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文明倡议:推进人类文明多样性的中国方案
1
作者 云新雷 夏立平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145,150,共17页
以四个“共同倡导”为主要内容的全球文明倡议不仅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还传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思想,更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的全球文明观。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既守护了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应然法则,为不同文明破解“文明冲突论”提供... 以四个“共同倡导”为主要内容的全球文明倡议不仅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还传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思想,更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的全球文明观。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既守护了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应然法则,为不同文明破解“文明冲突论”提供了根本遵循,还顺应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为世界各国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指明了前进方向,更回应了发展与安全的时代主题,为国际社会共建人类文明百花园贡献了中国方案。在推动和落实全球文明倡议的国际进程中,中国需要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国际法治精神,落实联合国《不同文明对话全球议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合作,共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使命;建立国家间文化合作机制,丰富各国民间人文交流内涵;创设全球性的文明对话平台,推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外交思想 全球文明倡议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视域下的“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2
作者 冯游游 黄旭东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71,共9页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作为全球文明倡议中的第一个“共同倡导”,其所涉及的是对文明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以及对待这一规律所应采取的态度。超越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等各种版本的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话语,在百年未有之大...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作为全球文明倡议中的第一个“共同倡导”,其所涉及的是对文明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以及对待这一规律所应采取的态度。超越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等各种版本的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话语,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格局中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及世界文明新秩序是“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出场逻辑与时代语境。“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要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提供了全新交往范式。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重要组成部分的“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不仅是对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积极回应,更是为破解当代世界文明格局所面临的矛盾冲突,回应“人类文明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之问、世界之问所提出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文明 全球文明倡议 世界文明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多样性与和谐世界的构建——学习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被引量:3
3
作者 方世南 《学习论坛》 2006年第2期5-8,共4页
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提出的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构想,具有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文明多样性与和谐世界构建具有紧密联系的三层内涵:和谐世界是多样性文明和谐共存的世界,和谐世界是多样性文明对话... 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提出的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构想,具有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文明多样性与和谐世界构建具有紧密联系的三层内涵:和谐世界是多样性文明和谐共存的世界,和谐世界是多样性文明对话沟通的世界,和谐世界是多样性文明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多样性 和平 发展 和谐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与文明多样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国章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6期23-27,共5页
差异构成了文明多样性的前提,也构成了普世价值产生的前提。也正是在差异基础上的相互作用,才使得不同文明形式之间,既存在矛盾对立的状态,也存在通顺和谐的状态。而只有通顺和谐的状态,才可能是文明多样性持续存在和发展的根据。而相... 差异构成了文明多样性的前提,也构成了普世价值产生的前提。也正是在差异基础上的相互作用,才使得不同文明形式之间,既存在矛盾对立的状态,也存在通顺和谐的状态。而只有通顺和谐的状态,才可能是文明多样性持续存在和发展的根据。而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互惠的交往和交换及交流方式,正是全球化所承载的公正平等、自主和民主、自由与博爱的普世价值的承载者和实现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文明多样性 普世价值 社会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文明多样性的历史进步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梁树发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60-63,共4页
把文明的多样性看作为历史进步的动力的观点 ,是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的科学认识。在揭示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规律的意义上 ,以生产方式为坐标的理解和划分是关于文明形态的根本的、科学的理解和划分。文明的多样性通过多种形式表现... 把文明的多样性看作为历史进步的动力的观点 ,是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的科学认识。在揭示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规律的意义上 ,以生产方式为坐标的理解和划分是关于文明形态的根本的、科学的理解和划分。文明的多样性通过多种形式表现为历史进步的动力。社会主义文明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标志的进步文明形态 ,也是一种全面进步的文明形态。中华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对于世界历史和文明进步具有巨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多样性 历史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的异质与超越——略论江泽民关于“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重要思想
6
作者 李光和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2期13-15,共3页
“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关于世界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认识。它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 江泽民 世界文明多样性 理论渊源 思想内涵 理论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样性文明奏响和谐的时代强音——评《时代与文明——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与各国文明多样性》
7
作者 林小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7-128,共2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时代、时代的主题以及文明多样性问题在不同的时期都有过不同的论述.在当今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明多样性的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正确地认识当今时代以及时代的主题?……
关键词 文明多样性 全球化 和平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元代江南文化看民族融合与中华文明的多样性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得芝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5-13,共9页
