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网络文学概念内涵演变
1
作者
王江红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5-22,共8页
网络文学概念界定各有内涵。崇拜新媒介,或将凡是与网络有关的文学都纳入网络文学;或将利用网络超文本、超链接技术的作品界定为“真正的”网络文学。文学审美视角,或否认网络文学概念的必要性与独立性,或强调网络文学是由网民在网络上...
网络文学概念界定各有内涵。崇拜新媒介,或将凡是与网络有关的文学都纳入网络文学;或将利用网络超文本、超链接技术的作品界定为“真正的”网络文学。文学审美视角,或否认网络文学概念的必要性与独立性,或强调网络文学是由网民在网络上创作、阅读的文学。生产机制角度,或将网络文学等同于包括网络诗歌、网络散文、网络小说等多种体裁的“网络时代的文学”,或将商业化程度较高的网络连载小说、网络类型小说等体裁作为网络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文学
网络媒介
文学
审美
网络
文学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南方文学”:一次文学事件的意义及其拓展的可能
被引量:
3
2
作者
蒋述卓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坐听潮声来别浦。明朝何处去。——苏轼一2021年以来,对于“新南方写作”与“新东北文学”的讨论成了文学界的学术热点,也就是说它们的出现变成了一个影响颇大的文学事件,远远超出一个所谓“文学概念”...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坐听潮声来别浦。明朝何处去。——苏轼一2021年以来,对于“新南方写作”与“新东北文学”的讨论成了文学界的学术热点,也就是说它们的出现变成了一个影响颇大的文学事件,远远超出一个所谓“文学概念”或者“概念先行”的影响。在评论家和作家的相互呼应中,关于它们的讨论正在发酵,在文坛产生着“鲶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事件
南方
文学
文学概念
冯延巳
东北
文学
鲶鱼效应
学术热点
苏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英国文学”概念消弭的苏格兰身份:司各特汉译史
3
作者
宋达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6-174,共9页
司各特以其整理苏格兰民歌遗产、巨大的小说创作业绩及其所深切表达的苏格兰认同,被苏格兰人尊为苏格兰民族英雄。然而,这样的伟大苏格兰文学家译介到了中国,却仅仅是英国通俗小说家,其生动叙述苏格兰和英格兰之错综复杂的历史情仇之作...
司各特以其整理苏格兰民歌遗产、巨大的小说创作业绩及其所深切表达的苏格兰认同,被苏格兰人尊为苏格兰民族英雄。然而,这样的伟大苏格兰文学家译介到了中国,却仅仅是英国通俗小说家,其生动叙述苏格兰和英格兰之错综复杂的历史情仇之作,其苏格兰身份和不列颠认同之冲突问题的表达,完全被抑制了。失真的汉译司各特形象,乃汉译者只是根据英格兰主导下的主流"英国文学"概念翻译和理解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文学
”
概念
司各特
汉译
苏格兰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探讨“文学”概念的一个新角度
4
作者
赵建中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7-19,共3页
探讨文学概念,回答什么是文学,这是文学研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各种各样的说法很多,受篇幅限制,此处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西方文论中有一个新动向,就是认为“文学”不是本体意义上的词而是功能意义上的词,例如确定...
探讨文学概念,回答什么是文学,这是文学研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各种各样的说法很多,受篇幅限制,此处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西方文论中有一个新动向,就是认为“文学”不是本体意义上的词而是功能意义上的词,例如确定某一文本(text)是文学还是非文学,重要的不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它“做什么”,即它在发挥何种功能.这显然与传统观念大异其趣.德国康士坦茨学派的理论代表沃尔夫冈·伊瑟尔沿着这个思路深入探讨,进一步指出,所谓文本在“做什么”,不能仅仅理解为文本对读者施加影响,还包含读者的“响应”在内.所以谈论文学概念,应该兼顾文本功能和读者响应这两个方面.作为一个接受美学家,伊瑟尔的贡献在于把读者及其阅读行为纳入了文学概念的研究范围,突出强调了“读”的作用,这就把对文学概念的思考从静态转为动态,从孤立考察变为辩证把握,从而形成了一个探讨文学概念的新角度,这对我们颇有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概念
伊瑟尔
什么是
文学
西方文论
文本功能
篇幅限制
美学功能
文学
作品
穆卡洛夫斯基
伊格尔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阅读大概念的内涵、类型与教学方式
5
作者
杨定胜
代薇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第4期4-8,共5页
文学阅读大概念是从文学阅读的角度反映文学学科核心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概括性知识。一种是将多个文学构成要素勾连起来的大概念,另一种是建立文学文本特征与阅读效果之间关系的大概念。文学阅读大概念的教学,要从“告知”式的讲授转向理...
