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如何表达底层——以农民工文学的诗性建构为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苏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16,共4页
对进城农民群体的关注,体现了作家介入现实的热情与社会责任感,由此形成了农民工文学的叙事潮流,展现了社会转型过程中这一群体的境遇。然而,由于作家过分追求文学的叙事效果,在创作上普遍存在着模式化、简单化与恶俗化叙述的倾向,这限... 对进城农民群体的关注,体现了作家介入现实的热情与社会责任感,由此形成了农民工文学的叙事潮流,展现了社会转型过程中这一群体的境遇。然而,由于作家过分追求文学的叙事效果,在创作上普遍存在着模式化、简单化与恶俗化叙述的倾向,这限制了文学对现实的超越,侵蚀了文学的诗性,放弃了文学的审美性追求,并从根本上影响了文学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文学 文学诗性 苦难述说 底层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学的诗性探析影像的诗性 被引量:2
2
作者 郑文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41-45,共5页
诗性源于情绪与认知的矛盾,而它得以存在的条件便是调整信息量以调动情绪。在雅各布森语言学理论的揭示下,诗性定义"存在的创建"可以对应于语言"选择"与"组合"的过程,它与影像中的构图和剪辑形成映射。... 诗性源于情绪与认知的矛盾,而它得以存在的条件便是调整信息量以调动情绪。在雅各布森语言学理论的揭示下,诗性定义"存在的创建"可以对应于语言"选择"与"组合"的过程,它与影像中的构图和剪辑形成映射。影像的诗性大致遵循了形象符号被主观、自由的创建及"非连贯性"叙事原则。而电影是时间的艺术,电影叙事风格的"非连贯"其实存在于对电影时间的重新安排和展示之中,所以对电影叙述时间的处理就是对信息与认知的处理,也是产生情绪与诗性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诗性 文学诗性 叙事诗性 电影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纳托尔·法朗士的诗性文学批评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琴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3-140,共8页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阿纳托尔·法朗士从不以批评家自居,却以三百多篇散评彰显了他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存在。法郎士的文学批评虽不脱印象式批评的形态特征,却内含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诗性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和体系,即张扬文学批...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阿纳托尔·法朗士从不以批评家自居,却以三百多篇散评彰显了他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存在。法郎士的文学批评虽不脱印象式批评的形态特征,却内含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诗性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和体系,即张扬文学批评的直觉思维形态,澄澈真善美的人道主义价值观,构建以乐趣为核心的审美标准,确立融智性于诗性的言说方式。法郎士的诗性文学批评见解,相较于当下日趋技术化、理论化、远离鲜活艺术对象的学院派文学批评,富有着十分深刻的反思和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纳托尔·法朗士 诗性文学 文学批评 直觉印象 审美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语文学语言的诗性特征与意合特征的契合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8X期57-58,共2页
实现汉语文学和语言学这两个学科的有效契合是大学语文教的需要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将汉语文学语言的诗性特征和意合特征进行比较性研究,目的是让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明晰汉语的诗性与意合性的天然的契合关系,从而提高教学素质。
关键词 汉语文学、语言诗性 汉语意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的文学可能 被引量:3
5
作者 梁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文学形态 当代文学 文学诗性 伦理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