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多民族共生与融合的历史进程,元代是中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实现了全国大一统,与外域的交往也达到空前规模,民族融合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了前代。儒学教育和汉文化的熏染不... 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多民族共生与融合的历史进程,元代是中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实现了全国大一统,与外域的交往也达到空前规模,民族融合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了前代。儒学教育和汉文化的熏染不仅提升了蒙古人和色目人的汉文化素养,也给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俗带来不少变化。元代汉、南人在语言文字等方面对蒙古文化也多有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江南文化 民族融合 中华文明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关于传统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脉络、议题及趋势
9
作者 王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61,178,179,共13页
19世纪以降,随着西方汉学的成型,传统中国的民间信仰逐渐不再被视为迷信而成为客观的研究对象。百余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海外学者越来越认识到,民间信仰作为传统中国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文化整合的历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 19世纪以降,随着西方汉学的成型,传统中国的民间信仰逐渐不再被视为迷信而成为客观的研究对象。百余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海外学者越来越认识到,民间信仰作为传统中国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文化整合的历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法套用西方的宗教概念加以阐释,由此展开了多学科多方面的考察,近年来更开拓出若干新议题和新方向,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我们理解文明多样性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 传统中国 民间信仰 文化整合 文明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被引量:2
10
作者 宁静 李清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5期120-122,共3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推动力就是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人类文明进步史就是一部文明交流互鉴史,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古代文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互相交流,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化。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兴,因隔离封闭而衰。基于人类命运共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推动力就是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人类文明进步史就是一部文明交流互鉴史,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古代文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互相交流,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化。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兴,因隔离封闭而衰。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文明交流互鉴包括实质意义上的平等,以互相欣赏为基础的合作,开放包容的态度和鼓励创新的共同追求等丰富的原则和内涵。在此基础上,我们便能做到求同存异、共谋发展和共克时艰,实现文明之间的和谐共处和全人类的普遍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交流互鉴 文明多样性 全球化 文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俞成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0,共7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从历史唯物主义视野考察,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于文化实践的场域之中,它继承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文化主体性的理论,坚持人民至上的文化价...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从历史唯物主义视野考察,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于文化实践的场域之中,它继承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文化主体性的理论,坚持人民至上的文化价值立场,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价值理念;它继承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文化能动性的理论,以系统性思维突出强调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国家安全大局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突出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价值,从而揭示了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它继承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文化多样性的理论,深刻剖析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样态,阐明了文明的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等基本特征,揭示了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基本规律,为人类文明的和平交往提供了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 文化主体性 文化能动性 文明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明意蕴与国际传播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6-100,共5页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为当代人类解决全球性冲突、实现整体性发展提供的重要思想公共品。阐明全人类共同价值,至关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是要从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处来找根源,基于历史深处的事实与哲学,以内在哲学阐释外在行动,在传播过程中凸...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为当代人类解决全球性冲突、实现整体性发展提供的重要思想公共品。阐明全人类共同价值,至关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是要从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处来找根源,基于历史深处的事实与哲学,以内在哲学阐释外在行动,在传播过程中凸显人类意识、人民意识与人文意识,让不同政治实体与文化族群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一价值理念在处理当代世界问题中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华文明 文明多样性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社会进步:文明交流互鉴动力论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英 杨扬 田祥茂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6期34-40,共7页
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社会总进程的主旋律,正是文明交流互鉴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唯有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才能破解全球问题,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可以说,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从动力论... 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社会总进程的主旋律,正是文明交流互鉴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唯有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才能破解全球问题,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可以说,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从动力论角度来看,文明多样性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原生动力,文明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内生动力,文明互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外生动力。文明交流互鉴动力论深刻剖析了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构成与支撑,有力彰显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把握人类社会进步走向并作出合理的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多样性 文明交流 文明互鉴 动力 人类社会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种文明可以而且应当和谐相处 被引量:1
14
作者 庞仁芝 崔明军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5,共3页
