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价值取向·知识消长·典籍分类--中古与近古文献学史撰写构想之一 被引量:1
1
作者 戴建业 彭曙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2-95,共4页
本文通过勾勒中古与近古文献史的构架,论析价值取向、知识消长与典籍分类的内在联系———如果忽视了社会的价值取向,文献学史就只能"就事论事";如果忽视了古代知识的消长,文献学史就只是"自言自语"。在即将撰写的... 本文通过勾勒中古与近古文献史的构架,论析价值取向、知识消长与典籍分类的内在联系———如果忽视了社会的价值取向,文献学史就只能"就事论事";如果忽视了古代知识的消长,文献学史就只是"自言自语"。在即将撰写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中,我们将探究中国古代知识系统建构与古代典籍分类的深层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献学史 典籍分类 价值取向 知识消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掘文献学史演进过程中的隐性要素——《中国古典文献学史·清代及近代卷》的书写方法及内容举隅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文献学"之名出现于近现代,但"文献学"的谱系建构实则是一个逐步推移、演进的漫长过程。在清代学术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隐性的要素,推动了文献学史的发展,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近现代文献学学科的构成形态。在书写《... "文献学"之名出现于近现代,但"文献学"的谱系建构实则是一个逐步推移、演进的漫长过程。在清代学术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隐性的要素,推动了文献学史的发展,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近现代文献学学科的构成形态。在书写《中国古典文献学史·清代及近代卷》时,我们要描述文献学发展过程中的显性要素,也要发掘其中的隐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文献学史 隐性要素 科命名 谱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文献学在中国文献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国强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54,共4页
汉代在文献学理论、学科术语、学科方法和具体成果等方面,都构建了文献学学术规范,使古典文献学基本走向成型,成为中国文献学的实际源头和重要发展资源,在中国文献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 古典文献 汉代文献 文献整理 文献学史 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撰写多卷本文献学史适逢其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有富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4-118,共5页
本文认为目前撰修多卷本文献学史适逢其时。首先,这是蓬勃发展的文献学学科建设的需要;其次,文献学理论建设以及断代、专科、分支文献学等领域不断深入的研究成果为文献学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次,初具规模的文献学通史和专题文... 本文认为目前撰修多卷本文献学史适逢其时。首先,这是蓬勃发展的文献学学科建设的需要;其次,文献学理论建设以及断代、专科、分支文献学等领域不断深入的研究成果为文献学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次,初具规模的文献学通史和专题文献学史也为多卷本文献学史的撰修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学史 文献理论 分支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献整理学术传统对现代图书馆学的参照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明杰 樊星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4-111,共8页
为促进现代图书馆学与传统文献学的融合,文章总结我国古代文献整理最具代表性的五大学术传统,并从文献整理的方法、路径、目标三个层次剖析古代文献整理学术传统的内在逻辑结构。由于古代文献学呈现一定的知识论取向,而随着现代图书馆... 为促进现代图书馆学与传统文献学的融合,文章总结我国古代文献整理最具代表性的五大学术传统,并从文献整理的方法、路径、目标三个层次剖析古代文献整理学术传统的内在逻辑结构。由于古代文献学呈现一定的知识论取向,而随着现代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向"知识域"的转变,古代文献学和现代图书馆学在知识的层面上找到了融合点。基于此,深入探讨古代文献整理学术传统对现代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尤其是古籍数字化的参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整理 术传统 图书馆 文献学史 古籍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学者文献观之发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谢灼华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9,29,共9页
本文从考察文献学理论的角度,选取中国近现代有代表性的四位学者及其代表性著作逐一进行评述,说明了他们的文献观及发展情况。
关键词 文献研究工作 文献观念 中国 文献学史 梁启超 杜定友 张舜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献学综论 被引量:8
7
作者 骆伟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9-51,共3页
