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的少数民族文学表达及其叙事话语建构 被引量:1
1
作者 徐俊六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8,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新表述,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诸多方面反映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现代化面貌。少数民族文学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讨论和国家话语建构中,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审美,...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新表述,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诸多方面反映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现代化面貌。少数民族文学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讨论和国家话语建构中,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审美,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各民族的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共同体等几个方面表达中国式现代化。从历史维度、时空维度及学科主体性角度重新梳理少数民族的话语结构,实现传统叙事话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学叙事话语的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少数民族文学 文学表达 叙事话语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剧构思及其文学表达 被引量:12
2
作者 于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20年第1期144-153,共10页
在舞蹈界,定义舞剧有一种流行的方法,也即依循王国维定义戏曲的路径,将“舞剧”简洁地定义为“舞剧者,谓之以舞蹈演故事也”。既然舞剧可以定义为“以舞蹈演故事”,那么“舞剧故事”的构思就是整个舞剧创作的基础与内核。由于受“剧本剧... 在舞蹈界,定义舞剧有一种流行的方法,也即依循王国维定义戏曲的路径,将“舞剧”简洁地定义为“舞剧者,谓之以舞蹈演故事也”。既然舞剧可以定义为“以舞蹈演故事”,那么“舞剧故事”的构思就是整个舞剧创作的基础与内核。由于受“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观念的影响,舞剧故事构思最初往往也体现为舞剧文学台本的写作。本文是基于舞剧文学台本构思和写作的深入思考。全文以“舞剧文学台本写作”为中心,剖析舞剧构思的诸要素,着重从舞剧构思的“基本要求”“故事要素和情节要素”“人物设定及其关系构成”“结构层次与结构骨架”以及“文学表达与场刊‘本事’”五个方面,全方位、立体化、深层次地剖析了舞剧文学台本写作的重要前提、艺术特征和创作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构思 剧情要素 人物设定 结构骨架 文学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时代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化认同与文学表达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永刚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7-132,共6页
在全球化时代的趋同倾向中,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化认同问题变得重要而复杂,充满了多重矛盾。在西南边疆,它体现为民族意识的削弱和民族身份意识实际上的加强;民族作家归家的强烈愿望与家园的遥不可及;对他者文化的对抗与对他者文化的依赖... 在全球化时代的趋同倾向中,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化认同问题变得重要而复杂,充满了多重矛盾。在西南边疆,它体现为民族意识的削弱和民族身份意识实际上的加强;民族作家归家的强烈愿望与家园的遥不可及;对他者文化的对抗与对他者文化的依赖紧密交织,等等。从文学表达角度看,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作家在现代性进程中民族身份处于不自觉状态,其文学创作却体现出强烈的理性追求;后现代思潮影响下民族身份意识觉醒,其文学创作则开始带上某些非理性色彩。在这背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学发展包含了值得关注的多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 文化认同 文学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人日记》:鲁迅早期“立人”思想的首次文学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赵焕亭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74,共8页
鲁迅的《狂人日记》固然有对外国文学借鉴和模仿的成分,但其独创成分也是不可抹杀的。如果没有鲁迅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长期思考,如果没有鲁迅对中国历史的清醒认识,纵然有再多的外来影响,鲁迅也不可能创作出《狂人日记》。鲁迅的《... 鲁迅的《狂人日记》固然有对外国文学借鉴和模仿的成分,但其独创成分也是不可抹杀的。如果没有鲁迅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长期思考,如果没有鲁迅对中国历史的清醒认识,纵然有再多的外来影响,鲁迅也不可能创作出《狂人日记》。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他从留日期间就进行国民性思考和人类学思考的文学形式的结晶,鲁迅青年时代特别是留日期间关于文化、文学和革命的思考主要从他早年发表在《河南》杂志上的三篇文言论文中体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文学表达 “立人”思想 鲁迅 早期 文学借鉴 中国历史 外来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初遗民对晚明历史的文学表达--以《淞滨吟社集》为中心 被引量:3
5
作者 罗惠缙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7-119,共3页
