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文学民族性建构之反思 被引量:3
1
作者 叶淑媛 程金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4-101,共8页
中国新文学是在民族性和现代性的张力中发展的。新文学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建构文学的民族性。其理想的状态不是简单地确认和复归传统,亦非模仿和移植外国文学,而是在多种文化因素相互作用下重构。它要以多种文化为参照系,穿越中... 中国新文学是在民族性和现代性的张力中发展的。新文学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建构文学的民族性。其理想的状态不是简单地确认和复归传统,亦非模仿和移植外国文学,而是在多种文化因素相互作用下重构。它要以多种文化为参照系,穿越中西文化的壁垒,在人类性的高度上重新理解民族文化传统,在文学创作和研究中对其进行取舍,以具有民族独特性的文学来表达具有世界共通性的文化精髓,达到民族性的借重和人类性的超越。新时期文学对此进行了自觉的实践,其成就和不足都对当下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文学民族性 民族文化传统 文学民族性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民族性身份的现代人类学还原 被引量:3
2
作者 仪平策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67,共7页
文学民族性问题是中国现当代美学—文艺学的一个“焦虑中心”,同时也是一个实际上被“个别化”、“边缘化”、“表面化”了的课题。现代人类学将为该问题研究的理论突破和创新提供一种可能。现代人类学立场的核心是肯定人类文化的相对... 文学民族性问题是中国现当代美学—文艺学的一个“焦虑中心”,同时也是一个实际上被“个别化”、“边缘化”、“表面化”了的课题。现代人类学将为该问题研究的理论突破和创新提供一种可能。现代人类学立场的核心是肯定人类文化的相对性和差异性,将人的抽象、普遍、同一的本质还原为具体、特殊、多样的存在,最终突出人性的“民族化”身份和特征。立足现代人类学立场,“还原”文学的民族“身份”(特性),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应否“去蔽”、“还原”的问题,以此反思我们以往的学术研究现状,重构真正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文艺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民族性 现代人类学 文学还原 民族“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学民族性的思考 被引量:5
3
作者 叶向东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世界文学 文学全球化 民族文学 民族 文学民族性 无情 自足 和局 精神产品 地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民族性理论面临挑战
4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6期95-95,共1页
长期来,我们的文学理论书几乎无例外的把民族性视为文学必不可少的特征和基本属性,并作为衡量作品高下优劣的一个尺度。钱念孙在《文学评论》88年第5期同名文章中认为:不应将民族性看作所有文学都须具备的普遍属性,用其要求一切文学;也... 长期来,我们的文学理论书几乎无例外的把民族性视为文学必不可少的特征和基本属性,并作为衡量作品高下优劣的一个尺度。钱念孙在《文学评论》88年第5期同名文章中认为:不应将民族性看作所有文学都须具备的普遍属性,用其要求一切文学;也不应将其作为判别文学高下优劣的价值标准用其评价各类文学现象。在当今信息时代,随着不同国度和民族间的交往日益扩大频繁,文学中还产生出一些很难用民族性理论来概括和把握的新现象。它们大致有三种类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民族性 文学理论 文学评论 价值标准 异域生活 文学现象 民族特征 作品展示 题材 面临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民族性与现代化的契合点——文学“民族化”问题论纲 被引量:1
5
作者 孙荪 黎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1-85,共5页
1、历史的昭示:双向选择 文学民族性、民族特点、民族化问题,新文学史上一直是举足轻重的问题,同时也是个一直争议不休的问题。最近几年,在文学急速迈向现代化的途程中,这个问题又重新提了出来,并且引起了论争。 从具有对立意义的角度,... 1、历史的昭示:双向选择 文学民族性、民族特点、民族化问题,新文学史上一直是举足轻重的问题,同时也是个一直争议不休的问题。最近几年,在文学急速迈向现代化的途程中,这个问题又重新提了出来,并且引起了论争。 从具有对立意义的角度,将论争概括起来,大体可归结为两种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民族性 民族化” 契合点 问题论 民族化问题 “化” 中国文学 现代化 作品 民族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文学的多民族性
6
作者 王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57-158,共2页
