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的下行与“文”的上升--论东汉士人流动的下行趋势及其文章史意义
1
作者 杨霞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3-140,共8页
东汉士人的流动相对战国、西汉时期的士人流动呈现出"下行"趋势,具体表现为游学群体的"平民化"、游学地点的"民间化"和游学目的的"俗世化"。士人流动、士人流动的"下行"促成了文章... 东汉士人的流动相对战国、西汉时期的士人流动呈现出"下行"趋势,具体表现为游学群体的"平民化"、游学地点的"民间化"和游学目的的"俗世化"。士人流动、士人流动的"下行"促成了文章写作群体的生成与文章体裁的新变,并带来了东汉文章写作的繁荣。伴随着大量士人的流动与写作群体的生成,非实用类文章也日渐增多,表现为文章抒情功能的提升。后世所言的真正的"文学"这一意识形态,日益脱离史学、经学而走向自觉与独立,最终促成了"文"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士人 流动 下行 文章史 上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赜索隐觅真迹 筚路蓝缕拓新荒──简评贺汪泽《先秦文章史稿》
2
作者 江晓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6期100-101,共2页
探赜索隐觅真迹 筚路蓝缕拓新荒──简评贺汪泽《先秦文章史稿》江晓军在个别无聊文人叫嚣“写作学、文章学等学科为伪科学”(《光明日报》1994年10月15日)之谬论流弊尚存之际,贺汪泽先生的专著《先秦文章史稿》(以下简称... 探赜索隐觅真迹 筚路蓝缕拓新荒──简评贺汪泽《先秦文章史稿》江晓军在个别无聊文人叫嚣“写作学、文章学等学科为伪科学”(《光明日报》1994年10月15日)之谬论流弊尚存之际,贺汪泽先生的专著《先秦文章史稿》(以下简称《史稿》)由河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史 文学 稿》 筚路蓝缕 文章 文章理论 专题研究 论辩艺术 框架结构 研究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万言书”体的品位升降和文章学意义
3
作者 王毅 万晴川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1-254,共14页
“万言书”体是以奏议文为核心文体的上行文类,主要用于士人向皇帝陈述政见。它受中国古代“万言”文化语码与唐宋“日试万言科”考试的影响,逐渐形成单篇过万的篇幅规格。“万言书”初现于宋真宗朝,在仁宗朝至神宗朝定篇,北宋后期至元... “万言书”体是以奏议文为核心文体的上行文类,主要用于士人向皇帝陈述政见。它受中国古代“万言”文化语码与唐宋“日试万言科”考试的影响,逐渐形成单篇过万的篇幅规格。“万言书”初现于宋真宗朝,在仁宗朝至神宗朝定篇,北宋后期至元代定体,明代至清中期进入衰歇期,清后期复兴。“万言书”是宋代政治逻辑的生成物,其文体品位受宋元“声望政治”操控,居于诸文体高位。它以文体混融和内容宏富为表现形式,以危言和急言为话语模式,集政治智慧、文学表达与逻辑思辨于一体,将政治诉求具象化,因而成为干涉政治的精神标签。明清时期脱离政治语境的“万言书”开始出现文学性的批评转向,解读由浅显至深入、从直观感受转向对于实践性的感觉力的探讨。以文学内蕴及转向为前提,“万言书”体在中国古代文章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言书”体 奏议文 声望政治 文体 文章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章学课要和语言学、文艺学课分庭抗礼 被引量:3
4
作者 曾祥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56-60,共5页
自20世纪初语文独立设科以来,学术界一直信奉着“语文即语言文学”的偏狭观念,高校中文系长期命名为“汉语言文学系”,因而语文专业课程设置比例严重失调,语言学课占20%,文章学课占10%,文艺学课占70%。这种流行的“语言文学”课程模... 自20世纪初语文独立设科以来,学术界一直信奉着“语文即语言文学”的偏狭观念,高校中文系长期命名为“汉语言文学系”,因而语文专业课程设置比例严重失调,语言学课占20%,文章学课占10%,文艺学课占70%。这种流行的“语言文学”课程模式,存在着三大弊病:第一,它脱离了信息社会对普及文章知识和技能的迫切需要,违背了大面积的培养目标,既脱离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又脱离社会语文应用实际。第二,它吞没了语文科学的主体内容——文章读写,造成了语文课程结构的严重残缺。第三,它漠视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程序,“陵节而施”,在语言和文学之间裂开了一条鸿沟。为了破除“语文即语言文学”的偏狭观念。改变很不合理的“语言文学”课程模式,我们认为,必须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 文艺学 语言学 文章史 语文科 汉语言文学 文学研究 课程模式 选修课 培养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侯方域的文章特色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凯符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31-35,共5页
清朝初年是一个文章写作比较繁荣的时期,侯方域、魏禧、汪琬的古文最著名,被人们称为清初古文三家。三家之外还有不少作者,但侯、魏、汪是当时的三个突出代表,则是人们比较一致的认识。论述清代的文章史,不能不论及侯方域。 侯方域的文... 清朝初年是一个文章写作比较繁荣的时期,侯方域、魏禧、汪琬的古文最著名,被人们称为清初古文三家。三家之外还有不少作者,但侯、魏、汪是当时的三个突出代表,则是人们比较一致的认识。论述清代的文章史,不能不论及侯方域。 侯方域的文章在他在世时即已闻名。他早年以八股文为世人所重,有云卧居和杂庸堂刻本流传海内,但他擅长的还是古文。他在家乡结交名士,曾两度组织雪苑社研讨诗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特色 侯方域 雪苑社 文章写作 八股文 清朝初年 文章史 突出代表 魏禧 家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我国古代辩对散文的开元者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惠仁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12-17,49,共7页
生活于战国中期的孟轲,不但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思想家,而且也是我国古代文章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他晚年专事写作,成《孟子》一书。他不仅开个人撰文、著书立说之先风,而且是我国古代辩对散文的开元者。在研究我国文章发展历史之... 生活于战国中期的孟轲,不但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思想家,而且也是我国古代文章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他晚年专事写作,成《孟子》一书。他不仅开个人撰文、著书立说之先风,而且是我国古代辩对散文的开元者。在研究我国文章发展历史之时,对孟子的专著再作探讨,非无裨益。 《孟子》一书,是我国第一部辩对散文集,它是时代的产物。春秋至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结构交替的历史大变动时期。各国统治者都深感已经不能再沿用旧的办法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因而千方百计地探求新的政治道术。于是,养士之风兴起,纵横之家辈出,各派力陈“一家之言”,遂形成“处士横议”、“百家争鸣”的政治局面。争鸣之势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散文 我国古代 逻辑学 宣王 文章史 驳论文 逻辑力量 知言 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名辨思潮的逻辑果实
7
《中州学刊》 1983年第1期123-124,共2页
(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二年第六期发表了赵纪彬生前所撰《先秦逻辑史论稿·序论——先秦名辩思潮的逻辑果实》一文,对先秦逻辑思想成就作了一些新的探讨。
关键词 《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二年第六期发表了赵纪彬生前所撰《先秦逻辑论稿·序论——先秦名辩思潮的逻辑果实》一文 对先秦逻辑思想成就作了一些新的探讨.文章把先秦逻辑分成三个时期:一 萌芽期 包括春秋战国之际的孔墨对立 汛滥期 包括战国中叶的百家之学 结实期 包括战国末叶的《墨经》作者 苟子和韩非.然后逐一评价了这三个时期的逻辑思想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