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20年代末文学知识分子的思想困境与唯物史观文学论的兴起 被引量:21
1
作者 程凯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4-102,共9页
1928年到1932年,新文学文坛上兴起译介唯物史观文学论的潮流。这一潮流并非对政治革命的简单呼应,它有着更普遍的社会基础:唯物史观作为一种“新科学”提供了对社会、历史的整体性理解并指示青年介入社会实践的路径,它对现代文学观念造... 1928年到1932年,新文学文坛上兴起译介唯物史观文学论的潮流。这一潮流并非对政治革命的简单呼应,它有着更普遍的社会基础:唯物史观作为一种“新科学”提供了对社会、历史的整体性理解并指示青年介入社会实践的路径,它对现代文学观念造成的精神危机产生救正作用。同时,它也使得“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重心从初期的“意识斗争”转向以知识论的方式把握新世界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阶级意识转化的复杂性与内在紧张感。左翼青年在译介过程中对唯物史观文学论内部多样性与现实感的忽视与弱化则表现出他们在接受新思想时的根本缺陷。而鲁迅翻译唯物史观文学论所持的原则、立场与此恰好形成对照:即,不是把新兴思想作为自我解救的途径,而是把新兴思想的接受看作发现自我真实状况和面对真实状况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文学 文学知识分子 翻译实践 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子神话”与“文学知识分子”心态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波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6-121,共6页
20年来,通过阐释及"过度阐释"海子,一些"文学知识分子"绵延述说着"海子神话"。将海子视为"斗士先知"与视其为"心灵赤子",是"海子神话"中的两大基本倾向。上世纪末,"... 20年来,通过阐释及"过度阐释"海子,一些"文学知识分子"绵延述说着"海子神话"。将海子视为"斗士先知"与视其为"心灵赤子",是"海子神话"中的两大基本倾向。上世纪末,"海子神话"的主要倾向是"斗士先知"论,以此呼应其时的政治文化骚动;进入新世纪以后,"海子神话"的主要倾向转向"心灵赤子"论,以此反抗商品社会中消费文化的压迫。"文学知识分子"自外于民众和实践的"精英"立场,注定其介入现实、凸显自身的努力难有实效,"海子神话"的述说,显现出他们的雄心和激情、无奈和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子神话” 文学知识分子 文化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知识分子及其文化生存
3
作者 詹七一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7-99,共3页
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看,作为掌握书面文化中美感经验部分的文学知识分子,其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经书面文化(文学文本)的中介,既有普遍性、超越性的特征,又有自身的局限与问题。作为社会代言人的文学知识分子,是一种转型期现象。在规范化的... 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看,作为掌握书面文化中美感经验部分的文学知识分子,其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经书面文化(文学文本)的中介,既有普遍性、超越性的特征,又有自身的局限与问题。作为社会代言人的文学知识分子,是一种转型期现象。在规范化的社会中,非价值空位的边缘立场是其生存的合理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知识分子 书面文化 美感经验 文化生存 边缘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何为:“不确定性”时代的历史关怀和现实关切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尧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共5页
文学何为?这应当是文学知识分子萦绕于心的问题,也是仍然关注文学的读者的期待。许多年来,各种研究和教科书给了我们各种答案,并且深刻影响了我们的观念。这样那样的答案在这个“不确定性”时代似乎都减弱了曾经的有效性,或者说我们对... 文学何为?这应当是文学知识分子萦绕于心的问题,也是仍然关注文学的读者的期待。许多年来,各种研究和教科书给了我们各种答案,并且深刻影响了我们的观念。这样那样的答案在这个“不确定性”时代似乎都减弱了曾经的有效性,或者说我们对一些共识的共识有了犹疑。这种减弱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是他者的动摇还是自身的坠落,都有待深入思考。可以肯定的是,文学的思想或价值观和“不确定性”时代的关系显然在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关切 文学知识分子 不确定性 价值观 深入思考 有效性 教科书 何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知识分子写作”
5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23-123,共1页
关键词 《“非知识分子写作”:“文革文学”的一种潮流与倾向》 意识形态 中国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西方文学形式主义运动取向分析
6
作者 辛晓征 郭银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27-131,共5页
自20世纪以来,脱离社会和放弃社会职能,已经发展为西方文学实践的思想准则。特别是50年代以后,冷战局面的形成以及在世界范围内阶级对抗态势的解除,使作家减轻了政治与道德的压力,可以公开宣布从社会岗位返回到经验个体,不再执行政治立... 自20世纪以来,脱离社会和放弃社会职能,已经发展为西方文学实践的思想准则。特别是50年代以后,冷战局面的形成以及在世界范围内阶级对抗态势的解除,使作家减轻了政治与道德的压力,可以公开宣布从社会岗位返回到经验个体,不再执行政治立场,也不再履行社会义务。这使文学从内容走向形式,成为以形式为中心、以自身为对象的认知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西方文学 形式主义 取向分析 西方知识分子 文学知识分子 政治策略 浪漫主义运动 脱离社会 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记文学的新收获
7
作者 徐迟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49-50,共2页
传记文学的新收获徐迟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里,传记文学曾经有过光彩耀目的一页。太史公的史记,以货殖列传来统领经济史及经济地理,以刺容和游侠两传来陈述国家权力所不及的社会力量及其领袖形态,又以儒林文苑的学者名士列传推及文化学... 传记文学的新收获徐迟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里,传记文学曾经有过光彩耀目的一页。太史公的史记,以货殖列传来统领经济史及经济地理,以刺容和游侠两传来陈述国家权力所不及的社会力量及其领袖形态,又以儒林文苑的学者名士列传推及文化学术上的成就。可以说,正是司马迁,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文学 科学家 罗曼·罗兰 青少年读者 郭沫若 爱因斯坦 “两种文化” 新收获 文学知识分子 高能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文化不等于审美文化 被引量:20
8
作者 滕守尧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20,共5页
大众文化不等于审美文化滕守尧在目前关于审美文化的讨论中,部分人把大众文化等同于审美文化,笔者认为,此种混淆不仅不妥,而且很可能为我国今后的审美文化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为了使这种讨论更加深入,本文愿意提供当代英国人关... 大众文化不等于审美文化滕守尧在目前关于审美文化的讨论中,部分人把大众文化等同于审美文化,笔者认为,此种混淆不仅不妥,而且很可能为我国今后的审美文化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为了使这种讨论更加深入,本文愿意提供当代英国人关于“审美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审美文化 文学艺术 大众传播媒介 文化生产方式 大众社会 文学作品 传统文化 文学知识分子 综合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象征之破解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昌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45-54,共10页
一、《红楼梦》的象征是否隐藏着揭示该书主题的重大意义 《红楼梦》向读者是现了两个世界。一个是以大观园为中心的写实世界,在这个精雕细凿的世界里,一切都象“事实上可能发生”的那样发生着;另一个世界却令人费解;那里的一切不仅事... 一、《红楼梦》的象征是否隐藏着揭示该书主题的重大意义 《红楼梦》向读者是现了两个世界。一个是以大观园为中心的写实世界,在这个精雕细凿的世界里,一切都象“事实上可能发生”的那样发生着;另一个世界却令人费解;那里的一切不仅事实上不可能发生,而且使读者难以把握其若有若无的关系,可以用“扑朔迷离”“变幻莫测”来形容这个世界给人的印象,捕捉到这么一些东西:青梗峰下的石头,太虚幻境,把这两者与大观园世界联系起来的一僧一道,此外,还有那个要了贾瑞性命的风月宝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象征 大观园世界 太虚幻境 风月宝鉴 曹雪芹 石头 主题 庄子 文学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