风格和创作技法的代表,尽管读者可以各有偏好,但它们本身并无高下之分。钟嵘所以会对颜谢诗歌作如此褒贬,这与中古文坛的“文笔之辨”密切相关。颜谢两人当时所持的分属于文学观念演变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文笔”观,和“文笔”观在齐梁时期造成的批评界重“文”轻“笔”的倾向,是钟嵘扬谢抑颜诗评形成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笔之辨 钟嵘《诗品》 “文” 谢灵运 颜延之 思维方式 创作技法 写作技法 诗歌创作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阮元文笔说的发轫与用意 被引量:4
3
作者 於梅舫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9-108,共10页
嘉道时期,阮元撰写了一系列文章考辨文笔,定唐宋古文为笔,非继承孔圣文统之"文",以此奠立文选正统,排斥桐城古文,又通过策问学海堂弟子扩张推广其文笔观。论者多视此事为单纯的文体之争,或是汉宋之争漫入文学领域的反应,离阮... 嘉道时期,阮元撰写了一系列文章考辨文笔,定唐宋古文为笔,非继承孔圣文统之"文",以此奠立文选正统,排斥桐城古文,又通过策问学海堂弟子扩张推广其文笔观。论者多视此事为单纯的文体之争,或是汉宋之争漫入文学领域的反应,离阮元本意较远。阮元厘正文笔,旨在树立文选正统,有维护家族荣誉与自身学统之意,更有隐刺方苞所定四书文程式的内涵。此举与其偏重科考第二三场经解史策、贬低四书文以引导经解之学密切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笔之辨 桐城古文 阮元 学海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朝“文”的观念辨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贾奋然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1-89,共9页
六朝人对“文”的观念辨析包含对“文”外延的界定和对“文”的内涵探讨两方面的重要内容。泛文学文体观念和纯文学文体观念被戏剧性定位于六朝 ,它们之间具有内在张力性 ,但都表现出重采、重情的对纯审美内核的追求。
关键词 泛文学 纯文学 文笔之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史学文本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洪岩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8,共14页
中国古代史学文本理论具有客观主义的特质,史学文本写作实践却表现出反客观主义的文学化情形,由此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并延展到近代史学,构成考察整个中国史学脉络的一个线索。史学文本中的文学化现象表现在许多方面,具有必然... 中国古代史学文本理论具有客观主义的特质,史学文本写作实践却表现出反客观主义的文学化情形,由此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并延展到近代史学,构成考察整个中国史学脉络的一个线索。史学文本中的文学化现象表现在许多方面,具有必然性和认识论上的某些理据,时常造成历史认知的变形。反文学的史学文本思想则缺乏历史认识论的澄明,甚至成为悖论,但客观主义的史学文本书写规则并未因此而失效。将古今之文本理论与史学实践结合起来,参照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潮予以观照,对史学观念颇多警示与警醒作用。后现代主义逼使客观主义深刻地反躬自省,然而,无论史学文本具有多么强烈的诗性结构,“历史真实”的概念却依然可以成立,史学文本所表现出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都无从抹煞。将后现代主义中“异化的力量”“解构”掉,吸取其“合理内核”,历史学将变得更加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文本 客观主义 后现代主义 文笔之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