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纪念当代杰出的阿拉伯剧作家兼文学理论家萨阿德拉·瓦努斯 |
陈冬云
|
《阿拉伯世界研究》
|
1998 |
0 |
|
2
|
区隔与对话:网络作家的文学批评观念及价值 |
江秀廷
马季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张文勋先生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中几个热点问题的观点和阐述 |
李云涛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4
|
“玄览”、“游心”和“神思”——道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探讨之二 |
漆绪邦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5 |
1
|
|
5
|
《欧美文学理论史》评介 |
蒋孔阳
|
《东南学术》
CSSCI
|
1995 |
0 |
|
6
|
论英美文学中的“哥特因子” |
张江梅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4
|
|
7
|
历史意识.多元视角.学术谱系——读《中国文学中的清规戒律与苏联影响(一九五六—一九六○)》 |
聂友军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8
|
以道为体,以儒为用——从《文心雕龙·原道》看刘勰的基本文学观,附论我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基本线索 |
漆绪邦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3 |
4
|
|
9
|
简论文学的审美本质 |
凌珑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0
|
探险家型文学评论家的思维与方法——李敬泽论 |
韩春萍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1
|
经典马列文学作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评《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 |
张春晖
|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2
|
展览中的空间叙事和语言叙事 |
宋鑫娜
|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
2017 |
18
|
|
13
|
特里·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观 |
黄应全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
2004 |
5
|
|
14
|
雷纳·韦勒克对中国新时期文论的影响及其话语变异 |
支宇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5
|
浅析苏轼的“以文为诗” |
曾姝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6
|
一部充满了理想主义诗意的自叙传--评长篇小说《离离原上草》 |
孟繁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7
|
《一条狗的使命2》:角色矩阵与圆形结构的“温情”托举 |
靳慧敏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8
|
人民解放战争的一曲壮歌——评张炯长篇小说《巨变:1949》 |
雷业洪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
2023 |
0 |
|
19
|
小说思考存在——读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 |
李洋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20
|
电影《推拿》与诗歌的“互文性”对话 |
赵晶晶
李萍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