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绍兴文理学院:以“三贯通·四衔接·五协同”引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市域实践 |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美国文理学院经历的三次挑战及其回应 |
王靖
雷洪德
|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3
|
美国顶尖文理学院跨学科人才培养路径及支撑机制研究 |
陈翠荣
姚姝媛
胡玉辉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4
|
|
4
|
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超常”发展模式:重庆文理学院的案例 |
蔡宗模
石东平
|
《重庆高教研究》
|
2013 |
3
|
|
5
|
以教学为中心:美国文理学院教师评价制度分析 |
王春春
|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1
|
|
6
|
美国顶尖文理学院新生研讨课的实践探析 |
郭雷振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0
|
|
7
|
当前美国文理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模式研究 |
卓泽林
杨体荣
|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7
|
|
8
|
美国文理学院的历史与特点研究及其启示 |
蒋盛楠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9
|
文理学院模式为什么独存于美国大学体系? |
崔乃文
|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10
|
美国文理学院师生管理特色及对我国高校的启示——以威廉姆斯学院为例 |
刘莉莉
龙秋梅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1
|
以教学为中心:美国文理学院的教师招聘机制分析——以麦卡莱斯特学院为例 |
王春春
|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12
|
美国文理学院的特殊作用及其启示 |
彭庆华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4
|
|
13
|
美国文理学院的创业型反应 |
卓泽林
罗萍
|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14
|
美国文理学院的自由教育哲学浅探 |
王肃婷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5
|
美国工作型文理学院劳动教育的模式与实施:以伯利亚学院为例 |
詹青龙
李银玲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16
|
地方高校服务村级档案建设实践——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 |
蔡华锋
|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17
|
地方高校口述校史传播瓶颈及创新路径探析——以绍兴文理学院校史纪录片《四存园的故事》为例 |
沈红雨
|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18
|
美国高校原型的透视与忧思——《美国文理学院的兴衰》述评 |
雷洪德
|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9
|
饶宗颐早期甲骨学研究的渊源、方法与成就--兼论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在光孝寺之校史 |
胡孝忠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20
|
AMO理论视角下美国文理学院教师教学发展研究 |
赵娜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2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