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理市博物馆藏木雕文殊菩萨像木材鉴定
1
作者 刘洁 曹秀龙 +4 位作者 邱冬妮 方妍岚 郭玲妃 甘昌涛 邱坚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1,共10页
为了确定大理市博物馆藏文殊菩萨木雕用材树种,分别采用木材解剖技术和DNA条形码技术对其进行比较鉴定。解剖比对结果显示,文殊菩萨木雕用材的微观构造特征与云南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标本接近,主要细胞形态特征与云南樟无显著... 为了确定大理市博物馆藏文殊菩萨木雕用材树种,分别采用木材解剖技术和DNA条形码技术对其进行比较鉴定。解剖比对结果显示,文殊菩萨木雕用材的微观构造特征与云南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标本接近,主要细胞形态特征与云南樟无显著差异,可初步鉴定文殊菩萨木雕用材树种隶属于樟科(Lauraceae)樟属,但不能确定为云南樟,因此通过采用DNA条形码进一步鉴定。DNA条形码比对结果表明,对于文殊菩萨木雕与云南樟标本鉴定的5个DNA条形码,rpoC1、rbcL和matK的分辨率低,只能将2种木材样品鉴定到属的级别;而trnH-GUG和psbA-trnH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将2种木材样品鉴定到云南樟的具体种;NJ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2种木材样品和所选的樟科树种可以准确聚类。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实现大理市博物馆藏木雕文殊菩萨像木材种类的快速且准确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殊菩萨木雕 古木鉴定 木材解剖 DNA提取 DNA条形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唐代的文殊菩萨图像试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潘亮文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6-102,共17页
透过对现存敦煌文殊作品的观察,考量其所在位置,归纳作品构成形式与图像元素的发展概况。初唐时,除第220窟外,都见有法华经变作品,说明与法华经关系较密切。盛唐时,狮子图像与初唐一样是最明确的特征,也见有一组后来常见的大菩萨与俗装... 透过对现存敦煌文殊作品的观察,考量其所在位置,归纳作品构成形式与图像元素的发展概况。初唐时,除第220窟外,都见有法华经变作品,说明与法华经关系较密切。盛唐时,狮子图像与初唐一样是最明确的特征,也见有一组后来常见的大菩萨与俗装众随侍以及昆仑奴,但未形成固定模式。昆仑奴的出现,说明佛教造像除以佛经为文本外,亦纳入社会流行的题材。中唐时,与法华经变同时出现的情形减少,见有五台山图的文殊或在背景中加入更多山水云彩表现,应与五台山文殊信仰有关。晚唐时,无论其所在位置或作品组合要素,皆延续中唐发展。五代宋时,增加于阗王驾狮子与善财童子,或佛陀波利与大圣老人的形象。依敦煌写本资料,可知是与中原往来密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殊菩萨 法华经变 昆仑奴 五台山 于阗王 善财童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牵狮人、骑狮人到驭狮人——敦煌文殊菩萨“新样”溯源新探 被引量:3
3
作者 葛承雍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共10页
唐开元廿五年(737)贞顺皇后石槨线刻画所体现的希腊化艺术“拂菻画”,其不追求狮与人的写实性,而是体现人狮共存的神圣性,图画展露出英雄勇士、须髯老头、卷发青年与狮同行的场景,提供了牵狮、骑狮、驭狮的图像源流。从盛唐牵狮人、骑... 唐开元廿五年(737)贞顺皇后石槨线刻画所体现的希腊化艺术“拂菻画”,其不追求狮与人的写实性,而是体现人狮共存的神圣性,图画展露出英雄勇士、须髯老头、卷发青年与狮同行的场景,提供了牵狮、骑狮、驭狮的图像源流。从盛唐牵狮人、骑狮人、驭狮人的开创性图画中,经过与中晚唐敦煌绢画、纸画、壁画上昆仑奴牵狮、文殊菩萨骑狮、于阗王驭狮等相比鉴,可见从长安到敦煌的艺术图像脉动十分密切。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传世之作,通过希腊艺术到佛教艺术、皇家画师到地方画匠、京师长安到州县敦煌的逐渐“华化”中,揭示了文殊菩萨“蕃胡牵狮”传播背后的原因,破解了长达千年来“文殊菩萨新样”经典艺术的来龙去脉,展示了盛唐时期文化交流的卓异风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人狮共存图像 东西文化交流 文殊菩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殊菩萨 莫高窟第276窟 南壁 隋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声良 孙志军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这是维摩诘经变中的文殊菩萨。菩萨头戴宝冠,上身着偏衫,下着长裙,站在莲台上。身体稍向左转,面露微笑,两手上扬,正作谈论之状人物以赭色线描造型,画家对人体肌肤以及装饰、飘带等不同的物体,采用不同的线描方式,有张有弛,体... 这是维摩诘经变中的文殊菩萨。菩萨头戴宝冠,上身着偏衫,下着长裙,站在莲台上。身体稍向左转,面露微笑,两手上扬,正作谈论之状人物以赭色线描造型,画家对人体肌肤以及装饰、飘带等不同的物体,采用不同的线描方式,有张有弛,体现不同的质感,用色简淡,营造出一种平和安详而又雅致的气氛。画面中几乎不用西域式晕染法而完全采用中国式以线描为主的画法,值得注意的是,背景中对岩石与树木的画法,已体现出早期效法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殊菩萨 维摩诘经 线描 中国式 画法 安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窟寺考古与美术学研究的互鉴——《文殊山石窟研究》评介
