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明融合与世界秩序的价值取向
1
作者 于光胜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3-87,共5页
对和平与安全的谋求、商贸交流与人员交往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文明融合的进程。文明融合主要体现在英语成为一种世界性语言、宗教信仰的国际性和多元性更加明显以及市场经济和现代民主观念被普遍接受等方面。文明融合有助于世界... 对和平与安全的谋求、商贸交流与人员交往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文明融合的进程。文明融合主要体现在英语成为一种世界性语言、宗教信仰的国际性和多元性更加明显以及市场经济和现代民主观念被普遍接受等方面。文明融合有助于世界秩序的良性发展,它对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及国际社会的合理与公正具有积极作用。一般而言,文明融合可以采取文明间的交流与互补、文明的适应以及文明的转型等三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融合 世界秩序 价值取向 多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文明和大陆文明的融合:“一带一路”下的中国大战略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祥建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19,共6页
当今世界又重新进入了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激烈博弈的新时代,全球范围内的利益、掌控力和话语权将成为不同文明之间竞争的焦点。文章从文明特征的视角来分析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关系,探讨其演化规律、未来路径和影响效应,提出了人类文... 当今世界又重新进入了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激烈博弈的新时代,全球范围内的利益、掌控力和话语权将成为不同文明之间竞争的焦点。文章从文明特征的视角来分析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关系,探讨其演化规律、未来路径和影响效应,提出了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并分析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方向和崛起之路。从文明体系的视角探讨了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能够为中国文化复兴和"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智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文明 大陆文明 文明冲突 文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的融合:全球化视角下的东西方文明对话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明伟 《新视野》 CSSCI 2004年第4期65-67,共3页
人类历史上重大的发明和进步,都是东西方文明相互启发与合作的产物。在21世纪全球化的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很可能综合出人类更新、更高的文化成果,东西方文明的融合,将产生带动人类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
关键词 全球化 东方国家 西方国家 人类文明 文明融合 文明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传播中的制度冲突与融合
4
作者 贺培育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6-50,共5页
文化或文明的隔离在任何一种文明发生的初始阶段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同的地区和民族其土壤中萌生的文明幼芽,只有在相对隔绝的情况下,才能够沿着一条单一的取向——有利于本地区、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取向,不断累积和发展,从而形... 文化或文明的隔离在任何一种文明发生的初始阶段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同的地区和民族其土壤中萌生的文明幼芽,只有在相对隔绝的情况下,才能够沿着一条单一的取向——有利于本地区、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取向,不断累积和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不同的文明间无限制的遭遇和交往会使处于萌芽阶段的文明陷于流失状态和彼此间无休止的相互冲突、融合及重组之中,从而失去各自独立的发展。然而,隔离又是相对的,传播和交流是绝对的,如果一味地处于隔离状态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十分有害的。古埃及文明就是因为始终没能摆脱隔离状态而未与其它文明发生必要的遭遇和交往,最后遭受了自我毁灭的命运。因此,任何一种文明或文化都必须在与其他文明的交往和遭遇、互动中汲取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冲突 制度文明 传播中 制度融合 物质文明 文明过程 封建制度 文明融合 维新变法 社会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与当代文明的融合——兼驳“文明冲突论”
5
作者 黎红雷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8-91,共4页
当代文明融合的趋势 随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旧秩序的最终瓦解,在世界舞台上迎来了许多非常重大的变化。无论是在贸易、科技,还是生活方式上,全球一体化都为文明的融合创造了新的契机。
关键词 文明冲突论” 当代文明 儒家文明 文明融合 西方文明 儒学 东方文明 土耳其 西方管理思想 亨廷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交往与融合中的文明冲突 被引量:7
6
作者 戴圣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27,共6页
文明冲突是世界不同文明交往与融合的必然结果。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文明冲突的存在,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因此,在不同文明的交往与融合中,存在文明冲突是正常的,但像亨廷顿那样过度地放大文明冲突,并把它看作是当今世界... 文明冲突是世界不同文明交往与融合的必然结果。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文明冲突的存在,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因此,在不同文明的交往与融合中,存在文明冲突是正常的,但像亨廷顿那样过度地放大文明冲突,并把它看作是当今世界对立与割裂的根源的思想,在理解与认识上是有问题的。文明之间的冲突并不是不可解的,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与文明观的视野中,实现不同文明体之间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与普遍交往是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冲突的根本出路与方法。因此,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视野中,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并不是无法克服的,也不是永久存在的,亨廷顿从文明冲突的视角来解释当今世界格局的思想,在解释方式上可能存在本末倒置的问题。由此可见,不是不同文明体之间的冲突导致了当今世界的格局与秩序,相反,是不同文明体之间的交往与融合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当今世界的格局与秩序。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是不同文明体之间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终决定着当今世界的格局与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交往与融合 文明冲突 世界文明 社会生产力 唯物主义历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视域下现代乡村文明的建构
7
作者 邢子豪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9期43-45,共3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视域下建构现代乡村文明回应了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乡村篇章的现实要求。基于此,本文试图阐释现代乡村文明在广义与狭义层面的内涵,并从狭义层面论述其核心要素,厘...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视域下建构现代乡村文明回应了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乡村篇章的现实要求。基于此,本文试图阐释现代乡村文明在广义与狭义层面的内涵,并从狭义层面论述其核心要素,厘清其对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和助力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意义。同时,从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和促进城乡文明融合发展三个方面探讨建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问题导向 现代文明 建构原则 文明融合 视域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稻作起源到中华文明成长的早期历史图景 被引量:4
