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7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诗歌中的水意象与意境营造——评《图说水与文学艺术》
1
作者 文迪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I0005-I0006,共2页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多元视角对古代诗歌展开研究始终是文学界的热点。意象作为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元素,往往承载着作者所要抒发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水意象作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自然意象,其绝不仅是对自然...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多元视角对古代诗歌展开研究始终是文学界的热点。意象作为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元素,往往承载着作者所要抒发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水意象作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自然意象,其绝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再现,更暗含着作者深邃的思想意境和情感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诗歌 自然意象 情感内涵 水意象 古诗词 文学艺术 多元视角 自然景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长城故事传说的文学艺术特性——以“嘉峪关故事传说”为例
2
作者 张晓燕 《西部文艺研究》 2025年第1期219-224,共6页
故事传说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语言简洁、生动形象,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艺术的美感。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在千百年的修建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传说。“嘉峪关故事传说”既... 故事传说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语言简洁、生动形象,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艺术的美感。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在千百年的修建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传说。“嘉峪关故事传说”既是长城故事传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传承、发展与弘扬长城文化和传承长城精神紧密相关,在新时代传承长城所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和推动相关文艺创作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从非遗的视角探讨“嘉峪关故事传说”的起源、演变、文学特性以及对未来传承和发展提出思考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 故事传说 文学艺术 嘉峪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学艺术精华》:“异语书写”与“无本回译”
3
作者 朱璞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3期72-80,共9页
20世纪70年代末,刘若愚在美国出版了Essentials of Chinese Literary Art(《中国文学艺术精华》)。此书秉持“纯文学观”,采用文体分类的编写体例,全面、概括地介绍了从《诗经》直至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文学(含台湾地区文学),在中国文学... 20世纪70年代末,刘若愚在美国出版了Essentials of Chinese Literary Art(《中国文学艺术精华》)。此书秉持“纯文学观”,采用文体分类的编写体例,全面、概括地介绍了从《诗经》直至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文学(含台湾地区文学),在中国文学史“异语书写”的链条上成为关键的一环。刘若愚在编写中国文学史时,充分考虑西方读者的接受情况,对文学经典的选择与国内同中有异,采用中西文学比较法,达到了向西方读者传播中国文学的目的。中文本译者在“无本回译”时既有得当的处理,也出现了一些错误和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艺术精华》 “异语书写” “无本回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内蒙古文学艺术发展年度报告》出版
4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2024年7月,《2023内蒙古文学艺术发展年度报告》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该年度报告涵盖文学、艺术(总论)以及美术、音乐、电影、电视艺术、摄影、戏剧、舞蹈、书法、民间文艺、网络文艺、文艺评论、曲艺与杂技等14个篇章,整体围绕... 2024年7月,《2023内蒙古文学艺术发展年度报告》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该年度报告涵盖文学、艺术(总论)以及美术、音乐、电影、电视艺术、摄影、戏剧、舞蹈、书法、民间文艺、网络文艺、文艺评论、曲艺与杂技等14个篇章,整体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发展正确导向、把握文艺发展时代主题,在对2023年度内蒙古文学艺术发展新动向、新趋势、新情况进行适时梳理的过程中,总结规律、挖掘亮点,直击问题、思考对策,全面呈现了2023年度自治区文学艺术创作和研究的整体概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网络文艺 文学艺术创作 内蒙古文学 文艺评论 思考对策 年度报告 民间文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张在文学艺术中的表现与演变
5
作者 王才君 《造纸信息》 2024年第1期136-137,共2页
纸张作为记录和展示文学艺术的主要载体,是文化发展与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手稿的精心书写到现代的书籍出版,纸张的质地、厚度和耐久性对文学创作和艺术展示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印刷技术的革新和数字艺术的崛起,纸张的使用不仅... 纸张作为记录和展示文学艺术的主要载体,是文化发展与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手稿的精心书写到现代的书籍出版,纸张的质地、厚度和耐久性对文学创作和艺术展示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印刷技术的革新和数字艺术的崛起,纸张的使用不仅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也反映了艺术家在环境可持续性和观众互动方面的新考量。文章对纸张在文学艺术中的表现与演变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张 文学艺术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艺术的“社会生活转向”——延安时期毛泽东文艺与生活关系论的价值意蕴 被引量:4
6
作者 罗嗣亮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53,共9页
