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中海与“海中地”——就早期文明中心答客问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正明 《江汉论坛》 1988年第3期42-46,23,共6页
【问】近几年里,文化讨论的热度有持续上升之势.当代的文化革新,前世的文化传统,乃至远古的文化起源,无不受到人们深切的关注.您的兴趣,现在似乎转移到东方文明中心与西方文明中心的比较上去了,……【答】那是早期的东方文明中心和早期... 【问】近几年里,文化讨论的热度有持续上升之势.当代的文化革新,前世的文化传统,乃至远古的文化起源,无不受到人们深切的关注.您的兴趣,现在似乎转移到东方文明中心与西方文明中心的比较上去了,……【答】那是早期的东方文明中心和早期的西方文明中心.【问】您所讲的"早期",有明确的上限和下限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中心 文明古国 自然环境 文化起源 古代国人 次生形态 旧大陆 文明时代 下限 族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古代中国文明中心的迁移 被引量:3
2
作者 段昌群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5-88,共14页
如果把农耕作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象征,那么中国早在8000多年前就拉开了文明史的序幕。[1]在历史长河中,伴随频繁的战争和改朝换代与政权的更替,中国文明的中心先后从文明的主源头之一的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发生了众所周知的迁移。以朝... 如果把农耕作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象征,那么中国早在8000多年前就拉开了文明史的序幕。[1]在历史长河中,伴随频繁的战争和改朝换代与政权的更替,中国文明的中心先后从文明的主源头之一的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发生了众所周知的迁移。以朝代时间先后为序,从我国古代几个主要古都的空间方位的变更就可以粗略地看出文明中心迁移的轨迹。[2]五代十国以前,中国文明中心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内由起源地向东迁移,宋朝以后,文明中心完全移到了南方的长江流域,这也就是史学上称的“文明东进南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不少的研究从文化、政治等因素给予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文明中心 人类活动 黄河下游平原 黄河流域 环境容量 黄河下游地区 长江流域 生态危机 环境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成为古代东亚文明中心的地理条件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听昌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5-80,共6页
中国成为古代东亚文明中心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条件。中国地处北温带的"文明走廊",是世界上少有的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大面积地域之一。中国有自成一体的地理结构,因此尽管历史上时有短暂的分裂,最后都复归... 中国成为古代东亚文明中心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条件。中国地处北温带的"文明走廊",是世界上少有的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大面积地域之一。中国有自成一体的地理结构,因此尽管历史上时有短暂的分裂,最后都复归统一。中国处于欧亚大陆的东端,西面有喜马拉雅山和帕米尔高原作屏障,在这相对隔绝的地理空间里,中华民族创造了上下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地处"季风亚洲"中心地带的中国在近代经过了凤凰涅槃式的浴火重生,注定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成为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地理条件 东亚文明中心 战略地位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世界文明中心”的能力评价系统
4
作者 李建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2-46,共5页
一个国家或地区要作为“世界文明中心”,必须具备很强的经济文明能力子系统和非经济文明能力子系统,并使两种能力子系统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机制。这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充当“世界文明中心”的基本条件,也是其作为“世界文明中心”
关键词 世界文明中心 经济文明能力子系统 非经济文明能力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地表植被与我国古代文明中心的迁移 被引量:1
5
作者 砚梅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09-111,共3页
试论地表植被与我国古代文明中心的迁移砚梅自殷商王朝起,经春秋战国、秦朝、汉朝、唐朝等直到北来长达三千年左右的时间,黄河流域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然而,具有如此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黄河流域,却在北宋以后... 试论地表植被与我国古代文明中心的迁移砚梅自殷商王朝起,经春秋战国、秦朝、汉朝、唐朝等直到北来长达三千年左右的时间,黄河流域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然而,具有如此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黄河流域,却在北宋以后丧失了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植被 古代文明中心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探析
6
作者 王邦根 傅琼 《乡村论丛》 2025年第3期87-92,共6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以基层为导向,面向群众的新平台、新阵地,在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上具有多重维度价值。突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赋能乡村文化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以基层为导向,面向群众的新平台、新阵地,在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上具有多重维度价值。突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在实践主体、活动内容和运行机制方面的局限,应从职能转型、资源重塑、目标升华等方面入手,选优、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文明实践 乡村 文化振兴 价值意蕴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取向
7
作者 霍亚琴 《南方农机》 2025年第7期101-103,125,共4页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内在契合性,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现实需要,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此,文章通过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内在契合性,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现实需要,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此,文章通过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提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发现,虽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推动社会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瓶颈。特别是在思想认识、资源整合、志愿服务和群众参与等方面存在较大改善空间,影响了其整体效能。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加强党建引领、推动资源整合、优化志愿服务供给、提升群众参与积极性等方面发力,同时建立长效可持续的体制机制,以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社会文明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时代文明实践 现实困境 路径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系统耦合架构探析
8
作者 蒲婷婷 马琴南 宋建章 《河北农业》 2025年第5期11-14,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需加强耦合,乡村振兴战略为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赋予了新的实践背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也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于系统耦合理论,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耦合作用机理... 乡村振兴战略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需加强耦合,乡村振兴战略为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赋予了新的实践背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也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于系统耦合理论,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耦合作用机理,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两个子系统如何克服耦合困境,通过要素耦合、内容耦合、机制耦合,找到耦合的路径,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融合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新时代文明实践 系统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范式与路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如何科学有效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被引量:2