文学阅读大概念是从文学阅读的角度反映文学学科核心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概括性知识。一种是将多个文学构成要素勾连起来的大概念,另一种是建立文学文本特征与阅读效果之间关系的大概念。文学阅读大概念的教学,要从“告知”式的讲授转向理解性教学,用探究式教学触发“协同思考”,把大概念转化成“基本问题”来驱动学生的探究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阅读大
概念
探究式教学
协同思考
基本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被引量:
17
6
作者
贺桂梅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0-152,共13页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尘埃落定的文学史概念,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在九十年代后语境中与之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并对其知识肌理作深度解剖和讨论,仍然是一项相当有难度的工作。贺桂梅的文章,将它置于学科/政治、二十世...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尘埃落定的文学史概念,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在九十年代后语境中与之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并对其知识肌理作深度解剖和讨论,仍然是一项相当有难度的工作。贺桂梅的文章,将它置于学科/政治、二十世纪现代化"时间表"、"中国"/"全球化想象"的多重参照中,试图在一个较大的背景中呈现这一"纯文学"主张的意图和价值,并与"作为五十-六十年代‘显学’的‘当代文学’在八十年代出现的危机"、"人们对于‘现代化’的理解和认知",以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中的‘中国’,就成为自我决定的历史主体"等典型的八十年代知识谱系和想象方式相联系,以便对"这一说辞作为特定历史语境中的一种言说方式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历史话语秘密重新予以解释。其中提出的不少新见,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学
重读
知识谱系
历史语境
文学
史
概念
尘埃落定
九十年代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剧变时代的浑圆球体——论大众文化视野中的韩东小说与“新生代”文学
7
作者
刘诗宇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0-84,共5页
一“90年代‘新生代’的鼎盛其实很短”,“代际文学概念的‘七十年代人’替换了‘新生代’,不但被文学界接受,也成为期刊策划新的生长点”。^((1))“新生代”(在学界的论述中,“新生代”与“晚生代”概念外延大体重合,时常通用)的创作...
一“90年代‘新生代’的鼎盛其实很短”,“代际文学概念的‘七十年代人’替换了‘新生代’,不但被文学界接受,也成为期刊策划新的生长点”。^((1))“新生代”(在学界的论述中,“新生代”与“晚生代”概念外延大体重合,时常通用)的创作实绩有目共睹,因此他们的“出现”与“消失”耐人寻味。韩东是“新生代”小说家中的代表人物,那句“诗到语言为止”无比坚固地树立起他的诗人身份,但事实上他的小说创作不仅数量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东
文学概念
创作实绩
概念
外延
诗人身份
大众文化
新生代
晚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艺学理论的改造与重塑
8
作者
冯毓云
《北方论丛》
2022年第3期94-105,共12页
21世纪文学理论重新兴起,但它不是重拾18世纪确立的、19世纪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学所奠基的文学艺术原则,而是要建构一种能够反映当代文学艺术发展诉求的文学理论,这就面临着文学理论改造的历史使命。文学理论的改造要破除理论的绝对性,建...
