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媒介化社会的媒介文艺学:文学经典主义批判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清瑞 王健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0,共8页
每个时代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审美标准、文化体制、文学生产与传播机制都存在差异,这意味着对经典概念的认知与理解具有时代性。因此,文学经典的变动是文学发展史中的常态:“文学经典的确立与颠覆从来也没有终止过。文学史,从某种意... 每个时代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审美标准、文化体制、文学生产与传播机制都存在差异,这意味着对经典概念的认知与理解具有时代性。因此,文学经典的变动是文学发展史中的常态:“文学经典的确立与颠覆从来也没有终止过。文学史,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就是经典的确立与颠覆的历史,经典的每次危机过程也就是经典的重新确立的过程。”(1)但与此同时,总有某些文本因为某些原因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程度的留存,从而形成了经典谱系,成为一个民族乃至人类文化中最耀眼的明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发展史 文学经典 文学生产与传播 媒介化社会 媒介文艺学 经典概念 审美标准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社会主义文艺生成的复杂面向——评王秀涛《城市文艺的重建(1949—1956)》
2
作者 李杨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19,共4页
2013年12月,王秀涛的《中国当代文学生产与传播制度研究》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时隔八年,其新著《城市文艺的重建(1949—1956)》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发行。前者列入“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丛书”,是以“文学生产和传播的‘制度’作为研究... 2013年12月,王秀涛的《中国当代文学生产与传播制度研究》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时隔八年,其新著《城市文艺的重建(1949—1956)》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发行。前者列入“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丛书”,是以“文学生产和传播的‘制度’作为研究的聚焦点与切入点”((1)),考察文学制度的生成与实践;而后者则试图“通过城市文艺改造来发掘当代文艺发生的根源”,进一步理解“当代文艺的生成过程”((2))。从某种角度上看,两者都可列入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之中,目的在于探索社会主义文艺生成的复杂面向。那么,相较于《中国当代文学生产与传播制度研究》,《城市文艺的重建(1949—1956)》取得了怎样的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艺 当代文艺 中国当代文学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 文化艺术出版社 文学生产与传播 研究丛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