9
作者 钟学丽 张云溵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5-31,共7页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以基层为导向、以群众为面向科学有效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新平台、新阵地,其核心使命在于宣传好、传播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凝聚政治共识、深化志愿服务的基本功能,推动基层思...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以基层为导向、以群众为面向科学有效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新平台、新阵地,其核心使命在于宣传好、传播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凝聚政治共识、深化志愿服务的基本功能,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学有效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具有鲜明的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主要由思想引领聚民心、政策解读解民忧和回应及时疏民意三方面内容构成。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常态长效发展,需要从传播体系打造、传播方式转型、宣传队伍培养3个方面着手,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科学有效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强堡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文明实践 党的创新理论 宣传 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生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教育功能发挥的逻辑分析——以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2
10
作者 余玮平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8,共9页
作为政策宣讲的讲台、文化生活的舞台以及移风易俗的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宣传、教育、关心和服务群众中发挥重要的教育作用。从空间生产理论看,这一教育功能的实现,离不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响应民众需求的空间实践、强化文明共... 作为政策宣讲的讲台、文化生活的舞台以及移风易俗的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宣传、教育、关心和服务群众中发挥重要的教育作用。从空间生产理论看,这一教育功能的实现,离不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响应民众需求的空间实践、强化文明共同体的空间表征以及激活群众参与的表征性空间。为进一步彰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方面的积极作用,亟须注重新时代文明实践“空间实践”的“可及性”、“空间表征”的“主体性”和“表征空间”的“自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新时代文明实践 教育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标准化建设:理论本质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33
11
作者 章寿荣 程俊杰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45,共4页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着眼更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守正创新、全面加强而采取的一项战略举措。由于缺乏统一理论指导,各地在试点过程中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着眼更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守正创新、全面加强而采取的一项战略举措。由于缺乏统一理论指导,各地在试点过程中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还普遍存在理解不深、认识模糊的问题。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标准化建设就是要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发现理论本质和客观规律,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从理论上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提升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其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标准化建设的实现路径是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大力整合阵地资源,创新开展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机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文明实践 标准化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广东省汕尾市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碟 《农村农业农民》 2023年第22期29-33,共5页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党中央为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而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以广东省汕尾市为例,分析了汕尾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经验做法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提高思想认识、做实文明实...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党中央为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而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以广东省汕尾市为例,分析了汕尾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经验做法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提高思想认识、做实文明实践,加强阵地建设、优化配置资源,聚焦群众需求、打造特色项目,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等,以期为各地高质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文明实践 群众需求 志愿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运行机制优化——基于数字化嵌入视角的实践进路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威 李林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100,127,共11页
作为文明实践的组织末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路径。运行机制及其主体框架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支撑保障,对于文明实践落地和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但随着文明实践深入以及外部环境嬗变... 作为文明实践的组织末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路径。运行机制及其主体框架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支撑保障,对于文明实践落地和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但随着文明实践深入以及外部环境嬗变,运行机制局部频现棘手难题。本研究以数字化嵌入视角,尝试将数字工具植入运行机制主体框架中,破解其局部难题并实现数字化蜕变,以期在数字化的赋能下,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资源聚合和效能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文明实践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历史传承、现实境况和未来取向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少进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0-88,127,共10页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广泛深刻的创新创造,它与党百年奋斗紧紧依靠群众、宣传动员群众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彰显了党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广泛深刻的创新创造,它与党百年奋斗紧紧依靠群众、宣传动员群众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彰显了党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深刻揭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历史传承,辩证审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现实境况,正确把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未来取向,对于深刻理解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战略定位、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实践自觉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文明实践 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核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意义·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顾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2期249-251,共3页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有利于加强乡村的建阵地建设,有利于树新风凝聚乡村正能量,有利于安民心促进乡村和谐稳定。