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文学批评标准中国范式之刍议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巍
李诺亚方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文学批评的内涵是批评者基于个人的前经验对文本进行体验性理解,基于自身的理论素养,对文本中的价值、意义进行识别和判断的过程。它作为运动性美学活动和批判性反思活动,对文艺创作具有指引和疏导的作用。在整体的文学评价体系中,中国...
文学批评的内涵是批评者基于个人的前经验对文本进行体验性理解,基于自身的理论素养,对文本中的价值、意义进行识别和判断的过程。它作为运动性美学活动和批判性反思活动,对文艺创作具有指引和疏导的作用。在整体的文学评价体系中,中国文学批评标准有其独特范式,同时也处于有待建立和完善的重要阶段。文学批评的中国范式首先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长期以来,西方文艺理论占据着现代文艺理论研究与文学批评的主导地位。相比之下,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和现当代文艺理论思想略显黯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艺理论
文艺创作
中国范式
文学批评标准
文学
评价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
批判性反思
体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文学批评标准的多维性
被引量:
4
2
作者
禹建湘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2-117,共6页
我国的网络文学已然成为一种世界特有的文学奇观,这种奇观表现为网络作品的浩瀚与种类的繁杂。这种特有的网络文学奇观,催生了与之相适应的网络文学批评,诚如黄鸣奋指出的那样。
关键词
文学批评标准
批评
对象
黄鸣
文学批评
家
欧阳友权
印刷版
言情小说
明朝那些事儿
超文本
批评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谈文学批评标准的客观性
被引量:
7
3
作者
周波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3年第6期68-72,共5页
对于文学批评标准的认识,目前文艺理论界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即使对普遍引起重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理解也很不一致:有的认为应侧重社会批评;有的强调艺术批评;有的提倡既要社会批评,也要艺术批评;有的主...
对于文学批评标准的认识,目前文艺理论界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即使对普遍引起重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理解也很不一致:有的认为应侧重社会批评;有的强调艺术批评;有的提倡既要社会批评,也要艺术批评;有的主张二者的统一。(见吴元迈《关于文艺批评的随想》载《光明日报》《文学与艺术》306期) 我认为只有从文学批评标准的客观性意义上去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观点才能得到较为圆满的解释。本文将就什么是文学批评标准的客观性,客观性与阶级性、时代性的关系试作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标准
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
文学批评
阶级性
时代性
美学观点
客观
标准
历史观点
正确认识
文学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理解差异:马克思恩格斯文学批评标准比较
被引量:
2
4
作者
黄赞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7-121,共5页
恩格斯在1847年提出了"美学和历史的观点",1859年在写给拉萨尔的评《济金根》一信中又提出了"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并明确地把它界定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绝大多数论者都认为恩格斯提出的标准就是马...
恩格斯在1847年提出了"美学和历史的观点",1859年在写给拉萨尔的评《济金根》一信中又提出了"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并明确地把它界定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绝大多数论者都认为恩格斯提出的标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标准,其实不然,因为不但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创始人马克思对文学批评标准有不同的理解,而且恩格斯本人前后两次提出的标准的内涵也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标准
马克思
恩格斯
美学观点
历史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时代文学批评标准的话语实践
5
作者
刘巍
傅瑶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21,共7页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既是一个政治概念,也是一个时间概念。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其中也包含着文学批评标准进入新时代。进入新时代以来,对文学批评标准问题...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既是一个政治概念,也是一个时间概念。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其中也包含着文学批评标准进入新时代。进入新时代以来,对文学批评标准问题的探讨在总体上保持着在学习中总结、在前行中建构的基本态势。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乃至文学活动全过程(创作、阅读、接受等)进行分析、判断、阐释和评价的行为,一般要经历感性、知识性、审美性(也就是情感—阐释—批评)等几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标准
话语实践
文学
作品
新的历史起点
历史方位
审美性
基本态势
知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批评标准的“客观性”刍议
6
作者
刘守安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4年第5期68-73,共6页
在关于文学批评标准问题的讨论中,恩格斯关于要用“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评价文学作品的论述引起文艺理论界的普遍重视,从理论上深入探讨这一要求的科学性,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试谈文学批评标准的客观性》一文(载《山东师大学报》198...