淞滨吟社是民国初年周庆云、刘承干等人模仿宋元之际遗民吴渭的"月泉吟社"在上海创办的一个遗民诗社。1915年刊刻的《淞滨吟社集》涉及的内容颇广,其中以吟咏晚明历史最为详细,主体思想倾向表现在对弘光帝的骄奢淫逸和马士英... 淞滨吟社是民国初年周庆云、刘承干等人模仿宋元之际遗民吴渭的"月泉吟社"在上海创办的一个遗民诗社。1915年刊刻的《淞滨吟社集》涉及的内容颇广,其中以吟咏晚明历史最为详细,主体思想倾向表现在对弘光帝的骄奢淫逸和马士英、阮大铖等为代表的贪功、腐朽官僚集团的愤慨与嘲讽;对弘光王朝诸臣之间不团结的义愤;对大明王朝统治阶级内部党争的关注;对以史可法等为代表的忠贞、节义之士的赞颂;对离乱社会的女子,尤其是身份低贱的宫女、妓女的称颂等五个方面。以淞滨吟社为代表的民初遗民对晚明历史的文学表达,呈现出了明显的遗民之思,其积极性和消极性是互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淞滨吟社集》 晚明历史 文学表达 遗民情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古谣谚看民意诉求的文学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旭青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4-78,共5页
古谣谚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等的精辟见解和深刻思考,是人们参与政治和表达诉求的重要手段。民意诉求的文学表达借助于时政谣谚来实现。时政谣谚中的谶谣是把谶的预言性、隐秘性与汉字语言符号独特的表意结构结合起来... 古谣谚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等的精辟见解和深刻思考,是人们参与政治和表达诉求的重要手段。民意诉求的文学表达借助于时政谣谚来实现。时政谣谚中的谶谣是把谶的预言性、隐秘性与汉字语言符号独特的表意结构结合起来,并融合阴阳五行及生肖,借以表达编撰者的目的或动机。这些时政谣谚表达政治集团、精英群体等不同阶层对政治事件、重要人物和政治倾向的看法和态度,藉此对统治阶级施加影响,左右政局。时政谣谚中民意诉求的文学表达方式主要有编撰谶谣、传播舆论、预决吉凶、告人政事等四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政谣谚 民意诉求 文学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文化的文学表达与其独特魅力——评《中华饮食文化》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长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I0031-I0031,共1页
中华民族是拥有数千年发展史的古老民族,中国作为多民族聚居的国度,“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人口分布形态造就了多彩多样的风俗文化。这其中,饮食文化是生命力最强、传播范围最广、地域性特征最鲜明的文化之一。饮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 中华民族是拥有数千年发展史的古老民族,中国作为多民族聚居的国度,“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人口分布形态造就了多彩多样的风俗文化。这其中,饮食文化是生命力最强、传播范围最广、地域性特征最鲜明的文化之一。饮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长期繁衍生活过程中如影随形的文化,以最深刻、最直接的形式影响着区域内的人民。无论是历史考古、民俗研究还是文学审美,饮食文化都是不可忽略的一个研究对象,它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 文学表达 传播范围 大杂居 风俗文化 分布形态 民俗研究 文学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的文学表达与文学的文化呈现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胜清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90-94,共5页
文化的文学表达与文学的文化呈现是文学与文化在当下历史语境中构成的一种新的表意镜像关系。作为泛审美主义的一种表征,文化的文学表达意味着文化在技术层面显现为一种审美形式,在精神层面日益生成为一种以非功利性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感... 文化的文学表达与文学的文化呈现是文学与文化在当下历史语境中构成的一种新的表意镜像关系。作为泛审美主义的一种表征,文化的文学表达意味着文化在技术层面显现为一种审美形式,在精神层面日益生成为一种以非功利性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感性存在。文学的文化呈现则指涉着文化研究语境中文学的重新历史化特征,它意味着文学实现了从纯粹审美自律存在向社会性与文化性存在的转型,重构了文学的文化身份与历史之维。作为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它们共同地表达着文本语境理论的意义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的文学表达 文学的文化呈现 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文学表达形式法律保护的经济分析与制度选择——以《关于保护民间文学表达形式以防止非法利用和其他有害行为的国家法律示范法条》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付荣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8-32,共5页
《关于保护民间文学表达形式以防止非法利用和其他有害行为的国家法律示范法条》(以下简称《示范法条》)作为由发展中国家倡导的,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共同起草的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国际与国内法上的统... 《关于保护民间文学表达形式以防止非法利用和其他有害行为的国家法律示范法条》(以下简称《示范法条》)作为由发展中国家倡导的,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共同起草的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国际与国内法上的统一标准文件,为各国的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示范法条》中的具体的民间文学表达形式的权利确认制度、权利利用制度和权利救济制度进行分析,以揭示其经济实质,阐明其合理之处,为我国的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制度设计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表达形式 经济分析 制度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与民族文学表达方式
10
作者 王列生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6-91,共6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文学表达 中国文艺理论 二十世纪 西方文学 古代文论 民族文学 古代汉语 中国古典文论 现代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马帮的存在与生命之诗——论海男《马帮城》的基本命题及其文学表达
11
作者 袁爱华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8-70,共3页
《马帮城》是海男建构自己精神王国的杰出作品,是海男对西部马帮的存在与生命形式所作的一次诗意化书写,她在对赶马人历史的叙述中最大限度地开启了人类存在和生命的空间,完成了她个人精神世界中对“马帮历史”的诗意传达。
关键词 《马帮城》 基本命题 文学表达 存在与生命 诗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女权主义——反中心化和文学表达
12
