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文本转向”——基于本土批评谱系的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长中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7-114,共8页
任何批评话语都只能作用于特定时期的特定批评对象,批评话语与批评对象由此构成话语旅行与意指实践间的张力。作为地方性知识叙述的少数民族文学与既有批评理论间存在着观念逻辑与技术方法的抵牾,是他者批评话语难以充分描述与解释的。... 任何批评话语都只能作用于特定时期的特定批评对象,批评话语与批评对象由此构成话语旅行与意指实践间的张力。作为地方性知识叙述的少数民族文学与既有批评理论间存在着观念逻辑与技术方法的抵牾,是他者批评话语难以充分描述与解释的。批评者在奉他者话语为圭臬或以固有"期待视域"面向少数民族文学言说时,很可能会遭遇阐释的"不接地"或"不及物"问题。对文本予以"基本内容意义及民族的精神"与"适合的表现形式"相结合的"充分阅读",重建"转向少数民族文学文本现场"与"转向少数民族文学生活现场"相融合的"文本转向"批评,是超越"观念性论述"达至"接地/及物"批评的完整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转向 地方性文学 批评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学理论”到“理论”——对“后文化研究”时代文学理论“独立性”的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崇宏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6-163,共8页
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界比较关注且存在较大争议的话题。后文化研究时代,有关文学理论的讨论涉及文本转向、文学性、文学理论服务的对象以及文学理论的实践性等问题。相比文学实践,后文化研究时代的文学理论知识生... 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界比较关注且存在较大争议的话题。后文化研究时代,有关文学理论的讨论涉及文本转向、文学性、文学理论服务的对象以及文学理论的实践性等问题。相比文学实践,后文化研究时代的文学理论知识生产凸显出特有的“独立性”,即文学理论知识并不完全源于文学实践,而是具有不同于文学实践的“先验性”。而且,文学理论的“独立性”又是伴随着从“文学理论”到“理论”这一话语逻辑的流变过程呈现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文化研究时代 文本转向 文学性 先验性 独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