在关于文学批评标准问题的讨论中,恩格斯关于要用“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评价文学作品的论述引起文艺理论界的普遍重视,从理论上深入探讨这一要求的科学性,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试谈文学批评标准的客观性》一文(载《山东师大学报》1983年第6期,以下简称《谈》文)有志于此。作者试图通过自己的论述,使恩格斯的理论“得到较为圆满的解释”,这是值得称道的。但拜读之后,觉得此文尚未能达到预期目的。《谈》文在“从文学批评标准的客观性意义上探讨”这一问题时,作了一些缺乏理论和事实根据的论述,这里谈点不成熟的个人看法,以作刍议,祈盼得到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标准
客观性
文学批评
史
批评
家
文学
作品
马克思主义
历史观点
客观
标准
美学观点
阶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历史纵深与当下褶皱中思考新时代文学批评的标准
被引量:
3
7
作者
朱羽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1期10-17,共8页
探讨新时代文学批评标准,首先需要厘清1942年"讲话"以来"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关系的变化及其文化政治含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历史连续性受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规定,其中蕴含着政治与文艺在更高层面...
探讨新时代文学批评标准,首先需要厘清1942年"讲话"以来"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关系的变化及其文化政治含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历史连续性受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规定,其中蕴含着政治与文艺在更高层面上"统一"这一核心线索。而随着1980年代以来"艺术作为自由的工具"这一环节的凸显,以及商品经济与市场因素渗透进文艺生产过程,批评标准的根本依托——国家的文明与政教旨趣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由此呼唤着新的统一。第二个关键点在于追问当下时代"文学"的巨变及其可能的走向:在1980年代的文学观已然饱和的前提下,由新的文学形态所开启的"文学"与"生活"之间直接的互动关系,文学阅读所遭遇的"注意力分散"挑战,"数据库消费"对于"故事消费"的冲击,乃至人工智能带来的变局,正是新的思考必须加以容纳的要素。因此,通过对于这两个要点的阐发,新时代文学批评如何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和美学的观点,获得了崭新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文学批评
的
标准
政治与文艺的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文学对文学批评理论的挑战
被引量:
23
8
作者
刘俐俐
李玉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8,共8页
论文在自觉地意识到网络文学对于文学批评理论的挑战这一事实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建立网络文学的批评原则和批评标准。通过对一些文学网站个案的考察,概括出网络文学快捷、方便、充分地自由和个人主义,主要功能是泄导人们心理淤积以获得...
论文在自觉地意识到网络文学对于文学批评理论的挑战这一事实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建立网络文学的批评原则和批评标准。通过对一些文学网站个案的考察,概括出网络文学快捷、方便、充分地自由和个人主义,主要功能是泄导人们心理淤积以获得心理平衡,以及个人倾诉的文学形态等特点。而网络文学批评原则与标准的建立必须与这些特点相适应。同时论文提出与网络文学批评原则相关的几个理论问题,即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的关系及民族文化认同问题;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与批评原则确定的问题;网络文学的批评标准与传统文学批评标准的同构问题;超文本网络文学对既有文学理论和传统批评原则的挑战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文学
传统
文学
文学批评
原则与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袁枚的文学批评论
被引量:
3
9
作者
陆海明
《文艺理论研究》
1983年第1期99-104,共6页
康熙末年,程朱理学复兴。理学对文学干预的结果,是抹杀文学特征、排斥异端思想的“卫道文学”应运而生。乾隆一朝,汉学(考据)勃兴,其势力延至嘉庆年间,时称乾嘉学派,为一代学术正宗;汉学成了箝制当时知识分子思想的牢笼;汉学对文学的排...