5
作者 刘丹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4-220,共7页
文殊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祈丰藏族乡所在的嘉峪山中,这里地处河西走廊西部,祁连山北麓,周边与青海省以及酒泉、玉门、嘉峪关市等地接壤。文殊山石窟始建于东晋明帝太宁时期,经过魏、晋时期的建设修缮,到唐、宋时期... 文殊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祈丰藏族乡所在的嘉峪山中,这里地处河西走廊西部,祁连山北麓,周边与青海省以及酒泉、玉门、嘉峪关市等地接壤。文殊山石窟始建于东晋明帝太宁时期,经过魏、晋时期的建设修缮,到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名扬四方。文殊寺,藏语称“嘉木样贡巴”,汉语即“文殊大寺”之意,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据《安多政教史》载,文殊菩萨曾显灵于此,故名为“文殊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多政教史 文殊菩萨 嘉木样 文殊 甘肃省张掖市 晋明帝 石窟寺 祁连山北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古资料所见辽代之文殊信仰考屑 被引量:3
6
作者 程嘉静 杨富学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3,共7页
辽代文殊信仰流行,惟囿于史书记载匮乏,学者关注稀少。借助地下出土文物所提供的蛛丝马迹,可以看出,辽代文殊信仰极为流行。出于信仰的需要,辽人仿山西五台山而在境内另造五台山,与文殊信仰相关的经典如《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 辽代文殊信仰流行,惟囿于史书记载匮乏,学者关注稀少。借助地下出土文物所提供的蛛丝马迹,可以看出,辽代文殊信仰极为流行。出于信仰的需要,辽人仿山西五台山而在境内另造五台山,与文殊信仰相关的经典如《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华严经》得到广泛传播,与文殊菩萨息息相关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在辽朝境内盛极一时。辽代文殊信仰形成的原因很多,直接原因是受五代的影响,时间或可上溯至辽世宗朝。深层次因素主要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流行及其与文殊信仰的相互促进、辽代末法思想以及当时东亚文化圈内文殊信仰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文殊菩萨 五台山 华严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文殊院 被引量:3
7
作者 陆琦 《广东园林》 2016年第5期99-103,共5页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街15号,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川西“四大丛林”之一,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也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文殊院寺中有园,园中有院,院中有景,环境极是清静幽雅...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街15号,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川西“四大丛林”之一,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也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文殊院寺中有园,园中有院,院中有景,环境极是清静幽雅。其前临文殊院街,后畔万福桥侧,素有“寺殿接通衢,禅房远尘嚣”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殊 万福桥 佛教寺院 成都市青羊区 佛教圣地 老和尚 顶骨舍利 二字 能海上师 文殊菩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早期弥勒信仰及其造像艺术 被引量:6
8
作者 项一峰 《敦煌学辑刊》 2002年第1期82-88,共7页
关键词 佛陀 文殊菩萨 弥勒信仰 造像艺术 皈依 弟子 出生 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耀县药王山隋墓清理记 被引量:5
9
作者 崔汉林 阴志毅 《文博》 1986年第1期1-10,共10页
耀县药王山隋墓位于耀王山南庵院中,西距西铜铁路的耀县车站二华里,距耀县县城三华里,其北隔沟一华里和药王山北洞相望,其南隔涧半华里和晒药台相望(图一)。
关键词 药王山 南庵 西距 台相 石棺 龙树菩萨 智俨 文殊菩萨 摩尼珠 文物管理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潼发现二百多尊铜佛像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康民 《文博》 1984年第1期52-,共1页