延安时期毛泽东关于文艺与生活关系的论述,直接目的是服务于革命的需要,深层意涵则在于实现文学艺术的"社会生活转向"。毛泽东将"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作为这一转向的理论根基,并在延安时期大力提倡"... 延安时期毛泽东关于文艺与生活关系的论述,直接目的是服务于革命的需要,深层意涵则在于实现文学艺术的"社会生活转向"。毛泽东将"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作为这一转向的理论根基,并在延安时期大力提倡"文艺下乡",以作为这一转向在当时最为现实的实践途径。毛泽东所推动的文学艺术的"社会生活转向",在五四文艺革命的"形式革命"基础上,推进了中国现代文艺的"内容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文学艺术 社会生活 转向 内容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仪式神圣世界到文学艺术的虚构世界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大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5-126,共12页
劳动实践是文学艺术产生的终极根源,然而,却必须经过原始仪式活动这个中介环节。原始仪式活动是孕育文学艺术的母胎。在仪式活动中,神灵观念的形成,开启了人类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空间,从而为原始形象符号活动向文学艺术活动演化提供了决... 劳动实践是文学艺术产生的终极根源,然而,却必须经过原始仪式活动这个中介环节。原始仪式活动是孕育文学艺术的母胎。在仪式活动中,神灵观念的形成,开启了人类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空间,从而为原始形象符号活动向文学艺术活动演化提供了决定性条件。仪式活动中表演者与观众的分化,仪式活动的集权化、集中化以及泛化,共同促成文学艺术从仪式的神圣世界中分离出来,走向独立。由于神的离去留下了空位,文学艺术就从与"神圣"打交道转而成为与"无"打交道的世界,也即一个不确定的虚构世界,但它仍然遗传了神圣世界的阈限现象,以其虚无和无限化解了种种外在秩序和规范,让人重返自由。文学艺术的虚构世界处在仪式神圣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所构成的张力之中,虽然它努力维持着自身的独立性,却不能不受到两者的影响,并因此铸成它的特征及其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仪式 文学艺术起源 虚构 神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与中国文学艺术的关系撷零 被引量:3
8
作者 任克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2-44,共3页
丝绸与中国文学艺术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 ,尽管这些关系多数表现为间接的形式。丝绸与中国文学艺术的重要关系 。
关键词 丝绸 蚕桑 绘画 音乐 中国 文学艺术 相关关系 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海南黎族文学艺术 被引量:1
9
作者 齐爱民 李勇 《美术大观》 2007年第6期126-127,共2页
  素有"南海明珠"之称的海南省是一个以汉、黎、苗、回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黎族的远古祖先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期,或者更早一些时候从两广大陆沿海地区陆续迁入海南岛,成为岛上最早的居民.主要聚居在琼南七个自治县,...   素有"南海明珠"之称的海南省是一个以汉、黎、苗、回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黎族的远古祖先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期,或者更早一些时候从两广大陆沿海地区陆续迁入海南岛,成为岛上最早的居民.主要聚居在琼南七个自治县,三亚市、通什市广大的山区、丘陵地带,少部分散居在定安、万宁、屯昌、琼海、儋县和澄迈境内,与汉族人民杂居.黎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创造了丰富的文学艺术,成为祖国文化溃产中珍贵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 黎母山 诗歌 黎族地区 民间文学 口头文学 传说 汉族文化 文学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言的模糊性看英语文学艺术作品的翻译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钧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1Z期76-77,共2页
绝大多数语言的内在属性是模糊性,模糊性同样也是文学语言尤为重要的一个特征。在文学作品当中,模糊性语言的使用不仅提升了文学作品的魅力,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本文从语言模糊性的角度,对英语文学艺术作品的翻译... 绝大多数语言的内在属性是模糊性,模糊性同样也是文学语言尤为重要的一个特征。在文学作品当中,模糊性语言的使用不仅提升了文学作品的魅力,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本文从语言模糊性的角度,对英语文学艺术作品的翻译作了深入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模糊性 英语文学艺术作品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琵琶中的文学艺术 被引量:5
11
作者 黑连仲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78-182,共5页
琵琶的发展与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学艺术有着密切联系,深刻理解琵琶的文学艺术内涵,对于琵琶艺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试从琵琶的渊源及它在中国音乐史中的发展入手,筛选出每个时代与琵琶有关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并对琵... 琵琶的发展与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学艺术有着密切联系,深刻理解琵琶的文学艺术内涵,对于琵琶艺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试从琵琶的渊源及它在中国音乐史中的发展入手,筛选出每个时代与琵琶有关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并对琵琶曲的文学性及艺术性进行举例阐述,从而深刻揭示琵琶艺术中蕴含的浓厚的文学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 文学艺术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艺术的暴力与现代乌托邦的反思——以约翰·凯里《知识分子与大众》为案例(下)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帆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24,9,共16页
这个问题在中国似乎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问题,因为中国的文化背景并没有欧洲那么复杂,尤其是经过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为工农兵服务”的无产阶级大众文化的洗礼之后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更是“去知识分子化”了,这在中国文学艺术的创作中... 这个问题在中国似乎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问题,因为中国的文化背景并没有欧洲那么复杂,尤其是经过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为工农兵服务”的无产阶级大众文化的洗礼之后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更是“去知识分子化”了,这在中国文学艺术的创作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无意识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知识分子 文学艺术 大众文化 乌托邦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案例 约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艺术中的审美现代性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晶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41,共3页
