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生态思潮的超越与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建构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雨辰 黄俊溶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6,158,共8页
随着对西方生态思潮缺陷的认识,我国学术界提出了摆脱生态文明的西方霸权话语、建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的任务。西方生态思潮虽然在具体理论观点上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但其共同缺陷是秉承文化决定论的思维方式和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立... 随着对西方生态思潮缺陷的认识,我国学术界提出了摆脱生态文明的西方霸权话语、建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的任务。西方生态思潮虽然在具体理论观点上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但其共同缺陷是秉承文化决定论的思维方式和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立场,否定发展中国家人民群众的环境权和发展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超越西方生态思潮和对中华传统生态智慧创造性转化的结果。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同目的和任务,决定了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建构应当在超越西方生态思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中生态文明话语的争论,既具有捍卫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权、环境权和发展权的发展观功能,又具有促进全球生态治理和共同发展的境界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西方生态思潮 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方环境伦理学对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雨辰 周宜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0-78,共9页
以“人类是否对自然承担直接道德义务”的问题为根据,可以将西方环境伦理学划分为非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环境伦理学存在尖锐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背后却具有理论基础、价值立场的一致性。从理论基础的一致性... 以“人类是否对自然承担直接道德义务”的问题为根据,可以将西方环境伦理学划分为非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环境伦理学存在尖锐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背后却具有理论基础、价值立场的一致性。从理论基础的一致性看,它们都割裂自然观与历史观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使得它们不去探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下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实际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是如何断裂的,进而把生态危机的本质归结为生态价值观的危机,秉承的都是一种抽象的文化价值决定论;从价值立场的一致性看,它们不仅都是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辩护的伦理学,而且漠视人民群众和发展中国家为了消除贫困追求生存的发展权与环境权,是一种以追求“生活质量为导向”的“西方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开始于对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引进、评介,由此形成借鉴或认同人类中心主义或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类型的生态文明理论。随着学术界对西方环境伦理学在理论基础和价值立场上的缺陷的认识更加深入,学术界提出了环境伦理学本土化的理论主张,这也使得学术界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在吸收西方环境伦理学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建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理论谱系的生态文明理论,并最终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西方环境伦理学关于生态本体论、生态价值观等问题的争论,对我国不同理论谱系的生态文明理论都产生了影响,厘清这种影响不仅有利于促进环境伦理学的本土化,而且有利于我们建构一种能够既维护中国的发展权与环境权,又有利于促进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伦理学 人类中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环境约束下大国工业化的困境与文明模式的创新——“成本外化工业文明”的反思与生态文明建设思考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孝德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8-41,共4页
金砖四国崛起真正冲击的不是西方的经济主导地位问题,而是西方式的工业文明模式的本身。西方式工业文明是一种"成本外化模式"适于少数国家独享的文明,在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下,占世界人口40%的金砖四国,需要重建一种适于全人类... 金砖四国崛起真正冲击的不是西方的经济主导地位问题,而是西方式的工业文明模式的本身。西方式工业文明是一种"成本外化模式"适于少数国家独享的文明,在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下,占世界人口40%的金砖四国,需要重建一种适于全人类共享的低能耗、自净化的"成本内化"生态文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砖四国 成本外化的工业文明 成本内化的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会创造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 被引量:27
4
作者 陈学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共6页
把建设生态文明的希望寄予中国,认为在21世纪中国最有可能创建一种新的人类文明,这是有根据的。根据之一是中国目前的领导层,即中共高层领导,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根据之二是中国已形成了成熟的、前沿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这就是习... 把建设生态文明的希望寄予中国,认为在21世纪中国最有可能创建一种新的人类文明,这是有根据的。根据之一是中国目前的领导层,即中共高层领导,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根据之二是中国已形成了成熟的、前沿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这就是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的引导下走向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具体表现在: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新建制将走出个人原子主义;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同时也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会逐步地走向为了人类的真实的需要而进行生产;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会滋生一种人的新的存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 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 全面的生产 人的存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主义“伦理”—“道德”形态的逻辑进路 被引量:47
5
作者 牛庆燕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1-96,共6页
在人类文明的演化史上,生态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关注生物个体—关爱生命整体—关怀生态实体的生命演进历程。如果说,"生物中心主义"关注生物个体的生命权益,但由于缺乏普遍的"实体性"依托,最终处于"... 在人类文明的演化史上,生态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关注生物个体—关爱生命整体—关怀生态实体的生命演进历程。如果说,"生物中心主义"关注生物个体的生命权益,但由于缺乏普遍的"实体性"依托,最终处于"作恶的待发点上",遭遇"伦理"—"道德"形态的分裂与对峙,那么,"生态中心主义"则将伦理关怀的中心由个体生命拓展到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但是"居留地"的可靠性遭遇"意志自由"的抽象普遍性,同样无可避免地陷入"伦理"—"道德"形态的悖论与风险之中。人类生态觉悟的辩证运动继续向前推进,未来社会应当建构接纳、包容、整合甚至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多元对话的生态主义"伦理"—"道德"共生互动的价值生态和理论形态,这是生态时代人与世界关系的文明生态觉悟,也是一场世界观的革命和"形态论"的理论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中心主义 生态中心主义 “伦理”—“道德”形态 文明的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主体性哲学的追寻到专门化哲学的建构——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程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雨辰 崔玉娟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0,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反思、批判了立足于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立场的教科书体系"以物为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形成了教科书改革范式和后教科书范式,经历了从对主体性的追寻到对主体性的反思的发展过程,使马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反思、批判了立足于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立场的教科书体系"以物为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形成了教科书改革范式和后教科书范式,经历了从对主体性的追寻到对主体性的反思的发展过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现代实践论哲学,形成了诸多针对实践问题的专门化哲学,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空间,而且建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人的生活世界的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动力和机理在于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质,并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结合的理论成果,是21世纪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专门化哲学 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