21世纪文学理论重新兴起,但它不是重拾18世纪确立的、19世纪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学所奠基的文学艺术原则,而是要建构一种能够反映当代文学艺术发展诉求的文学理论,这就面临着文学理论改造的历史使命。文学理论的改造要破除理论的绝对性,建构相对性,实现由“文学价值”的语义阐释转换为“文学价值的判断”;借鉴微观政治学和法国年鉴学派的学术成果,实现大理论与小理论并存互补的态势;在文学理论概念的塑形与重组上,要破除单一性、精确性和恒定性,注重概念的历史性、反思性和生成性,回应社会现实和理论现实涌现出的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阐释转向语用功能
大理论与小理论
文学概念
的历史性与生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十七年小说”的叙事张力
被引量:
1
9
作者
郭冰茹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6-153,共8页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学传播与文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渤海大学、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于二○○六年九月八号至九月十一号在辽宁锦州联合举办“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我们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发一组,以飨读者。九十年代以来,大...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学传播与文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渤海大学、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于二○○六年九月八号至九月十一号在辽宁锦州联合举办“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我们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发一组,以飨读者。九十年代以来,大众传媒对于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影响力不断强化。当代文学的批评与研究一直偏重对思潮演变的审视和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忽略了文学的功能史与传播接受史。通过考察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对当代文学的深层影响,探寻文学的传播接受对文学的外部环境的重塑以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的渗透,能够拓展当代文学的研究视野,修正文学史研究中的偏失,摆脱一些历史盲点和思维惯性的负面影响,使文学史研究变得更加健全和完善。在选发的论文中,尽管表述不完全一致,但不约而同地谈到文学环境问题。这表明,在一个媒体时代,传媒的价值趋向与文学环境的基本状况密切相关。在生机与混乱并存的当前文学生态中,文学传媒不仅要在夹缝中生存和发展,还应该积极地去改善和重塑文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张力
小说文本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十七年
文学
”
《讲话》精神
情节处理
文学
史
概念
“十七年”
现代性特征
文学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时代央视春晚戏剧小品艺术研究
被引量:
1
10
作者
甘璐瑶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3-97,共5页
一、戏剧小品的概述与发展近况追溯历史的轨迹,“小品”两个字最早作为一种文学概念出现在晋代的古籍中,还只是存在于文学范畴里的名词。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戏剧小品从书本上被解放,起初在演艺院校或是艺术团体作为一种考试或是上课的...
一、戏剧小品的概述与发展近况追溯历史的轨迹,“小品”两个字最早作为一种文学概念出现在晋代的古籍中,还只是存在于文学范畴里的名词。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戏剧小品从书本上被解放,起初在演艺院校或是艺术团体作为一种考试或是上课的练习手段,以片段情景短剧的艺术形式出现。渐渐地,小品戏剧的演绎形式从小众走向大众,发展成一种新的艺术表演形式,综合了多个艺术门类,杂糅了话剧、相声、戏曲等艺术精品的优点,具有短小精致、主题鲜明、情节有趣、表演生动、层次丰富等艺术特征。[1]戏剧小品借助春晚这个重要的媒介仪式的力量,获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逐渐成为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档节目。[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练习手段
戏剧小品
文学
范畴
艺术精品
媒介仪式
文学概念
追溯历史
艺术表演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竹枝歌”
被引量:
1
11
作者
刘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0年第2期32-35,共4页
“竹枝歌”是一音乐概念,经刘禹锡据此而仿作“竹枝词”后,自唐以来,“竹枝词”便成了一文学诗体的概念。然而。由于“竹枝词“脱胎于“竹枝歌”,原本同属一体,因此,作为一个文学概念的“竹枝词”必与音乐有着深切关联。鲁迅先生曾经说...
“竹枝歌”是一音乐概念,经刘禹锡据此而仿作“竹枝词”后,自唐以来,“竹枝词”便成了一文学诗体的概念。然而。由于“竹枝词“脱胎于“竹枝歌”,原本同属一体,因此,作为一个文学概念的“竹枝词”必与音乐有着深切关联。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唐朝的《竹枝词》和《柳枝词》之类原都是无名氏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枝歌
杨匡民
柳枝词
体裁形式
衬词
曲体
词格
禹锡
《竹枝词》
文学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出离“群体”的个性化选择——河南80后诗歌读扎
12
作者
柴高洁
《南腔北调》
2017年第12期69-73,共5页
80后,一个已然为人熟知的群体指称,曾经颇被诟病的“垮掉的一代”,如今也大都成家立业,为人父母,奔波游走在社会与责任、物质与精神、失落与激愤、彷徨与坚守之中,努力完成个人或时代的使命。而作为文学代际的划分,80后概念的提出和使...
