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纪念当代杰出的阿拉伯剧作家兼文学理论家萨阿德拉·瓦努斯
1
作者 陈冬云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8年第2期42-44,共2页
1996年5月15日,久负盛名的阿拉伯剧作家兼文艺理论家萨阿德拉·瓦努斯先生走完了56年人生旅程,在大马士革溘然长逝,给叙利亚文化艺术界带来了巨大震动、当地各大报纸连续数日纷纷刊载文章,介绍萨阿德拉的生平、创作和成就,以及各方... 1996年5月15日,久负盛名的阿拉伯剧作家兼文艺理论家萨阿德拉·瓦努斯先生走完了56年人生旅程,在大马士革溘然长逝,给叙利亚文化艺术界带来了巨大震动、当地各大报纸连续数日纷纷刊载文章,介绍萨阿德拉的生平、创作和成就,以及各方学者、友人的悼念文章.人们不仅为他的逝世哀痛,也为阿拉伯剧坛从此失去一位杰出的剧作家和理论家而惋惜.据悉,就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他接到通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阿拉伯语言学会的推荐下,已将他列为下一届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之一.这说明他的文学成就已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萨阿德拉在我国至今鲜为人知,但在阿拉伯当代戏剧发展的里程碑上,早己刻下了他的大名.萨阿德拉1941年出生了叙利亚塔尔图省的一个小村庄,从中学时代起,就对文学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与爱好,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诗歌.散文和小说、60年代,他在埃及开罗大学文学院攻读新闻专业,在课余时间写下了第一部戏剧习作《生命是永恒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拉 阿拉伯 文学理论家 剧作家 戏剧艺术 文学创作 后期戏剧 诺贝尔文学 努斯 文化艺术
全文增补中
区隔与对话:网络作家的文学批评观念及价值
2
作者 江秀廷 马季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2,共7页
郭绍虞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开篇指出,文学批评的形成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文学的关系,即是对于文学之自觉,二是思想的关系,即是所以佐其批评的根据。”(1)显然,文学批评除了在宏观上与时代、民族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观念有关系,还受... 郭绍虞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开篇指出,文学批评的形成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文学的关系,即是对于文学之自觉,二是思想的关系,即是所以佐其批评的根据。”(1)显然,文学批评除了在宏观上与时代、民族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观念有关系,还受到批评主体的能力、审美旨趣,乃至年龄、性别、职业等多个方面的制约。郭绍虞并未刻意强调批评主体的身份,因为他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拥有“知识分子”“士大夫”等统一称谓,一个作家同时又是文学理论家、批评家的现象非常常见。即使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主体 郭绍虞 网络作家 中国近现代文学 《中国文学批评史》 文学理论家 文学批评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文勋先生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中几个热点问题的观点和阐述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云涛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张文勋先生是全国著名学者、文学理论家和文艺美学家.“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元老,亲眼目睹与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科建设与发展历程中的许多重大的学术事件和理论思想的变迁,尤其是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研究 张文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文学理论家 著名学者 学科建设 美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览”、“游心”和“神思”——道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探讨之二 被引量:1
4
作者 漆绪邦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4-13,共10页
艺术思维问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一个始终很受重视的向题。关于艺术思维,我国古代有一个特殊的概念:“神思”。这是文学理论家根据艺术思维的实际过程归结出来的。而他们认识艺术思维的实际过程,也从道家思想得到了启发。
关键词 艺术思维 中国古代文学 道家思想 理论探讨 文学理论家 实际过程 我国古代 受重视 玄览 游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美文学理论史》评介
5
作者 蒋孔阳 《东南学术》 CSSCI 1995年第1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欧美文学 理论 “摹仿说” 西方文学 “表现说” 柏拉图 亚理斯多德 灵感说 文学理论发展 文学理论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英美文学中的“哥特因子”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江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2-143,共2页
