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言志新解——兼论文学的起源与语言 被引量:2
1
作者 方汉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95-100,共6页
在文学起源研究中,特别是文学与生产劳动,与原始音乐、舞蹈、与宗教、巫术……等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相形之下,本来与文学关系最密切的语言却受到了冷落。其实,从语言来考察文学的起源可能会给这个题目开辟一个新视角。需要... 在文学起源研究中,特别是文学与生产劳动,与原始音乐、舞蹈、与宗教、巫术……等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相形之下,本来与文学关系最密切的语言却受到了冷落。其实,从语言来考察文学的起源可能会给这个题目开辟一个新视角。需要声明的是,我们不是给文学起源问题一个完整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言志 文学起源 文学 语言 文学的起源 文字记录 古诗 闻一多 卜辞 研究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和中国文学的起源、本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洁非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79-82,共4页
用“文学起源于宗教”去衡量其他民族的文学史,大概都是适当的,唯独不能用于中国。虽然,国内大学现在使用的几种《中国文学史》教材都从神话开始讲起,并且俨然这就是中国文学史的起源;但我认为,这实在只是照搬外国文学史的格式,未曾从... 用“文学起源于宗教”去衡量其他民族的文学史,大概都是适当的,唯独不能用于中国。虽然,国内大学现在使用的几种《中国文学史》教材都从神话开始讲起,并且俨然这就是中国文学史的起源;但我认为,这实在只是照搬外国文学史的格式,未曾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中国不是没有过神话时代,如果仅从抽象的根本的角度而看,世界文化的滥觞都在神话时代,中国自然也不可能例外。不过我们考查历史,毕竟不是根据某种所谓的普遍原理,而须去看每个民族的具体实践。所以我对于每个民族的精神特征的认识,不是着眼于史前的人类处境的浑一性,而是着眼于他们在文明史里文化形态的逐步分裂和实际的文化走向。这就好似,同母胎里孕育的婴儿,脱离母胎后却长成了一个个性格不同的成人;假如我们的目光只滞留于“母胎阶段”,则无法不陷入抽象与空谈,从而堵塞了我们对历史的认识。这大约也就是马克思历史学的一个最简单的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中国文学的起源 采诗 神话时代 道人 文学起源 外国文学 小雅 “雅” 希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代的文学起源论的思考
3
作者 王国健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6期92-96,共5页
文学起源的研究,是文艺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问题,近几十年来主要是围绕着西方一些理论展开,而对于中国古代的文学起源论,一般的评价一直是不高的,一是失望于资料的匮乏、零碎,一是不屑于观念的幼稚、杂乱。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试将笔者的... 文学起源的研究,是文艺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问题,近几十年来主要是围绕着西方一些理论展开,而对于中国古代的文学起源论,一般的评价一直是不高的,一是失望于资料的匮乏、零碎,一是不屑于观念的幼稚、杂乱。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试将笔者的一些思考贡献出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略说中国古代的文学起源论的历史地位 对文学起源的认识,无论是就文学的性质而言(文学属于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具有共通的规律),还是就文学在发端时期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紧密联系而言(例如上古时期诗乐舞总是三位一体的),都必须与整个艺术起源问题联系在一起探讨才能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起源 艺术起源 中国古代文论 八卦 文学理论 史家 太极 文学的起源 其他艺术 心物感应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唐西域记》─—报告文学的诞生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文征 王洪祥 《新疆新闻界》 1997年第6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报告文学 《大唐西域记》 《史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李将军列传》 《左传》 《战国策》 文学的起源 《国语》 “五四”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在文学作品中的魅力探寻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振昆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43-47,共5页
民俗是人类生活中普遍而特殊的一种社会存在,是民族集体文化意识的综合体,是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的标志体系。作为生活反映的文学必不可免要反映民俗。然而对民俗在文学作品中的魅力形成和价值定位却少有研究。本文力图从民俗与文... 民俗是人类生活中普遍而特殊的一种社会存在,是民族集体文化意识的综合体,是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的标志体系。作为生活反映的文学必不可免要反映民俗。然而对民俗在文学作品中的魅力形成和价值定位却少有研究。本文力图从民俗与文学的关系,民俗在文学中的多层次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民俗文化 民俗活动 民俗化 文学的起源 审美意境 审美价值 价值取向 魅力 文化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文章与文学的区别及联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亚丽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38-44,16,共8页