80后,一个已然为人熟知的群体指称,曾经颇被诟病的“垮掉的一代”,如今也大都成家立业,为人父母,奔波游走在社会与责任、物质与精神、失落与激愤、彷徨与坚守之中,努力完成个人或时代的使命。而作为文学代际的划分,80后概念的提出和使用与学界观点并不统一。比如以时间概念为准绳的硬性切割,容易在“懒政”的归纳中遮蔽文学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特征,容易忽视代际之间本来实际存在的文化影响和文化渗透,所以诗人及诗评家谭五昌指出:“80后不是文学史概念,不是文学流派的概念,它是以写作者的出生时间来集体命名,应该警惕这个概念潜在的风险性。如果文学史总是以十年为期划分代际,那就会造成一种时间神话,这种时间神话实际上就将晚生代作家与前辈作家置于对立、断裂的状态,造成另一种意义的遮蔽,这一代人的独特性也不能凸现出来”[1]。80后诗人主体对此也多有微词,“对‘80后’我基本上持观望态度,我觉得80后这一提法唯一让我了解到的是这些人是80后出生的,除此之外毫无意义”(谷雨)。相对谷雨的意见,诗人解渴的言辞颇为犀利,“不要用80这字样,它的意思其实是喧嚣、短见、无知、情绪、名利”[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特征
80后
群体
文学
史
概念
“垮掉的一代”
时间
概念
晚生代作家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情”的历史
13
作者
李冬梅
李尚静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3期83-88,共6页
李光洙依据"知、情、意"三分法中"情"的独立,主张文学应该从儒学中独立,将孔门四科中的文学概念转换为近代文学概念。在其作品《文学的价值》中,他主张文学包含"情"与"知",但到《文学为何》,他...
李光洙依据"知、情、意"三分法中"情"的独立,主张文学应该从儒学中独立,将孔门四科中的文学概念转换为近代文学概念。在其作品《文学的价值》中,他主张文学包含"情"与"知",但到《文学为何》,他将"知"排除于文学之外。这一主张其实是文学概念在西方及日本的发展和演变在朝鲜的投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光洙
知情意三分法
文学概念
德昆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八股文为“明代之胜”说的多维建构与瓦解
14
作者
郑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6-157,共12页
八股文为"明代之胜"说,是明清士人对元代以来的"一代有一代之胜"说的延伸阐述,其建构主要存在文章与政治之关系、文章与士人精力之关系、文章与"宗经载道"传统、文体"新变"及其文学史意义等四...
八股文为"明代之胜"说,是明清士人对元代以来的"一代有一代之胜"说的延伸阐述,其建构主要存在文章与政治之关系、文章与士人精力之关系、文章与"宗经载道"传统、文体"新变"及其文学史意义等四个维度。与此同时,明清士人对于明代八股文价值的批判,也几乎针对四者一一展开。虽因科举制度与旧的文学评价体系的保障,这些批判未能完全消解八股文为"明代之胜"说的文学史意义,但相关的观点则被清末民初以降的批评家继承与吸收,并在废除科举、"文学"观念更新及文学研究范式转变的背景下,以文学史重构的方式促成了此说的彻底瓦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文
科举
“
文学
”
概念
文学
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文学概念内涵演变
1
作者
王江红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
出处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5-22,共8页
文摘
网络文学概念界定各有内涵。崇拜新媒介,或将凡是与网络有关的文学都纳入网络文学;或将利用网络超文本、超链接技术的作品界定为“真正的”网络文学。文学审美视角,或否认网络文学概念的必要性与独立性,或强调网络文学是由网民在网络上创作、阅读的文学。生产机制角度,或将网络文学等同于包括网络诗歌、网络散文、网络小说等多种体裁的“网络时代的文学”,或将商业化程度较高的网络连载小说、网络类型小说等体裁作为网络文学。
关键词
网络
文学
网络媒介
文学
审美
网络
文学概念
Keywords
network literature
network media
literary aesthetics
concept of network literature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南方文学”:一次文学事件的意义及其拓展的可能
被引量:
3
2
作者
蒋述卓
机构
汕头大学
《华文文学》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文摘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坐听潮声来别浦。明朝何处去。——苏轼一2021年以来,对于“新南方写作”与“新东北文学”的讨论成了文学界的学术热点,也就是说它们的出现变成了一个影响颇大的文学事件,远远超出一个所谓“文学概念”或者“概念先行”的影响。在评论家和作家的相互呼应中,关于它们的讨论正在发酵,在文坛产生着“鲶鱼效应”.