康熙末年,程朱理学复兴。理学对文学干预的结果,是抹杀文学特征、排斥异端思想的“卫道文学”应运而生。乾隆一朝,汉学(考据)勃兴,其势力延至嘉庆年间,时称乾嘉学派,为一代学术正宗;汉学成了箝制当时知识分子思想的牢笼;汉学对文学的排斥和歧视,致使文士“争治汉学,锢天下智慧为无用”(章太炎《检论》卷四引魏源语)。程朱理学和汉学,深刻地影响着清代中叶的文学面貌。与此同时,清代中叶,皇家对文学的政治审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枚
文学批评
论
清代中叶
文学批评标准
文学
功利观
乾嘉学派
知识分子思想
文学
特征
理学复兴
程朱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世贞的文学批评
被引量:
1
10
作者
赵永纪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53-57,共5页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弁州山人。他与李攀龙同为明代后七子的领袖,李攀龙死后,他独主文坛二十年。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评论说:“元美著作日益繁富,而其地望之高,游道之广,声力气义,足以翕张贤豪,吹嘘才俊。于是天下...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弁州山人。他与李攀龙同为明代后七子的领袖,李攀龙死后,他独主文坛二十年。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评论说:“元美著作日益繁富,而其地望之高,游道之广,声力气义,足以翕张贤豪,吹嘘才俊。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若玉帛职贡之会,莫敢后至。操文章之柄,登坛设(土单),近古未有。迄今五十年,弇州四部之集,盛行海内。”这段话简要而又合乎实际地评述王世贞在当时文坛上的地位和影响。考其《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续稿》及《读书后》等著作中,论诗评文之处比比皆是,其文学思想丰富多采,在文学批评方面也多有建树。此文拟论述王世贞关于文学批评的一些具体观点。我们先来看王世贞关于文学批评标准的总的论述。其《徐而庵先生湖上集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文学
思想
李攀龙
文学批评标准
钱谦益
五十年
二十年
评论
后七子
作家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审美阐释的理论期待视野——兼论中国现代文学评论标准
11
作者
贾振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6-101,共6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观的探索与争鸣 ,是 80年代末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强势话语 ,其潜形态表现为形式主义“审美自治论”。审美经验具有多维度内涵 ,是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总体化审美表达方式的本质特征 ,是建构中国现代文学审美阐释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观的探索与争鸣 ,是 80年代末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强势话语 ,其潜形态表现为形式主义“审美自治论”。审美经验具有多维度内涵 ,是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总体化审美表达方式的本质特征 ,是建构中国现代文学审美阐释学的理论支点。中国现代文学审美阐释学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多元性和兼容性的理论期待视野。其价值旨向不仅具有当下性关怀 ,具有历史感和方向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评论
中国
现代
文学
审美经验
审美阐释学
文学批评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钟嵘批评标准的现代阐释
被引量:
1
12
作者
沈波
《中州学刊》
1988年第3期90-94,共5页
钟嵘是我国批评史上杰出的文学批评家,他在当时文学最重要的形式——五言诗的领域中,采用了对作家以优劣分品品评的方法。这是我国文学批评中用一个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较严密的批评标准来评价文学的第一次尝试,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很...
钟嵘是我国批评史上杰出的文学批评家,他在当时文学最重要的形式——五言诗的领域中,采用了对作家以优劣分品品评的方法。这是我国文学批评中用一个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较严密的批评标准来评价文学的第一次尝试,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但钟嵘的批评又带有相当鲜明的时代色彩。后代有许多人对他的品评提出异议,如清王士祯就说他“位置颠倒,黑白淆伪,牛秋定沦,谓之何哉?(《渔洋诗话》卷下)站在我们现代人的立场上,应当如何理解钟嵘的这种品评呢?换言之,这种批评标准的产生是如何可能,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对我们现代的文学研究者又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呢?这就是本文所试图要探讨的问题。 一、文学批评标准建立的基础 任何理论都是对已有的实践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
标准
文学批评
史
文学批评标准
理论体系
五言诗
文学
研究
时代色彩
文学
空间
现代人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梁实秋和鲁迅争论的起因及翻译问题的是非
被引量:
2
13
作者
刘炎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5年第6期34-38,共5页
梁实秋和鲁迅争论的起因及翻译问题的是非刘炎生据说,梁实秋生前曾跟其夫人韩菁清女士谈及他和鲁迅争论的起因,“即他首先批评了鲁迅的‘硬译’”①。而有的同志则不仅相信,而且进一步认为就翻译这个问题而言,“梁实秋对鲁迅的批评...
梁实秋和鲁迅争论的起因及翻译问题的是非刘炎生据说,梁实秋生前曾跟其夫人韩菁清女士谈及他和鲁迅争论的起因,“即他首先批评了鲁迅的‘硬译’”①。而有的同志则不仅相信,而且进一步认为就翻译这个问题而言,“梁实秋对鲁迅的批评大体上是正确的”②。这些说法,在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实秋
鲁迅
翻译问题
无产阶级
文学
女子教育
郁达夫
文学批评标准
《循环日报》
《晨报》副刊
卢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浙江文艺理论研究概述
14
作者
肖荣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2期72-75,共4页
我省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研究工作是从新中国建立以后开始的。50年代初,文艺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基地是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当时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深受苏联文艺理论的影响,采用的是苏联文艺理论教材。1958年以后,我省的文艺理论工作者开始...
