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时代《资本论》诠释的“文本回归”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凯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52,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考探求《资本论》诠释的"文本回归"具有重要意义。"文本回归"已在新时代《资本论》诠释中凸显出来,这可从思想政治的鲜明导向、理论宣传的强烈共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考探求《资本论》诠释的"文本回归"具有重要意义。"文本回归"已在新时代《资本论》诠释中凸显出来,这可从思想政治的鲜明导向、理论宣传的强烈共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迫切要求和西方世界"重读《资本论》"等得到充分证明。新时代《资本论》诠释"文本回归"的深层原因,除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以及由此决定的人们认识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发展规律外,主要在于《资本论》诠释背景的历史变迁、诠释主体的继往开来、诠释成果的论说叠加、诠释主题的崭新重大等原因。新时代《资本论》诠释的"文本回归"主要内容就是"回归"原本的研究写作目的、基本的范畴和结论、根本的立场和方法、最权威的实践标准等。"文本回归"提出了新时代《资本论》诠释的主体要求,如站稳价值立场、把牢科学原则和方法、聚焦时代问题、立足实践创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文本回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价值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的适度回归:翻译社会学研究的微观发展——看20世纪20年代新月派翻译实践 被引量:9
2
作者 周俐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翻译学研究经历了从语言层面的分析到文化转向再回归社会这个更为宏观的层面。由于翻译的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翻译的外部因素,所以属于翻译的离心式研究。为了保持翻译学研究的生命力,需要适度的文本回归,即离心式研究与向心式研究... 翻译学研究经历了从语言层面的分析到文化转向再回归社会这个更为宏观的层面。由于翻译的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翻译的外部因素,所以属于翻译的离心式研究。为了保持翻译学研究的生命力,需要适度的文本回归,即离心式研究与向心式研究的结合。基于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通过分析新月派翻译实践及中国文学场域的自主化过程,尝试从三个方面,即分析符号资本的传递及转移、习性与场域的双向作用以及场域的自主化过程,进行翻译社会学的微观化及逆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途径 文本回归 诗歌翻译 新月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统文论以重新解读经典实现自我革新——以回归文本为例的论述
3
作者 胡大雷 《学术论坛》 2004年第5期113-117,共5页
古典文学的经典为"风骚"。汉代在对《离骚》的解读中,提出了作家的人格问题与作品的艺术特点问题,刘勰的解读,通过"必征言焉"的从文本出发,提出了对《离骚》的整体看法;汉代对《诗经》的解读,不离"美刺"... 古典文学的经典为"风骚"。汉代在对《离骚》的解读中,提出了作家的人格问题与作品的艺术特点问题,刘勰的解读,通过"必征言焉"的从文本出发,提出了对《离骚》的整体看法;汉代对《诗经》的解读,不离"美刺"政治伦理,朱熹从文本出发解读《国风》,看出了其情歌的意味。传统文论通过对"风骚"的几次解读,实现了理论观念的自我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论 经典 解读 回归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文本”——略论美国文学研究转向中的“理论”与“文本”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彬彬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0-144,共5页
本文针对近年来美国文学研究中出现的"回归文本"这一重要转向,通过简略梳理"传统研究思路——理论转向——文本转向"这一线索,审视"文本"与"理论"这一组关键概念所指向的文学研究方法和思路发... 本文针对近年来美国文学研究中出现的"回归文本"这一重要转向,通过简略梳理"传统研究思路——理论转向——文本转向"这一线索,审视"文本"与"理论"这一组关键概念所指向的文学研究方法和思路发生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互动关系的变化。目的在于说明,"文本"与"理论"之间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简单对立关系;而文本转向之后理论的意义就在于,在打破思维惯性的基础上提供切入或重新发现文本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 “理论” 回归文本 美国文学研究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英语阅读回归文本 被引量:6
5
作者 余慧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4-47,共4页
今年5月初,笔者有幸参加了扬州市教研室组织的英语学科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竞赛,内容为《牛津英语》(译林版)8BModule 2 Unit6“A charitywalk”中的Reading(1)“Oxfam Trailwalker”。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英语... 今年5月初,笔者有幸参加了扬州市教研室组织的英语学科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竞赛,内容为《牛津英语》(译林版)8BModule 2 Unit6“A charitywalk”中的Reading(1)“Oxfam Trailwalker”。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英语阅读教学的沼泽——目前,大多数的英语阅读课堂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以多媒体展示为主要手段,以师生问答为唯一途径,以语言点的落实为阅读目标,听、说、读、写等各种活动形式充斥着阅读课堂。在这热闹的课堂背后,却深藏着阅读课的隐忧——教师已经迷失了阅读的方向,学生的阅读能力正在丧失!真正的阅读课堂在呼唤文本的回归,期待文本的沉浸!下面以《牛津英语》8BUnit 6 Reading(1)“Oxfam Trailwalker”为例,粗浅地谈一谈本人基于文本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一点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阅读教学 回归文本 英语阅读课堂 《牛津英语》 阅读课堂教学 教学竞赛 同课异构 英语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回归中的几点感性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厚江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17,共5页
