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三曹”与建安文学风气的形成
1
作者
董志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5-128,共4页
建安前后,以“三曹”为核心形成了浓郁的文学风气。“三曹”凭借其特殊身份和地位,聚集大批文学人才,并创造了适合他们施展文学才能的条件;“三曹”自身也都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他们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在带动其他作...
建安前后,以“三曹”为核心形成了浓郁的文学风气。“三曹”凭借其特殊身份和地位,聚集大批文学人才,并创造了适合他们施展文学才能的条件;“三曹”自身也都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他们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在带动其他作家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才使建安时期的文坛出现了独特繁荣的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曹
文学风气
文学
人才
创作条件
自身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雅颂之音”与“讽谕之鸣”:论礼乐复兴视域下的宋初文学
2
作者
罗超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8,共8页
宋初文坛纷繁复杂,不仅呈现出南北对峙、难以融合的紧张局面,还产生了时文与古文的创作分歧。而于此之外,士人群体内又共同含纳着一股颂美君王功业、宣扬帝国政治的风气。尽管从传统文艺审美的角度看,这种风气催生的文学作品多属程式化...
宋初文坛纷繁复杂,不仅呈现出南北对峙、难以融合的紧张局面,还产生了时文与古文的创作分歧。而于此之外,士人群体内又共同含纳着一股颂美君王功业、宣扬帝国政治的风气。尽管从传统文艺审美的角度看,这种风气催生的文学作品多属程式化的礼仪书写,但若将之置于宋初礼乐复兴视域下进行更深层次解读,则于某些赋颂中可观觇士大夫政治主体意识的觉醒迹象,且雅颂主旋律中讽喻之声的鸣起,又宣示了宋初文人对唐人风雅观的进一步开拓。这些被程式化书写遮蔽的内容,实质是政治与文学的合奏交响,二者间表里经纬的错综关系及由此生成的强力互动,正体现出此间特殊的文学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
宋代
雅颂
文学风气
儒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理论批评化:趋势与问题
被引量:
5
3
作者
赖大仁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3,共3页
西方传统文学理论的批评化转向,并非仅仅停留在对文学现象与文学经验的描述上,而是非常注重追求建构一整套相应的批评理论,显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化的努力。我国文学研究发展的情形也大致可作如是观,但又有特殊性。文学理论走向批评化的...
西方传统文学理论的批评化转向,并非仅仅停留在对文学现象与文学经验的描述上,而是非常注重追求建构一整套相应的批评理论,显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化的努力。我国文学研究发展的情形也大致可作如是观,但又有特殊性。文学理论走向批评化的结果,难免使文学理论本身学理性弱化,科学性品格降低。这种倾向若发展得严重,形成风气,就会造成文学理论研究浮躁化、泡沫化,难以指望有真正的深化与拓展。因此,有必要进行学科反思。同时,加强文学批评理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理论
批评化
学科反思
学科定位
意识形态
文学风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汉魏六朝的献赋现象
被引量:
10
4
作者
刘青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9,共10页
作为汉魏六朝文学原生态的重要构成,汉魏六朝的献赋活动是认识这一时期政治和文学之关系的重要角度。两汉的献赋活动不但促成了汉代赋体创作的空前繁荣,而且成为影响后世的重要传统。六朝的献赋活动和两汉献赋传统的一个大的不同,是受...
