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本增强的共注意机制的多模态标签推荐 被引量:1
1
作者 冯皓楠 何智勇 马良荔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66,共7页
针对新型社交平台用户发布帖子时通常会使用标签来标记帖子的关键词或话题来提高自己在社交媒体中参与度的问题,使用了层级结构,从单词、短语和句子三个层级来提取文本特征。并且提出文本内容的汇总注意机制,将每个层级的语义内容总结... 针对新型社交平台用户发布帖子时通常会使用标签来标记帖子的关键词或话题来提高自己在社交媒体中参与度的问题,使用了层级结构,从单词、短语和句子三个层级来提取文本特征。并且提出文本内容的汇总注意机制,将每个层级的语义内容总结为一个特征向量,然后提出一个文本增强的共注意模型,将每个层级的语义分别与图像模态进行语义融合。同时,考虑到不同用户使用标签的偏好习惯等各不相同,引入一个外部存储单元来记录每个用户的历史标签习惯,计算当前待推荐帖子与历史帖子之间的相似度影响向量,建立用户的个性化模块。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文中基于多模态帖子内容理解和个性化模块分析模型相比与其他模型,在精确率、召回率和F 1分数上都有很大提升;提出的两个关于多模态内容理解的注意力机制和用户的个性化建模都对整体推荐效果有显著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层级建模 共注意机制 文本注意机制 多模态推荐 个性化推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档检索中文本片段化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宇 刘波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8-589,共12页
文档检索是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热点,相对于短文本文档具有信息丰富且冗长的特征。在长文本检索中,查询语句与长文本中的句子往往不是全部相关,可能会出现某些高相似片段的强干扰,因此查询语句与文档之间的相关性评分不能简单采用基于词... 文档检索是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热点,相对于短文本文档具有信息丰富且冗长的特征。在长文本检索中,查询语句与长文本中的句子往往不是全部相关,可能会出现某些高相似片段的强干扰,因此查询语句与文档之间的相关性评分不能简单采用基于词语或字符串之间的相似度计算。提出了一种文本片段化机制(TSM)进行文档检索,首先将每个候选文档划分成片段,再计算查询语句与文档片段之间的相关度,所使用的相关度匹配方案考虑了语义和词频等因素,筛选出关键的文本片段并得出相关片段比率,综合这些片段信息计算查询与文档之间的相关性得分,从而获取Top-K文档集。针对Glasgow信息检索专用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文本片段化机制进行文本匹配可以提高信息检索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片段化机制 文档检索 相关性评分 相关片段比例 片段整合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视域下昭陵碑志文本的生成机制与书写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焕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6-203,共8页
有别于以新出碑志勾勒作家生平,或着重分析碑志文体义例的研究路径,本文在昭陵神道碑、墓志铭并行的视域下探讨文本的生成机制与书写策略,着重阐述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互文异构是昭陵碑、志文本的并行模式。互文基于重构行实素材的... 有别于以新出碑志勾勒作家生平,或着重分析碑志文体义例的研究路径,本文在昭陵神道碑、墓志铭并行的视域下探讨文本的生成机制与书写策略,着重阐述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互文异构是昭陵碑、志文本的并行模式。互文基于重构行实素材的史源共性,异构源自碑志的文学传统与撰者的书写倾向,映照出文本功能、文体规范、实际创作的交融与张力;二、碑、志的书写差异所呈现的多样路径和历时流变,折射出唐廷的史权与史实的遮蔽;三、文本的悬隔和畸变揭示出朝廷、丧家、撰者的互动与折冲。以求通过并行视域的文本互证,深化文献、文本、文学的贯通研究,进而回溯和透析昭陵碑志的撰作现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陵 神道碑 墓志铭 文本生成机制 书写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运动与“五四”小说文本的分裂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永东 《学海》 CSSCI 2004年第2期176-179,共4页
“五四”小说文本的分裂现象与启蒙运动的影响有关。启蒙运动造成五四小说文本的分裂是多方面的 ,本文将就民族话语的强行参与。
关键词 启蒙运动 “五四”时期 小说 文本机制 启蒙思想 文学观念 民族话语 民族价值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本”诗学与黄庭坚的“换骨夺胎法”
5
作者 张汉良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33,共5页
“跨文本”术语出自当代法国文论家惹内特1980年代的著作。惹内特融合了文本论同行如克莉斯特娃等人的理论,以及作者本人前后的类似概念及用语,提出一套涵盖面更广大的,关于“文本生成”的分析工具。本文拟援用此概念,重新检视北宋黄庭... “跨文本”术语出自当代法国文论家惹内特1980年代的著作。惹内特融合了文本论同行如克莉斯特娃等人的理论,以及作者本人前后的类似概念及用语,提出一套涵盖面更广大的,关于“文本生成”的分析工具。本文拟援用此概念,重新检视北宋黄庭坚著名的“换骨夺胎”诗法,进而将之纳入现代诗学所关注的文本生成现象。在论述过程中,笔者将点评西方传统之文艺“模仿”说,以及晚近取代影响研究的“文本衍生”理论,但出发点与回归点仍然为我国传统固有的、以黄庭坚为代表的“诗法”实践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绍虞 黄庭坚 惹内特 文本 诗法 文本生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封许之命》年代再议——兼及《书》类文献在两周的整编与流传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冠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1-169,共9页
《封许之命》在文本结构、句式、用词及其所反映的赏赐制度等方面与一系列西周中晚期的文献有着较多的共通之处,由此可推断其文本应经历了数个阶段的变化。西周早期,在吕丁受封之初,应有原始的文字记录。西周中期以后,撰者参考册命文书... 《封许之命》在文本结构、句式、用词及其所反映的赏赐制度等方面与一系列西周中晚期的文献有着较多的共通之处,由此可推断其文本应经历了数个阶段的变化。西周早期,在吕丁受封之初,应有原始的文字记录。西周中期以后,撰者参考册命文书的范式,在周初原始记录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体文本的编撰和内容上的增改。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文本又得到了一定的增补。《封许之命》在西周时期便由许国人整编并保存,成为许国贵族子弟学习的教本,春秋以后流入楚地。《封许之命》文本中的年代特征,提示西周中期以后是一些文书档案向作为典籍的《书》类文献转化的节点,而且显示地方诸侯也进行了文献整编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许之命》 册命 文本生成机制 《书》类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语交叉分类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7
作者 林鸿飞 王剑峰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7-32,共6页
利用交叉分类机制共享因特网上各种语言的信息资源是知识挖掘的重要方法 ,本文给出了双语交叉分类的模型以及实现方法。其主要思想是不需要进行机器翻译和人工标注 ,利用文本特征抽取机制提取类别特征项和文本特征项 ,通过基于概念扩充... 利用交叉分类机制共享因特网上各种语言的信息资源是知识挖掘的重要方法 ,本文给出了双语交叉分类的模型以及实现方法。其主要思想是不需要进行机器翻译和人工标注 ,利用文本特征抽取机制提取类别特征项和文本特征项 ,通过基于概念扩充的对译映射规则自动生成类别和文本特征向量 ,在此基础上利用潜在语义分析 ,将双语文本在语义层面上统一起来 ,通过类别与文本的语义相似度进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交叉文本分类 概念扩充 潜在语义分析 空间向量模型 知识挖掘 语义相似度 文本特征抽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