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本符号的重构与应用——VR新闻的真实性问题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廖媌婧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74-76,共3页
VR新闻是VR技术应用于新闻领域的具体体现,VR新闻给新闻用户呈现的是三维空间,其还原了新闻事件的场景,为用户带来多感官体验。VR新闻的出现是对新闻文本符号和叙事方式的重构,使得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受多重因素的影响,VR... VR新闻是VR技术应用于新闻领域的具体体现,VR新闻给新闻用户呈现的是三维空间,其还原了新闻事件的场景,为用户带来多感官体验。VR新闻的出现是对新闻文本符号和叙事方式的重构,使得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受多重因素的影响,VR新闻不可避免地面临真实性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符号 叙事方式 VR新闻 真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大运会官方体育图标“十八墨宝”的文本建构与媒介传播
2
作者 张鸶鸶 武涛 张文涛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4-324,共11页
目的探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官方体育图标“十八墨宝”的符号传播特征和价值,以及其在电视媒介中的全球化影响。方法以符号传播为视角,对其特有的文本结构和以电视为媒介的传播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该系列图标将大熊猫作为核... 目的探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官方体育图标“十八墨宝”的符号传播特征和价值,以及其在电视媒介中的全球化影响。方法以符号传播为视角,对其特有的文本结构和以电视为媒介的传播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该系列图标将大熊猫作为核心文本,是集合国际顶流、国家象征和成都本土形象多重身份的经典阐释,而生态文本、水墨文本和武术文本作为简写式的副文本,与核心文本一同构建了运动图标的“全文本”形象。结论“十八墨宝”体育图标是一种成功的符号传播实践,作为重要的视觉符号,在大运会开闭幕式、竞赛现场的高频应用,通过以电视为主体的数字媒介进行全球化传播,有效链接了更广阔多元的受众群体,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世界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文化遗产,并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会 体育图标 符号文本 媒介传播 传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曲文本的性别符号传播 被引量:5
3
作者 陆正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2-207,共6页
歌曲是一种特殊的符号文本,其文本性别身份,有着比其他文类更为复杂的建构和传播机制。在中国悠久的诗词发展史中,歌词文本性别身份的构成方式屡经变化,但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在当代商业社会,歌曲生产和流传过程中的一系列符号性别主体... 歌曲是一种特殊的符号文本,其文本性别身份,有着比其他文类更为复杂的建构和传播机制。在中国悠久的诗词发展史中,歌词文本性别身份的构成方式屡经变化,但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在当代商业社会,歌曲生产和流传过程中的一系列符号性别主体中,歌手对歌曲文本性别身份建构的作用更为突出,歌手的性别身份不仅能为歌曲文本性别身份定型,且加深固有的性别文化,更有可能消解歌众的能动性,使社会文化对性别符号的定型化理解趋势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手 歌曲 符号文本 文本性别身份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符号学视阈下符号文本链的互文性景观——以《红高粱》符际翻译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潘琳琳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6-112,共7页
