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文学语言实词汉译的视觉化策略 |
马娟
|
《海外英语》
|
2024 |
0 |
|
2
|
语文教学视角下的文学语言分析策略 |
李煜晖
苏荣格
|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3
|
“母语”与“非母语”:民族文学语言形态的不同面向 |
刘伟
|
《海峡人文学刊》
|
2024 |
0 |
|
4
|
文学语言的诗性化建构及其审美意蕴 |
吴文清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5
|
诺贝尔文学奖与文学语言翻译——兼谈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文化应对策略 |
吴秀明
董雪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6
|
文学语言的空白结构和意义生成 |
汪正龙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3
|
|
7
|
文学语言观的现代化与民族化——以胡适和老舍为中心 |
刘东方
宋益乔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8
|
语境与文学语言的诗意创造 |
马大康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8
|
|
9
|
高度理性化的独语——“文革”文学语言论 |
孙德喜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
2002 |
8
|
|
10
|
从胡适、傅斯年到鲁迅——论中国现代文学语言观的变迁 |
刘东方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
11
|
北京话与“文学语言”和老舍 |
苏叔阳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12
|
网络文学语言的异化和规范 |
石琳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6
|
|
13
|
试析五四时期语言文字建构的若干逻辑——以国语运动、白话文运动、方言文学语言为中心 |
邓伟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4
|
歌谣的形式美学:生发于“歌谣运动”的文学语言观 |
曹成竹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15
|
归化与欧化——试析清末民初翻译文学语言的建构倾向 |
邓伟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6
|
论网络文学语言的审美维度 |
郝然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17
|
文学语言变革与“儿歌”文体的自觉 |
李玮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1 |
6
|
|
18
|
“戏剧教学法”及其对我国高校文学语言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
黄爱华
|
《美育学刊》
|
2014 |
15
|
|
19
|
论文学语言的诗意逻辑 |
顾祖钊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20
|
论刘熙载对文学语言表达技术的研究 |
徐林祥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