关键词 哥特式建筑 英美文学 西方文学 哥特小说 因子 文学理论家 通俗文学 新古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意识.多元视角.学术谱系——读《中国文学中的清规戒律与苏联影响(一九五六—一九六○)》
7
作者 聂友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3-150,共8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 苏联文学 多元视角 历史意识 九五 戒律 文学理论家 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道为体,以儒为用——从《文心雕龙·原道》看刘勰的基本文学观,附论我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基本线索 被引量:4
8
作者 漆绪邦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1-8,共8页
文学理论家形成自己的文学思想,不管他自觉还是不自觉,总是以客观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欣赏的实践为基础的。但文学理论家在根据客观的文学实际形成自己的文学思想时,总又不可避免地要受一定的政治、哲学观念的指导或制约。产生于南... 文学理论家形成自己的文学思想,不管他自觉还是不自觉,总是以客观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欣赏的实践为基础的。但文学理论家在根据客观的文学实际形成自己的文学思想时,总又不可避免地要受一定的政治、哲学观念的指导或制约。产生于南朝齐代的刘勰的《文心雕龙》,是对周、秦以迄齐代一千多年中丰富而复杂的文学实际的理论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思想 《文心雕龙·原道》 《文心雕龙》 文学理论家 文学实际 文学 文学批评 基本线索 文学创作 哲学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文学的审美本质
9
作者 凌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32-136,共5页
在探讨文学的审美本质时,以往的文学理论家大都强调文学所具有的“形象”特质。例如俄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别林斯基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比别林斯基稍晚的另一位俄国美学大师普列... 在探讨文学的审美本质时,以往的文学理论家大都强调文学所具有的“形象”特质。例如俄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别林斯基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比别林斯基稍晚的另一位俄国美学大师普列汉诺夫也说:“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象 文学形象 审美本质 文学 社会生活 文学理论家 审美性 文学创作 再现性 别林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险家型文学评论家的思维与方法——李敬泽论
10
作者 韩春萍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9-123,共5页
在当下的文学评论中,评论家李敬泽的文学评论和随笔具有独特的价值。他是少有的能将中国传统文论话语和西方思想理论相融合的当代评论家之一,是一位探险家型文学评论家。他的评论形成了理论化融、文气贯通、亦庄亦谐的文体风格。一、探... 在当下的文学评论中,评论家李敬泽的文学评论和随笔具有独特的价值。他是少有的能将中国传统文论话语和西方思想理论相融合的当代评论家之一,是一位探险家型文学评论家。他的评论形成了理论化融、文气贯通、亦庄亦谐的文体风格。一、探险家型文学评论家的思维方式同样是研究文学,文学理论家很像一个泥瓦匠,文学成为其构建理论体系的材料,也有另一种文学评论家,他进入文本的方式,类似于田野调查,经由身体的体验,经由心灵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中国传统文论 李敬泽 文学理论家 亦庄亦谐 文体风格 构建理论 探险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马列文学作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评《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
11
作者 张春晖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2-153,共2页
一、《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的主要观点西方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文学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宝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一书,是一本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指导下的文学批评理论、方... 一、《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的主要观点西方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文学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宝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一书,是一本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指导下的文学批评理论、方法论的书。伊格尔顿出生于英国普通工人家庭,少年时期便已接触到社会主义理论。他就读于一家普通的中学,后来进入剑桥大学,卑微的出身使其难以融入上流社会,开始以平民身份挑战贵族阶层。此时,马克思主义席卷欧洲,试图解放传统政治秩序。