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论视域下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活化利用环境评价研究
1
作者 王冠孝 王伟 +1 位作者 张佑印 李永霞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70-1283,共14页
应对国家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本文从系统论视角构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活化利用环境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多源数据定量评价了山西省5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活化利用环境,划分了其活化利用... 应对国家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本文从系统论视角构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活化利用环境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多源数据定量评价了山西省5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活化利用环境,划分了其活化利用环境的等级类型,并依据等级类型差异确定了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策略与工作重点。结果显示:(1)山西省活化利用环境优越或较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于地级市的市区、城郊地带和晋中西部,活化利用环境较差或落后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分布于汾河、浊漳河、丹河等河流的邻近地带以及省际、市际交界地区。(2)需求环境优越或较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呈现明显的人口指向和收入指向,中介环境优越或较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呈现明显的交通指向,引力环境优越或较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于文娱设施相对完善、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支持环境优越或较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于社会经济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的区域。(3)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活化利用环境分为5个等级15种类型,处于全维度优势级、三维度优势级、双维度优势级、三维度劣势级、全维度劣势级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有74、72、95、154和136处。(4)针对5个等级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提出全力、积极、适度、有限、保护性活化利用策略;依据活化利用环境的类型,确定了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活化利用环境 系统论 多源数据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视野下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常态抗辩——兼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制度创新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杰 庞骏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2-107,共6页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作为遗产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文物保护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在遗产旅游的视野下,现有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问题百出,究其原因在于制度设计过程中对"规划思维路径"的抛弃,同时在一系列人...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作为遗产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文物保护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在遗产旅游的视野下,现有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问题百出,究其原因在于制度设计过程中对"规划思维路径"的抛弃,同时在一系列人为及管理机制的推动下,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逐步演绎为偏离发展的专项规划。据此,应遵循"规划路径的归回"或者"路径的彻底割裂"的途径进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创新,使其在保护文物的基础上,面向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规划 常态 遗产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物保护单位到历史建筑——文物古迹保护方法的深化 被引量:68
3
作者 王景慧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45-47,78,共4页
按《文物保护法》的规定,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文物古迹的合理利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提出了"历史建筑"的保护概念,其保护方法与"文物保... 按《文物保护法》的规定,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文物古迹的合理利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提出了"历史建筑"的保护概念,其保护方法与"文物保护单位"有所不同,给文物古迹的利用提供了回旋余地。随着保护数量的扩大和新类型的出现,保护方法应该改革和创新,可以先从"历史建筑"做起。"历史建筑"的保护原则应该是按历史信息的含量来确定保护的部位和利用的强度,保存信息,延年益寿,科学利用。其方法可以设想两种思路,一种是根据有价值历史信息存在的部位决定更新利用的部位,另一种是分析归纳类型的共性,提出保存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建筑 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文化遗产时空分布格局及形成因素研究——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例 被引量:26
4
作者 徐卫民 曾丽荣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8-446,共9页
以陕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其时空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形成年代多属于秦汉、隋唐、明清三个历史时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表现出较强的相似性... 以陕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其时空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形成年代多属于秦汉、隋唐、明清三个历史时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表现出较强的相似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关中地区集聚明显,陕北、陕南地区分布较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类型均为集聚型,史前至明清时期,呈以西安、渭南、咸阳为核心的主密度圈,以榆林、宝鸡、汉中为核心的次级密度圈。近代以来,呈以延安为核心的主密度圈和以西安咸阳为核心的主密度圈并存的格局。分析陕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空分布的形成因素,发现其空间分布与自然、人文地理环境优越的区域耦合紧密,而其时间分布与都城的出现关联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文化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空分布 形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漯河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现状调查
5
作者 蔡慧娟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6-96,共1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称“国保单位”)记录档案包括对“国保单位”本身的记录和有关文献。形式有文字、图纸、照片、拓片、摹本、电子文件等。早在1961年国务院就要求“国保单位”建立科学的记录档案。漯河有“国保单位”7处8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称“国保单位”)记录档案包括对“国保单位”本身的记录和有关文献。形式有文字、图纸、照片、拓片、摹本、电子文件等。早在1961年国务院就要求“国保单位”建立科学的记录档案。漯河有“国保单位”7处8项,其中有出土国宝七音骨笛的贾湖遗址,有被称为“文表绝”、“书法绝”、“镌刻绝”的“三绝碑”。因此,对漯河市“国保单位”记录档案现状进行调查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档案现状 漯河市 调查 记录档案 电子文件 贾湖遗址 国务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状和保护对策 被引量:6
6