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各种文明可以而且应当取长补短、长期共存。构筑一个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和当今世界现实提出的一个的远见卓识,表达... 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各种文明可以而且应当取长补短、长期共存。构筑一个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和当今世界现实提出的一个的远见卓识,表达了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反映了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于我们科学坚持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多样性 和谐世界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共处的正义原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被引量:2
15
作者 范宝舟 王嘉曦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7-112,共6页
文明共处贯彻正义原则,是文明间实现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前提。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为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提供深层次的精神“黏合力”和不可或缺的精神自觉。文明共处正义原则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 文明共处贯彻正义原则,是文明间实现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前提。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为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提供深层次的精神“黏合力”和不可或缺的精神自觉。文明共处正义原则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习近平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时代节律,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高度,创构了文明共处的正义原则,即,尊重文明多样性、维护文明平等、注重文明共生共存。这一文明共处正义原则的创构,有力地驳斥了“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文明隔阂论”“文明威胁论”等错误思想;清晰地表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文明间必须遵循包容、平等、共存等精神的核心内容;充分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的中国智慧,为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所不可或缺的文明间的相互理解提供可供遵循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多样性 文明平等性 文明对话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内在意蕴、时代价值与实践遵循 被引量:7
16
作者 范周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0-34,共5页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阐释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内在意蕴,应沿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寻根探源,...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阐释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内在意蕴,应沿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寻根探源,将其置于中华文明整体特性中理解。理解中华文明包容性的时代价值,对于应对百年变局、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要以“两个结合”为基本遵循,充分发挥人民主体性地位,在开放包容中探索实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包容性 文明多样性 交流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要义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志成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35,135,共20页
历史发展表明,包容共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旋律,交流互鉴是一切优秀文明保持创新活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百年大变局的加速演进与全球化进程的深刻调整,不同文明的交汇、碰撞甚至冲突更加频繁,全球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面对人类文... 历史发展表明,包容共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旋律,交流互鉴是一切优秀文明保持创新活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百年大变局的加速演进与全球化进程的深刻调整,不同文明的交汇、碰撞甚至冲突更加频繁,全球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面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性选择,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原则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坚持以全人类共同价值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知,坚持通过传承和创新推动传统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坚持以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充分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为促进全球文明治理、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文明倡议 文明多样性 全人类共同价值 全球文明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把握“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四点内涵 被引量:8
18
作者 马立志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52,共7页
面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时代潮流,习近平站在人类文明和世界道义高度,在深入思考多样性文明何以和谐共生共存共进的基础上,提出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的重要观点,主要有四点深刻内涵:一是人类各种文明是在继... 面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时代潮流,习近平站在人类文明和世界道义高度,在深入思考多样性文明何以和谐共生共存共进的基础上,提出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的重要观点,主要有四点深刻内涵:一是人类各种文明是在继往开来和交流互鉴中走到今天的,二是文明交流互鉴要把握好文明相通属性,三是文明交流互鉴要以平等为前提,四是文明交流互鉴要拉紧人文交流合作的共同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交流互鉴 文明多样性 人文交流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道路对人类文明的历史性贡献 被引量:33
19
作者 陈学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8,共1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属于中国历史,也属于世界历史,它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这种贡献主要表现在:中国道路增强了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中国道路彰显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中国道路开辟了和平发展的人类文明新路;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属于中国历史,也属于世界历史,它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这种贡献主要表现在:中国道路增强了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中国道路彰显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中国道路开辟了和平发展的人类文明新路;中国道路为人类文明破解难题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人类文明 物质基础 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和平主义 世界性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全球人权治理的本质审视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亚明 杨文帅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2,共10页
总的来说,现代人权意味着人类社会崇高的道德诉求、政治理想与法律规范。中国提出并践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人权的政治性、道德性和法理性三个本质维度引领着全球人权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正确回应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道德诉求,引... 总的来说,现代人权意味着人类社会崇高的道德诉求、政治理想与法律规范。中国提出并践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人权的政治性、道德性和法理性三个本质维度引领着全球人权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正确回应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道德诉求,引领全球人权治理从“普世价值”到“共同价值”的共识转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正确回应了世界历史的政治理想,引领全球人权治理从“单边主义”到“多边主义”的秩序转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正确回应了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的法律规范,引领全球人权治理从“强权即公理”到“良法即善治”的机制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人权治理 共同价值 文明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