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文明比较研究的中国民族学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亚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3,155,共10页
中国民族学的学科建设要以发现基于自身的普遍知识价值为目标,在西方民族学之外提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进而将中国从近代西方民族学与民族主义研究的知识谱系中解脱出来,从比较文明研究入手,重新思考中国“民族”概念的意涵。中国文明是...
中国民族学的学科建设要以发现基于自身的普遍知识价值为目标,在西方民族学之外提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进而将中国从近代西方民族学与民族主义研究的知识谱系中解脱出来,从比较文明研究入手,重新思考中国“民族”概念的意涵。中国文明是以时空循环制度为基础的,不同于以律法为基础的印欧文明和以信仰为基础的闪米特-阿拉伯文明,中国的民族也因此不同于西方基于日耳曼人的现代性为基础的nation。中国民族学的知识使命即在于以一种普遍知识方案提防走向过度的相对主义、在时空制度的现代转型过程中探寻少数民族的现代化方案、在后革命时代以国家的道德事业为基础来重构中国的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比较研究
中国民族学
时空制度
民族学事实
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瞭望文明:在共同生活中收获智慧构筑安全——关于比较文明研究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敏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4-99,共16页
个人与社会一直在风险中前行,寻求安全是共同生活的一个核心内容,这一过程促成了重要的智慧形态。文明的比较研究有助于解释基本的智慧形态——风险求存、彼此宽容、和平共处,以及它们的更新、发展、递进和留下的问题。文明的比较研究...
个人与社会一直在风险中前行,寻求安全是共同生活的一个核心内容,这一过程促成了重要的智慧形态。文明的比较研究有助于解释基本的智慧形态——风险求存、彼此宽容、和平共处,以及它们的更新、发展、递进和留下的问题。文明的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把握中西文明各自的特点,感悟到一种醇厚的世俗底蕴——对现世生活的关注、对人和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刻意追求,如何凝成了中国文化的基调。文明的比较研究也揭示了,以往共同生活(特别是西方现代性以来)所构筑的安全底线被一一突破,现有问题已经涉及到文化和文明的极深处。从而催生了一种思考:我们时代的文明也许踏入了另一个周期,正在走近一个新的分水岭。在这一转折期,面对新的风险和安全问题的挑战,中华文明的智慧显示出特别的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比较
文明
研究
智慧形态
个人与社会的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涂尔干:作为文明研究的社会理论
被引量:
13
3
作者
渠敬东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2-60,共9页
一百年前,身处一战硝烟之中的涂尔干和他的弟子们,面对四分五裂的欧洲及世界,力图从社会的规范秩序的性质入手,进而探求在所有社会中存在、具本体性的宗教生活的基础性意义,并进而最终扩展至对世界诸文明及其历史的比较研究。涂尔干及...
一百年前,身处一战硝烟之中的涂尔干和他的弟子们,面对四分五裂的欧洲及世界,力图从社会的规范秩序的性质入手,进而探求在所有社会中存在、具本体性的宗教生活的基础性意义,并进而最终扩展至对世界诸文明及其历史的比较研究。涂尔干及其学派的成员们,想要通过这样的思考和研究路径,去回应欧洲及现代文明的失范、过度世俗化及狂热暴力对抗的危机,探求真正常存的人类文明社会之根脉。这也正是今天我们应当学习的西方社会理论传统的宝贵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尔干
总体社会
宗教
比较
文明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明史观与多元现代化:爱森斯塔特的理论
被引量:
4
4
作者
方汉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3-28,共6页
以色列社会学家与比较文明学者爱森斯塔特(S.N.Eisenstadt,1923—)在分析经济全球化语境下的现代化与现代性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文明史观念与多元现代化理论,在国际学术界自成一家,影响广泛。他从新的角度阐释了雅斯贝尔斯的"...