作者 刘芸 李红清 +1 位作者 李迎喜 王俊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0-82,92,共4页
长江是中华民族古人类的发祥地、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孕育、发展了巴蜀、荆楚、吴越等灿烂辉煌的长江文化。流域文物遗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代表性强、价值高、影响大,截至2007年,流域分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620处,省(自治... 长江是中华民族古人类的发祥地、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孕育、发展了巴蜀、荆楚、吴越等灿烂辉煌的长江文化。流域文物遗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代表性强、价值高、影响大,截至2007年,流域分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620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 061处。多年来,对这些文物遗迹基本做到了有序管理、有效保护,但仍存在保护与开发利用、城市建设等之间的矛盾,因此,应努力加强长江流域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做好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逐步建立健全专门管理机构,拓宽保护管理资金渠道,建立流域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信息系统,扩大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沟通和交流,加大宣传力度等工作,将流域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逐步引上科学、健康发展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状 保护与利用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蝶 王伟 +3 位作者 张野 程遂营 李慧 朱庆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3-180,共8页
以黄河流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最近邻指数等方法,分析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而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缓冲区分析方法,探索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时间分布上,黄河流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黄河流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最近邻指数等方法,分析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而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缓冲区分析方法,探索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时间分布上,黄河流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在空间分布上,黄河流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布不均匀,集中分布特征明显。不同类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集聚程度具有差异性,按集聚程度从高到低分别为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古遗址、古墓葬。(3)在空间演变上,黄河流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呈现中东部集聚、中西部集聚和全区域零散三阶段分布状态,但绝大多数时期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中东部。(4)在空间影响因素上,黄河流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受到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时空演变 核密度分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吴佳倚 陈亚颦 +1 位作者 焦敏 杜彬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62,共11页
探讨文物保护单位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归因,对展现区域人地关系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ArcGIS工具,结合空间分析法对云南省350个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 探讨文物保护单位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归因,对展现区域人地关系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ArcGIS工具,结合空间分析法对云南省350个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地理空间上呈集聚态势,主要分布在昆明、大理、红河三地,时间上集中在明清及近现代以来两个时间段。(2)云南省各历史时期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核密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史前至先秦时期形成了以楚雄为中心的单核心高值区;秦汉至隋唐时期形成了以大理中部为中心的单核心高值区;宋元时期形成了以昆明、玉溪为中心的单核心高值区;明清时期形成的多核心高值区,中心为昆明、大理、红河;近现代以来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的单核心高值区、保山为中心的次高值区及以红河为中心的中值区共同构成的层级分布格局。(3)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时空分布受地形、水系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政治历史、交通等人文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尤其与云南历史时期建立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与中央王朝在交流融合过程中的政权更迭、政治经济政策变化等重大社会政治变革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时空分布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分级定名问题
9
作者 刘毅 《中国博物馆》 1996年第3期51-52,共2页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七条规定:'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文物,应当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分别确定为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我国确认、公布文...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七条规定:'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文物,应当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分别确定为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我国确认、公布文物保护单位的作法始于196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级别 文物保护 古墓葬 国务院 分级 定名 古文化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空分布及其成因 被引量:6
10
作者 余熠 徐卫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3-422,共10页
以甘肃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技术,借助GIS等工具,对甘肃省国保单位的时间演变与空间布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甘肃国保单位的分布整体呈集聚分布类型,密集区主要分布于丝绸之路沿线地区... 以甘肃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技术,借助GIS等工具,对甘肃省国保单位的时间演变与空间布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甘肃国保单位的分布整体呈集聚分布类型,密集区主要分布于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在时间上则主要集中于魏晋南北朝与明清时期;就时空演变而言,分布重心显现出东南—西北—东南迂回移动的趋势。分析其布局成因,发现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交互对国保单位时空类型格局的形成具有协同驱动的作用。据此对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GIS 时空分布 形成因素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近现代工业遗产时空间格局特征研究——基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视角 被引量:16
11
作者 黎启国 郭树志 许召敏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4-54,共11页