本文以翻译符号学为理论视角,从历时与共时两个层面描述与解释符际翻译中《红高粱》小说、电影剧本、电影台本及电影符号文本链的互文性景观,揭示跨介质符号文本之间的互文作用与内在关联性,并综合论述符号文本链与社会大文本互文生义... 本文以翻译符号学为理论视角,从历时与共时两个层面描述与解释符际翻译中《红高粱》小说、电影剧本、电影台本及电影符号文本链的互文性景观,揭示跨介质符号文本之间的互文作用与内在关联性,并综合论述符号文本链与社会大文本互文生义的过程与结果,以期为翻译符号学研究增加一个新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符号 符号文本 互文性景观 《红高粱》 符际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幕:电影符号文本的共建与异延 被引量:8
5
作者 孙伯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1-25,共5页
在新冠疫情的阴影尚未离去之际,线上观影成为大众最主要的观影形式,弹幕因此更为紧密地与观影活动相结合。弹幕的意义不仅在于使观众参与到了电影符号文本的意义建构中,而且使得观影活动直接具有了类似于戏剧活动中的剧场效应,尽管观众... 在新冠疫情的阴影尚未离去之际,线上观影成为大众最主要的观影形式,弹幕因此更为紧密地与观影活动相结合。弹幕的意义不仅在于使观众参与到了电影符号文本的意义建构中,而且使得观影活动直接具有了类似于戏剧活动中的剧场效应,尽管观众与演员之间无法像戏剧活动一样直接实现交流,但观众之间的交流却得以实现。弹幕改变的不仅是观众的观影模式,更是影片在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建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弹幕 线上观影 符号文本 伴随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风格、修辞在文本中的关系和存在方式 被引量:5
6
作者 谭光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6-104,共9页
情感、风格、修辞都可以是文本的非语义内容的附加意义。作为附加意义,情感是一种态度,风格是一种习惯;情感侧重内容,风格侧重形式;情感相对不稳定,风格相对稳定;情感是具体、个别的,风格是抽象、类型化的;情感作用于接受的动力机制,风... 情感、风格、修辞都可以是文本的非语义内容的附加意义。作为附加意义,情感是一种态度,风格是一种习惯;情感侧重内容,风格侧重形式;情感相对不稳定,风格相对稳定;情感是具体、个别的,风格是抽象、类型化的;情感作用于接受的动力机制,风格作用于解释方向和模式。修辞建立在目的论的基础上,是使文本传达有效的一切手段。情感和风格带上目的性,即成修辞。修辞的存在必须先假定存在一种中性的惯例,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中性的惯例只是一个暂时的文化约定,因此,"零度写作"并不真正存在,而是一个文化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研究 修辞学 风格学 文本符号 零度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伴随文本”——扩展“文本间性”的一种方式 被引量:142
7
作者 赵毅衡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共7页
任何符号文本,都在文本边缘之外或表达层之下,携带着大量没有进入文本本身的因素。这些"伴随文本"因素,严重影响符号的生产与解释。本文把表层伴随文本分成六种,即类文本(框架因素),型文本(类型因素),前文本(引用因素),元文本... 任何符号文本,都在文本边缘之外或表达层之下,携带着大量没有进入文本本身的因素。这些"伴随文本"因素,严重影响符号的生产与解释。本文把表层伴随文本分成六种,即类文本(框架因素),型文本(类型因素),前文本(引用因素),元文本(评论因素),超文本(链接因素),次文本(续写因素)。任何表意文本必须靠伴随文本才能与文化相连接,才能作为文本成立。从符号学-传达学角度来看:克里斯蒂娃提出的"文本间性"有所偏颇,应当进一步推演,因为这个概念没有能涵盖一系列性质很不相同的伴随文本。伴随文本对影响我们对符号文本的理解起重大作用,但是也可能用过头:当代文化中已经出现"伴随文本狂热"与"伴随文本过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符号文本 伴随文本 文本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符号与当代文学阐释学的话语生产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2-159,178,共9页