以色列社会学家与比较文明学者爱森斯塔特(S.N.Eisenstadt,1923—)在分析经济全球化语境下的现代化与现代性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文明史观念与多元现代化理论,在国际学术界自成一家,影响广泛。他从新的角度阐释了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观念,建立了现代化研究的文明历史观,并且通过文明比较的方法,在比较中国与日本、欧洲与印度等不同类型的现代化的基础上,认为不同民族文明对于其现代化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他的学说对于我国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森斯塔特
文明
史观
比较
文明
研究
现代化与现代性
多元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文明比较研究的中国民族学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亚辉
机构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3,155,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川甘青地区传统藏族社会的亲属制度和基层政治结构”(编号:21BMZ00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国民族学的学科建设要以发现基于自身的普遍知识价值为目标,在西方民族学之外提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进而将中国从近代西方民族学与民族主义研究的知识谱系中解脱出来,从比较文明研究入手,重新思考中国“民族”概念的意涵。中国文明是以时空循环制度为基础的,不同于以律法为基础的印欧文明和以信仰为基础的闪米特-阿拉伯文明,中国的民族也因此不同于西方基于日耳曼人的现代性为基础的nation。中国民族学的知识使命即在于以一种普遍知识方案提防走向过度的相对主义、在时空制度的现代转型过程中探寻少数民族的现代化方案、在后革命时代以国家的道德事业为基础来重构中国的整体性。
关键词
文明比较研究
中国民族学
时空制度
民族学事实
少数民族
Keywords
comparative civilization studies
China’s Ethnology
institution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cycles
ethnological fact
ethnic minorities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瞭望文明:在共同生活中收获智慧构筑安全——关于比较文明研究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敏
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4-99,共1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关于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个体安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07ASH001)
文摘
个人与社会一直在风险中前行,寻求安全是共同生活的一个核心内容,这一过程促成了重要的智慧形态。文明的比较研究有助于解释基本的智慧形态——风险求存、彼此宽容、和平共处,以及它们的更新、发展、递进和留下的问题。文明的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把握中西文明各自的特点,感悟到一种醇厚的世俗底蕴——对现世生活的关注、对人和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刻意追求,如何凝成了中国文化的基调。文明的比较研究也揭示了,以往共同生活(特别是西方现代性以来)所构筑的安全底线被一一突破,现有问题已经涉及到文化和文明的极深处。从而催生了一种思考:我们时代的文明也许踏入了另一个周期,正在走近一个新的分水岭。在这一转折期,面对新的风险和安全问题的挑战,中华文明的智慧显示出特别的意涵。
关键词
文明
比较
文明
研究
智慧形态
个人与社会的安全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涂尔干:作为文明研究的社会理论
被引量:
13
3
作者
渠敬东
机构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2-60,共9页
文摘
一百年前,身处一战硝烟之中的涂尔干和他的弟子们,面对四分五裂的欧洲及世界,力图从社会的规范秩序的性质入手,进而探求在所有社会中存在、具本体性的宗教生活的基础性意义,并进而最终扩展至对世界诸文明及其历史的比较研究。涂尔干及其学派的成员们,想要通过这样的思考和研究路径,去回应欧洲及现代文明的失范、过度世俗化及狂热暴力对抗的危机,探求真正常存的人类文明社会之根脉。这也正是今天我们应当学习的西方社会理论传统的宝贵遗产。
关键词
涂尔干
总体社会
宗教
比较
文明
研究
分类号
C91-0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明史观与多元现代化:爱森斯塔特的理论
被引量:
4
4
作者
方汉文
机构
苏州大学中文系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3-28,共6页
基金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比较文学理论研究"(06JSBZW005)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以色列社会学家与比较文明学者爱森斯塔特(S.N.Eisenstadt,1923—)在分析经济全球化语境下的现代化与现代性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文明史观念与多元现代化理论,在国际学术界自成一家,影响广泛。他从新的角度阐释了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观念,建立了现代化研究的文明历史观,并且通过文明比较的方法,在比较中国与日本、欧洲与印度等不同类型的现代化的基础上,认为不同民族文明对于其现代化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他的学说对于我国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爱森斯塔特
文明
史观
比较
文明
研究
现代化与现代性
多元现代化
Keywords
Eisenstadt,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about civilization
research on comparative civilizations
modernitics and modernity
multiple modernitics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文明比较研究的中国民族学
张亚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瞭望文明:在共同生活中收获智慧构筑安全——关于比较文明研究的社会学分析
杨敏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涂尔干:作为文明研究的社会理论
渠敬东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文明史观与多元现代化:爱森斯塔特的理论
方汉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