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擒虎话本》文本性质试探——写本原生态视角的观察
1
作者 郑天楠 张涌泉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7,共10页
S.2144《韩擒虎话本》的文本书写和用字情况显示出,这是一个传抄本,而其祖本可能是一个听写本;文本的改字情况还显示出,写本在抄完后至少经历过一次校改.这种写本原生态的后期变异现象,在敦煌写本中具有普遍性.写本原生态视角的考察,有... S.2144《韩擒虎话本》的文本书写和用字情况显示出,这是一个传抄本,而其祖本可能是一个听写本;文本的改字情况还显示出,写本在抄完后至少经历过一次校改.这种写本原生态的后期变异现象,在敦煌写本中具有普遍性.写本原生态视角的考察,有助于明确文本性质、厘清文本层次,有利于还原写本生成与流布的动态过程,推动变文研究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写本 韩擒虎话本 原生态 文本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王杖”简册的文本性质与文体功能
2
作者 韩高年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7-55,共9页
武威发现的与汉代“高年授王杖”制度有关的简册有三个,一是1959年磨咀子汉墓出土的“王杖十简”,二是1981年征集所得之“王杖诏书令册”,三是1989年旱滩坡汉墓出土之“王杖简册”。以往研究者多将此类文本界定为抄撮律令而成之“挈令... 武威发现的与汉代“高年授王杖”制度有关的简册有三个,一是1959年磨咀子汉墓出土的“王杖十简”,二是1981年征集所得之“王杖诏书令册”,三是1989年旱滩坡汉墓出土之“王杖简册”。以往研究者多将此类文本界定为抄撮律令而成之“挈令”。考虑到三个王杖简册均出自墓葬,且与标志身份的“鸠杖”一同随葬等细节,以及“王杖十简”文本中提及墓主人幼伯的死亡时间等信息,有理由认为,此类简册应为配合丧礼而写作的“丧葬文书”。其文体功能则是一方面显示墓主人身份,另一方面也借用人间律令的权威昭告“地下”,以保证墓主人的特权不受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杖”简册 文本性质 文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诗论”文本性质与“今文”解诗传统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瀚墨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5-154,共10页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孔子诗论”一篇是大家认识这批竹书的开始,也是这批竹书中学者讨论最多的一篇,为研究先秦解诗传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但这篇文献并不完整,也不像之前大家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篇结构和逻辑都很严密的论文,而是论...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孔子诗论”一篇是大家认识这批竹书的开始,也是这批竹书中学者讨论最多的一篇,为研究先秦解诗传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但这篇文献并不完整,也不像之前大家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篇结构和逻辑都很严密的论文,而是论诗材料的汇编。这批材料不同于《毛诗》序,缺失类似于《毛诗》序中关于诗歌分类以及解诗历史框架之类的信息,反映的是一种不见于传世文献的“今文”解诗模式:“孔子诗论”之于《毛诗故训传》和《毛诗》序,类似于《春秋公羊传》或《春秋穀梁传》与《春秋左氏传》的关系,是通过单个字词构成的语义链条,来探求诗背后所隐藏的圣人思想和微言大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微言大义 文本性质 毛诗序 解诗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咏雪》的文本理解
4
作者 尤炜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41,共4页
阅读《咏雪》,要把“撒盐”“柳絮”的差别放到原文语境中去理解,应结合古人的用典去看待比喻的优劣;也要关注《世说新语》作为“纂缉之书”的文本性质,客观看待文章末句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文章体现的士族家庭生活的文化内涵,避免文... 阅读《咏雪》,要把“撒盐”“柳絮”的差别放到原文语境中去理解,应结合古人的用典去看待比喻的优劣;也要关注《世说新语》作为“纂缉之书”的文本性质,客观看待文章末句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文章体现的士族家庭生活的文化内涵,避免文本理解的偏颇和绝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雪》 文本理解 文本性质 《世说新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水城所出写本《粉蝶儿》探析
5
作者 赵阳 张蓓蓓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41,共10页
黑水城出土的写本《粉蝶儿》词,应是黑水城文献《吕观文进庄子义》的拥有者在阅读文献正面《庄子·齐物论》部分时,有感而发,在背面所忆写的北宋词作。该词的格律与宋代毛滂《粉蝶儿》(雪徧梅花)正体一致,为双调72字。另据文献正面... 黑水城出土的写本《粉蝶儿》词,应是黑水城文献《吕观文进庄子义》的拥有者在阅读文献正面《庄子·齐物论》部分时,有感而发,在背面所忆写的北宋词作。该词的格律与宋代毛滂《粉蝶儿》(雪徧梅花)正体一致,为双调72字。另据文献正面《吕观文进庄子义》天头处的部分反切注音推断,该词书写者为宋西北边陲文人或西夏人的可能性较大。此词可补《全宋词》及《全宋词补辑》之佚,且可印证中原文学作品在西夏的传播具有一定影响力,也证明了中原文学作品对西夏文学创作所起到的哺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城写本 《粉蝶儿》 校释 文本性质与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