我省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研究工作是从新中国建立以后开始的。50年代初,文艺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基地是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当时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深受苏联文艺理论的影响,采用的是苏联文艺理论教材。1958年以后,我省的文艺理论工作者开始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并以其基本精神,编写了《文学概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等教材。这些教材对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文学的创作方法以及文学批评标准等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同时,一些同志也撰写了不少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研究
浙江
文艺论著
马恩
毛泽东文艺思想
刘勰
美学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文学批评标准
《
文学
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批评标准中国范式之刍议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巍
李诺亚方舟
机构
辽宁大学文学院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文摘
文学批评的内涵是批评者基于个人的前经验对文本进行体验性理解,基于自身的理论素养,对文本中的价值、意义进行识别和判断的过程。它作为运动性美学活动和批判性反思活动,对文艺创作具有指引和疏导的作用。在整体的文学评价体系中,中国文学批评标准有其独特范式,同时也处于有待建立和完善的重要阶段。文学批评的中国范式首先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长期以来,西方文艺理论占据着现代文艺理论研究与文学批评的主导地位。相比之下,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和现当代文艺理论思想略显黯淡。
关键词
西方文艺理论
文艺创作
中国范式
文学批评标准
文学
评价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
批判性反思
体验性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文学批评标准的多维性
被引量:
4
2
作者
禹建湘
机构
中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2-117,共6页
基金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网络文学批评范式研究"(项目编号:15JD6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我国的网络文学已然成为一种世界特有的文学奇观,这种奇观表现为网络作品的浩瀚与种类的繁杂。这种特有的网络文学奇观,催生了与之相适应的网络文学批评,诚如黄鸣奋指出的那样。
关键词
文学批评标准
批评
对象
黄鸣
文学批评
家
欧阳友权
印刷版
言情小说
明朝那些事儿
超文本
批评
理论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谈文学批评标准的客观性
被引量:
7
3
作者
周波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3年第6期68-72,共5页
文摘
对于文学批评标准的认识,目前文艺理论界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即使对普遍引起重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理解也很不一致:有的认为应侧重社会批评;有的强调艺术批评;有的提倡既要社会批评,也要艺术批评;有的主张二者的统一。(见吴元迈《关于文艺批评的随想》载《光明日报》《文学与艺术》306期) 我认为只有从文学批评标准的客观性意义上去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观点才能得到较为圆满的解释。本文将就什么是文学批评标准的客观性,客观性与阶级性、时代性的关系试作论述。
关键词
文学批评标准
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
文学批评
阶级性
时代性
美学观点
客观
标准
历史观点
正确认识
文学
规律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理解差异:马克思恩格斯文学批评标准比较
被引量:
2
4
作者
黄赞梅
机构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7-121,共5页
文摘
恩格斯在1847年提出了"美学和历史的观点",1859年在写给拉萨尔的评《济金根》一信中又提出了"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并明确地把它界定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绝大多数论者都认为恩格斯提出的标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标准,其实不然,因为不但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创始人马克思对文学批评标准有不同的理解,而且恩格斯本人前后两次提出的标准的内涵也不完全一致。
关键词
文学批评标准
马克思
恩格斯
美学观点
历史观点
Keywords
standard of literary criticism
Marx
Engels
the esthetic point of view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时代文学批评标准的话语实践
5
作者
刘巍
傅瑶
机构
辽宁大学文学院
沈阳工程学院基础部美育中心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21,共7页
基金
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学理论中国范式研究”(19ZDA266)
2021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文学批评标准之新变”(L21AZW001)
2021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文艺政策对文学批评标准的影响研究——基于第一次至第四次文代会”(L21CZW003)研究成果。