现代性问题是中国当下的学术热点之一。"现代性"来自于西方的话语体系,却又体现在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尽管"现代性"还没有得到一个理论上的统一界定,却是作为一种普遍性的思潮在中国的文化建构中现着非常重要... 现代性问题是中国当下的学术热点之一。"现代性"来自于西方的话语体系,却又体现在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尽管"现代性"还没有得到一个理论上的统一界定,却是作为一种普遍性的思潮在中国的文化建构中现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如我们所知,后现代主义在当代文化中所产生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使传统的审美和艺术面临着强大的消解力量。而寻其源头却可以看到,它是由现代性而包孕产生的。西方的现代性观念和理论,在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和文化结构后,在很大程度上汇入了我们对于固定模式的传统观念和内在束缚的超越,在文学艺术上也促成了革命性的转折。揭示当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审美现代性因素,对于认识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的发展路径,寻求一个积极的建构方向,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现代性 文学艺术 当代文化 “现代性” 传统观念 现代性问题 后现代主义 现代性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文学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军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0-61,共2页
文学艺术的本质决定了其在人的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结构 ,文学艺术具有社会认识作用、思想教育作用、科学武装作用、美感愉悦作用和精神怡养等作用。
关键词 文学艺术 素质教育 意识结构 思想教育 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文学艺术魅力拓展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春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X期38-39,共2页
文学艺术先天的育人特质注定了其在教育教学中的独特地位,学习者通过学习文学知识,让自己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内涵思想和精神,以作品中传递出的人性道德去影响阅读者的心智,从而促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形成。
关键词 文学艺术 美学意识 人文素养 校园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经》意-象结构与文学艺术翻译表现手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单谊 赵增韬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68-74,共7页
文学艺术翻译表现手法这一理论概念直接借鉴于中国传统文艺理论特别是画论和文论,而其原发性文化渊源是《易经》意-象结构的表现思维,这一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学艺术翻译表现手法继承中国译论的构建传... 文学艺术翻译表现手法这一理论概念直接借鉴于中国传统文艺理论特别是画论和文论,而其原发性文化渊源是《易经》意-象结构的表现思维,这一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学艺术翻译表现手法继承中国译论的构建传统并借鉴西方译论,加深了我们对文学艺术翻译本质的认识,突破了中国传统译论的方法论。该理论带给中国新译学建设一个重要启示:有必要回到中国文化的源头,寻求新的理论资源和学术增长点,由此推进译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结构 文学艺术翻译 表现手法 《易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编导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技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体亚 《戏剧之家》 2016年第21期138-138,共1页
舞蹈的发展历史悠久,集音乐、绘画、诗歌于一体,在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一席之地。舞蹈自身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艺术,要想将这种艺术表现出来,就需要一个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的编导,进行文学艺术技巧的表达。
关键词 舞蹈编导 文学艺术 表现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恺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2-118,共7页
关键词 文学艺术 天津大学 研究院 艺术展览 建筑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艺术影视传播在当前的文化意义——以金庸小说影视改编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文参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4,共2页
文学艺术通过影视传播,不但使传统艺术被广泛接受,获得创新发展的契机,而且还能弘扬民族文化,开拓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公众精神空间,重建现代人文传统。金庸小说的侠义精神和深刻的人性光辉,又因影视艺术的科技特征,获得更为持久的生命... 文学艺术通过影视传播,不但使传统艺术被广泛接受,获得创新发展的契机,而且还能弘扬民族文化,开拓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公众精神空间,重建现代人文传统。金庸小说的侠义精神和深刻的人性光辉,又因影视艺术的科技特征,获得更为持久的生命力。影视改编使金庸渲染的文化思想、艺术氛围成为当前重要的公共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金庸影视剧也同时成为一种公众艺术。金庸小说影视剧改编,已经不单是一般意义上的商业性艺术形式转换,而具有振兴民族文化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艺术 影视传播 金庸小说 文化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编导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顺阳 刘美松 《艺术科技》 2019年第6期149-149,共1页
舞蹈编导是对舞蹈进行编排、排练、导演等创作的过程。本文针对舞蹈编导的分类进行剖析,通过研究叙事抒情手法、虚拟象征手法和哲理寓意手法在舞蹈编导中的应用,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舞蹈编导中艺术表现手法的认知,进而提升舞蹈编导水平。
关键词 舞蹈编导 文学艺术 叙事抒情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