8
作者 郭立新 郭静云 《齐鲁学刊》 CSSCI 2022年第4期31-38,共8页
世界最早的稻作新石器革命的发祥地在中国,最早的原生文明之一亦在中国。南岭至长江流域是东亚渔民、农民定居生活的摇篮,其中走完全程并结出硕果的是澧阳—洞庭平原万年前的十里岗文化和彭头山文化。后者完全放弃狩猎野兽,只保留在水... 世界最早的稻作新石器革命的发祥地在中国,最早的原生文明之一亦在中国。南岭至长江流域是东亚渔民、农民定居生活的摇篮,其中走完全程并结出硕果的是澧阳—洞庭平原万年前的十里岗文化和彭头山文化。后者完全放弃狩猎野兽,只保留在水边射鸟和捕捞,发展渔业和采集水域食物,并专心驯化水稻和鸡鸭,修建环濠聚落,初创历法,成为后世农耕定居生活的典范。此地社会一脉相承发展之后,在公元前四千多年前创造专业化的生产和交易,相继修建城市,发明冶炼和文字,创建国家。发源于长江中游的历史长河万年不绝,并逐渐与中国其它地区文化交流与同化融合。中华大文明的形成,虽然一直以发展平原农耕文明为主流,但同时也不断融合吸收山地猎民文化、不同区域农耕和半农耕混合文化以及草原游战和游牧文化,绵延至今而越发壮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革命 原生文明 文明融合 中华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乘旦等著:《欧洲文明:民族的冲突与融合》
9
作者 徐凤丹 《学海》 CSSCI 2004年第1期206-208,共3页
关键词 钱乘旦 书评 《欧洲文明:民族的冲突与融合 民族主义 权力集中 宗教冲突 民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时期的中原文化与中华文明共同体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昭炜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29,共14页
周公营洛,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文化政治的基本格局。北宋时期,中国的文化中心再次回到洛阳,洛学在与蜀学、关学、新学等互动中脱颖而出,回应佛教冲击的时代问题,在文明冲突中捍卫中华文化主体;集成中国优秀文化,实现创造性发展,在新时... 周公营洛,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文化政治的基本格局。北宋时期,中国的文化中心再次回到洛阳,洛学在与蜀学、关学、新学等互动中脱颖而出,回应佛教冲击的时代问题,在文明冲突中捍卫中华文化主体;集成中国优秀文化,实现创造性发展,在新时代确立中华文明的主体;承接周公、孔孟的道统并创造性发展,由道南与湖湘开启朱子学,形成程朱理学。周公在地中洛阳定都,中央与四方的关系是定都伊始便面临的政治主题,并一直影响到宋朝。宋朝与辽、金、西夏、蒙古在政治上竞争,最终形成元朝的政治统一体;元朝融合汴梁、临潢、会宁、兴庆、和林等政治中心,将北京作为新的政治中心。元朝的程朱理学北上,中国的文化中心亦从洛阳转移到北京,北京成为中华文明共同体的文化与政治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化 周公营洛 洛学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申左元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I0022-I0022,共1页
7月11—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贵州省人民政府举办的2021年"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主题论坛在贵阳举行。会议采用"线上+线下、主会场+分会场、成果发布+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探索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 7月11—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贵州省人民政府举办的2021年"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主题论坛在贵阳举行。会议采用"线上+线下、主会场+分会场、成果发布+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探索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机制。会议认为,必须正视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风险挑战,使生态文明成为乡村振兴的方向和动力,讲好中国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 线下 主题论坛 专题研讨 成果发布 文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学校德育的伦理基础:基于半熟人社会的伦理反思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桂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7-94,共8页
乡村的现代转型,形成了一种伦理上未成熟的半熟人社会形态。由此导致了乡村伦理的混乱与衰落,使乡村学校德育陷入无依靠的无根状态。研究者提出了现代主义、乡土人文主义与文明融合论三种视角来探索乡村教育的现代出路。文明融合论为乡... 乡村的现代转型,形成了一种伦理上未成熟的半熟人社会形态。由此导致了乡村伦理的混乱与衰落,使乡村学校德育陷入无依靠的无根状态。研究者提出了现代主义、乡土人文主义与文明融合论三种视角来探索乡村教育的现代出路。文明融合论为乡村伦理重建以及乡村学校德育发展提供了一种具有历史生长力的理论视角。乡村学校德育需要积极融合乡土伦理与现代伦理的资源,实现人情伦理与契约伦理的统一,为乡村学校德育的方向设想与内容设计奠定社会伦理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半熟人社会 文明融合 人情伦理 契约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文化视域的彰显
13
作者 张志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共5页
将历史唯物主义与文明间力量变化、互动关系等放到一起研究就会发现,在中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足以彰显中华文明的视域以应对异质文明的侵伤。这要求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化为中国化... 将历史唯物主义与文明间力量变化、互动关系等放到一起研究就会发现,在中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足以彰显中华文明的视域以应对异质文明的侵伤。这要求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化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此构建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之间视域融合的地基。这样既有益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同时又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存在方式 文明融合 文化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和谐世界思想的新世界观 被引量:1
14
作者 冷树青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3-86,共4页
和谐世界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国家思想的重大创新。深化和谐世界思想的研究,要求进一步探讨它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谐世界思想是唯物史观关于人类文明横向互动融合和民族国家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体现出社会主义价值的时代要求,... 和谐世界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国家思想的重大创新。深化和谐世界思想的研究,要求进一步探讨它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谐世界思想是唯物史观关于人类文明横向互动融合和民族国家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体现出社会主义价值的时代要求,由此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世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世界思想 文明发展的横向融合 和平竞争与借鉴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疑难问题解答
15
作者 尤志心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4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苏教版 李约瑟 英国 高中 语文教学 备课参考 阅读教学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 文明的对话·碰撞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