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楚歌的文学模式 被引量:5
1
作者 孟修祥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1-105,共5页
先秦楚歌记载于诸子散文、史传著作或传说故事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学模式。一方面,楚歌的创作者与演唱者是同一的,并且有特定的叙事背景;另一方面,诗歌和叙事又是相互说明和印证的。它自然地表达出作者的价值观念与思想情感,塑造了众多... 先秦楚歌记载于诸子散文、史传著作或传说故事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学模式。一方面,楚歌的创作者与演唱者是同一的,并且有特定的叙事背景;另一方面,诗歌和叙事又是相互说明和印证的。它自然地表达出作者的价值观念与思想情感,塑造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并且古琴的音乐个性与楚歌的文学情调有着特殊的艺术关系。先秦楚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文学模式影响了后世诗词与小说等叙事作品紧密相联的中国文学独特的叙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楚歌 文化语境 价值观念 文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雷马斯-托尔金理论视野下的儿童文学创作模式 被引量:2
2
作者 唐洁 赵文书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4-89,共6页
格雷马斯符号理论系统是最通行的符号学理论之一。托尔金第二世界理论和实践改写了西方文学中传统的奇幻定义。本文耦合运用了格雷马斯符号学与结构语义学理论和托尔金第二世界理论,提出了儿童文学创作的模式。这一模式包括四个有机模块... 格雷马斯符号理论系统是最通行的符号学理论之一。托尔金第二世界理论和实践改写了西方文学中传统的奇幻定义。本文耦合运用了格雷马斯符号学与结构语义学理论和托尔金第二世界理论,提出了儿童文学创作的模式。这一模式包括四个有机模块(主题模块、形象模块、情节模块、想象模块),探索运用语义方阵理论构建主题模块,运用行动元理论构建形象模块,运用行动元模态理论构建情节模块,运用第二世界理论构建想象模块。儿童文学体裁包括儿童影视,本文以改编自安徒生经典作品《白雪皇后》的全球动画票房冠军《冰雪奇缘》为文本,运用前述所提出的创作模式加以重点剖析,以期能给儿童文学创作者提供方法论启示,为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提供现实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方阵 行动元 行动元模态 第二世界 儿童文学创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期待视野的融合中透视文学的效果史——接受美学文学史模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温潘亚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2-126,共5页
接受美学文学史模式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读者为中心,在期待视野融合中朱透视文学的效果史。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文学是一种特殊的历史类型,读者在文学史中地位的确定,文学史的历时与共时研究,效果史与接受史的结合,显示出建构一... 接受美学文学史模式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读者为中心,在期待视野融合中朱透视文学的效果史。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文学是一种特殊的历史类型,读者在文学史中地位的确定,文学史的历时与共时研究,效果史与接受史的结合,显示出建构一种总体文学史的意向。它作为文学史研究的新范式,具有着同过去一切文学史理论不同的全新的价值取向,形成了一种对文学总体活动过程研究的新思路,实现了文学史研究方向的根本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文学模式 期待视野 总体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闻一多的文学史模式 被引量:1
4
作者 林继中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7-34,共8页
关键词 闻一多 文学模式 审美趣味 《中国文学史》 文学史观 时代精神 盛唐气象 文学环境 诗的语言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评宜摆脱文学批评模式
5
作者 肖科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5-35,共1页
我们无可回避如下的事实:而今充斥大量报刊的电影批评文章,大都采取的是文学批评模式,铺天盖地包围了观众。它们几乎是千篇一律地都围绕着电影的故事、情节、主题、人物、性格等展开,而触及电影本体的批评实在寥若晨星。无可否认,任何... 我们无可回避如下的事实:而今充斥大量报刊的电影批评文章,大都采取的是文学批评模式,铺天盖地包围了观众。它们几乎是千篇一律地都围绕着电影的故事、情节、主题、人物、性格等展开,而触及电影本体的批评实在寥若晨星。无可否认,任何一部成功的电影都以充实的内蕴为基础,因而文学式的电影批评作为一种批评方法,自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同时应指出的是,一旦这种模式作为一种主体批评占据了显赫的甚至独霸天下的位置,那么就不能不说这意味着电影本体的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模式 电影批评 电影艺术 主体批评 必要性 电影语言 影评 本体 文学模式 电影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超文本网络文学创作的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范小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6-248,共3页
超文本文学作品的创作是集文学创作与多媒体技术于一体的艺术创造过程,是网络文学创作的未来。超文本文学作品具有自身的特质,这不仅体现在超文本网络文学作品与传统文学作品的体式具有质的区别,而且也表现在寄生方式的根本性变化。超... 超文本文学作品的创作是集文学创作与多媒体技术于一体的艺术创造过程,是网络文学创作的未来。超文本文学作品具有自身的特质,这不仅体现在超文本网络文学作品与传统文学作品的体式具有质的区别,而且也表现在寄生方式的根本性变化。超文本网络文学的创作势必改变传统文学的文本、形象等构成模式,也将导致其阅读方式的彻底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超文本 未来走向 文学模式 文学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类型文学意识的再评价
7
作者 袁国兴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8-146,共9页
中国现代主导的文学批评理论,把类型文学意识推到了"被建构"立场上,使其成为了一种与"典型化"理论相对应的负向存在。其实,以反对模式化、概念化、类型化著称的中国现代主流文学批评倾向,也存在着一定的"模式&... 中国现代主导的文学批评理论,把类型文学意识推到了"被建构"立场上,使其成为了一种与"典型化"理论相对应的负向存在。其实,以反对模式化、概念化、类型化著称的中国现代主流文学批评倾向,也存在着一定的"模式"、"概念"和"类型"倾向。文学模式和创作类型的使用是否成功,许多时候可能与模式和类型本身关系不大,倒与使用者的艺术才能息息相关。凡是成功的有悠久历史的文学传统都有其特定类型。从正面去探讨类型文学意识的合法性,从中可以发掘出一些新的理论资源,催生出一些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新的学术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化 类型意识 文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学的经典化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构 被引量:53