作为汉魏六朝文学原生态的重要构成,汉魏六朝的献赋活动是认识这一时期政治和文学之关系的重要角度。两汉的献赋活动不但促成了汉代赋体创作的空前繁荣,而且成为影响后世的重要传统。六朝的献赋活动和两汉献赋传统的一个大的不同,是受诏作赋的情况更加多样化,尤其是君臣同赋或令臣下同赋的情形大量出现;在功能上,则是文学本身的特性显得更突出。这是六朝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汉魏六朝献赋活动的基本机制,是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下,献赋成为皇权政治的重要点缀和庙堂文学的重要构成,它体现了皇权的尊贵,彰显了朝廷的美政以及士人的政治热情。汉魏六朝的赋体乃至整个文学的基本性质仍然是以皇帝和诸侯王为主导的、以政治和政治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庙堂文学,当时的大部分文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仍旧是宫廷文学侍从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赋
汉魏六朝
庙堂
文学
政治体制
文学风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三曹”与建安文学风气的形成
1
作者
董志全
机构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5-128,共4页
文摘
建安前后,以“三曹”为核心形成了浓郁的文学风气。“三曹”凭借其特殊身份和地位,聚集大批文学人才,并创造了适合他们施展文学才能的条件;“三曹”自身也都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他们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在带动其他作家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才使建安时期的文坛出现了独特繁荣的景观。
关键词
三曹
文学风气
文学
人才
创作条件
自身创作
Keywords
Cao Cao, Cao Pi, Cao Zhi
literature tendency
talented persons of literature
creative condition
selfcreation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雅颂之音”与“讽谕之鸣”:论礼乐复兴视域下的宋初文学
2
作者
罗超华
机构
山东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8,共8页
基金
202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礼制视域下的宋代文学生态研究”(22YJC751019)。
文摘
宋初文坛纷繁复杂,不仅呈现出南北对峙、难以融合的紧张局面,还产生了时文与古文的创作分歧。而于此之外,士人群体内又共同含纳着一股颂美君王功业、宣扬帝国政治的风气。尽管从传统文艺审美的角度看,这种风气催生的文学作品多属程式化的礼仪书写,但若将之置于宋初礼乐复兴视域下进行更深层次解读,则于某些赋颂中可观觇士大夫政治主体意识的觉醒迹象,且雅颂主旋律中讽喻之声的鸣起,又宣示了宋初文人对唐人风雅观的进一步开拓。这些被程式化书写遮蔽的内容,实质是政治与文学的合奏交响,二者间表里经纬的错综关系及由此生成的强力互动,正体现出此间特殊的文学生态。
关键词
礼乐
宋代
雅颂
文学风气
儒道
Keywords
Ritual and Music
Song Dynasty
Yasong
Literary Style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理论批评化:趋势与问题
被引量:
5
3
作者
赖大仁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3,共3页
文摘
西方传统文学理论的批评化转向,并非仅仅停留在对文学现象与文学经验的描述上,而是非常注重追求建构一整套相应的批评理论,显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化的努力。我国文学研究发展的情形也大致可作如是观,但又有特殊性。文学理论走向批评化的结果,难免使文学理论本身学理性弱化,科学性品格降低。这种倾向若发展得严重,形成风气,就会造成文学理论研究浮躁化、泡沫化,难以指望有真正的深化与拓展。因此,有必要进行学科反思。同时,加强文学批评理论的研究。
关键词
文学
理论
批评化
学科反思
学科定位
意识形态
文学风气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汉魏六朝的献赋现象
被引量:
10
4
作者
刘青海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9,共10页
基金
上海市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项目成果(S30403)
上海师范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古典文献学"
文摘
作为汉魏六朝文学原生态的重要构成,汉魏六朝的献赋活动是认识这一时期政治和文学之关系的重要角度。两汉的献赋活动不但促成了汉代赋体创作的空前繁荣,而且成为影响后世的重要传统。六朝的献赋活动和两汉献赋传统的一个大的不同,是受诏作赋的情况更加多样化,尤其是君臣同赋或令臣下同赋的情形大量出现;在功能上,则是文学本身的特性显得更突出。这是六朝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汉魏六朝献赋活动的基本机制,是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下,献赋成为皇权政治的重要点缀和庙堂文学的重要构成,它体现了皇权的尊贵,彰显了朝廷的美政以及士人的政治热情。汉魏六朝的赋体乃至整个文学的基本性质仍然是以皇帝和诸侯王为主导的、以政治和政治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庙堂文学,当时的大部分文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仍旧是宫廷文学侍从的角色。
关键词
献赋
汉魏六朝
庙堂
文学
政治体制
文学风气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三曹”与建安文学风气的形成
董志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雅颂之音”与“讽谕之鸣”:论礼乐复兴视域下的宋初文学
罗超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文学理论批评化:趋势与问题
赖大仁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汉魏六朝的献赋现象
刘青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