听完本届“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初中组的10节课,最深刻的印象是看到了语文教学的理性回归。它体现在阅读教学开始回归文本,回归阅读,回归语言。表演的成分少了,花里胡哨的PPt少了,莫名其妙的拓展少了,喧宾夺主... 听完本届“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初中组的10节课,最深刻的印象是看到了语文教学的理性回归。它体现在阅读教学开始回归文本,回归阅读,回归语言。表演的成分少了,花里胡哨的PPt少了,莫名其妙的拓展少了,喧宾夺主的各种非语文的活动少了。给人的感觉是语文回家了,语文课像语文课了,语文教师干正行了。10位老师的阅读教学无不立足文本进行教学,无不立足语言开展教学活动,无不千方百计地带着学生阅读。而这个回归的背后是他们对语文课程认识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回归 感性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 课堂教学 回归文本 观摩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古代体育史研究的当代形态与学术超越——读王俊奇教授《中国古代体育文化》有感 被引量:9
7
作者 邓星华 艾克拜尔.玉素甫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5-118,共4页
我国古代体育史研究的当代形态折射出了我国体育史研究的现状,主要体现在问题化形态下我国古代体育史史料的文本回归和理论化形态下我国古代体育史论域的视界融合。面对古代体育史研究的当代形态,我国古代体育史研究在现实紧张与理论紧... 我国古代体育史研究的当代形态折射出了我国体育史研究的现状,主要体现在问题化形态下我国古代体育史史料的文本回归和理论化形态下我国古代体育史论域的视界融合。面对古代体育史研究的当代形态,我国古代体育史研究在现实紧张与理论紧张中寻求突围,实现我国古代体育史研究的学术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体育史 体育史研究 文本回归 学术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路径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新夏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7-121,共5页
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主要有三条路径:回归文本、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面向时代和实践。在三种路径中,回到文本是前提,借鉴西方是参照,面向实践是根本。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是超越路径依赖,实现不同研究路径的... 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主要有三条路径:回归文本、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面向时代和实践。在三种路径中,回到文本是前提,借鉴西方是参照,面向实践是根本。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是超越路径依赖,实现不同研究路径的互补,使三种路径之间既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而并行发展,又相互借鉴和补充。实践路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主渠道,为此,特别需要确立研究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和超越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究路径 回归文本 西方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创新论”的系谱反思与场域批判——以文论的知识状况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开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3-107,共5页
"文论综合创新论"的考察揭示了其所建基的哲学基础及潜蕴着的文化深意。尽管"综合创新论"得到大力倡扬与接受,但并非不证自明,必须对其出场语境、前提条件、逻辑运思等局限性进行反思与批判。文论的当下构建正遭到... "文论综合创新论"的考察揭示了其所建基的哲学基础及潜蕴着的文化深意。尽管"综合创新论"得到大力倡扬与接受,但并非不证自明,必须对其出场语境、前提条件、逻辑运思等局限性进行反思与批判。文论的当下构建正遭到来自学科化、学院化的挑战,只有从文本的阅读与体验出发,将理论历史化,解救、释放出理论的衍生能力与现实性力量,才能在知识体制化的围堵中突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创新 欲望与焦虑 回归文本 文论历史化 衍生-行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红学问世百年之反思与研究前景展望
10
作者 赵建忠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共8页
新红学已经走过百年的历程,其对旧红学的突破主要体现在《红楼梦》作者和版本两个方面。以今日红学所取得的进展作百年学术检视,感觉新红学对曹雪芹及其家世的考证还比较粗疏,研究方法上的“大胆假设”也存在着主观臆测之嫌,这是《红楼... 新红学已经走过百年的历程,其对旧红学的突破主要体现在《红楼梦》作者和版本两个方面。以今日红学所取得的进展作百年学术检视,感觉新红学对曹雪芹及其家世的考证还比较粗疏,研究方法上的“大胆假设”也存在着主观臆测之嫌,这是《红楼梦》作者问题探讨始终不休的主要原因。笔者曾撰文提出《红楼梦》著作权的新命题“家族累积说”,故本文侧重于探讨新红学关于《红楼梦》版本问题的讨论,考察从残钞脂本到完整程本的演变轨迹。面对具有200多年接受史并在各个社会阶层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作品,我们应正视《红楼梦》一百二十回版本的整体客观存在,深入考察其折射出的不同历史时期的“集体无意识”。面对百年红学所存在的“经学化”倾向,“回归文本”才是正确的研究方向选择。反思新红学问世后的百年历程,其目的在于展望新时代红学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红学 著作权 版本演变 经学化倾向 回归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净语言、平和日常与时间智性论李琦诗歌的审美理想 被引量:3
11
作者 蒋雨珊 蒋登科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4-198,共5页
李琦在自述中将写作比作"擦拭银器的过程"。她的诗歌也像银器,流转静谧的光泽,同时传递朴素的生命哲学。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对她作品的性灵有很好的概说,李琦"在一种灵动的日常书写里,隐藏着一种通透的生命哲学,也浸透着... 李琦在自述中将写作比作"擦拭银器的过程"。她的诗歌也像银器,流转静谧的光泽,同时传递朴素的生命哲学。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对她作品的性灵有很好的概说,李琦"在一种灵动的日常书写里,隐藏着一种通透的生命哲学,也浸透着一种内在的知性情感和洞察世界的温润力量"。(1)李琦诗歌的确缺乏群体记忆、宏大叙事的参与,她也说自己"选择做一个很小的诗人"。她的诗本分、自如,令人心神安然,避开故布疑阵的意象森林,还原着诗歌与生活本真的模样。从家庭、家乡再到世界,她的文字一直"心平气和,优美而舒展"(《大海苍茫》)。写自然圣洁,写人世温情,诗人如何使文字获得游刃有余的呼吸感?又如何在不食人间烟火的超脱与质朴的俗世生活间转换?基于这样的意识,本文试图回归文本,还原李琦诗歌审美理想的构建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文学奖 诗歌评论 诗歌审美 智性 回归文本 宏大叙事 生命哲学 李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