这种思潮对当时备感压抑的伊格尔顿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在这种背景下,伊格尔顿对文学批评进行了反思,并在《文学理论导读》一书里提出:“文学理论一直不可分割地与政治信仰和思想价值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学理论并不是一种依靠自身理性探究的对象,而是用来观察我们时代历史的一种特殊观点。”所以,在伊格尔顿看来,所谓纯粹的文学理论是不可能存在的,只是一个神话。所谓的纯粹文学是想以文学的语言对文学作品做出文学批评,而对其他非文学性的批评都排斥和放弃。伊格尔顿指出,这种论述的前提是文学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本体,但实际上文学没有任何本体,它和世界上的诸多理论都是相互联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格尔顿 文学批评理论 文学批评家 马克思主义观点 文学理论家 少年时期 贵族阶层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展览中的空间叙事和语言叙事 被引量:18
12
作者 宋鑫娜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25,共2页
叙事是串起展览主题和内容的线索,也是形式设计和展览讲解进行预设规划的依据和基础。法国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曾对叙事的重要性作过这样的描述:人类只要有信息交流,就有叙事的存在。所以说关于叙事的研究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 叙事是串起展览主题和内容的线索,也是形式设计和展览讲解进行预设规划的依据和基础。法国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曾对叙事的重要性作过这样的描述:人类只要有信息交流,就有叙事的存在。所以说关于叙事的研究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 展览主题 语言 文学理论家 形式设计 信息交流 社会生活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里·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观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应全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4年第4期87-92,共6页
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伊格尔顿也许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继葛兰西和阿尔都塞之后最系统地探讨过意识形态概念的著名学者。本文试图阐明他的意识形态学说的基本特征。这包括四个方面:一、他既反对意识形态中心论又反对意识形态终结... 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伊格尔顿也许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继葛兰西和阿尔都塞之后最系统地探讨过意识形态概念的著名学者。本文试图阐明他的意识形态学说的基本特征。这包括四个方面:一、他既反对意识形态中心论又反对意识形态终结论,处于二者之间。二、他兼顾中性的意识形态与贬义的意识形态,广泛涉及意识形态的内含与特征。三、他对贬义意识形态尤其是意识形态认知方面的竭力维护和重新阐发,对“虚假意识”概念正名。四、他既非阿尔都塞主义者也非新葛兰西主义者,处于二者之间。本文认为,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学说显示出一种中正平和的色彩,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趋向成熟和精致的一种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里·伊格尔顿 意识形态观 英国 文学理论家 马克思主义 阿尔都塞主义 新葛兰西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纳·韦勒克对中国新时期文论的影响及其话语变异 被引量:1
14
作者 支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5-210,共6页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文艺理论界引进了大量西方文艺思潮和文论流派,各种学说进入我们的话语体系。我们用不到3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半个多世纪的思想历程。西方文论的各种研究方法、研究路径大大拓展了我们的学术视野,对中国理论工作者...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文艺理论界引进了大量西方文艺思潮和文论流派,各种学说进入我们的话语体系。我们用不到3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半个多世纪的思想历程。西方文论的各种研究方法、研究路径大大拓展了我们的学术视野,对中国理论工作者解放思想、探索创新无疑起了极大的作用;但当人们忙于对各种西方文论学习、输入和运用时,中国文论界却慢慢失去了自己固有的话语,失去了解决中国当下文论发展问题的能力,也简化了我们原本丰富、复杂甚至矛盾丛生的文艺现象。如何评价当代西方文论,探讨各种思潮、流派对中国当下文论的影响,寻找并建立我们自己的批评范式与批评话语,如何更好地进行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这是需要认真总结和思考的重大问题。本着这一初衷,本刊将近30年来对中国当代文论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各种西方文艺思潮、文论流派加以梳理,系统研究。俄国形式主义和英美新批评是20世纪80年代前后陆续介绍到中国的重要文艺思潮和文论流派,本期的这组文章既有对这些思潮、流派的宏观把握,也有对其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的微观分析。希望这组文章对读者全面掌握这些思潮和流派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研究现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语境 中西文论 话语功能 韦勒克 变异 当代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家 文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苏轼的“以文为诗”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姝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4-85,共2页
