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的文学本质观与文艺领域的反本质主义思潮 被引量:2
1
作者 边平恕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7-94,共8页
文艺领域的反本质主义理论反对把文学的本质理解为僵化的东西,却又走上了否定文学有任何定性的迷思。针对反本质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曲解为"虚幻的实体",本文着重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们提... 文艺领域的反本质主义理论反对把文学的本质理解为僵化的东西,却又走上了否定文学有任何定性的迷思。针对反本质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曲解为"虚幻的实体",本文着重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考察文学本质的科学方法论,即从文学活动的实践及其与经济基础、政治及其他文化的整体联系和对立统一中考察文学。正是在这一复杂的实践过程中,文学形成了既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其他文化因素相联系,又带有审美价值的独特本质。科学的本质观认为,文学的本质是历史地发展变化的。这种带历史性的文学本质具有相对稳定性,这就是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文学性,即真、善、美融会统一的一般本质。文学的一般本质具有规范性和开放性,它体现在意识形态文学、精英文学、商品文学等不同类型的作品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文学本质观 本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Ideology)的流转 被引量:9
2
作者 冯宪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共5页
从20世纪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传播开始到现在,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术语,就与文学发生了密切联系,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从特拉西发明的语言符号到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从前苏联意识形态文论到中国意识形态文论,又从意识形态... 从20世纪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传播开始到现在,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术语,就与文学发生了密切联系,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从特拉西发明的语言符号到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从前苏联意识形态文论到中国意识形态文论,又从意识形态文论到审美意识形态文论,就是关于意识形态与文学的一种知识谱系发展过程。对意识形态这一术语作一个谱系学的考察,有助于对20世纪中国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研究,同时也有利于对当前文学状况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文学本质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