从第1~8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筛选出140处近现代工业遗产作为研究样本,在时空间分布、行业构成、经营和建造属性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基于ArcGIS软件构建工业遗产数据库,利用核密度、分布方向、平均中心等分析工具,探索国保单位中工... 从第1~8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筛选出140处近现代工业遗产作为研究样本,在时空间分布、行业构成、经营和建造属性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基于ArcGIS软件构建工业遗产数据库,利用核密度、分布方向、平均中心等分析工具,探索国保单位中工业遗产的保护发展历程,对国保单位中工业遗产的时空格局特征进行解读,以期全方位了解国保单位中工业遗产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工业遗产 统计分析 ARCGIS 时空格局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文物保护单位的建档工作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晓华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2-52,共1页
“文物保护单位”一词,是文物界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专用名词,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遗留或保留下来的具有价值的实物和相应它的环境与地域。开展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工作,是在保护文物本身的同时,延长和保留它们在有限的物理生命之外的... “文物保护单位”一词,是文物界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专用名词,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遗留或保留下来的具有价值的实物和相应它的环境与地域。开展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工作,是在保护文物本身的同时,延长和保留它们在有限的物理生命之外的历史信息,能保证为在一些极端情况下(例如自然灾害、战争、盗窃等),文物遭到破坏后进行维修、追索等行动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单位 建档工作 不可移动文物 专用名词 社会生活 档案工作 历史信息 自然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的收集和整理
13
作者 王辅宇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4-14,共1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北京市文物局王辅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九条中规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作出说明标志,建立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北京市文物局王辅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九条中规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作出说明标志,建立记录档案,并区别情况分别设立专门的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档案 单位记录 建档工作 文物行政管理部门 保护范围 保护标志 市人民政府 收集范围 建筑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满铁农事试验场熊岳城分场旧址”获批我国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
作者 熊岳 《北方果树》 2023年第2期4-4,共1页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好文物,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申报过程中,我所就“满铁农事试验场熊岳城分场旧址”相关资料、实物进行收集、整...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好文物,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申报过程中,我所就“满铁农事试验场熊岳城分场旧址”相关资料、实物进行收集、整理,并撰写申报材料,积极配合各方考核评估,于2019年10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获批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并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东铁路建筑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事试验场 满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优秀文化传统 果树科学 熊岳城 文化遗产 申报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城区档案馆接收76家文物保护单位档案
15
作者 庞晨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5-55,共1页
近日,区档案馆将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收集整理的区内76家文物保护单位近千余份文保档案接收进馆。这些档案完整记录了张自忠旧居、广福观等6家市级文保单位及法源寺、清真寺、青云阁等70家区级文保单位的详实资料。
关键词 文物保护单位 区档案馆 西城 档案接收 收集整理 档案完整 研究所 张自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89处)
16
《文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0-80,79,共2页
关键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 陕西省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物保护单位电子档案的管理
17
作者 徐微明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6-37,共2页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网络普及,电子档案已成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文物保护工作特点,分析文物保护单位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共存、同步管理、提供利用以及如何保障电子档案质量等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 文物保护单位 电子档案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扬州的得失引发的名城文物保护的忧思 被引量:42
18
作者 潘宝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0-53,79,共5页
近代旅游业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里,人类社会的巨大变化带动了旅游活动形式和内涵的变化,由过去的度假、消遣、疗养、休息等单纯的游山玩水而逐渐向知识度假型方向发展,通过旅游活动达到领略异国、异地文化和文明,扩大阅历,增长知识... 近代旅游业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里,人类社会的巨大变化带动了旅游活动形式和内涵的变化,由过去的度假、消遣、疗养、休息等单纯的游山玩水而逐渐向知识度假型方向发展,通过旅游活动达到领略异国、异地文化和文明,扩大阅历,增长知识,获取信息的目的。文化旅游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意识 旅游发展 文化名城 扬州 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 文物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 瘦西湖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与管理创新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宝秀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共3页
一、文物是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优质资源基础和纽带文物是指人类创造的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遗存,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古石刻、古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 一、文物是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优质资源基础和纽带文物是指人类创造的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遗存,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古石刻、古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工艺美术品、文献资料、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③。其中,不可移动文物分为文物保护单位和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即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移动文物 古文化遗址 文物保护单位 古墓葬 工艺美术品 图书资料 石窟寺 深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建立文物保护事业新体制的思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自树 《中国博物馆》 1999年第2期2-5,共4页
关键词 文物保护 博物馆 文物事业 新体制 文博单位 文物工作 志愿者 社会参与 群众参与 文物保护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