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文本的意义及其产生与确定 被引量:1
1
作者 洛特曼 王坤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72-78,共7页
尤里·米哈伊洛维奇·洛特曼(1922—),前苏联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塔尔图学派”代表人物.犹太人,生于列宁格勒.1950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1954年应邀赴位于爱沙尼亚的塔尔图大学工作.1960—1977年任该校俄罗斯文学教研室... 尤里·米哈伊洛维奇·洛特曼(1922—),前苏联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塔尔图学派”代表人物.犹太人,生于列宁格勒.1950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1954年应邀赴位于爱沙尼亚的塔尔图大学工作.1960—1977年任该校俄罗斯文学教研室主任.在西方影响颇大,与美国的雅各布森同为国际符号学协会副主席.其某些见解曾被誉为文学研究中的哥白尼革命.主要著作有:《结构主义诗学讲义》(1964)、《文化类型学论文集》(第一册,1970;第二册,1973)、《电影符号学和电影美学问题》(1973)、《诗歌文本分析.诗歌结构》(1972)等.《艺术文本的结构》(1970)为其代表作.本篇译自《艺术文本的结构》第二章,标题系译者所加.《the structureof the artistic text》,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77; 据美国密执安大学1977年版译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风格 文本的意义 电影符号学 结构链 莱蒙托夫 编码 自然语言 结构主义 模式系统 符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理解与文本意义的关系——解释学基本问题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王金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共6页
读者的理解与文本意义的关系问题,是解释学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本源的问题,即文本的意义是由读者的理解生成的还是理解是对文本意义的把握;第二个方面是同一性问题,即读者的理解能否正确地把握文本的意义。对... 读者的理解与文本意义的关系问题,是解释学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本源的问题,即文本的意义是由读者的理解生成的还是理解是对文本意义的把握;第二个方面是同一性问题,即读者的理解能否正确地把握文本的意义。对理解与文本意义的关系的不同理解,构成了解释学上的不同理论派别。本文坚持"客观主义"的解释学立场和文本意义的可理解性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 理解 文本 文本的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的解释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桑明旭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65,共14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恩格斯的误读、批评与马克思主义理解史上解释学视域的开启密切相关,过度强调文本理解过程中读者与作者的间距,也就放大了恩格斯与马克思的思想差异。在方法论层面对此深度回应,要求我们回到恩格斯本人的解释学立场。...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恩格斯的误读、批评与马克思主义理解史上解释学视域的开启密切相关,过度强调文本理解过程中读者与作者的间距,也就放大了恩格斯与马克思的思想差异。在方法论层面对此深度回应,要求我们回到恩格斯本人的解释学立场。事实上,恩格斯尽管没有使用过“解释学”概念,但在其关于“理解”“解释”的相关论述中,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序言、马克思遗稿整理出版的说明以及与诸多马克思主义“误解者”的论战中,却表达了极其丰富的解释学思想。这些思想涵盖了理解的本质及其对象、理解的条件及其限度、文本的意义及其来源、理解的相对性与绝对性、正确理解的可能性、理解的对错之分及其判断标准等诸多解释学基本问题。当前,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恩格斯的解释学思想,对深度驳斥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恩格斯的诘难、准确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关系以及“回到马克思”“让马克思走进当代”的关系、正确审视不同解释学流派、系统构建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解释学 理解的性质 文本的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律解释的限度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晓萍 王国龙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0-122,共3页
司法权的本质是一种解释法律的权力。司法过程中的法律解释是一种服从法律的解释,这一服从主要体现在法律解释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法律文本含义的确定性和客观性,法律解释中的法律意义的考量必须以法律文本含义的客观性为前提。法治要求... 司法权的本质是一种解释法律的权力。司法过程中的法律解释是一种服从法律的解释,这一服从主要体现在法律解释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法律文本含义的确定性和客观性,法律解释中的法律意义的考量必须以法律文本含义的客观性为前提。法治要求法律解释必须有一定的限度,应该捍卫司法克制主义的法律解释立场,反对过度解释法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 法律文本的含义 法律文本的意义 司法克制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说”的解释学随想
5
作者 王金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32,191,共6页
说和听,是人类交流精神的活动。解释学作为关于理解(听、读)的学说,也要研究说。"说"是听的对象。文本是"说",文本不是沉默的。"说"有说者,说者即作者。人们一经说,他和自己所说的关系就变成双重的,一方... 说和听,是人类交流精神的活动。解释学作为关于理解(听、读)的学说,也要研究说。"说"是听的对象。文本是"说",文本不是沉默的。"说"有说者,说者即作者。人们一经说,他和自己所说的关系就变成双重的,一方面,他永远是自己所说的作者,永远要对自己的所说负责;另一方面,他又是自己所说的读者,他对自己的所说不具有绝对优先的解释权,他和其他读者的关系是平等的。"说"是言语,是使用着的、活的语言,具有意义。"文本的意义"是指文本所说的内容,文本表达的作者的精神。语言是"说"的存在方面,意义是"说"的"非存在"方面。意义不是存在,既不是物质存在,也不是精神存在。人们一经说,其语言和意义都确定不变。"说"可以是说出认识,也可以是说出理解。说出认识,是说出存在着的事物;说出理解,是说出文本的意义或作者的精神。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精神活动,也是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一切说都是对听者说,没有听,就没有说。人类说和听的实践表明,人们能说和能听,即文本能表达作者的精神,读者能把握文本的意义;同时,说和听是具体的历史的活动,说者精神的表达和听者对文本意义的把握,都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 语言 文本的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勰的“味”说与现代解释学观念
6
作者 汪洪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9-86,共8页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加达默尔 现代解释学 海德格尔 “味” 文本的意义 阐释学 批评家 文学批评 存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写作理论透视
7
作者 吕信伟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0-33,共4页
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的后现代主义,以咄咄逼人之势席卷欧美,震撼了思想界,引发出一场世界大师级的“后现代主义论争”。就文化哲学和美学而言,新阐释学、接受美学、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等流派都参与了论争,各派观点相... 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的后现代主义,以咄咄逼人之势席卷欧美,震撼了思想界,引发出一场世界大师级的“后现代主义论争”。就文化哲学和美学而言,新阐释学、接受美学、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等流派都参与了论争,各派观点相互渗透、相互对立,构成了后现代主义论争多彩多姿的文化景观。90年代的今天,后现代主义在欧美已声势大减,但它却以强劲的力量叩响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大门,旋起龙卷风,形成一股风靡全球的社会文化潮流,成为世界性的“显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写作理论 体裁 后现代写作 文本的意义 非中心化 商品化 美学 解构主义 距离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