作者 王晓露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0-192,共3页
后现代主义反对中心性、整体性、体系性,主张变革和创新,强调开放性和多元性,承认并容忍差异,主张思维方式、表现方法、艺术体裁和语言游戏的彻底多元化。《弥漫着犹太文化品性的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一文认为,为了抵制被主流文化完全同... 后现代主义反对中心性、整体性、体系性,主张变革和创新,强调开放性和多元性,承认并容忍差异,主张思维方式、表现方法、艺术体裁和语言游戏的彻底多元化。《弥漫着犹太文化品性的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一文认为,为了抵制被主流文化完全同化的趋势、保存美国犹太文化的品性,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在实际的文学文本中,坚持道德要求,涉及犹太教文本,以多种多样、轻重强弱不同、含混和隐晦的形式呈现犹太性,表现出犹太文学的特质和力量。文章《美国精英文化及其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指出,在以移民国家为特点的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代表传统主流文化的"沃士波"精英阶层与倡导反正统文化的知识精英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一直分庭抗礼,到90年代出现了第三种文化,即布尔乔亚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融合。《美国女权主义——反中心化和文学表达》揭示,美国女权主义在后现代主义反中心化理论深刻影响下,其重要的表达形式——女权主义文学以独特的方式表现了对男性中心的批判与否定,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赋予了女性话语权,对以男性声音为主导的传统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权主义者 文学表达 美国 后现代主义理论 中心化 20世纪20年代 19世纪中叶 政治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虚构小说”、“元叙事”技法与经验破碎时代的文学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勇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4-130,共7页
在谈到文学作品与现实的关系时,余华曾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即“签约说”:“与现实签订什么样的合约,决定了一部作品完成之后是什么样的品格。因为一开始,作家就必须将作品的语感、叙述方式和故事的位置确立下来。也就是说,作家在一开始就... 在谈到文学作品与现实的关系时,余华曾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即“签约说”:“与现实签订什么样的合约,决定了一部作品完成之后是什么样的品格。因为一开始,作家就必须将作品的语感、叙述方式和故事的位置确立下来。也就是说,作家在一开始就应该让自己明白,正在叙述中的作品是一个传说,还是真实的故事?是荒诞的,还是现实的?或者两者都有?”((1))这段话还可以这样理解,那就是,读者阅读一部作品之初,也必须沿着这一“合约”所设定的方向展开,否则便可能走入岔道,或南辕北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叙事 文学作品 非虚构小说 余华 文学表达 叙述方式 荒诞 读者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大单元设计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静波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4,共4页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对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位,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文学单元学习主题的提炼、贴近生活情境的创设、素养为本的任务设计、过程性表现的进阶测评活动四个角度,阐述...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对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位,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文学单元学习主题的提炼、贴近生活情境的创设、素养为本的任务设计、过程性表现的进阶测评活动四个角度,阐述指向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任务群 大单元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单篇教学 被引量:5
15
作者 费浩芳 於丹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4,共5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以学习任务群展开课程内容的组织。立足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以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京剧趣谈》单篇课文教学为例,通过梳理单元要素逻辑线、编织单篇学习实践网、创设任务驱动支架轴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以学习任务群展开课程内容的组织。立足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以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京剧趣谈》单篇课文教学为例,通过梳理单元要素逻辑线、编织单篇学习实践网、创设任务驱动支架轴等策略,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任务群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单元统整 单篇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宗朝政治的文学性表达——以试赋为例
16
作者 王士祥 梁智谦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唐代试赋是文学参与政治建设的重要手段。代宗朝试赋堪称当时政治的文学性表达,不仅通过试赋向世人宣示皇权的正统性和权威性,而且使试赋具有了纪实证史之功,即试赋命题与当时社会政治紧密相关。同时,代宗朝试赋亦有表达和平诉求与取鉴... 唐代试赋是文学参与政治建设的重要手段。代宗朝试赋堪称当时政治的文学性表达,不仅通过试赋向世人宣示皇权的正统性和权威性,而且使试赋具有了纪实证史之功,即试赋命题与当时社会政治紧密相关。同时,代宗朝试赋亦有表达和平诉求与取鉴历史的作用,这同样是对当时社会局面的文学书写。所试赋多表现出德政意识和以儒家思想为尊的倾向,这是与代宗本身的涵养及文化政策相一致的。总之,代宗朝试赋与当时背景联系紧密,其中蕴含着浓郁的政治意味,具有强烈的史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宗朝 政治 文学表达 试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著作权保护 被引量:15