文献学是我国一门传统学科 ,曾受到国内外人们重视。本文略论文献学的产生发展、基本理论及学科体系结构等问题。
关键词 文献研究 文献学史 科体系 文献运动 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献整理学术传统对古籍数字化的参照价值(之二)——以“述而不作”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明杰 方正 宋时雨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2-149,共8页
"述而不作"本是孔子继承往圣、不改王道之业的政治主张,但其推行方式主要依赖于整理文献和兴办教育,因此,逐渐从一种政治理想演变为文献整理的学术传统,其核心思想就是尊重历史原貌、信守典籍原文、遵从作者原义。"述而... "述而不作"本是孔子继承往圣、不改王道之业的政治主张,但其推行方式主要依赖于整理文献和兴办教育,因此,逐渐从一种政治理想演变为文献整理的学术传统,其核心思想就是尊重历史原貌、信守典籍原文、遵从作者原义。"述而不作"的文献整理原则对当今古籍数字化的学术定位和学术规范的建立仍有指导意义,即古籍数字化本质上是古籍整理在数字环境下的发展和延续,通过建立相应的操作程序规范、技术标准规范、内容质量规范,可保障数字化之后的古籍以原貌、原文、原义呈现给读者,为学术研究提供准确可靠的文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整理 术传统 古籍数字化 述而不作 文献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献整理学术传统对古籍数字化的参照价值(之一)——以“会通观”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明杰 卢彤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8-124,共7页
作为一种通变适用的哲学思想,会通观源于先秦学者对礼制的考察,其后渗透到史学、文学及文献学等领域。在漫长的历史研究和史料编纂整理实践中,会通观形成了综合性通史、典制体通史和类书三大编纂成果。对于当今的古籍数字化而言,会通观... 作为一种通变适用的哲学思想,会通观源于先秦学者对礼制的考察,其后渗透到史学、文学及文献学等领域。在漫长的历史研究和史料编纂整理实践中,会通观形成了综合性通史、典制体通史和类书三大编纂成果。对于当今的古籍数字化而言,会通观既有认识论价值,亦有方法论价值。根据会通的思想,文章重新阐释了古籍数字化价值的本质,指出会通观对于当前古籍数字化实践的参照价值有三:一是整合各类古籍数字资源;二是系统集成储存、阅览、检索和研究支持功能;三是加强古籍知识的深度开发和增值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整理 术传统 古籍数字化 会通 文献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文献学的分级分类表解》评议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鑫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5-121,共7页
中国文献学学科体系改革势在必行。文献学学科体系的改革应与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水平相适应。冯浩菲先生的《表解》颇有新意,但也有值得商榷之处。以整理和研究古代文献为对象的学科称“古典文献学”不能完全涵盖其研究对象,叫“... 中国文献学学科体系改革势在必行。文献学学科体系的改革应与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水平相适应。冯浩菲先生的《表解》颇有新意,但也有值得商榷之处。以整理和研究古代文献为对象的学科称“古典文献学”不能完全涵盖其研究对象,叫“历史文献学”又容易产生歧义,叫“古代古献学”比较好。古代文献学应该设置古代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传世文献整理与研究、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和古代文献学史4个下位学科。作者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中国文献学学科体系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表 中国文献 文献整理 古典文献 文献 理论与方法 势在必行 体系改革 发展水平 术研究 科体系 古代文献 文献学史 冯浩菲 体系表 对象 新意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钱基博的文献学研究与贡献 被引量:1
11
作者 傅宏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0-147,共8页
文章以钱基博先生的教学实践为背景,分别从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重新评价了他在中国文献学史上的卓越贡献。钱基博先生一生,不仅非常重视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而且成果丰硕,贡献巨大。其《古籍举要》一书,前十一... 文章以钱基博先生的教学实践为背景,分别从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重新评价了他在中国文献学史上的卓越贡献。钱基博先生一生,不仅非常重视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而且成果丰硕,贡献巨大。其《古籍举要》一书,前十一卷以经籍为纲目,后六卷以学术为论衡,提要钩玄,创见叠出,是上世纪30年代最具学术特色的目录学著作之一;《版本通义》则为版本学构建了一套系统而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被今人誉为学术界版本学派(侧重学术源流)的"开山之作";而他关于《文心雕龙》、《诗品》、名家五种等经典要籍的《校读记》,既校勘善本,又阐发旨趣,皆大有功于传统国学之弘扬。放眼20世纪中国学术史,如钱氏这般极其重视文献学以指示后学者,并世学人当中实无第二人,足与梁启超比轩轾,允称现代文献学大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基博 中国文献学史 目录 版本 校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