8
作者 方忠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9-193,共5页
文学经典指的是具有丰厚的人生意蕴和永恒的艺术价值,为一代又一代读者反复阅读、欣赏,体现民族审美风尚和美学精神,深具原创性的文学作品。它们是文学史的支架和龙骨。文学的经典化必然会形成对原有文学史模式的颠覆,对新的现代文学史... 文学经典指的是具有丰厚的人生意蕴和永恒的艺术价值,为一代又一代读者反复阅读、欣赏,体现民族审美风尚和美学精神,深具原创性的文学作品。它们是文学史的支架和龙骨。文学的经典化必然会形成对原有文学史模式的颠覆,对新的现代文学史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文学经典化影响着现代文学史的格局,其次影响着现代文学史的深度,再次决定着现代文学史的影响力。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和写作应该删繁就简,去粗取精,由厚变薄,走向经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重构 文学模式 文学经典化 艺术价值 人生意蕴 美学精神 审美风尚 文学作品 删繁就简 原创性 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中国文学的自我认同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乾坤 王书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7-93,共7页
上世纪八十年代黄子平等人提出的"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及其引起的学术链,是相关学界一次自觉的自我认同思潮。吴炫以"文学性"为标识的本体论"穿越"是其中最有深度的环节,"个体性"是其立论基石... 上世纪八十年代黄子平等人提出的"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及其引起的学术链,是相关学界一次自觉的自我认同思潮。吴炫以"文学性"为标识的本体论"穿越"是其中最有深度的环节,"个体性"是其立论基石。谭桂林等人的质疑富有启示地指出了它可能引起的思维混乱和绝对化模式。本文在梳理这一思潮的同时,审理了其中的核心概念。本体论上的"独一"没错,但"独一"并非"独尊"。"文学性穿越"只能是一种文学的应然指向,而不可归于某一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文学 自我认同 文学 个体性 文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是一门科学——关于文学批评的几点意见
10
作者 叶红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6期79-82,共4页
文学批评本来是一门严肃的、讲道理的科学。但现在我们有些同志在开展文学批评时往往科学性不足,任意性有余,造成了文学批评的混乱,对此很有必要进行认真的研究。 首先,谈谈“批评”与“科学”这两个词的定义以及文学结构与科学之间的... 文学批评本来是一门严肃的、讲道理的科学。但现在我们有些同志在开展文学批评时往往科学性不足,任意性有余,造成了文学批评的混乱,对此很有必要进行认真的研究。 首先,谈谈“批评”与“科学”这两个词的定义以及文学结构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批评”是批评家的工作,是对文学、艺术等作出判断的技艺。科学乃是通过对事实的观察、验证而获得的系统的、公式化的知识《包括道德、政治、自然等)以及对此知识的研究。这里所谓的公式化就是规律。我这里所说时“批评是一门科学”,是因为“批评”包括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考证并作出明确的判断;而且从中获得系统的、规律性的知识。这种知识及其研究就是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批评家 文学作品 几点意见 作家 文学模式 文学结构 《荒原》 批评系统 公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文学批评的话语
11
作者 陈辽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1-83,共3页
关键词 文学批评模式 批评话语 新话语 全民语言 语言规则 语法结构 “新三论” 文学现象 《普通语言学教程》 后现代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是一个充满矛盾、悖论的文学观念
12
作者 胡希东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49-250,共2页
胡希东撰文《“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意识形态悖论》指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实际是对1980年代之前文学史模式政治意识形态的突破,有文学史回归文学自身的倾向,但这一文学史命题的时间性,亦照样建筑在意识形态上。由于二十世纪中国... 胡希东撰文《“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意识形态悖论》指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实际是对1980年代之前文学史模式政治意识形态的突破,有文学史回归文学自身的倾向,但这一文学史命题的时间性,亦照样建筑在意识形态上。由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本身与政治的纠缠,它很难以纯文学姿态呈现于文学史叙述中,因此,“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带来的文学史叙述并非真正回归了文学自身,而仅以时间维度而言,其本身即是一带悖论的意识形态文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二十世纪 文学观念 悖论 政治意识形态 文学模式 文学史叙述 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刍议
13
作者 赵俊贤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14-20,共7页
研究与创立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必要与可行;作为理论基础与文学批评实践的中介:文学批评史观;现象—系统—模式—概念的研究方法;批评模式的逻辑结构;批评模式的历史嬗变;政治批评模式、大批判批评模式、新政治批评模式及历史审美... 研究与创立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必要与可行;作为理论基础与文学批评实践的中介:文学批评史观;现象—系统—模式—概念的研究方法;批评模式的逻辑结构;批评模式的历史嬗变;政治批评模式、大批判批评模式、新政治批评模式及历史审美批评模式与多元化批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史观 文学批评模式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批评的一种缺憾
14
作者 强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1-31,共1页
而今充斥大量报刊的电影批评文章,铺天盖地地采用文学批评模式,包围了观众。千篇一律地围绕着电影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展开,而触及电影本体批评实在寥若晨星。任何一部成功的电影都以充实的内蕴为基础,因而文学式的电影批评作为一... 而今充斥大量报刊的电影批评文章,铺天盖地地采用文学批评模式,包围了观众。千篇一律地围绕着电影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展开,而触及电影本体批评实在寥若晨星。任何一部成功的电影都以充实的内蕴为基础,因而文学式的电影批评作为一种批评方法,自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同时应指出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批评 文学批评模式 主体批评 批评方法 电影语言 必要性 电影故事 本体 形式语言 内容与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