文摘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既是一个政治概念,也是一个时间概念。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其中也包含着文学批评标准进入新时代。进入新时代以来,对文学批评标准问题的探讨在总体上保持着在学习中总结、在前行中建构的基本态势。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乃至文学活动全过程(创作、阅读、接受等)进行分析、判断、阐释和评价的行为,一般要经历感性、知识性、审美性(也就是情感—阐释—批评)等几个阶段。
关键词
文学批评标准
话语实践
文学
作品
新的历史起点
历史方位
审美性
基本态势
知识性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批评标准的“客观性”刍议
6
作者
刘守安
出处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4年第5期68-73,共6页
文摘
在关于文学批评标准问题的讨论中,恩格斯关于要用“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评价文学作品的论述引起文艺理论界的普遍重视,从理论上深入探讨这一要求的科学性,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试谈文学批评标准的客观性》一文(载《山东师大学报》1983年第6期,以下简称《谈》文)有志于此。作者试图通过自己的论述,使恩格斯的理论“得到较为圆满的解释”,这是值得称道的。但拜读之后,觉得此文尚未能达到预期目的。《谈》文在“从文学批评标准的客观性意义上探讨”这一问题时,作了一些缺乏理论和事实根据的论述,这里谈点不成熟的个人看法,以作刍议,祈盼得到指正。
关键词
文学批评标准
客观性
文学批评
史
批评
家
文学
作品
马克思主义
历史观点
客观
标准
美学观点
阶级性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历史纵深与当下褶皱中思考新时代文学批评的标准
被引量:
3
7
作者
朱羽
机构
上海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1期10-17,共8页
文摘
探讨新时代文学批评标准,首先需要厘清1942年"讲话"以来"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关系的变化及其文化政治含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历史连续性受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规定,其中蕴含着政治与文艺在更高层面上"统一"这一核心线索。而随着1980年代以来"艺术作为自由的工具"这一环节的凸显,以及商品经济与市场因素渗透进文艺生产过程,批评标准的根本依托——国家的文明与政教旨趣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由此呼唤着新的统一。第二个关键点在于追问当下时代"文学"的巨变及其可能的走向:在1980年代的文学观已然饱和的前提下,由新的文学形态所开启的"文学"与"生活"之间直接的互动关系,文学阅读所遭遇的"注意力分散"挑战,"数据库消费"对于"故事消费"的冲击,乃至人工智能带来的变局,正是新的思考必须加以容纳的要素。因此,通过对于这两个要点的阐发,新时代文学批评如何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和美学的观点,获得了崭新的基础。
关键词
新时代
文学批评
的
标准
政治与文艺的统一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文学对文学批评理论的挑战
被引量:
23
8
作者
刘俐俐
李玉平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8,共8页
文摘
论文在自觉地意识到网络文学对于文学批评理论的挑战这一事实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建立网络文学的批评原则和批评标准。通过对一些文学网站个案的考察,概括出网络文学快捷、方便、充分地自由和个人主义,主要功能是泄导人们心理淤积以获得心理平衡,以及个人倾诉的文学形态等特点。而网络文学批评原则与标准的建立必须与这些特点相适应。同时论文提出与网络文学批评原则相关的几个理论问题,即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的关系及民族文化认同问题;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与批评原则确定的问题;网络文学的批评标准与传统文学批评标准的同构问题;超文本网络文学对既有文学理论和传统批评原则的挑战问题等。
关键词
网络
文学
传统
文学
文学批评
原则与
标准
Keywords
web literatur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literary principles and critical criterion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袁枚的文学批评论
被引量:
3
9
作者
陆海明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1983年第1期99-104,共6页
文摘
康熙末年,程朱理学复兴。理学对文学干预的结果,是抹杀文学特征、排斥异端思想的“卫道文学”应运而生。乾隆一朝,汉学(考据)勃兴,其势力延至嘉庆年间,时称乾嘉学派,为一代学术正宗;汉学成了箝制当时知识分子思想的牢笼;汉学对文学的排斥和歧视,致使文士“争治汉学,锢天下智慧为无用”(章太炎《检论》卷四引魏源语)。程朱理学和汉学,深刻地影响着清代中叶的文学面貌。与此同时,清代中叶,皇家对文学的政治审判。
关键词
袁枚
文学批评
论
清代中叶
文学批评标准
文学
功利观
乾嘉学派
知识分子思想
文学
特征
理学复兴
程朱理学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世贞的文学批评
被引量:
1
10
作者
赵永纪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53-57,共5页
文摘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弁州山人。他与李攀龙同为明代后七子的领袖,李攀龙死后,他独主文坛二十年。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评论说:“元美著作日益繁富,而其地望之高,游道之广,声力气义,足以翕张贤豪,吹嘘才俊。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若玉帛职贡之会,莫敢后至。操文章之柄,登坛设(土单),近古未有。迄今五十年,弇州四部之集,盛行海内。”这段话简要而又合乎实际地评述王世贞在当时文坛上的地位和影响。考其《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续稿》及《读书后》等著作中,论诗评文之处比比皆是,其文学思想丰富多采,在文学批评方面也多有建树。此文拟论述王世贞关于文学批评的一些具体观点。我们先来看王世贞关于文学批评标准的总的论述。其《徐而庵先生湖上集序》说:
关键词
王世贞
文学
思想
李攀龙
文学批评标准
钱谦益
五十年
二十年
评论
后七子
