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希利斯·米勒“文学终结论”的本义考辨 |
肖锦龙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2
|
语境的错位——米勒的“文学终结论”在中国 |
周计武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3
|
再论米勒的“文学终结论” |
周计武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4
|
从“文学终结论”析文学困境之原因 |
张琳
|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
2006 |
3
|
|
5
|
“文学终结论”疑析——兼论经典的文学写作价值的永恒性 |
盖生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9
|
|
6
|
新媒介下的文学处境——米勒“文学终结论”再探 |
丁国旗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7
|
文学终结论的文化溯源与理论重思 |
李艳丰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8
|
“文学终结”论的中国解读 |
罗宏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9
|
驳“文学经典的终结”——与吴兴明教授商榷 |
郑惠生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1
|
|
10
|
“文学终结”与“人的文学” |
孔建平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1
|
媒介载体、文本形态与文学观念的嬗变 |
董希文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2
|
“死亡”迷雾、现代性危机与批判精神——读吴子林编著《艺术终结论》 |
江飞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3
|
文学与传媒艺术 |
张晶
于隽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14
|
文学本体问题的理论反思——以钱中文先生《文学理论:求索与反思》为个案 |
祁志祥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5
|
丹托艺术终结论及其在中国的接受 |
张冰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6
|
希利斯·米勒与中国人文学术的国际化 |
王宁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7
|
边地姿态、问题意识及整体性重塑——东西小说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先锋文学 |
曾攀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8
|
文学地位不再?何种地位?谁之地位? |
埃伦娜·卡瓦良·布埃斯库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9
|
25年后小说会成“祭拜品”吗 |
陈晓岑
|
《电影评介》
|
2010 |
0 |
|
20
|
我们如何救赎自己——格非近年小说论 |
徐兆正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