关键词
文学
事件
南方
文学
文学概念
冯延巳
东北
文学
鲶鱼效应
学术热点
苏轼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英国文学”概念消弭的苏格兰身份:司各特汉译史
3
作者
宋达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6-174,共9页
文摘
司各特以其整理苏格兰民歌遗产、巨大的小说创作业绩及其所深切表达的苏格兰认同,被苏格兰人尊为苏格兰民族英雄。然而,这样的伟大苏格兰文学家译介到了中国,却仅仅是英国通俗小说家,其生动叙述苏格兰和英格兰之错综复杂的历史情仇之作,其苏格兰身份和不列颠认同之冲突问题的表达,完全被抑制了。失真的汉译司各特形象,乃汉译者只是根据英格兰主导下的主流"英国文学"概念翻译和理解所致。
关键词
“英国
文学
”
概念
司各特
汉译
苏格兰身份
Keywords
"English Literature" concept
Waiter Scott
Chinese translation
Scottish identity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探讨“文学”概念的一个新角度
4
作者
赵建中
出处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7-19,共3页
文摘
探讨文学概念,回答什么是文学,这是文学研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各种各样的说法很多,受篇幅限制,此处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西方文论中有一个新动向,就是认为“文学”不是本体意义上的词而是功能意义上的词,例如确定某一文本(text)是文学还是非文学,重要的不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它“做什么”,即它在发挥何种功能.这显然与传统观念大异其趣.德国康士坦茨学派的理论代表沃尔夫冈·伊瑟尔沿着这个思路深入探讨,进一步指出,所谓文本在“做什么”,不能仅仅理解为文本对读者施加影响,还包含读者的“响应”在内.所以谈论文学概念,应该兼顾文本功能和读者响应这两个方面.作为一个接受美学家,伊瑟尔的贡献在于把读者及其阅读行为纳入了文学概念的研究范围,突出强调了“读”的作用,这就把对文学概念的思考从静态转为动态,从孤立考察变为辩证把握,从而形成了一个探讨文学概念的新角度,这对我们颇有启发.
关键词
文学概念
伊瑟尔
什么是
文学
西方文论
文本功能
篇幅限制
美学功能
文学
作品
穆卡洛夫斯基
伊格尔顿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阅读大概念的内涵、类型与教学方式
5
作者
杨定胜
代薇
机构
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
昆明市盘龙区新迎第一小学
出处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第4期4-8,共5页
基金
2018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立德树人背景下小说学科知识的课程转化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8JS432)。
文摘
文学阅读大概念是从文学阅读的角度反映文学学科核心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概括性知识。一种是将多个文学构成要素勾连起来的大概念,另一种是建立文学文本特征与阅读效果之间关系的大概念。文学阅读大概念的教学,要从“告知”式的讲授转向理解性教学,用探究式教学触发“协同思考”,把大概念转化成“基本问题”来驱动学生的探究学习。
关键词
文学
阅读大
概念
探究式教学
协同思考
基本问题
分类号
H19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被引量:
17
6
作者
贺桂梅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0-152,共13页
文摘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尘埃落定的文学史概念,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在九十年代后语境中与之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并对其知识肌理作深度解剖和讨论,仍然是一项相当有难度的工作。贺桂梅的文章,将它置于学科/政治、二十世纪现代化"时间表"、"中国"/"全球化想象"的多重参照中,试图在一个较大的背景中呈现这一"纯文学"主张的意图和价值,并与"作为五十-六十年代‘显学’的‘当代文学’在八十年代出现的危机"、"人们对于‘现代化’的理解和认知",以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中的‘中国’,就成为自我决定的历史主体"等典型的八十年代知识谱系和想象方式相联系,以便对"这一说辞作为特定历史语境中的一种言说方式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历史话语秘密重新予以解释。其中提出的不少新见,值得注意。
关键词
中国
文学
重读
知识谱系
历史语境
文学
史
概念
尘埃落定
九十年代
“中国”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剧变时代的浑圆球体——论大众文化视野中的韩东小说与“新生代”文学
7
作者
刘诗宇
机构
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0-84,共5页
文摘
一“90年代‘新生代’的鼎盛其实很短”,“代际文学概念的‘七十年代人’替换了‘新生代’,不但被文学界接受,也成为期刊策划新的生长点”。^((1))“新生代”(在学界的论述中,“新生代”与“晚生代”概念外延大体重合,时常通用)的创作实绩有目共睹,因此他们的“出现”与“消失”耐人寻味。韩东是“新生代”小说家中的代表人物,那句“诗到语言为止”无比坚固地树立起他的诗人身份,但事实上他的小说创作不仅数量众多。