作为"媒介论"转向的理论产物,文学活动中的听觉问题愈益凸显。技术治下的听觉符号脱卸了传统文学审美场域中的观念性形态,以脱离音源在场的文本化存在成就了文学阐释场域的表征实践。无论是以广播剧为代表的听觉阐释模式抑或... 作为"媒介论"转向的理论产物,文学活动中的听觉问题愈益凸显。技术治下的听觉符号脱卸了传统文学审美场域中的观念性形态,以脱离音源在场的文本化存在成就了文学阐释场域的表征实践。无论是以广播剧为代表的听觉阐释模式抑或以影视、网络改编为代表的复合符号阐释模式,听觉符号凭依言、音、乐等多元形态的叙事体例打破了文学阐释学一度以来的语言主宰,以一种互文性的表征模式建构了当代文学阐释学复合符号的文本形态与集成式的叙事体例,从而在为"听觉现代性"提供文学佐证的同时,对中国当代文学阐释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同样提出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符号 媒介论 文学阐释学 听觉转向 复合符号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元宇宙时代的个体生存:一个文本区隔的视角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玮 马磊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98-110,172,共14页
元宇宙由建立在媒介技术基础上的符号文本构成。依据文本构筑方式的不同,元宇宙时代的符号文本可分为三类:以“表征”为逻辑构筑的纪实文本、以“仿像”为逻辑构筑的虚构文本、以“仿真”为逻辑构筑的虚实并置文本。元宇宙的全感官、深... 元宇宙由建立在媒介技术基础上的符号文本构成。依据文本构筑方式的不同,元宇宙时代的符号文本可分为三类:以“表征”为逻辑构筑的纪实文本、以“仿像”为逻辑构筑的虚构文本、以“仿真”为逻辑构筑的虚实并置文本。元宇宙的全感官、深沉浸、高拟真与强互动特征带来的符号文本边界不明与框架区隔弱化的问题,可能导致虚实混淆的收受风险。生活于元宇宙时代的个体需要对元宇宙中的符号文本进行从“媒介区隔”到“文类区隔”再到“心智区隔”的心理重建,以更好地区分经验现实、媒介再现与虚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虚拟世界 符号文本 框架区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社会视域下PLOG的符号景观构建与逻辑呈现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琦 徐金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9-56,共8页
随着媒介技术的变革以及人们对自我表达的强烈需求,PLOG作为以照片记录日常生活的新形式,逐渐风靡社交网络。PLOG传播过程中隐藏着大量的副文本、型文本、前文本、链文本等伴随文本,它们与符号文本共同延伸和扩展PLOG的表意空间,其引领... 随着媒介技术的变革以及人们对自我表达的强烈需求,PLOG作为以照片记录日常生活的新形式,逐渐风靡社交网络。PLOG传播过程中隐藏着大量的副文本、型文本、前文本、链文本等伴随文本,它们与符号文本共同延伸和扩展PLOG的表意空间,其引领的“图片+文字”的媒介表达形式被视为一种符号消费。在符号构建过程中,PLOG呈现出形象构建与个性化叙事、平台支撑与文化构建以及情感共鸣与身份认同等景观,并且在表达空间、社会交往、审美取向和消费行为上表现出多元化的景观逻辑。PLOG的势头方兴未艾,需关注过度沉迷于图像化表达、理想化形象构建以及隐私消费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PLOG 图像叙事 符号文本 符号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祖师爷信仰之于职业精神培育的符号学阐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凤翔 杨顺光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23,32,共9页
职业精神培育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但现代职业教育并未找到职业精神培育的适宜方式。传统职业群体利用祖师爷信仰培育从业者职业精神的经验是有价值的教育遗产。摒弃其神秘和功利意义,挖掘祖师爷信仰中的职业精神培育实践要义,对... 职业精神培育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但现代职业教育并未找到职业精神培育的适宜方式。传统职业群体利用祖师爷信仰培育从业者职业精神的经验是有价值的教育遗产。摒弃其神秘和功利意义,挖掘祖师爷信仰中的职业精神培育实践要义,对完善当前职业精神培育方式大有裨益。文章通过对祖师爷信仰的符号学解析发现,传统职业群体打造由"人"化"神"的祖师爷符号旨在激发从业者的主体意识,直观展现抽象的职业精神,并再创作祖师爷相关符号,促进职业精神的化生。结合祖师爷符号应用经验和当代发展现实,现代职业教育培育职业人职业精神时应发挥职业生涯规划作用,在顺应职业人个性生长的职业发展中激活主体意识;弘扬劳动模范和传播先进人物事迹,借助榜样形象展现优秀职业品质与职业精神;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职业精神符号文本再创作,使职业精神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精神 符号 祖师爷 职业主体 符号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