本文试图从文章与文学的起源及其发展、文章与文学的本质、二者的写作心理及社会功用四个方面,来阐述文章与文学的区别;并从文章与文学的交叉环节——散文人手,略谈二者的联系。目的为阐明支章与文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书面语言,文章学的... 本文试图从文章与文学的起源及其发展、文章与文学的本质、二者的写作心理及社会功用四个方面,来阐述文章与文学的区别;并从文章与文学的交叉环节——散文人手,略谈二者的联系。目的为阐明支章与文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书面语言,文章学的研究对象,只能是狭义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本质 文学的起源 写作心理 社会功用 文章学 研究对象 书面语言 不同性质 散文 报告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少数民族的文艺起源观
7
作者 丁立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61-66,共6页
文学的起源问题是人们长期以来一直争论和探索的问题。中国先秦文献中有“歌之为言之,长言之也,言之不足,故长言之”;汉代辑成的《淮南子·道应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也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等可以说是中国较早的... 文学的起源问题是人们长期以来一直争论和探索的问题。中国先秦文献中有“歌之为言之,长言之也,言之不足,故长言之”;汉代辑成的《淮南子·道应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也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等可以说是中国较早的探讨文学起源的汉文经典理论,然而这些理论毕竟太简练而片断。长期以来,人们更愿意大量引述西方关于文学起源的资料及其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起源 文艺起源 《诗论》 诗歌 语言 傣族 少数民族 文学的起源 文学艺术 法拉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理论面临的问题
8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文学理论 作品研究 后殖民主义 文学的起源 意识形态 人文精神 中国文学 文学作品 文学类型 本体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文化与五四新文学
9
作者 卢敦基 《浙江学刊》 CSSCI 1996年第4期127-128,共2页
浙江文化与五四新文学卢敦基泰西纪年刚于本世纪为国人所熟悉沿用,又匆匆给国人带来了世纪之交的历史感。单说文学领域,已有不少认真的学界中人觉得百年将尽,正以如椽巨笔全面总结经验。讵料区域文化研究异军突起,提出一系列新颖而... 浙江文化与五四新文学卢敦基泰西纪年刚于本世纪为国人所熟悉沿用,又匆匆给国人带来了世纪之交的历史感。单说文学领域,已有不少认真的学界中人觉得百年将尽,正以如椽巨笔全面总结经验。讵料区域文化研究异军突起,提出一系列新颖而有趣的猜想与观点,开出一片新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文化 五四新文学 文学的起源 中国现代文学 城市消费文化 王国维 梁启超 黄遵宪 区域不平衡性 文化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编 原始社会的文学(公元前二一九七年(?)前)
10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8年第4期51-54,共4页
第一章 社会背景和文学的起源一、传说中的古代社会:中国历史从远古到传说中的大禹时代,属於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特点:生产资料公有,生产力很低,人们共同劳动,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社会上的主要斗争是人与自然界的斗争,也有氏... 第一章 社会背景和文学的起源一、传说中的古代社会:中国历史从远古到传说中的大禹时代,属於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特点:生产资料公有,生产力很低,人们共同劳动,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社会上的主要斗争是人与自然界的斗争,也有氏族间的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社会 公元前 文学史的影响 文学起源 原始人 古代社会 文学的起源 古代人民 刑天 填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艺理论体系论(三)
11
作者 王锺陵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191,共9页
氏族命名,就感性的生动性以及其所体现的原始人类与自然界的那样一种诗性的联系而言,实在可以称之为最初的文学。只有从人文世界之最初形成对于原始先民的意义上去认识文学的起源,才是存在论的,并且是新存在论的,而且也才将这一问题溯... 氏族命名,就感性的生动性以及其所体现的原始人类与自然界的那样一种诗性的联系而言,实在可以称之为最初的文学。只有从人文世界之最初形成对于原始先民的意义上去认识文学的起源,才是存在论的,并且是新存在论的,而且也才将这一问题溯源到最为原初的亦即基始的状态。从文学的起源我们可以理解,文学的本质是表现中包含有反映。在形象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清晰地看到了现象界、认知世界与人文世界的贯通、融摄,而且还可以看到,在此种贯通、融摄之中,有着因为思维能力的提高、思维方式的变化而产生的认知世界与人文世界的协变关系。为了实现文学理论从认识论向新存在论的过渡,我们必须确立以语言为介质而构建为了主体之存在的艺术化了的文化—意义世界之文学观。存在论的文学与艺术的功能在中国园林中体现得分外的清楚。历来的文艺理论爱划分文学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但恰恰忘记了外部因素可以转化为内部因素。逻辑规定性是综合内外的,它是由种种社会条件所转化成的文学自身的内部要素,因而是文学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一种凝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起源与本质 形象思维 文学与艺术的功能 中国艺术精神 形式与内容作者简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