一九八四年元月,武屯公社邢家队社员邢志祥,在秦汉栎阳故城西外取土,于距地表1.2米处,发现鎏金佛窖藏一处。总计出土鎏金佛二百余件。这是继一九七三年仲秋八月。
关键词 铜佛像 外取 一九 佛教艺术 文殊菩萨 三年 广阳县 佛造像 佛道 普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艺术经典
11
作者 赵声良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这铺文殊变全幅,高达3米,表现骑狮文殊菩萨及侍从行进于云层之上,背景有雄奇的山水:除了水墨山水普遍受到关注外,壁画中的人物也显示出画家高超的技艺:文殊菩萨表情恬淡。手持如意坐于青狮之上,前有一托钵僧人相顾而行,牵狮的... 这铺文殊变全幅,高达3米,表现骑狮文殊菩萨及侍从行进于云层之上,背景有雄奇的山水:除了水墨山水普遍受到关注外,壁画中的人物也显示出画家高超的技艺:文殊菩萨表情恬淡。手持如意坐于青狮之上,前有一托钵僧人相顾而行,牵狮的昆仑奴正努力抓住缰绳,似乎想维持行走的平稳,其余的人物动态、表情也各不相同,从人物的神态到环境的烘托都体现出画家周密的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艺术 文殊菩萨 水墨山水 人物 昆仑奴 表情 画家 壁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山寻净土
12
作者 王茜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净土 佛山 五台山 佛教圣地 佛教历史 文殊菩萨 宗教文化 山西省 大自然 神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台山
13
作者 苏游 《农家致富》 2023年第12期64-64,共1页
景点介绍五台山又名清凉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与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相传为文殊菩萨的道场,是中国唯一青庙和黄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全山现存寺院共47处。... 景点介绍五台山又名清凉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与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相传为文殊菩萨的道场,是中国唯一青庙和黄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全山现存寺院共47处。据《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殊菩萨 四大名山 景点介绍 四川峨眉山 五台山 道场 清凉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访古忆记
14
作者 水天明 《敦煌学辑刊》 1980年第1期91-97,共7页
前面的话:这是一篇追忆文章,文章写到的若干认识推断,可能与当前敦煌文物研究的成果不尽一致,但它却反映了当时敦煌石窟留给我的感性认识,至今仍栩栩如生,所以我还是把它拿出来,以供同好,它顶多只能算是这期专刊的一篇补白。
关键词 忆记 净土变 文物研究 三危山 经变 供养人 伯希和 文殊菩萨 沙州志 说法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拉萨曲布桑摩崖造像初探
15
作者 陈建彬 《文博》 1992年第3期56-58,55+2,共5页
曲布桑摩崖造像位于拉萨北郊7公里的德母党山南麓的巨石上,西距帕邦喀1公里,东距色拉寺1.5公里。这里曾是五世达赖罗桑嘉措的行宫和沐浴的地方,其西侧有一小溪,晶莹清澈,潺潺流淌,曲布桑地名源出于此。
关键词 摩崖造像 嘉措 宗喀巴 五世达赖 强巴佛 文殊菩萨 绿度母 金刚持 文殊师利 名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在四川,吃在成都
16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5期32-32,共1页
最近,四川的稻城县又爆出一则消息,最后的“香格里拉”在我这里。据称,这里的雪峰、峡谷、草原、湖泊、寺庙,还有恬静的村庄更像希尔顿笔下的人间桃源。位于稻城境内的“雪域神峰”小贡嘎雪山,直插蓝天。主峰萨内目,意是观世音菩... 最近,四川的稻城县又爆出一则消息,最后的“香格里拉”在我这里。据称,这里的雪峰、峡谷、草原、湖泊、寺庙,还有恬静的村庄更像希尔顿笔下的人间桃源。位于稻城境内的“雪域神峰”小贡嘎雪山,直插蓝天。主峰萨内目,意是观世音菩萨,海拔6032米,为四川省第五高峰;南峰央迈勇,意是文殊菩萨,海拔5958米;东峰夏诺多吉,意是金刚菩萨,海拔5978米,据说峰名都是五世达赖阿旺洛桑嘉措所封。三座终年冰雪皑皑的雪峰,一尘不染,那样恬静明朗,那样摄人心魄。雪峰上交错着条条冰川,雪峰中生长着繁茂的森林,雪峰下滋长着肥美的草原。在萨内日和央迈勇两座雪峰之间,还有一个闪烁七彩光韵,色泽变幻无穷的美丽湖泊,剔透清澈得像一块碧黛的翡翠,又像夜空中一弯月芽儿镶嵌在雪峰之间旖旎的湖光山色,令人宛若置身于仙境。这里就是四川还有那村庄里和平相处的人们,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风,仿佛世外桃源。稻城境内的“香格里拉”,一处现代人梦寐以求的圣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香格里拉” 观世音菩萨 成都市 世外桃源 稻城县 文殊菩萨 五世达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