关键词
韩东
文学概念
创作实绩
概念
外延
诗人身份
大众文化
新生代
晚生代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艺学理论的改造与重塑
8
作者
冯毓云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北方论丛》
2022年第3期94-105,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艺学创新路径探索”(13BZW009)。
文摘
21世纪文学理论重新兴起,但它不是重拾18世纪确立的、19世纪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学所奠基的文学艺术原则,而是要建构一种能够反映当代文学艺术发展诉求的文学理论,这就面临着文学理论改造的历史使命。文学理论的改造要破除理论的绝对性,建构相对性,实现由“文学价值”的语义阐释转换为“文学价值的判断”;借鉴微观政治学和法国年鉴学派的学术成果,实现大理论与小理论并存互补的态势;在文学理论概念的塑形与重组上,要破除单一性、精确性和恒定性,注重概念的历史性、反思性和生成性,回应社会现实和理论现实涌现出的新问题。
关键词
语义阐释转向语用功能
大理论与小理论
文学概念
的历史性与生成性
Keywords
Semantic Interpretation Turns to Pragmatic Function
Great Literary Theory and Minor Literary Theory
Historical and Generative Nature of Literary Concepts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十七年小说”的叙事张力
被引量:
1
9
作者
郭冰茹
机构
中山大学中文系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6-153,共8页
文摘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学传播与文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渤海大学、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于二○○六年九月八号至九月十一号在辽宁锦州联合举办“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我们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发一组,以飨读者。九十年代以来,大众传媒对于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影响力不断强化。当代文学的批评与研究一直偏重对思潮演变的审视和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忽略了文学的功能史与传播接受史。通过考察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对当代文学的深层影响,探寻文学的传播接受对文学的外部环境的重塑以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的渗透,能够拓展当代文学的研究视野,修正文学史研究中的偏失,摆脱一些历史盲点和思维惯性的负面影响,使文学史研究变得更加健全和完善。在选发的论文中,尽管表述不完全一致,但不约而同地谈到文学环境问题。这表明,在一个媒体时代,传媒的价值趋向与文学环境的基本状况密切相关。在生机与混乱并存的当前文学生态中,文学传媒不仅要在夹缝中生存和发展,还应该积极地去改善和重塑文学环境。
关键词
叙事张力
小说文本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十七年
文学
”
《讲话》精神
情节处理
文学
史
概念
“十七年”
现代性特征
文学
现代性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时代央视春晚戏剧小品艺术研究
被引量:
1
10
作者
甘璐瑶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3-97,共5页
文摘
一、戏剧小品的概述与发展近况追溯历史的轨迹,“小品”两个字最早作为一种文学概念出现在晋代的古籍中,还只是存在于文学范畴里的名词。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戏剧小品从书本上被解放,起初在演艺院校或是艺术团体作为一种考试或是上课的练习手段,以片段情景短剧的艺术形式出现。渐渐地,小品戏剧的演绎形式从小众走向大众,发展成一种新的艺术表演形式,综合了多个艺术门类,杂糅了话剧、相声、戏曲等艺术精品的优点,具有短小精致、主题鲜明、情节有趣、表演生动、层次丰富等艺术特征。[1]戏剧小品借助春晚这个重要的媒介仪式的力量,获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逐渐成为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档节目。[2]
关键词
练习手段
戏剧小品
文学
范畴
艺术精品
媒介仪式
文学概念
追溯历史
艺术表演形式
分类号
J827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竹枝歌”
被引量:
1
11
作者
刘红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0年第2期32-35,共4页
文摘
“竹枝歌”是一音乐概念,经刘禹锡据此而仿作“竹枝词”后,自唐以来,“竹枝词”便成了一文学诗体的概念。然而。由于“竹枝词“脱胎于“竹枝歌”,原本同属一体,因此,作为一个文学概念的“竹枝词”必与音乐有着深切关联。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唐朝的《竹枝词》和《柳枝词》之类原都是无名氏的创作。
关键词
竹枝歌
杨匡民
柳枝词
体裁形式