北京文学的多民族性王光对于居京的作家来说,北京为他们提供了生活与创作的特定文化环境氛围;对于北京来说,居京作家则以他们的创作,参与了北京文化特别是北京文学的创造。北京作家不仅仅在文学观念、创作风格等方面有所不同,而且... 北京文学的多民族性王光对于居京的作家来说,北京为他们提供了生活与创作的特定文化环境氛围;对于北京来说,居京作家则以他们的创作,参与了北京文化特别是北京文学的创造。北京作家不仅仅在文学观念、创作风格等方面有所不同,而且在民族背景方面也有很大区别。北京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文学 少数民族作家 民族性 玛拉沁夫 文学民族性 曹雪芹 文学创作 土家族 《穆斯林的葬礼》 降边嘉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闻慧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1期68-73,共6页
探讨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文学民族性 中国文学 优秀文学作品 世界性 写作技巧 民族 民族意识 世界文学 民族精神 民族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传统文学观念的重新审视——简评王齐洲《呼唤民族性——中国文学特质的多维透视》
8
作者 郭英德 李文洁 《学术界》 2003年第5期266-268,共3页
关键词 王齐洲 《呼唤民族性——中国文学特质的多维透视》 传统文学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文学的民族性和历史剧的民族化问题——郭沫若史剧理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傅正乾 《人文杂志》 1985年第3期102-108,共7页
郭沫若关于文学的民族性的见解,体现在他的史剧理论上,就是对于历史剧的民族化的论述;而他对于历史剧的民族化的论述,又丰富了他的关于文学的民族性的见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这里,我们不打算涉及这些理论见解... 郭沫若关于文学的民族性的见解,体现在他的史剧理论上,就是对于历史剧的民族化的论述;而他对于历史剧的民族化的论述,又丰富了他的关于文学的民族性的见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这里,我们不打算涉及这些理论见解的形成过程,只着重就它的主要观点及其内在含义,结合郭沫若历史剧的创作实践作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历史剧 文学民族性 民族形式 民族化问题 剧作家 民间形式 欣赏习惯 蔡文姬 信陵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民族文学的划分依据
10
作者 孟克吉雅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6年第4期79-83,共5页
近几年来,民族文学理论界大为活跃,悬而未决的民族文学划分依据问题再度引起民族文学理论工作者的重视。归纳各家之言,可分为作者族属决定论、生活题材决定论、语言文字决定论、综合兼顾论和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决定论五家之说。分歧之大,... 近几年来,民族文学理论界大为活跃,悬而未决的民族文学划分依据问题再度引起民族文学理论工作者的重视。归纳各家之言,可分为作者族属决定论、生活题材决定论、语言文字决定论、综合兼顾论和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决定论五家之说。分歧之大,一时难以取得一致意见。根据目前的讨论情况,我觉得有必要强调与该课题相关的三个极为重要的理论前提。 一,民族文学的划分依据问题不纯属文艺学问题,它涉及文艺学与民族学双重理论。文学民族性问题的真正解决是民族文学的划分依据这一课题解决的直接的理论前提。所以,有必要把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理论辩正地结合起来,研究面临的问题。 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学处于多层次的系统关系中。系统的关系不同,其意义、性质有别,因而也就可以对文学做出多种具体的规定。文学在这一系统关系中的意义,性质代替不了它在另一系统关系中的意义、性质,对文学在某一系统关系中的具体规定代替不了对文学的总体规定。解决民族文学的划分依据,首先得弄清文学在此处于汁么样的系统关系之中,然后做出其具体规定,把具体规定与总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 民族形式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 划分依据 生活题材 文学民族性 文学作品 民族 语言文字 系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与中国民族文学的另一种发生
11
作者 王成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2-150,共9页
作为“王纲解纽”以及地缘结构被边缘化、东方化的“想象的中国共同体”,晚清“场域”为我们思考和诠释中国民族文学的另一种发生提供了合理合法的依据与意义维度。多元民族性在文本中的杂糅共生、感愤羡恨民族情绪的显性溢出、贯穿于... 作为“王纲解纽”以及地缘结构被边缘化、东方化的“想象的中国共同体”,晚清“场域”为我们思考和诠释中国民族文学的另一种发生提供了合理合法的依据与意义维度。多元民族性在文本中的杂糅共生、感愤羡恨民族情绪的显性溢出、贯穿于文本的现代民族国家“公民”形象建构、以现代民族国家理念为蓝本的民族国家形象再造、再地方化的“双重”现代性表达,这些迥异于前现代的文学民族性,在颠覆传统民族文学范畴与内涵的同时,对于并不易彰显民族主义特性的文学书写,却是晚清以来中国民族文学的另一种发生。作为某种形式的“开端”,晚清民族文学也必然会落入被批判、被质疑、被建构的境地,作为中国民族文学另一种发生的晚清文学在文学史抒写、文学与民族政治的关联以及边界意识等方面都具有较为重要的启示意义与反思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场域 文学民族性 民族文学 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民族化札记
