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本发生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齐小刚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8-51,共4页
文本发生学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研究文学的新方法。它主张通过文学的"起源的材料",尤其是文学手稿的研究,阐释文学创作的发生过程,从而解释作品的形式和意义。文本发生学的发展、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开创了文学研... 文本发生学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研究文学的新方法。它主张通过文学的"起源的材料",尤其是文学手稿的研究,阐释文学创作的发生过程,从而解释作品的形式和意义。文本发生学的发展、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开创了文学研究的新视角:从静态的现象描述转向动态的过程研究;从作品研究转向"起源的材料"与"前文本"的研究;从事件的历史性研究转向认知逻辑性研究。文本发生学的理论构建及其实践证明,它对于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发生学 起源材料 文本 动态研究 起源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案研究:从《兰舟—中国女诗人》的翻译手稿看译者主体性——以文本发生学方法为视角 被引量:7
2
作者 迟欣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39-144,共6页
文本发生学方法是研究手稿的理论基础。美国"垮掉派之父"——雷克思罗斯的手稿收藏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它是研究者的"起源性材料"。从对"前文本"的历史性研读入手,逐渐进入认识逻辑性研究。追问雷... 文本发生学方法是研究手稿的理论基础。美国"垮掉派之父"——雷克思罗斯的手稿收藏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它是研究者的"起源性材料"。从对"前文本"的历史性研读入手,逐渐进入认识逻辑性研究。追问雷氏诗歌译本何以发生?合译者钟玲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如何?什么样的因素、又是如何影响到诗人个性化的翻译?并借助道格拉斯·罗宾逊的翻译理论再一次探寻译者主体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舟—中国女诗人》 手稿 文本发生学 译者主体性 道格拉斯·罗宾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在边缘”——鲁迅及中国新文学手稿研究的理论与问题 被引量:4
3
作者 符杰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5-170,共6页
中国新文学的手稿研究可谓整理有余,理论不足;考证有余,阐释不足。像鲁迅这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国民作家",手稿文献虽几经整理与影印出版,手稿研究仍极为薄弱。涂改的鲁迅手稿文字才可能真正保证鲁迅形象不被涂... 中国新文学的手稿研究可谓整理有余,理论不足;考证有余,阐释不足。像鲁迅这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国民作家",手稿文献虽几经整理与影印出版,手稿研究仍极为薄弱。涂改的鲁迅手稿文字才可能真正保证鲁迅形象不被涂改。如果说手稿的意义在于从"边缘"影响"中央",那么,手稿研究的路径则在于挖掘边缘影响的意义与机制。在鲁迅大量的手稿中,我们可以藉由边缘的空白、修改、涂抹、增删与连接,感受一种异常活跃的创作思维,一种反复推敲的修辞艺术,一种内心世界的幽隐曲折,一种时代风浪的扑面喧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边缘 新文学手稿 文本发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