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对新的文学生产机制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晓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1,共3页
关键词 当代 中国 文学创作 文学批评 文学生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民营出版业的经济管理方式与中国现代文学生产机制
2
作者 康鑫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50,共6页
民国时期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被广泛运用于民营出版业,推进它们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其产业化的经济管理方式,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生产机制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造就了集同人、作者、股东三种身份于一身的中国现... 民国时期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被广泛运用于民营出版业,推进它们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其产业化的经济管理方式,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生产机制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造就了集同人、作者、股东三种身份于一身的中国现代作家。其次,采取书刊并重的产业融合方式,为现代文坛提供多种发声渠道。第三,市场意识强烈,走专而精的道路,影响了现代文坛流派的并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出版业 经济管理方式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生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语境的嬗变与生产主体的选择——论20世纪90年代文学生产机制的建立
3
作者 卢衍鹏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51-55,87,共6页
20世纪90年代延续并改造了80年代的文化逻辑,其文化语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意识形态辐射至文学生产领域,实用主义、功利意识取代精神启蒙和理想主义,市场法则取代晕轮效应,文学市场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文学生产... 20世纪90年代延续并改造了80年代的文化逻辑,其文化语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意识形态辐射至文学生产领域,实用主义、功利意识取代精神启蒙和理想主义,市场法则取代晕轮效应,文学市场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文学生产主体包括以"单位"为代表的组织化生产和以"自由撰稿人"为代表的个体化生产,在博弈中相互交流、渗透、交叉,表征着写作者的分化与知识分子的选择,彰显出该年代文学生产机制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延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生产机制 文化语境 生产主体 20世纪90年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消费的“文革”历史与当代现实——消费文化语境下《兄弟》的生产与传播 被引量:1
4
作者 沈杏培 姜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5-160,共6页
余华的《兄弟》在2005、2006年的分期出版是当代文学的一次重要事件,它的生产与传播过程典型地显示了消费市场和商品文化主导与影响下的文学生产机制对文学的宰制作用。从文学叙事的角度看,消费文化及其文学生产机制影响了《兄弟》的审... 余华的《兄弟》在2005、2006年的分期出版是当代文学的一次重要事件,它的生产与传播过程典型地显示了消费市场和商品文化主导与影响下的文学生产机制对文学的宰制作用。从文学叙事的角度看,消费文化及其文学生产机制影响了《兄弟》的审美品格和叙事特征,"文革"历史与改革时代的现实在小说中呈现出夸饰化、漫画化、荒诞化的倾向。这种文学症候标识出余华由先锋作家到畅销写手的某种隐形蜕变,同时,对于当代文学的发展来说,文学与市场、消费文化保持适度联姻时,要规避其对文学自主性和文学审美品质的潜在伤害,要对消费文化保持适当的警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兄弟》 消费文化 文学生产机制 文革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通俗文学思潮与中国当代文学的转型 被引量:2
5
作者 童宛村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5-162,共8页
通俗文学的兴起是新时期的重要文艺现象,对此前依赖于“一体化”文艺体制的当代文学秩序构成了深刻的挑战。1985年开始的通俗文学思潮,推动了当代文学生产机制、文学观念和文学批评范式的转型。这场文学思潮围绕着通俗文学的大众性、通... 通俗文学的兴起是新时期的重要文艺现象,对此前依赖于“一体化”文艺体制的当代文学秩序构成了深刻的挑战。1985年开始的通俗文学思潮,推动了当代文学生产机制、文学观念和文学批评范式的转型。这场文学思潮围绕着通俗文学的大众性、通俗文学的商品性、通俗文学的审美功能、新的文学格局的变化以及“文学性”等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在对通俗文学的讨论中,文艺界不仅展开了对新时期文艺实践自身的反思,同时也对“五四”新文学、左翼文学以至当代文学以来的文学观念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讨论和反思。在这一过程中,当代文学原有的“一体化”和“统购统销”的生产机制解体,当代文学的审美功能由对政治/教育功能的强调转变为教育、娱乐、审美等功能的多元共生;当代文学的批评范式由“革命”范式转向强调“审美”与“现代性”的“现代化”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通俗文学 文学思潮 文学生产机制 范式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先锋”与“先锋”何为——以《收获》为中心的1980年代“先锋小说”生产语境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窦金龙 翟传秀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2期35-44,共10页
文章意在以《收获》为横截面,切入1980年代文学生产语境,深入具体地探究1980年代"先锋小说"生产关联的"先锋"话语以及这种"先锋"话语所承载的意识形态功能,使"先锋"重新陌生化、历史化、问题... 文章意在以《收获》为横截面,切入1980年代文学生产语境,深入具体地探究1980年代"先锋小说"生产关联的"先锋"话语以及这种"先锋"话语所承载的意识形态功能,使"先锋"重新陌生化、历史化、问题化。具体而言,即通过考察彼时《收获》栏目设置、文体结构、作家构成特点,编辑、作家、批评家间的互动,探究1980年代"先锋小说"的判定与生产,包括小说何以"先锋"的评价标准,以及编辑、作家、批评家三方对"先锋"何为的认识考量,挖掘与呈示"先锋"在1980年代的多重意涵。在进一步发掘被主流文学史叙述淹没和磨蚀的、历史地存在着的、多元复杂的"先锋"的同时,梳理彼时"先锋小说"生产,或曰一种意识形态话语生产的意义指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80年代 先锋 《收获》 文学生产机制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始于1990年代的文学变局——再从《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赛说起
7
作者 吴俊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54,共7页
鉴于世纪之交以来的文学现状,特别是新媒介写作形成的问题,探讨媒介之变对于文学的形态和生态、文学史流变的影响。以案例分析为路径,再度回溯1990年代《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赛催生出的“80后”文学、网络写作的早期现象,阐述媒介技术、... 鉴于世纪之交以来的文学现状,特别是新媒介写作形成的问题,探讨媒介之变对于文学的形态和生态、文学史流变的影响。以案例分析为路径,再度回溯1990年代《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赛催生出的“80后”文学、网络写作的早期现象,阐述媒介技术、文学生产机制与文学制度的合流所形成的文学新生态。新文体和新文类成为媒介之变的主要后果,如何处置新媒介生产的文本包括在什么限度中赋予其文学身份、并如何进入文学史等,成为文学研究的理论挑战。提出有必要严格区分网络写作的文本属性,严格界定网络文本的概念等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芽》 新概念作文大赛 网络新媒介文学(写作) 文学生产机制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文学研究的新范式——评《新世纪文学研究的重构》
8
作者 李巧珍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I0007-I0007,共1页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网络媒体的发展,中国文学的市场化和网络化趋势日益显著,传统的文学生产机制受到网络文学的冲击,新世纪文学呈现传统精英文学、青春文学和网络文学并存的局面。青春文学和网络文学虽然在读者市场中占...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网络媒体的发展,中国文学的市场化和网络化趋势日益显著,传统的文学生产机制受到网络文学的冲击,新世纪文学呈现传统精英文学、青春文学和网络文学并存的局面。青春文学和网络文学虽然在读者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文学研究领域仍然处于边缘。《新世纪文学研究的重构》一书提出了数字人文视域下网络文学的研究范式,重构了新世纪文学研究的版图,是一部颇具创新性的学术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青春文学 新世纪文学 文学生产机制 精英文学 网络化趋势 网络媒体 学术专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