12
作者 高松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2期4-9,共6页
一、实现文学民族化的根本途径 民族化的问题,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命题。但是,对这一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层面获得实质性的解决,是在毛泽东于1938年、1940年,尤其是到了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一系列有关的文... 一、实现文学民族化的根本途径 民族化的问题,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命题。但是,对这一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层面获得实质性的解决,是在毛泽东于1938年、1940年,尤其是到了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一系列有关的文章和谈话发表之后。毛泽东紧密结合当时的政治历史背景,明确地将文艺的民族化与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与广大的人民大众挂上了钩,从而使民族化的途径和标准鲜明了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性 中国文学 札记 民族文学 文学民族性 民族 民族作家 世界文学 民族风格 民族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路向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春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7-142,共6页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路向的几点思考李春林此处所谓的中国现代文学,乃取其广义,即含中国当代文学在内。中国现代文学自1917年滥觞迄今为止,本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硬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将其划为两段,极不科学,亦...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路向的几点思考李春林此处所谓的中国现代文学,乃取其广义,即含中国当代文学在内。中国现代文学自1917年滥觞迄今为止,本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硬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将其划为两段,极不科学,亦不符合文学发展实际。赵树理的文学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发展路向 鲁迅 新时期文学 文学民族性 中国新文学 文化交汇 民族个性 现代化 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多元、互动——20世纪华文文学史的基本线索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万 《东南学术》 CSSCI 1999年第6期11-14,共4页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20世纪华文文学 互动关系 基本线 台湾文学 五四新文学 少数民族文学 理想范式 现代性 文学民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儿童长篇小说原创书系》略评
15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张锦贻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儿童长篇小说原创书系》第一套已经由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其中包括我国南北方十个民族中十位作家创作的关于本民族少年儿童的独特生活和成长状态的十部儿童长篇小说。《中国少数民族儿童长篇小说原创书... 张锦贻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儿童长篇小说原创书系》第一套已经由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其中包括我国南北方十个民族中十位作家创作的关于本民族少年儿童的独特生活和成长状态的十部儿童长篇小说。《中国少数民族儿童长篇小说原创书系》是一次历时很久、思虑很远、意义很深的民族儿童文学实践。首先,它揭示了文学民族性在社会变革中的生动和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儿童出版社 少数民族 长篇小说 原创 中国 略评 文学民族性 成长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筚路蓝缕 开山拓荒──读古远清《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
16
作者 黎山峣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8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香港文学批评 当代文学 批评史 现代性 筚路蓝缕 文学论争 文学思潮 批评家 曹聚仁 文学民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