衬词
曲体
词格
禹锡
《竹枝词》
文学概念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J91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出离“群体”的个性化选择——河南80后诗歌读扎
12
作者
柴高洁
机构
中原工学院文学院
出处
《南腔北调》
2017年第12期69-73,共5页
文摘
80后,一个已然为人熟知的群体指称,曾经颇被诟病的“垮掉的一代”,如今也大都成家立业,为人父母,奔波游走在社会与责任、物质与精神、失落与激愤、彷徨与坚守之中,努力完成个人或时代的使命。而作为文学代际的划分,80后概念的提出和使用与学界观点并不统一。比如以时间概念为准绳的硬性切割,容易在“懒政”的归纳中遮蔽文学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特征,容易忽视代际之间本来实际存在的文化影响和文化渗透,所以诗人及诗评家谭五昌指出:“80后不是文学史概念,不是文学流派的概念,它是以写作者的出生时间来集体命名,应该警惕这个概念潜在的风险性。如果文学史总是以十年为期划分代际,那就会造成一种时间神话,这种时间神话实际上就将晚生代作家与前辈作家置于对立、断裂的状态,造成另一种意义的遮蔽,这一代人的独特性也不能凸现出来”[1]。80后诗人主体对此也多有微词,“对‘80后’我基本上持观望态度,我觉得80后这一提法唯一让我了解到的是这些人是80后出生的,除此之外毫无意义”(谷雨)。相对谷雨的意见,诗人解渴的言辞颇为犀利,“不要用80这字样,它的意思其实是喧嚣、短见、无知、情绪、名利”[2]。
关键词
个性化特征
80后
群体
文学
史
概念
“垮掉的一代”
时间
概念
晚生代作家
诗歌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情”的历史
13
作者
李冬梅
李尚静
机构
青岛滨海学院
出处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3期83-88,共6页
基金
2016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项目《莫言作品韩译与及跨文化传播》,项目编号:J16WC45
文摘
李光洙依据"知、情、意"三分法中"情"的独立,主张文学应该从儒学中独立,将孔门四科中的文学概念转换为近代文学概念。在其作品《文学的价值》中,他主张文学包含"情"与"知",但到《文学为何》,他将"知"排除于文学之外。这一主张其实是文学概念在西方及日本的发展和演变在朝鲜的投影。
关键词
李光洙
知情意三分法
文学概念
德昆西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八股文为“明代之胜”说的多维建构与瓦解
14
作者
郑雄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6-157,共12页
文摘
八股文为"明代之胜"说,是明清士人对元代以来的"一代有一代之胜"说的延伸阐述,其建构主要存在文章与政治之关系、文章与士人精力之关系、文章与"宗经载道"传统、文体"新变"及其文学史意义等四个维度。与此同时,明清士人对于明代八股文价值的批判,也几乎针对四者一一展开。虽因科举制度与旧的文学评价体系的保障,这些批判未能完全消解八股文为"明代之胜"说的文学史意义,但相关的观点则被清末民初以降的批评家继承与吸收,并在废除科举、"文学"观念更新及文学研究范式转变的背景下,以文学史重构的方式促成了此说的彻底瓦解。
关键词
八股文
科举
“
文学
”
概念
文学
史观
Keywords
eight-legged essay
imperial examination
the concept of literature
view of literary histor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网络文学概念内涵演变
王江红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南方文学”:一次文学事件的意义及其拓展的可能
蒋述卓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英国文学”概念消弭的苏格兰身份:司各特汉译史
宋达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探讨“文学”概念的一个新角度
赵建中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文学阅读大概念的内涵、类型与教学方式
杨定胜
代薇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重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贺桂梅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剧变时代的浑圆球体——论大众文化视野中的韩东小说与“新生代”文学
刘诗宇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文艺学理论的改造与重塑
冯毓云
《北方论丛》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十七年小说”的叙事张力
郭冰茹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新时代央视春晚戏剧小品艺术研究
甘璐瑶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竹枝歌”
刘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出离“群体”的个性化选择——河南80后诗歌读扎
柴高洁
《南腔北调》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情”的历史
李冬梅
李尚静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八股文为“明代之胜”说的多维建构与瓦解
郑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