17
作者 丁丽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4-113,共10页
作为普遍适用于所有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保护模式,著作权制度的适用空间有限。作为著作权法下位规范的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保护条例应当与著作权法衔接,并使用统一定义的概念。对作为例外的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应当采取著作权框架外的特别权利... 作为普遍适用于所有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保护模式,著作权制度的适用空间有限。作为著作权法下位规范的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保护条例应当与著作权法衔接,并使用统一定义的概念。对作为例外的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应当采取著作权框架外的特别权利保护模式,"特殊版权"并不可行。可以利用和适当改造现有的著作权制度,调整基于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及其衍生作品的传承、演绎、利用、传播活动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扩张著作权及与著作权相关的权利的适用空间,寻找保护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变通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艺术表达 著作权 “特殊版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与创新: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保护中的利益分配与平衡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春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91,共5页
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延续着古老的文化与文明,并创新着今日的繁荣。但传承是基础,创新是发展,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保护立于传承兼顾创新的立法目的与宗旨要求采单独法保护模式,且必须在正当性基础上通过利益分配机制满足和实现不同主体的利益... 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延续着古老的文化与文明,并创新着今日的繁荣。但传承是基础,创新是发展,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保护立于传承兼顾创新的立法目的与宗旨要求采单独法保护模式,且必须在正当性基础上通过利益分配机制满足和实现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实现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保护中传承与创新、个体、群体与公益之间的利益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艺术表达 知识产权 民间文学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版权法保护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22
19
作者 魏玮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8-98,共11页
目前,WIPO组织推动各国国内版权立法保护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工作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立法仍在困惑中进行,是否需要对民间文学艺术表达进行版权法保护以及选择何种方式进行保护,是走出这一困境的关... 目前,WIPO组织推动各国国内版权立法保护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工作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立法仍在困惑中进行,是否需要对民间文学艺术表达进行版权法保护以及选择何种方式进行保护,是走出这一困境的关键问题。厘清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区别,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公法手段与版权法私法手段的协调,是走出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版权法保护困境的认识基础;采取版权法并入模式而非特别权利保护模式,是推动我国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版权法保护的合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艺术表达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版权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 版权法并入模式 特别权利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敦煌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法律表征——基于敦煌民间文学艺术表达成果权之基础考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蓉 刘为民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0-53,共14页
在我国历史上,敦煌是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最早接触杂居,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荟萃的地区。这里独有的地理、民族与文化优势,使得敦煌民间文学艺术在融合外来文化的同时,始终坚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本土文化... 在我国历史上,敦煌是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最早接触杂居,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荟萃的地区。这里独有的地理、民族与文化优势,使得敦煌民间文学艺术在融合外来文化的同时,始终坚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本土文化内核,呈现出浓烈的地域民族性、反映世俗生活的本真性以及无限的开放与丰富的创造性;表现出了物质与非物质、平面与立体的民间文学艺术形式的多样态,展现出了多元化成果类型;体现了活态化承继。因之,也使得敦煌民间文学艺术绵延至今而弥久愈新,为我们从法律视角认知这类创造成果的法律特性,确立其可保护性和保护范围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表达法律内涵外延范围 动态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