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近10年单独应用灸法治疗病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探讨灸法病谱及适宜病症。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Web of Scie...目的:分析近10年单独应用灸法治疗病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探讨灸法病谱及适宜病症。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2011年10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收录的单独应用灸法治疗病症的临床研究论文,建立信息数据库,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得到灸法病谱及适宜病症。结果:共纳入论文1822篇。近10年灸法的临床应用涉及骨科、消化科、妇产科、免疫科等19个临床类别,共包含197种病症。骨科论文数量和病症种类最多,其次是消化科、妇产科。经筛选获得灸法适宜病症28种,其中一级适宜病症9种。共有1804篇论文明确使用了艾灸的灸治方法,18篇论文使用了非艾灸的灸治方法。其中艾条灸使用频率最高。结论:近10年单独应用灸法治疗的病症有197种,骨科病症种类最多,以骨科和免疫科的一级适宜病症种类居多;施灸方法以艾条灸应用最多。后续应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技术与方法,深入开展灸材、灸温、灸量的标准化研究,规范灸法的临床应用。展开更多
以1992-2017年Web of Science(WOS)资料库为基础,借助Histcite软件,运用文献计量研究方法和可视化分析技术,对国际教育公平研究的年代、来源期刊、高影响力作者、核心文献、研究热点等维度进行全面梳理,结果显示:近26年来,教育公平研究...以1992-2017年Web of Science(WOS)资料库为基础,借助Histcite软件,运用文献计量研究方法和可视化分析技术,对国际教育公平研究的年代、来源期刊、高影响力作者、核心文献、研究热点等维度进行全面梳理,结果显示:近26年来,教育公平研究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以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为主要研究地区;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教育问责制政策、基于弱势学生群体的公平教学、择校的公平性和中国的教育公平问题。总体上看,国际教育公平研究呈现出研究视角丰富、研究方法多样、研究热点紧跟教育政策等特征,为我国教育公平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分析针刺干预失眠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本特征、研究内容及方向。方法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文献资料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共检索到相...目的系统分析针刺干预失眠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本特征、研究内容及方向。方法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文献资料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327篇,其中符合标准的中文文献有147篇和英文文献有53篇,分别发表在30种和36种期刊上,其中《中国针灸》和《Trails》刊载量最多,发文量总体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失眠类型主要包括:慢性失眠症,围绝经期失眠,肿瘤相关失眠等。干预措施包括:针刺,针刺联合中药,针刺联合西药,针刺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针刺联合其他中医疗法。治疗疗程以3次/周,4周,共12次最常见,仅68篇(34%)提及随访情况,最长为6个月,最短为2周。常用穴位包括:神门,三阴交,百会,四神聪等。评估睡眠、情绪、日间功能及症状最常用的主观量表分别是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多维疲劳量表,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有17篇使用多导睡眠图观察睡眠情况。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和血液指标探讨其可能机制分别有6和14篇。结论针刺治疗失眠症研究前景巨大,未来应注重失眠表型、针刺即时和持续效应及相关机制的探索,以更好指导临床。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近10年单独应用灸法治疗病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探讨灸法病谱及适宜病症。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2011年10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收录的单独应用灸法治疗病症的临床研究论文,建立信息数据库,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得到灸法病谱及适宜病症。结果:共纳入论文1822篇。近10年灸法的临床应用涉及骨科、消化科、妇产科、免疫科等19个临床类别,共包含197种病症。骨科论文数量和病症种类最多,其次是消化科、妇产科。经筛选获得灸法适宜病症28种,其中一级适宜病症9种。共有1804篇论文明确使用了艾灸的灸治方法,18篇论文使用了非艾灸的灸治方法。其中艾条灸使用频率最高。结论:近10年单独应用灸法治疗的病症有197种,骨科病症种类最多,以骨科和免疫科的一级适宜病症种类居多;施灸方法以艾条灸应用最多。后续应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技术与方法,深入开展灸材、灸温、灸量的标准化研究,规范灸法的临床应用。
文摘以1992-2017年Web of Science(WOS)资料库为基础,借助Histcite软件,运用文献计量研究方法和可视化分析技术,对国际教育公平研究的年代、来源期刊、高影响力作者、核心文献、研究热点等维度进行全面梳理,结果显示:近26年来,教育公平研究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以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为主要研究地区;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教育问责制政策、基于弱势学生群体的公平教学、择校的公平性和中国的教育公平问题。总体上看,国际教育公平研究呈现出研究视角丰富、研究方法多样、研究热点紧跟教育政策等特征,为我国教育公平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
文摘目的系统分析针刺干预失眠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本特征、研究内容及方向。方法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文献资料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327篇,其中符合标准的中文文献有147篇和英文文献有53篇,分别发表在30种和36种期刊上,其中《中国针灸》和《Trails》刊载量最多,发文量总体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失眠类型主要包括:慢性失眠症,围绝经期失眠,肿瘤相关失眠等。干预措施包括:针刺,针刺联合中药,针刺联合西药,针刺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针刺联合其他中医疗法。治疗疗程以3次/周,4周,共12次最常见,仅68篇(34%)提及随访情况,最长为6个月,最短为2周。常用穴位包括:神门,三阴交,百会,四神聪等。评估睡眠、情绪、日间功能及症状最常用的主观量表分别是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多维疲劳量表,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有17篇使用多导睡眠图观察睡眠情况。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和血液指标探讨其可能机制分别有6和14篇。结论针刺治疗失眠症研究前景巨大,未来应注重失眠表型、针刺即时和持续效应及相关机制的探索,以更好指导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