作家作品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审美阐释的理论期待视野——兼论中国现代文学评论标准
11
作者
贾振勇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6-101,共6页
文摘
中国现代文学史观的探索与争鸣 ,是 80年代末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强势话语 ,其潜形态表现为形式主义“审美自治论”。审美经验具有多维度内涵 ,是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总体化审美表达方式的本质特征 ,是建构中国现代文学审美阐释学的理论支点。中国现代文学审美阐释学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多元性和兼容性的理论期待视野。其价值旨向不仅具有当下性关怀 ,具有历史感和方向感 。
关键词
文学
评论
中国
现代
文学
审美经验
审美阐释学
文学批评标准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钟嵘批评标准的现代阐释
被引量:
1
12
作者
沈波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州学刊》
1988年第3期90-94,共5页
文摘
钟嵘是我国批评史上杰出的文学批评家,他在当时文学最重要的形式——五言诗的领域中,采用了对作家以优劣分品品评的方法。这是我国文学批评中用一个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较严密的批评标准来评价文学的第一次尝试,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但钟嵘的批评又带有相当鲜明的时代色彩。后代有许多人对他的品评提出异议,如清王士祯就说他“位置颠倒,黑白淆伪,牛秋定沦,谓之何哉?(《渔洋诗话》卷下)站在我们现代人的立场上,应当如何理解钟嵘的这种品评呢?换言之,这种批评标准的产生是如何可能,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对我们现代的文学研究者又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呢?这就是本文所试图要探讨的问题。 一、文学批评标准建立的基础 任何理论都是对已有的实践的阐释。
关键词
批评
标准
文学批评
史
文学批评标准
理论体系
五言诗
文学
研究
时代色彩
文学
空间
现代人
作家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梁实秋和鲁迅争论的起因及翻译问题的是非
被引量:
2
13
作者
刘炎生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5年第6期34-38,共5页
文摘
梁实秋和鲁迅争论的起因及翻译问题的是非刘炎生据说,梁实秋生前曾跟其夫人韩菁清女士谈及他和鲁迅争论的起因,“即他首先批评了鲁迅的‘硬译’”①。而有的同志则不仅相信,而且进一步认为就翻译这个问题而言,“梁实秋对鲁迅的批评大体上是正确的”②。这些说法,在笔...
关键词
梁实秋
鲁迅
翻译问题
无产阶级
文学
女子教育
郁达夫
文学批评标准
《循环日报》
《晨报》副刊
卢梭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浙江文艺理论研究概述
14
作者
肖荣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2期72-75,共4页
文摘
我省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研究工作是从新中国建立以后开始的。50年代初,文艺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基地是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当时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深受苏联文艺理论的影响,采用的是苏联文艺理论教材。1958年以后,我省的文艺理论工作者开始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并以其基本精神,编写了《文学概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等教材。这些教材对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文学的创作方法以及文学批评标准等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同时,一些同志也撰写了不少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论文。
关键词
文艺理论研究
浙江
文艺论著
马恩
毛泽东文艺思想
刘勰
美学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文学批评标准
《
文学
评论》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文学批评标准中国范式之刍议
刘巍
李诺亚方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网络文学批评标准的多维性
禹建湘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谈文学批评标准的客观性
周波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理解差异:马克思恩格斯文学批评标准比较
黄赞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新时代文学批评标准的话语实践
刘巍
傅瑶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文学批评标准的“客观性”刍议
刘守安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在历史纵深与当下褶皱中思考新时代文学批评的标准
朱羽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网络文学对文学批评理论的挑战
刘俐俐
李玉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袁枚的文学批评论
陆海明
《文艺理论研究》
198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王世贞的文学批评
赵永纪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审美阐释的理论期待视野——兼论中国现代文学评论标准
贾振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钟嵘批评标准的现代阐释
沈波
《中州学刊》
198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梁实秋和鲁迅争论的起因及翻译问题的是非
刘炎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浙江文艺理论研究概述
肖荣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