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公众对文物保护与修复的认知模式探析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刘逸堃
-
机构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出处
《文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67,13,共8页
-
文摘
文物保护与修复逐步进入公众的视野,但文物工作者与公众之间尚存在着诸多隔阂。本文通过对公众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定量统计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探究了公众对文物的主观认同以及对保护修复理念的客观认知,并通过构建“文物认同度”和“文物修复倾向”两个维度的概念来对公众的认知情况进行分类描述,为文物价值的创新利用以及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公众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
关键词
文物保护与修复
公众教育
问卷调查
统计
-
Keywords
Cultural Relics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Public Educ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Statistics
-
分类号
G264.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及第22届代表大会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孟宪民
-
机构
国家文物局
-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2年第B12期349-355,共7页
-
文摘
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简称ICCROM)全体大会第22次会议,于2001年11月21日~23日在意大利罗马市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隆重举行。中国作为新加入的成员国,委派国家文物局孟宪民、盛蔚蔚为代表组团出席了此次重要大会。
-
关键词
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
22届代表大会
文物保护
文物修复
机构
会议动态
-
分类号
G269.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第二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在洛阳召开
- 3
-
-
作者
贾文熙
-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8年第1期64-64,共1页
-
-
关键词
文物修复
技术研讨会
文物保护工作
中国文物
博物馆
文物保护与修复
洛阳
文物局
新材料
修复工作
-
分类号
G26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便携式色度仪在古陶瓷修复中色温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 4
-
-
作者
戴维康
卜卫民
-
机构
上海博物馆
-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5-129,共5页
-
文摘
色度学理论较成熟,在文物保护修复领域的应用已有发展,该方法具有准确性、定量性的优势,不易受主观影响。古陶瓷修复效果受到光源影响较大,修复室光源与展厅光源不匹配,可导致修复视觉效果不理想,但运用色度学理论方法,借助便携式色度仪的帮助,可改善不同光源下器物呈色效果。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进行定量化作色做准备。
-
关键词
古陶瓷修复
文物保护与修复
色度学
-
Keywords
Ancient ceramic restoration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Colorimetry
-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大佛寺砂岩砂浆类修复材料研究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马涛
和玲
路得维克
-
机构
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物保护局
-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8-41,28,共5页
-
文摘
大佛寺砂岩砂浆类修复材料研究马涛,和玲,路得维克大佛寺岩石的风化比较严重,除由于湿度的变化和可溶盐移动结晶等破坏作用造成岩石表层软化、沙化外,石刻、岩壁的空鼓脱层、裂隙、甚至断裂也很发育。修复这些风化岩石,如填补剥落空隙,灌注龟裂,加固裂缝,修补断落...
-
关键词
修复材料
大佛寺
修复砂浆
砂岩砂
粘合剂
修复效果
文物保护与修复
力学强度
粘土矿物
超声测量
-
分类号
K878.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开展国际合作 发展文保事业
被引量:1
- 6
-
-
作者
王长生
白崇斌
-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3,共3页
-
文摘
开展国际合作 发展文保事业王长生,白崇斌文物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文物理所当然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文物保护事业需要良好的国际合作,国际合作必然会促进和发展文物保护事业。陕西省文物保护技术中心几年来的文物保护国际合作充分证明了这一事实。陕西省作为全国...
-
关键词
文物保护
国际合作
技术中心
文物局
保护修复
文物保护与修复
大佛寺
合作项目
意大利
文物景点
-
分类号
K87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国际博协博物馆职业道德修订过程中的中国思考和建议
被引量:1
- 7
-
-
作者
王伊岚
赵丰
-
机构
中国丝绸博物馆
-
出处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28,共7页
-
文摘
《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简称《道德准则》)是国际博协的基石性文件,指明了博物馆及其工作人员的专业工作方式。2019年国际博协京都大会上作出了修订《道德准则》(2004年版)的决议,并于2020年1月起调整了国际博协道德常务委员会(ETHCOM)组成,开始了修订过程。笔者从参与2020-2022年间修订《道德准则》的亲身经历出发,回顾了主要过程和成果,包括制定修订步骤、在亚太地区征集博物馆和文物保护专家的修订建议、分析国际博协成员的咨询过程与结果,以及在布拉格大会上发言等。本文阐释了修订的思考与打算。
-
关键词
职业道德准则
国际博物馆协会道德常务委员会
文物保护与修复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分类号
G26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