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东汉文人文学理念与创作实践的错位 |
聂济冬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2
|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生态理念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
朱秀芳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3
|
论江淹赋作中的文学审美观念——兼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对象的学科定位 |
袁济喜
迟文颖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4
|
清末民初儿童教育与儿童文学的互动共生 |
沈庆会
孔祥立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5
|
“才子佳人”叙事的升格、活化与裂解——从《白狗秋千架》《红高粱家族》到《古典爱情》 |
王子罕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纪实性文学创作的新尝试与新挑战--兼论钟兆云小说的艺术特征 |
袁勇麟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7
|
论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 |
刘炳范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7
|
|
8
|
《威斯敏斯特桥上》与浪漫主义的核心理念 |
张婷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4 |
4
|
|
9
|
现代世界文学环流中的“精美”与“余裕”之物——周氏兄弟与作为文学媒介翻译的《域外小说集》毛边本 |
何旻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10
|
当代台湾文学的人文主义脉流 |
朱双一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0 |
|
11
|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英美文学研究——评《文化研究视野中的英美文学》 |
唐伟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2
|
萧乾与京派作家的书评活动 |
刘淑玲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13
|
“通变”:审视先唐文体递延脉络的重要视角 |
罗剑波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4
|
实现的与期待的 |
谢冕
|
《东南学术》
CSSCI
|
1999 |
3
|
|
15
|
沈从文与“京派”“海派”论争 |
吴投文
|
《中州学刊》
CSSCI
|
2002 |
2
|
|
16
|
“后期京派”与20世纪30年代的文艺论争 |
周仁政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17
|
方之《内奸》原型考 |
翟永明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8
|
暴力、历史及其幻象──重读残雪 |
董外平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4 |
0 |
|
19
|
英国动画片《小猪佩奇》的最童话策略 |
李昔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20
|
在水仙花心起舞——须一瓜小说论 |
万杰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