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面向人的存在的现代主义文学实质--一种非文学方式的解读 |
姜永刚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2
|
试论文学生产方式的内涵及现代意义 |
陈雪军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7 |
1
|
|
3
|
从“文学”存在到“文学性”存在——文学存在方式的嬗变探究 |
蒋继华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4
|
文学教育 文学存在的一种方式 |
徐一周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5
|
重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学生产方式”的必要性 |
贺晓武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6
|
北宋文人对新旧传播方式的态度与选择——兼与当代数字化出版浪潮比较 |
张静
王兆鹏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7
|
经典文学作品文本分析的性质、地位、路径和意义 |
刘俐俐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8
|
论审美意识形态与作为大众文化的文学——纪念林焕平先生逝世两周年而作 |
王杰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9
|
社会历史研究与语言形式研究融合的可能性——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汪正龙教授访谈 |
汪正龙
王文博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0
|
始于1990年代的文学变局——再从《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赛说起 |
吴俊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1
|
论石刻对文学传播的贡献 |
杜海军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
|
12
|
荒诞 |
陈开晟
|
《东南学术》
|
2003 |
0 |
|
13
|
源于哲学的文之思 |
张新颖
郑宇蒙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4
|
论傅玄的文体观与乐府诗创作 |
朱家亮
吴玉兰
|
《求是学刊》
CSSCI
|
199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