“以文为诗”是中唐至宋,特别是北宋时期产生的一种文学现象,是文学理论家们针对苏轼等人的诗歌创作而提出的批评。“文”指的是不同于骈文的散行单句,不拘骈偶、对仗、音律等的形式自由的文体。“诗”则是特指六朝至唐以来形成的句... “以文为诗”是中唐至宋,特别是北宋时期产生的一种文学现象,是文学理论家们针对苏轼等人的诗歌创作而提出的批评。“文”指的是不同于骈文的散行单句,不拘骈偶、对仗、音律等的形式自由的文体。“诗”则是特指六朝至唐以来形成的句法、字数、平仄、音韵等有严格规定的近体诗。“以文为诗”即是突破近体诗的种种束缚和羁绊,借用形式较为自由的散文之字、句、章法来进行诗歌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为诗” 苏轼 北宋时期 形式自由 文学理论家 文学现象 诗歌创作 诗歌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充满了理想主义诗意的自叙传--评长篇小说《离离原上草》
16
作者 孟繁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离离原上草》 长篇小说 理想主义 自叙传 文学理论家 诗意 鲁迅研究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条狗的使命2》:角色矩阵与圆形结构的“温情”托举
17
作者 靳慧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9-112,共4页
一、人物关系矩阵:对比中凸显温情。法国文学理论家格雷马斯因提出符号矩阵理论[1]而享誉全球。符号矩阵结构由四个固定位置构成,存在两组关系,即绝对否定的对立关系与相互补充的矛盾关系。格雷马斯在解释这两组关系时曾用过一个通俗比... 一、人物关系矩阵:对比中凸显温情。法国文学理论家格雷马斯因提出符号矩阵理论[1]而享誉全球。符号矩阵结构由四个固定位置构成,存在两组关系,即绝对否定的对立关系与相互补充的矛盾关系。格雷马斯在解释这两组关系时曾用过一个通俗比喻,对立关系即黑与反黑(白);矛盾关系即黑与非黑(如红绿等)、白与非白(如红绿等)。四大元素存在的意义不在于个别,而在于它们之间交叉形成的隐性关系。意义不是来自个别语言符号自身的规定性,而是由它在符号学矩阵中的位置所确定。符号矩阵是语言的深层结构,先于具体的意义,是纯形式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矩阵 圆形结构 文学理论家 格雷马斯 关系矩阵 对立关系 红绿 隐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解放战争的一曲壮歌——评张炯长篇小说《巨变:1949》
18
作者 雷业洪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5期106-109,共4页
为新中国开天辟地的人民解放战争,因其可歌可泣、波澜壮阔,曾为许多作家所书写。由《中国作家》分两期连载的长篇小说《巨变:1949》(以下简称《巨变》),则是这一创作领域里近年来难得的新收获。这是著名文学理论家、评论家和文学史家张... 为新中国开天辟地的人民解放战争,因其可歌可泣、波澜壮阔,曾为许多作家所书写。由《中国作家》分两期连载的长篇小说《巨变:1949》(以下简称《巨变》),则是这一创作领域里近年来难得的新收获。这是著名文学理论家、评论家和文学史家张炯先生在耄耋之年,历时六载,五易其稿,精雕细琢的心血之作,堪称别有天地的人民解放战争的又一曲壮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解放战争 创作领域 张炯 《中国作家》 文学理论家 文学史家 心血之作 开天辟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思考存在——读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
19
作者 李洋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共1页
文艺复兴以来,对“小说”的讨论从未间断过,文学理论家从各种角度丰富着这个话题,构成了小说理论的历史风景。这些著作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在这本不足二百页的小书中,昆德拉以幽默的笔触... 文艺复兴以来,对“小说”的讨论从未间断过,文学理论家从各种角度丰富着这个话题,构成了小说理论的历史风景。这些著作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在这本不足二百页的小书中,昆德拉以幽默的笔触和过人的睿智,从小说家的独特视角,讲述了一种以存在和命运为中心的小说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理论 昆德拉 艺术 米兰 文学理论家 文艺复兴 小说家 幽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推拿》与诗歌的“互文性”对话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晶晶 李萍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59-61,共3页
当我们运用"互文性"理论将诗歌艺术与电影艺术并置时,曾经掩藏于古老诗歌艺术深层的东西便清晰呈现在眼前,而诗的介入强化了作为新兴电影艺术的表意性和抒情性,两者之间是一种互相拓展的关系。电影《推拿》中的海子诗歌与三... 当我们运用"互文性"理论将诗歌艺术与电影艺术并置时,曾经掩藏于古老诗歌艺术深层的东西便清晰呈现在眼前,而诗的介入强化了作为新兴电影艺术的表意性和抒情性,两者之间是一种互相拓展的关系。电影《推拿》中的海子诗歌与三毛诗歌给电影带去了更深的精神内涵,而电影语言同时又给予诗歌更大的艺术发展空间。一、"互文性"研究视角"互文性"这一术语由当代法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茱莉亚·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文学理论家 第六代导演 表意性 克里斯蒂娃 同名小说 原诗 毕飞宇 场面调度 视听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