针对存在的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较弱、实践活动的形式...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有利于加强乡村的建阵地建设,有利于树新风凝聚乡村正能量,有利于安民心促进乡村和谐稳定。针对存在的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较弱、实践活动的形式单一、实践内容吸引力不强、实践活动开展氛围不浓等困境,提出如下对策:一是注重理论和活动创新;二是注重与文明创建相结合;三是注重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四是注重与乡村治理相结合;五是注重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文明实践 乡村 文化振兴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寻乌经验”
16
作者 黄亮 《村委主任》 2022年第9期37-39,共3页
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其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动力,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有效载体,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寻乌县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 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其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动力,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有效载体,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寻乌县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效果显著,通过搭建“三加一”模式、固定“四大机制”、拓展“五大形式”,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助力,为高质量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贡献“寻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文明实践 寻乌经验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实现机制——基于杭州市桐庐县的实践分析
17
作者 张淑云 姜浩 《村委主任》 2023年第5期21-23,共3页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全国全面推进,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其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被称为打通宣传、教育、关心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提升公共素养、重塑社会信任关系和激发社会群体活力等发面发挥着不可...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全国全面推进,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其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被称为打通宣传、教育、关心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提升公共素养、重塑社会信任关系和激发社会群体活力等发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够有效回应基层社会治理中“群众参与不足,多元协商治理格局尚未形成”的问题。文章以桐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为例,分析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三个实现机制,不仅丰富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也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全国的提质深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文明实践 社会治理 实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实践赋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逻辑、内蕴动力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明海 周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1,共6页
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文明实践已经融入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在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筑牢农村意识形态工作阵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 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文明实践已经融入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在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筑牢农村意识形态工作阵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文明实践是文明培育和文明创建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其内蕴的思想凝聚力、文化涵育力、服务动员力、组织执行力,体现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文明实践赋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壮大文明实践主体力量,打造文明实践特色项目,推动“两个中心”深度融合,夯实文明实践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实践 新时代文明实践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治理媒介化路径:“两个中心”融合的现实逻辑与行动框架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可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2-57,共6页
在国家基层治理体系中,作为基层宣传工作阵地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重要的协同治理主体。“两个中心”由于战略定位、发展进程、价值目标等均具有一致性,近年来由独立发展逐步转向互动融合。本文通过分析“两个中心”... 在国家基层治理体系中,作为基层宣传工作阵地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重要的协同治理主体。“两个中心”由于战略定位、发展进程、价值目标等均具有一致性,近年来由独立发展逐步转向互动融合。本文通过分析“两个中心”在交流、互动、融合过程中的政策导向、平台拓展以及业务互动等基础状况,提出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的网络空间、群众路线、智慧体系以及公共服务等行动框架。结合媒介化社会中治理逻辑与媒介逻辑的相互形塑,理解基层治理由“中介化”转向“媒介化”的发展趋势,对“两个中心”融合发展在价值阐释上的理论建构与行动框架下的实践路径进行创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媒介化 两个 县级融媒体 新时代文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的缘起与中国视角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迎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6-168,共13页
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是对外交往。丝绸之路的产生缘起于人类对遥远文明的向往。中国以外古代文明中心中的三个,即尼罗河中下游、两河流域与印度河古文明之间,因地理距离较近,一直往来不断。但中国文明所在东亚大陆,东临大海... 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是对外交往。丝绸之路的产生缘起于人类对遥远文明的向往。中国以外古代文明中心中的三个,即尼罗河中下游、两河流域与印度河古文明之间,因地理距离较近,一直往来不断。但中国文明所在东亚大陆,东临大海,西为荒漠,北接草原,西南为青藏高原,实际上处于相对较为封闭的地位,与其他文明中心的交往,无论循海路还是陆路,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资源均极为巨大。由此论述对外交往对古代中国的必要性、发展远距离对外交通的可能性、历史上的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总结古代中国人民化不利为有利,对丝绸之路发展作出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延伸切入15世纪欧洲崛起中内含的中国因素和明清中国在应对世界大变时的教训,以历史比较的眼光讨论了当代新丝绸之路计划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游牧文明 文明中心 大航海 郑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